天天看點

揭秘:中原大戰後馮玉祥将軍下野及黑海遇難始末,其子女結局如何

作者:伏生的自留地
揭秘:中原大戰後馮玉祥将軍下野及黑海遇難始末,其子女結局如何

隐居泰山的馮玉祥

馮玉祥将軍自1930反蔣戰争失敗後至抗戰前夕,曾兩次避居泰山。

第一次避居泰山

1930年夏,馮玉祥聯合閻錫山反蔣挑起中原大戰。由于張學良統率東北軍進關助蔣,戰事急轉直下遭至失敗。

随後馮玉祥西北軍在蔣介石的威脅收買下,紛紛投蔣,如孫連仲、梁冠英、高樹勳等部。其餘殘部,由蔣介石授權張學良編為29軍,軍長宋哲元。該軍下屬兩個師,為馮治安的37師和張自忠的38師。

這時馮玉祥就住在晉西南的稷山縣。

1931年夏,29軍移防晉東之平定、陽泉一帶,同時蔣介石陳兵晉南隴海路上,馮玉祥感覺受到威脅,乃移居晉西汾陽縣之峪道河。峪道河接近陝北蘇區一紅軍根據地,後來由于蔣介石并未對馮玉祥作進一步威脅,馮玉祥沒有去陝北蘇區。

馮玉祥在峪道河時期靜觀時局變化以圖東山再起。

揭秘:中原大戰後馮玉祥将軍下野及黑海遇難始末,其子女結局如何

1931年發生九·一八事變,全國人民要求抗日。

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國主義在上海挑起戰事,十九路軍奮起抵抗。蔣介石一方面準備遷都洛陽,一方面為了應付輿論,在南京召開國事會議,馮玉祥應邀前來南京。

馮本想與蔣合作協力抗日,然而蔣介石并非真心抗日,屈服于日本的壓力,簽訂了《淞滬協定》,戰事遂告結束。

馮玉祥雖然主戰,但無實權在手,無可奈何,他也不願在南京與蔣幫同流合污,準備仍回山西。

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韓複榘是馮玉祥的老部下,他雖投靠了蔣介石,但又不甘心受蔣的挾制,想要獨霸山東;另外他也想擁馮以自重,并借此以彌背叛的前嫌。

于是,韓複榘親率鋼甲車前往徐州迎接馮玉祥來山東泰山休養,馮玉祥也考慮到,将來中日必有一戰,而山東是敵人必争之地,韓複榘是西北軍的舊部,留在山東對将來抗日戰争可以起一定的作用,是以,同意不回峪道河而來山東。

随後他的手槍團和一部分幕僚,也從山西來到山東,與馮先生一起住在泰安之普照寺一帶。

這是馮玉祥第一次隐居泰山。

揭秘:中原大戰後馮玉祥将軍下野及黑海遇難始末,其子女結局如何

第二次避居泰山

1932年10月,馮玉祥受吉鴻昌之請,到達靠近抗日前線的張家口,開始與共産黨合作,組織武裝進行抗日活動。

1933年5月26日,馮玉祥就任群眾抗日同盟軍總司令,方振武任前敵總司令,吉鴻昌任前敵總指揮。

同盟軍通電全國,主張聯合各黨各派各軍,動員全國一切力量,一緻武裝抗日,收複失地。

群眾抗日同盟軍的成立,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和支援,同盟軍迅速由幾千人擴大到十萬多人。

1933年6月21日,吉鴻昌親率同盟軍主力,分兵三路,北上迎擊日軍。同盟軍同仇敵忾,士氣旺盛,先後打垮了僞軍張海鵬、劉桂堂等部,收複了康保、沽源等地。

7月12日,攻克了日軍盤據的戰略要地多倫。

揭秘:中原大戰後馮玉祥将軍下野及黑海遇難始末,其子女結局如何

馮玉祥和抗日同盟軍

同盟軍攻克多倫,是日軍自發動“九·一八”事變以來遇到的第一個沉重打擊。日軍傷亡慘重,中外震驚。

在收複多倫的當日,馮玉祥在張家口緻電蔣介石、汪精衛、何應欽等,表達了同盟軍收複失地的堅強意志和在艱苦條件下取得的戰績。希望他們廢除同日寇簽訂的停戰協定,共同抗日。

