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六大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作者:金銀中華
注:全國國土陸地總面積965.27萬平方公裡,地級行政區數量為374個,縣級行政區數量為2910個(截止2023年),鄉級行政區數量為39124個,常住總人口(全國144103萬人)、戶籍總人口(全國144216萬人)來自2021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GDP總值(126.06萬億元人民币)采自2023年,資金總量(214.02萬億元人民币)采自2023年6月,一般公共預算财政收入(90182億元)采自2023年。人均GDP計算方式:億元人民币/人(得出取小數點前1-2位+小數點後4位);人口密度計算方式:人/平方公裡(得出小數點前位)。
【中國六大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概述

西北地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大行政分區之一,屬西部大開發戰略中的北部分區,行政中心為陝西省西安市。

在胡煥庸版本的行政分區法中,西北地區(也就是本文所述“西北地區”)包括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甯夏回族自治區、内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含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西藏自治區等3省、4個自治區共7個省份。在譚其骧版本的行政分區法中,“西北地區”不含内蒙古自治區和西藏自治區。而内蒙古自治區和西藏自治區分屬譚其骧版本的華北地區和西南地區。

西北地區是全國乃至全世界唯一與亞洲六大片區都與其接壤的地區。分别與歐洲(北亞)國家俄羅斯(聯通歐洲、美洲,與新疆、内蒙古接壤)、東亞國家蒙古(聯通中國内陸和北韓、南韓、日本,與新疆、甘肅、内蒙古接壤)、中亞國家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與新疆接壤)、西亞國家阿富汗(聯通非洲,與新疆接壤)、南亞國家巴基斯坦(與新疆接壤)、印度(與新疆、西藏接壤)、尼泊爾、不丹(與西藏接壤)和東南亞國家緬甸(聯通大洋洲,與西藏接壤)等十一個國家和地區。西北地區下轄的所有省份均不沿海,距離最近的渤海(具體位置在内蒙古東南部甯城縣至遼甯綏中縣遼東灣)也隻有不到150公裡左右,到日本海也有1000多公裡(具體位置在内蒙古鄂倫春旗至俄羅斯遠東沿海)。

其中,陝西省簡稱“陝”或“秦”,省會西安市。甘肅省簡稱“甘”或“隴”,省會蘭州市。青海省簡稱“青”,省會西甯市。甯夏回族自治區簡稱“甯”,首府銀川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或“疆”,首府烏魯木齊市。西藏自治區簡稱“藏”,首府拉薩市。而内蒙古自治區則有不同簡稱,單字稱“蒙”(對國内),雙字稱“内蒙”(對國外),三字直接稱“内蒙古”,是全國唯一同時以多個字作為簡稱的省級行政區。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簡稱“(新疆)兵團”,是中國現存唯一生産建設兵團,也是中國唯一除省、直轄市、自治區、特别行政區在内的所謂“隐形省級行政區劃”。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計劃單列的省部級特殊區劃,總部駐烏魯木齊市,位于中國西北地區,承擔着國家賦予的屯墾戍邊職責,實行黨政軍企高度統一的特殊管理體制。

該地區常住總人口為1.3125億人(約合1.32億人),占全國9%。其中陝西省3953萬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586萬人,甘肅省2502萬人,内蒙古自治區2405萬人,甯夏回族自治區721萬人,青海省593萬人,西藏自治區365萬人。戶籍總人口(采自2022年)為1.3247億人(約合1.33億人),較常住多122萬人,僅占全國9%。其中,陝西省4092萬人(較常住多139萬人),甘肅省2778萬人(較常住多276萬人),内蒙古自治區2426萬人(較常住多21萬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307萬人(較常住少279萬人),甯夏回族自治區700萬人(較常住少21萬人),青海省598萬人(較常住多5萬人),西藏自治區345萬人(較常住多20萬人)。位于西北地區西南部的西藏自治區是中國大陸(除香港、澳門、台灣)外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最少的省級行政區。