全國輿論都在聲援同盟軍抗日,歡呼收複多倫的勝利,并用實際行動支援同盟軍。

與全國人民的意願相反,國民黨政府千方百計破壞同盟軍的抗日行動,甚至明目張膽地勾結日本侵略者,向同盟軍施加壓力。

7月28日,蔣介石、汪精衛緻電馮玉祥,提出四項要求:勿擅立軍政名義;同盟軍察北的勝利妨礙了中央邊防計劃;勿濫收散兵、土匪;勿用共産黨人,煽動赤禍。實際就是限制同盟軍的抗日活動。

同時,何應欽勾結日特土肥原,共同拟訂進攻同盟軍計劃。

蔣介石調集軍隊切斷了平綏路,斷絕了同盟軍的糧彈接濟。在此同時,日軍也根據與蔣介石的密約,在察北遙相呼應,分兩路向同盟軍進攻。

在這内外加攻之下,同盟軍處境極端困難。

8月上旬,同盟軍總部召開軍政會議讨論目前形勢,對今後行動未能取得緻意見。

馮玉祥怕引起内戰,将使日寇坐收漁人之利,于1933年8月14日,辭去群眾抗日同盟軍總司令職離開張家口,仍回泰山。

這是馮第二次住泰山,一直住到1936年。

可以說,馮玉祥兩次避居泰山,一是顧全大局、避免内戰之舉,二是被蔣逼迫的無奈之舉。

揭秘:中原大戰後馮玉祥将軍下野及黑海遇難始末,其子女結局如何

馮玉祥泰山紀念館位于泰山普照寺景區内,館内兩顆臘梅由馮玉祥先生在1932年親手種植,素有将軍梅之稱。

馮玉祥在泰山雖是閑住,但跟随他的人非常多,有親信幕僚十幾人,過去都是團以上軍官。另外還有一個手槍團,實際上是四個連,共約五百多人,還有一些閑散人員。由張家口回泰安時,又帶來了彭國政師,約千餘人,總共有兩千多人。

供應這些人的經濟來源主要有:韓複榘每月給五千元和五百袋面粉;宋哲元五千元;孫連仲三、五個月送一次,不過一千元;鹿鐘麟、孫良誠每個年節送五百元;國民黨中央每個月發給他薪金八百元。

跟随他的人員不管是武裝人員,或是閑散人員,都不發薪金,僅是吃飯穿衣。幾個月發一次津貼,為數也很少,就是這樣也不敷開銷,何況他還有其它事業,如修橋、辦學校、辦醫院、修忠烈祠等等。

揭秘:中原大戰後馮玉祥将軍下野及黑海遇難始末,其子女結局如何

當然馮玉祥可能還有其它經濟來源。

1925年在綏遠標頭時,他蓋了一處平房,約三、四十間,離開標頭時,就無償地送給山東去開墾的老百姓了。同年在張家口土爾溝,蓋了一處平房,約三十間,走時交給了當地政府。1931年,在山西汾陽峪道河買了三處平房,一座窯洞,二十多畝地,走時無代價地交給當地老百姓使用了。1941年,在重慶陳家橋,用三千元買了一處房子,走時又交給原主了。他買的或蓋的房子,都是平民式的房子,門窗都很粗糙,不同的是在院内安置些木制桌凳栽些花草,或建個草亭子。