GDP總量達9.5341萬億元,占全國7%。其中陝西省3.3787萬億元,内蒙古自治區2.4628萬億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3553萬億元,甘肅省1.1864萬億元,甯夏回族自治區5316億元,青海省3800億元,西藏自治區2393億元。地區資金總量(金融機構本外币存款餘額)達18.7萬元,僅占全國8%。其中陝西省6.6萬億元,内蒙古自治區3.6萬億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3.3萬億元,甘肅省2.7萬億元,甯夏回族自治區1萬億元,青海省0.8萬億元,西藏自治區0.7萬億元。地區公共預算财政收入為10828億元,占全國12%左右。其中陝西省3438億元,内蒙古自治區3084億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180億元,甘肅省1005億元,甯夏回族自治區503億元,青海省381億元,西藏自治區237億元。地區總稅收為7292億元,占全國(76654億元)的9%。其中陝西省2683億元,内蒙古自治區2134億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222億元,甘肅省583億元,甯夏回族自治區307億元,青海省256億元,西藏自治區107億元。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1萬元。其中内蒙古自治區3.9萬元,陝西省3.3萬元,甯夏回族自治區3.2萬元,西藏自治區2.9萬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9萬元,青海省2.9萬元,甘肅省2.5萬元。地區人均GDP為72641元/人,其中内蒙古自治區102404元/人,陝西省85472元/人,甯夏回族自治區73731元/人,西藏自治區65562元/人,青海省64081元/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52410元/人,甘肅省47419元/人。位于西北地區的甘肅省,是全國人均GDP和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的省份。西藏自治區則是全國GDP總量、資金總量、地區公共預算财政收入和總稅收值最低的省份。

陸地面積為552.23萬平方公裡,占全國57%——也就是“一半”以上,素有“天下國土半出西北”的說法。西北地區陸地面積也占西部地區總面積(PS:西部地區總面積=西北552.23萬平方公裡+西南135.95萬平方公裡=688.18萬平方公裡,占全國71%,其中西北地區占80%,西南地區占20%)的80%。其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66.10萬平方公裡,西藏自治區122.91萬平方公裡,内蒙古自治區118.31萬平方公裡,青海省72.24萬平方公裡,甘肅省45.45萬平方公裡,陝西省20.57萬平方公裡,甯夏回族自治區6.65萬平方公裡。

西北地區以“地廣人稀”為著稱,該地區人口密度為24人/平方公裡。其中陝西省193人/平方公裡,甯夏回族自治區109人/平方公裡,甘肅省56人/平方公裡,内蒙古自治區20人/平方公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6人/平方公裡,青海省9人/平方公裡,西藏自治區3人/平方公裡。其中,西藏自治區是全國(包括香港、澳門、台灣等34個省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級行政區劃。

西北地區有71個市(地級市、自治州、地區、盟、新疆生産建設兵團),551個縣(區、縣級市、自治縣、旗、自治旗、縣級行政委員會、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直屬師及縣級市),6162個鄉(鎮、街道、民族鄉、蘇木、民族蘇木、鎮級行政委員會)。市、縣、鄉級行政區個數分别占全國19%、19%、16%。其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15個市(地區、自治州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各師)、111個縣(區、縣級市、自治縣、新疆生産建設兵團14個師及直屬市)和1128個鄉(鎮、街道、民族鄉),甘肅省有14個市(自治州)、87個縣(區、縣級市、自治縣及直筒子市嘉峪關市)和1356個鄉(鎮、街道、民族鄉),内蒙古自治區有12個市(盟)、104個縣(旗、自治旗、區、縣級市)和1024個鄉(鎮、街道、民族鄉、蘇木、民族蘇木),陝西省有10個市、107個縣(區、縣級市)和1313個鄉(鎮、街道),青海省有8個市(自治州)、46個縣(區、縣級市、自治縣、行政委員會)和403個鄉(鎮、街道、民族鄉、鎮級行政委員會),西藏自治區有7個市(地區)、74個縣(區、縣級市)和697個鄉(鎮、街道、民族鄉),甯夏回族自治區有5個市、22個縣(區、縣級市)和241個鄉(鎮、街道)。

主要城市:(内蒙古自治區9市3盟)呼和浩特市、呼倫貝爾市、巴彥淖爾市、鄂爾多斯市、烏蘭察布市、烏海市、標頭市、赤峰市、通遼市、興安盟、阿拉善盟、錫林郭勒盟、(陝西省10市)西安市、鹹陽市、銅川市、渭南市、寶雞市、漢中市、安康市、商洛市、延安市、榆林市、(甘肅省12市2州)蘭州市、白銀市、平涼市、慶陽市、天水市、武威市、金昌市、酒泉市、張掖市、定西市、隴南市、嘉峪關市、臨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省2市6州)西甯市、海東市、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黃南藏族自治州、玉樹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甯夏回族自治區5市)銀川市、吳忠市、中衛市、固原市、石嘴山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4市5州5地區)烏魯木齊市、克拉瑪依市、吐魯番市、哈密市、和田地區、喀什地區、阿克蘇地區、阿勒泰地區、塔城地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直屬一師阿拉爾市、二師鐵門關市、三師圖木舒克市、四師可克達拉市、五師雙河市、六師五家渠市、七師胡楊河市、八師石河子市、九師白楊市、十師北屯市、十一師建築工程師、十二師農場、十三師新星市、十四師昆玉市、(西藏自治區6市1地區)拉薩市、昌都市、山南市、林芝市、那曲市、日喀則市、阿裡地區。

電話區号:047X/048X(内蒙古)、089X(西藏)、029/091X(陝西)、093X/094X(甘肅)、095X(甯夏)、097X(青海)、099X/090X(新疆)。

行政編号:15(内蒙古,譚其骧)、54(西藏,譚其骧)、60(内蒙古,胡煥庸)、61(陝西)、62(甘肅)、63(青海)、64(甯夏)、65(新疆,胡煥庸)、66(西藏,胡煥庸)。

郵政編碼:01/02(内蒙古)、71/72(陝西)、73/74(甘肅)、75(甯夏)、81(青海)、83/84(新疆)、85(西藏)。

車牌号碼:陝A-U(陝西/西安舊-西安新)、甘A-P(甘肅/蘭州-甘南州)、青A-H(青海/西甯-海西州)、甯A-E(甯夏/銀川-中衛)、新A-R(新疆/烏魯木齊-和田)、蒙A-M(内蒙古/呼和浩特-阿拉善盟)、藏A-J(西藏/拉薩-駐格爾木)。

著名景點

(内蒙古)呼和浩特大召寺、塞上老街、席力圖召、清真大寺、莫尼山、哈達門草原、敕勒川草原、五塔寺、綏遠城将軍衙署、清水河老牛灣、大窯遺址、昭君墓、呼倫貝爾大草原、莫爾道嘎、海拉爾樟子松、額爾古納河濕地、額爾古納白桦林、大興安嶺、莫爾格勒河、中俄滿洲裡口岸、抗日戰争海拉爾紀念園、呼倫湖、貝爾湖、敖魯古雅鄂溫克使鹿部落、室韋風景區、恩和俄羅斯族村、黑山頭古城、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陵、巴圖灣、響沙灣、七星湖沙漠、毛烏素沙漠、庫布齊沙漠、草原絲路文化景區、準噶爾黃河大峽谷、阿爾寨石窟、烏蘭察布草原、輝騰錫勒草原、黃花溝、涼城岱海、黃旗海、烏蘭哈達火山、大紅山、林胡古塞、蘇木山、格根塔拉草原、紅石崖寺、察哈爾火山群、赤峰克什克騰草原、黃崗梁、道須溝、渾善達克沙漠、達裡諾爾、白音敖包、貢格爾草原、阿斯哈圖石林、遼中京城遺址、紅山文化遺址、玉龍沙湖、紅山軍馬場、烏蘭布統草原、通遼科爾沁草原、可汗山、銀沙灣、大青溝、孝莊園、塔敏查幹沙漠、薰衣草園、標頭五當召、美岱召、大佛寺、卧牛湖、昆都倫水庫、希拉穆仁草原、北方兵器城、固原秦長城、烏海湖、金沙灣、滿巴拉僧廟、巴彥淖爾烏梁素海、陰山岩畫、瑪瑙湖、納林湖、烏拉特草原、中蒙甘其毛都口岸、普濟寺、甘露寺、黃河大後套、興安盟阿爾山、白狼峰、中蒙阿爾山口岸、阿爾山溫泉、成吉思汗廟、海神聖泉、洮兒河、博克達廟、罕山、拉斯嘎喇嘛洞、錫林郭勒大草原、烏拉蓋草原、元上都遺址、灤河神韻、貝子廟、中蒙二連浩特口岸、中蒙嘎達布其口岸、多倫湖、蒙古汗城、二連浩特恐龍公園、立馬峰、太仆寺禦馬院、阿拉善騰格裡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額濟納胡楊林、黑水城遺址、通湖草原、西部夢幻峽谷、賀蘭山(敖包疙瘩)、居延海(嘎順淖爾)、烏蘭湖、東風航天城、月亮湖、定遠營古城。