馮玉祥的這些房産、田産,大多都無償送人了,恐怕連租金都收不到。

揭秘:中原大戰後馮玉祥将軍下野及黑海遇難始末,其子女結局如何

馮玉祥兩次住泰山,都是住在普照寺。

這個寺有兩個院落,馮住在右院,有四幢房共十二間,馮玉祥和他夫人李德全以及他三個女兒理達、英達、小達,一個兒子鴻達,住在後殿裡。因馮玉祥在北京置有一處房子,其夫人李德全有時還在北京住,後因經濟困難賣掉了,李德全就經常住泰安。

後殿前面有一棵大松樹,有一個石桌子。

十幾個随從住中殿,左廂房住傳事兵,右廂房是接待室。左邊院子住手槍隊、手槍團,其餘部隊住普照寺周圍,共約四五百人。

第一次住泰山時,手槍團團長是梁國棟,第二次住泰山時,手槍團團長是魏鳳樓。

另外在抗日同盟軍失敗後,從張家口帶來一個師,後改為團,團長彭國政。

1934年4月,彭國政團就被編為韓複榘所屬手槍旅第三團,不到一個月時間,就被韓複渠強迫遣散了。

其餘一部分閑散人員和幕僚,都住在關帝廟一帶。

揭秘:中原大戰後馮玉祥将軍下野及黑海遇難始末,其子女結局如何

馮玉祥的日常生活和起居,是很規律化的。沒有特殊情況總是每天早六點起床,夏季提早到五點。洗刷後,就登山活動。

七點至九點讀書,九點吃飯,十點到十二點讀書,十二點午睡二小時,下午兩點至四點讀書,四點晚飯,五點至六點讀書,夜間同李德全在室内讀書,約晚十點睡覺。有客人來,随到随會,不使客人等候。

馮玉祥讀書,是采取自學和請人講解相結合的方法。他從北京請來陶知行等幾位教授,給他講政治、經濟、哲學、英語等;請前清翰林王瑚講經書:請泰安範明樞先生講《易經》,張雪門講《左傳》。他除讀書以外,還請趙望雲教他畫畫。

他不但自己學,還強迫部下讀書。他分給十幾個人每人一本書,限定時間讀完,并要用紅藍鉛筆圈點了。

每個星期天集合衛士們,讓每個人彙報所讀書的大意,他都認真地聽,有時還記下來。一本書讀完,收回去再換一本,還定期組織考核。他就是用這種方法,來提高部下的文化知識與思想。

馮玉祥還在進階幹部研究班擔任一門課,講人生觀。講課時他不到班裡去,而是将學員帶到普照寺接待室聽課。

揭秘:中原大戰後馮玉祥将軍下野及黑海遇難始末,其子女結局如何

馮玉祥的生活也很儉樸,他并不是裝樣子給人看,而是曆來如此。他使用的家具,如桌、椅、床、凳,都是白楂不上油漆,飯具、茶具都是粗瓷。全家大小穿的都是粗布衣服。

馮玉祥自己穿一身粗藍布褲褂,冬季穿一身粗藍布棉褲襖,外紮一條白布腰帶,戴一頂氈帽頭,外出時大衣都是自己拿着。

每日兩餐與身邊衛士和傳事兵一個夥房,吃的是一樣飯菜。除了招待客人,每天主食是饅頭、面條、窩頭、米飯換着吃。副食就是一般的蔬菜,冬季是白菜豆腐粉條,另外有辣椒、鹹菜。星期日改善生活吃頓紅燒肉,來了客人,添個炒雞子。

逢到年節,馮玉祥便召集部隊和閑住人員會餐,每人兩個碗,一個碗盛兩個醬雞子、半個燒雞、一塊五香鹹菜;一個碗盛半碗酒,個人吃個人的。另外是饅頭和白菜炖肉,能吃多少吃多少,他也陪着吃。