(陝西)西安鐘鼓樓、秦始皇陵、兵馬俑、華清池、西安古城牆、大明宮、大唐芙蓉園、西安碑林、臨潼骊山、終南山、翠華山、王順山、樓觀台、阿房宮、未央宮、大雁塔、小雁塔、興教寺塔、陝西曆史博物館、漢城湖公園、西安世博園、永興坊、秦嶺野生動物園、銅川藥王山、玉華宮、照金香山、耀州窯博物館、陳爐古鎮、雲夢山、寶雞周公廟、岐山周原遺址、法門寺、太白山、鳌山、黃柏塬、五丈原、衙嶺、紅河谷、九龍山、關山草原、鳳縣嘉陵江源頭、青銅器博物院、鹹陽漢陽陵、漢茂陵、漢昭陵、漢乾陵、彬縣大佛寺石窟、渭南華山、少華山、洽川、唐橋陵、黨家村、韓城古城、潼關古城、司馬遷祠墓、延安壺口瀑布、黃帝陵、棗園、革命紀念館、寶塔山、南泥灣、延安革命遺址、楊家嶺革命遺址、清涼山、千佛寺石窟、漢中張良廟、張骞墓、勉縣武侯祠、午子山、洋縣華陽、石門棧道、青木川古鎮、佛坪熊貓谷、紫柏山、諸葛古鎮、榆林石峁遺址、鎮北台長城、紅堿淖、白雲山、榆林鐘樓、高家堡古城、波浪谷、紅石峽、香牛寺、赤牛坬、毛烏素沙漠、安康南宮山、瀛湖、鳳堰古梯田、中壩大峽谷、筒車灣、香溪洞、天柱山、牛山、鯉魚山、千家坪、三道門、商洛金絲大峽谷、塔雲山、牛背梁、天竺山、草鍊嶺、月亮洞、丹江漂流、洛南老君山、木王山森林公園、天佛洞、撫龍湖、鳳冠山。

(甘肅)蘭州黃河風景區(中山橋)、興隆山、青城古鎮、什川古梨園、水車博覽園、七裡河石佛溝、吐魯溝、仁壽山、西部恐龍水樂園、嘉峪關長城、嘉峪關東湖、金昌紫金花城、金水湖、骊靬古城、白銀景泰黃河石林、紅軍會甯會師舊址、水川黃河濕地、靖遠水岸三合、天水麥積山石窟、武山水簾洞、伏羲廟、張家川回族風情園、武威雷台漢墓、武威文廟、民勤沙井、蘇武沙漠、天梯山石窟、涼州古城、白馬寺、張掖七彩丹霞、高台月牙湖、張掖濕地、山丹軍馬場、山丹大佛寺、焉支山、肅南裕固族風情園、冰溝丹霞、扁都口大峽谷、平涼崇信龍泉寺、崆峒山、雲崖寺、田家溝、酒泉敦煌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敦煌雅丹地貌、七一冰川、敦煌陽關、玉門關、瓜州鎖陽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風航天城、博羅轉井、金塔胡楊林、慶陽周祖陵、華池南梁、藥王洞、定西榜羅會議紀念館、渭河源(鳥鼠山)、首陽山、遮陽山、隴西李家龍宮、狼渡灘草原、隴南武都萬象洞、文縣天池、西峽頌、官鵝溝、晚霞湖、雲屏三峽、白馬河藏寨、哈達鋪革命舊址、臨夏炳靈寺石窟、八坊十三巷、松鳴岩、大墩峽、永靖黃河三峽、甘南拉蔔楞寺、拉尕山、尕海、冶力關、大峪溝、當周草原、桑科草原、紮尕那、臘子口、郎木寺。