揭秘:中原大戰後馮玉祥将軍下野及黑海遇難始末,其子女結局如何

馮玉祥居住泰山使蔣介石引為心腹之患。

因為山東以及北方各省,馮玉祥的西北軍舊部還有很多,蔣介石唯恐一旦形勢有變化,馮玉祥會與他們聯合起來,對自己很不利。是以,蔣介石千方百計想叫馮玉祥離開山東。

1934年春,蔣介石曾派孫科(孫中山長子)來泰山拜訪馮玉祥,觀察馮玉祥的動向并勸其離開。馮玉祥在普照寺接待了孫科,兩人談了些抗日救國的冠冕堂皇的應酬話。第二天馮玉祥陪同孫科逛泰山,下午一時回到普照寺,孫科感到疲倦,馮玉祥招待孫科吃的是熱饅頭、小米粥、四個菜,孫科吃得很香很飽。

1935年,蔣介石又派汪精衛到泰山說服馮玉祥,勸馮出國遊曆,并答應給予旅費十萬元。馮玉祥當即拒絕說,現在國難當頭,打不跑日本侵略者,我是不出國的。

蔣介石一方面用拉攏的辦法勸馮離開無效;另一方面就派遣特務陰謀将馮殺害,由于馮警戒嚴密均未得逞。

最後利用馮玉祥的抗日熱情,通過李宗仁、白崇禧、閻錫山等的勸說,蔣介石也表示了抗日姿态,請馮到南京共商抗日大計,表示開誠布公,共同抗日。

馮玉祥也看到日本帝國主義必然還要繼續加緊侵略,山東可能成為戰場,那時自己手中無權會陷入進退兩難。同時自己幾次單幹都失敗了,現在蔣介石既已表示決心抗日,還是到南京與蔣合作集中力量共同抗日為好。

揭秘:中原大戰後馮玉祥将軍下野及黑海遇難始末,其子女結局如何

馮将軍于1935年11月1日到達浦口,11月2日出席了國民黨中央六中全會第一次會議。11月18日,馮将軍被南京政府任命為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投身于指揮部隊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緊張鬥争中。

1937年5月,馮玉祥将軍發表實行中蘇聯盟、擴大愛國抗日運動、保障公民自由、組織并武裝群眾、立即停止“剿共”軍事等五項抗日救國綱領。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撕毀政協協定,決心發動内戰。而反對内戰的馮玉祥曾多次當面指責蔣介石的内戰決定,蔣介石不僅全當成耳旁風,還記恨在心,對馮玉祥耿耿于懷。

馮玉祥深感國内處境險惡,再待下去不僅無所作為,還有可能出現危險,于是決定以前往美國考察水利為名,聯合國内外民主人士,反對美國援助蔣介石。

揭秘:中原大戰後馮玉祥将軍下野及黑海遇難始末,其子女結局如何

從1946年9月,馮玉祥一行人乘坐“美琪将軍号”踏上美國土地,到1948年7月乘蘇聯遊輪“勝利号”回國為止,馮玉祥一共在美國生活了近兩年時間。

在美國生活的這兩年裡,馮玉祥考察了美國的各項制度,體會了美國的風土人情,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這次考察,馮玉祥逐漸看透了蔣介石的險惡用心,在美國展開了同蔣介石的鬥争。

去到美國的馮玉祥多次在美國官員面前揭露蔣介石政府的嚴重A錢事實,使得美國減少了對蔣介石的資金援助。

1947年5月,國内爆發了聲勢浩大的學生愛國運動,南京各校學生與上海、杭州、蘇州等地的學生代表6000餘人,一起在南京舉行聯合大遊行,遭到了國民黨政府的血腥鎮壓。馮玉祥在美國得知國内的消息後,義憤填膺,在舊金山《世界日報》上發表了著名的《告全國同胞書》,譴責内戰,呼籲組建真正的聯合政府。

揭秘:中原大戰後馮玉祥将軍下野及黑海遇難始末,其子女結局如何

緊接着馮玉祥又發表了《我為什麼與蔣介石決裂?》一文,抨擊蔣介石錯誤的内戰政策和國民黨内部的腐朽無能,随後馮玉祥多次召開記者招待會并且發表演講,反對蔣介石内戰,督促美國停止對蔣援助。馮玉祥逐漸成為了旅美中國民主革命運動的領頭人物。

馮玉祥的種種行為惹惱了蔣介石,他在1948年1月7日這天用“違反黨紀、言論荒謬”等數條罪名,把馮玉祥的國民黨籍開除出列。另外還特意打電話給美國,意欲将流亡在美的馮玉祥趕出美國。

馮玉祥對被開除國民黨籍的事情召開了記者會,還在同年2月8日向《紐約下午報》釋出了一篇文章《緻蔣介石的一封公開信》:1948年1月14日,我馮玉祥正式宣布與蔣介石政府完全脫離幹系。從此刻起,我将攻擊蔣介石反對蔣介石到底。并且在信中要求蔣介石立即下野,離開中國,把一切的還給人民!

揭秘:中原大戰後馮玉祥将軍下野及黑海遇難始末,其子女結局如何

1947年,馮玉祥與夫人李德全及其長女馮理達在美國太平洋西岸的合影

自從馮玉祥在美國被蔣介石利用外交關系,撤銷護照、黨籍、工作職務後,整個人狼狽不堪,住在美國就成了一名“非法者”,不時有移民局的警察來找馮玉祥的麻煩。

1948年,在國民政府的壓力之下,美國政府決定驅逐馮玉祥出境。

此時國内形勢一片大好,共産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以摧拉枯朽之勢直搗南京國民政府老巢,革命勝利在即。

1948年5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五一口号: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社會賢達,迅速抵京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讨論并實作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

當時遠在美國紐約的馮玉祥将軍第一個響應中共号召,決定回國參加政協會議。

5月2日,中共中央電示上海局和香港分局,邀請29位民主人士北上商談新政協召開事宜,馮玉祥在這29人名單中位列第二。

本來歸國最友善的路線就是從香港回國,但是考慮到國民黨在香港有很多特務,馮玉祥的安全得不到保障,為了馮玉祥将軍能順利回國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工作,中國共産黨周到地為他設計好了回國的路線——乘蘇聯的郵輪“勝利号”,過大西洋,經由黑海到達敖德薩,再換乘火車進入東北。

揭秘:中原大戰後馮玉祥将軍下野及黑海遇難始末,其子女結局如何

“勝利号”郵輪是蘇聯把一艘從海底打撈起來的舊船經過改裝後打造而成的,之前一直作為一艘豪華客船來使用。

1948年7月31日,馮玉祥擺脫特務的監視登上“勝利号”郵輪,率先踏上奔向新政協的征途,但令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9月1日,“勝利”号郵輪橫渡黑海向敖德薩港口進發時,輪船上突然燃起大火,馮玉祥被煙熏窒息而死,小女兒馮曉達一起罹難,享年66歲。

馮玉祥夫人李德全在大女兒馮理達接應下得以逃生。

馮玉祥的追悼會在蘇聯舉行,蘇聯按照陸軍傳統的最高葬禮标準,為馮玉祥舉行了追悼儀式。

當國内外人士聽說馮玉祥将軍去世後,唁電如同雪花般飛往莫斯科,毛澤東、朱德、周恩來也都發出了唁電。

按其馮玉祥将軍遺願,将其葬在泰山。

揭秘:中原大戰後馮玉祥将軍下野及黑海遇難始末,其子女結局如何

得知馮玉祥将軍遇難後,斯大林曾對着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說:一定是美國情報人員在搞破壞!

斯大林為何認為是美國人殺害了馮玉祥呢?馮玉祥的死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

其實馮玉祥登上郵輪不久就曾對着家人說:要提高警惕,防止起火!