(青海)青海湖、西甯塔爾寺、東關清真大寺、莫家街、日月山、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海東互助土族風情園、樂都朝陽山、北山丹霞、孟達天池、瞿昙寺、海北門源油菜花海、祁連山草原、卓爾山、崗什卡雪峰、二郎劍、金銀灘原子城、海南州龍羊峽水庫、海西茶卡鹽湖、昆侖山、茫崖翡翠湖、察爾汗鹽湖、哈拉湖、可可西裡、艾肯泉、阿爾金山、烏素特雅丹、柴達木梭梭林、可魯克湖、托素湖、阿拉爾草原、諾木洪文化遺址、玉樹三江源(黃河源、長江源、瀾滄江源)、結古寺、玉樹草原、文成公主廟、嘉那瑪尼石經城、4·14地震遺址、隆寶灘、果洛年寶玉則、拉加寺、阿尼瑪卿雪山、達日草原、格薩爾林卡、黃南熱貢藝術博物館、坎布拉、吾屯下寺、隆務寺。

(甯夏)銀川西夏王陵、賀蘭山森林公園、賀蘭山岩畫、鎮北堡西部影城、南關清真大寺、蘇峪口、水洞溝、閩甯鎮、石嘴山沙湖、黃沙古渡、中衛沙坡頭、騰格裡金沙島、黃河宿集、固原六盤山、須彌山石窟、西吉火石寨、範家峽、吳忠青銅峽黃河大峽谷、三清閣、花馬寺、紅軍長征會師舊址。

(新疆)烏魯木齊國際大巴紮、天山大峽谷、紅山公園、水磨溝、菊花台、克拉瑪依世界魔鬼城、獨山子大峽谷、黑油山、大峪溝、九龍潭、白楊河峽谷、克拉瑪依胡楊林、吐魯番火焰山、艾丁湖、吐峪溝、葡萄溝、坎兒井、庫木塔格沙漠、交河故城、柏孜克裡克千佛洞、哈密魔鬼城、大海道、回王府、回王墓、伊吾胡楊林、巴裡坤大草原、巴裡坤湖、哈密王、幻彩湖、三道嶺、石河子兵團軍墾博物館、喀什老城(古城)、中蒙老爺廟口岸、香妃園、艾提尕爾清真寺、中巴紅其拉甫口岸、喬戈裡峰、公格爾峰、喀什大巴紮、高台民居、卡拉庫勒湖、達瓦昆沙漠、石頭城、公主堡、哈吉甫墓、莎車王墓、莫爾佛塔、塔裡木沙漠金胡楊、和田尼雅遺址、紮瓦遺址、丹丹烏裡克遺址、策勒小佛寺、熱瓦克佛寺、塔裡木沙漠公路、玉龍喀什河、烏魯瓦提、和田團城、阿克蘇老街、沙雁洲、克孜爾千佛洞、天山神秘大峽谷、庫車大峽谷、龜茲故城、庫車回部親王府、阿瓦提刀郎部落、阿依巴格鄉葡萄村、沙雅月亮灣、托木爾峰、托木爾大峽谷、烏什燕泉山、新和沙漠花海、多浪河、塔城安集海大峽谷、烏蘇溫泉、塔斯提、瀚海柳浪、鹿角灣、甘家湖梭梭林、蒙古廟草場、巴爾魯克山、塔爾巴哈台山、塔城紅樓、中哈巴克圖口岸、阿勒泰将軍山滑雪場、喀納斯湖、禾木村、可可托海、五彩灘、吉克普林、白沙湖、海上魔鬼城、烏倫古湖、賈登峪、哈巴河白桦林、吉木乃草原石城、阿爾泰山、額爾齊斯大峽谷、伊犁那拉提草原、伊犁河、薰衣草花海、喀拉峻、昭蘇草原、果子溝、中哈霍爾果斯口岸、惠遠古城、大西溝、清水河、天鵝泉、阿克塔斯草原、恰甫其海、吐爾根、鞏乃斯、瓊庫什台、特克斯八卦城、博爾塔拉艾比湖、賽裡木湖、中哈阿拉山口口岸、怪石峪、阿爾夏提、西海草原、夏爾西裡、鄂托克賽天泉、哈日圖熱格、精河生态園、鑫長城滑雪場、巴音郭楞樓蘭古城、羅布人村寨、巴音布魯克草原、孔雀河、博斯騰湖、台特馬湖、羅布泊、輪台胡楊林、塔克拉瑪幹沙漠、開都河九曲十八彎、羅布人村寨、西海漁村、相思湖、天鵝湖、千佛洞、鐵門關、昆侖山、克孜勒蘇慕士塔格山、白沙湖、奧依塔克冰川、阿圖什天門、阿圖什大峽谷、蔥嶺聖湖、怪柳林、杏花溝、紅山谷、克拉庫勒湖、昌吉奇台魔鬼城、卡拉麥裡山、博格達峰、天山天池、五彩城、江布拉克、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呼圖壁公園、新疆農業博覽園、瑪納斯大佛寺、霍斯布拉克、努爾加大峽谷、木壘胡楊林。