想不到一語成谶,最終他竟還是因為郵輪起火而身亡。

關于郵輪起火的原因,蘇聯官方給的說法是:電影放映員和水手在纏膠片的時候,因手搖裝置的機械部件摩擦,意外迸發火星,使得膠片起了火,最終點燃了整個庫房。

但明眼人都知道,馮玉祥的死絕不是偶然。

馮玉祥之死,很多人都認為是美國和老蔣聯手幹的,畢竟他在美國的頻繁活動,已經損害了老蔣與部分美國人的利益。

而且,馮玉祥回國參加共産黨組織的政治協商會議,相當于是投靠了共産黨。

要知道馮玉祥在國民黨中的影響力是相當大的,如果他都投降了,勢必會亂了老蔣的軍心。是以,老蔣有殺他的重大嫌疑。

揭秘:中原大戰後馮玉祥将軍下野及黑海遇難始末,其子女結局如何

當然了,還有的人認為是蘇聯殺的馮玉祥。因為馮玉祥這個人有個外号,叫“倒戈将軍”,他先後倒過袁世凱、曹锟、蔣介石等人,是以有的人戲稱他為“民國呂布”。

此外,馮玉祥也倒過蘇聯。

由于此事發生在黑海,又是蘇聯方面安排馮玉祥行程,事後,蘇聯方面給出的答複就是膠片起火的意外,蘇聯對此事一直嚴格保密,也沒有提供現場的其他證物,也沒有披露相關的調查資料,強行以意外結案。

但這一說法既無确鑿的事實依據,也不合乎邏輯。馮玉祥歸國參加中國共産黨的新政協,正是斯大林所歡迎的,是以蘇方并不存在謀害馮玉祥的政治動機。3位蘇共中央委員和200多位蘇聯人的同時罹難,更充分說明蘇聯與馮玉祥之死絕無幹系。

相反,倒是國民黨當局存在着謀害馮玉祥的強烈動機,這是不言自明的事實。

馮玉祥究竟是被誰暗殺的,至今仍是一樁懸案!

76年前發生在黑海的這場慘劇,或許會成為一個永遠破解不開的謎。

揭秘:中原大戰後馮玉祥将軍下野及黑海遇難始末,其子女結局如何

馮玉祥将軍李德全接到毛澤東、朱德的唁電後,當即于9月8日複電,表示康複後即傳回中國,繼續為民主而鬥争。

1948年11月,李德全傷愈出院。她把兒女留在蘇聯讀書,自己則抱着丈夫的骨灰,經西伯利亞隻身回到了東北解放區,由于表現出色,具有優秀的上司能力,四個月後李德全當選為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副主席,兼任北京師範大學保育系教授和系主任。

建國後,李德全又被任命為大陸衛生部第一任部長,在她的努力下,大陸的衛生保健工作在短時間内取得了長足進步。

1949年9月1日,馮玉祥将軍逝世一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都題寫了挽詞。

揭秘:中原大戰後馮玉祥将軍下野及黑海遇難始末,其子女結局如何

1953年10月5日,李德全在馮玉祥墓前緻辭

1953年10月5日,馮玉祥将軍骨灰安放儀式,在他的墓前隆重舉行。墓碑的正上方馮玉祥先生之墓七個金色大字出自郭沫若之手,墓碑正中鑲嵌着馮玉祥的側面浮雕頭像。頭像的下方镌刻着他生前的一首自題詩:

平民生 平民活

不講美 不要闊

隻求為民 隻求為國

奮鬥不懈 守誠守拙

此志不移 誓死抗倭

盡心盡力 我寫我說

咬緊牙關 我便是我

努力努力 一點不錯

1965年1月,李德全因工作成績突出,再次當選為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官至副國級,但長期的過度勞累也讓李德全的身體越發不堪重負。

1972年4月23日,李德全終究還是沒能扛過病痛的折磨,在北京離去,享年76歲。

揭秘:中原大戰後馮玉祥将軍下野及黑海遇難始末,其子女結局如何

馮玉祥和李德全所生的幼子馮洪達長大後參軍入伍,成為一名光榮的軍人。

1948年馮玉祥在黑海出事後,幸存下來的馮洪達便留在了蘇聯,為了學到更多的本領,馮洪達進入蘇聯巴庫海軍軍事學院學習,直到四年後才學成歸國。

馮洪達回國時,大陸的海軍正好處于起步階段,剛從蘇聯海軍學院學成歸來的馮洪達立刻有了用武之地,不久後馮洪達便被調入了北海艦隊。

1982年,因工作表現突出,馮洪達受到了鄧公的賞識,升任海軍司令部航保部部長,次年調任大連艦艇學院任副院長、院長。

在馮洪達的帶領下,大陸的海防事業不僅發展的突飛猛進,還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海軍戰士和技術人才,正因馮洪達将軍幾十年如一日的嘔心瀝血為國做貢獻,軍委授予了他少将軍銜。

1984年,正值國慶35周年之際,54歲的馮洪達帶領海軍方陣來到了天安門廣場,為了做好這次的閱兵,馮洪達将軍親自組織和訓練,訓練中馮洪達将軍與學員們一起同吃同住同訓練,有時候甚至要在太陽下暴曬幾個小時。

1984年10月1日,馮洪達帶領訓練有素的海軍方陣踏着正步雄赳赳、氣昂昂地走過天安門廣場,向全世界展示着國威、軍威,事後馮洪達受到了軍委的通報表揚。

1987年,已經57歲的馮洪達升任北海艦隊副司令員,但遺憾的是,事業剛剛有巨大突破時,馮洪達卻不幸病魔纏身,此後經過六年的不斷治療,馮洪達将軍終究還是因醫治無效溘然長逝,年僅62歲。

揭秘:中原大戰後馮玉祥将軍下野及黑海遇難始末,其子女結局如何

馮玉祥人生中的第一位妻子劉德貞是北洋軍協統陸建章撫養長大的内侄女。

馮玉祥與劉德貞相濡以沫,共同經曆了18年的風雨,育有兩男三女。

1923年,劉德貞因病離世,留下五個年幼的孩子。

為了家庭和孩子,一年後,馮玉祥迎娶了李德全為第二任妻子。

李德全是經由親戚唐悅亮介紹認識馮玉祥的。二人共度24年風雨,李德全生下了一個兒子和三個女兒。

馮玉祥的長子馮洪國不僅繼承了父親的事業,更成為了共産黨員,是中國解放事業的關鍵人物之一,為國家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次子馮洪志則在國際實體學領域嶄露頭角,其成就超越同時代許多人,為國際科學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最小的兒子馮洪達早年留學蘇聯,後來在海軍學校擔任要職,為大陸的海軍發展立下赫赫戰功。

馮玉祥除一起在黑海罹難的小女兒馮曉達外,其餘的五位女兒各自展現了卓越的成就和獨特的人生軌迹。

長女馮弗能是一位翻譯工作者,她以出色的語言能力和國際視野,為國家間的溝通搭建了橋梁,為外交事務貢獻着自己的才智。

次女馮弗伐曾懷揣成為女飛行員的夢想,盡管在父親的勸阻下選擇了機械專業,但她在中國人民銀行和政協等機構的工作中,憑借聰明才智展現出了女性在職場上的無限潛力。

馮玉祥的第三位女兒馮弗矜,命運飽含悲劇,她因為父親對婚姻的幹預而選擇了終結自己的生命。

四女兒馮理達在國外留學後,成為中國醫學院的免疫學專家,為醫學研究貢獻了卓越的智慧。

五女兒馮穎達在蘇聯留學後選擇在圖書館工作,同時擔任政協委員等職務,為文化事業貢獻力量。

(作者:孔猛 選自公共号:息陬孔猛,如侵權請私信本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