(西藏)拉薩布達拉宮、大昭寺、小昭寺、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紮基寺、羅布林卡、八廓街、宗角祿康、藏王陵、楚布寺、拉薩清真寺、曲貢遺址、藥王山、直貢噶舉派寺廟群、念青唐古拉山、納木錯、羊八井、昌都強巴林寺、孜珠寺、昌都寺、怒江七十二道拐、覺巴山、芒康古鹽井、來古冰川、然烏湖、卡若遺址、天彎孜珠、多拉神山、邦達草原、薩普神山、美玉草原、日喀則珠穆朗瑪峰、希夏邦馬峰、章子峰、洛子峰、卓奧友峰、中尼樟木友誼橋、絨布冰川、絨布寺、薩迦寺、白居寺、紮什倫布寺、卡若拉冰川、奇林峽、雅魯藏布江、江孜宗山古堡、滿拉水庫、嘉措拉山口、帕拉莊園、林芝魯朗林海、桃花溝、易貢湖、色季拉山、米拉山口、米堆冰川、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巴松措、措木及日、卡定溝、佛掌沙丘、苯日、果果塘大拐彎、卡定天佛瀑布、古鄉湖、比日神山、工布印象、白馬旺達、巨柏林、布久喇嘛林寺、仁欽崩寺、山南雅砻風景區、羊卓雍錯、普莫雍措、岡巴拉山、日托寺、桑耶寺、昌珠寺、卡久寺、敏竹林寺、囊色林莊園、雍布拉康、措嘉冰川、推瓦村、庫拉崗日神山、那曲色林錯、當惹雍措、班戈措、紮日南木錯、納木錯聖象天門、比如骷髅牆、唐蕃古道、羌塘草原、甲崗峰、麥地卡濕地、卓瑪峽谷、上尼屋峽谷、阿裡班公措、岡仁波齊峰、古格王國、羊湖、佩枯措、拉昂錯、瑪旁雍錯、托林寺、科加寺、紮達布日寺、納木那尼峰、劄達土林。

曆史沿革

西北地區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中國文化的早期傳承地之一。這裡既有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有少數民族文化的風格多元。既有農耕文明的含蓄厚重,也有草原遊牧文明的熱情奔放。另外,西北地區還是中國古代早期人類,包括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龍頭”。早在6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在今天的陝西地區,考古學家即在這裡發掘出了與北京人、元謀人齊名的“藍田人”(Homo erectus lantianensis)。它是古代早期直立人的一個分支(而北京人屬于晚期直立人),是生活在陝西乃至西北地區最早的原住民。2005年,有一人類學家發現“藍田人”的祖籍地不在黃土高原,而在秦嶺以南的長江三峽地區。這是因為藍田縣位于黃土高原,根本不适合人類居住。

距今15-2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考古學家又在距離陝西藍田縣不遠的大荔縣發掘出“大荔人”,屬早期直人(Homo sapiens Var.Early)的一個類型。此後,西北地區不斷湧現出4萬年前的甯夏“水洞溝人”、新疆“吉木乃人”和3.7萬年前的内蒙古“河套人”以及1萬年前的甯夏“鴿子山人”和内蒙古“大窯人”等古代舊石器人類。尤其是發掘于内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烏審旗的“河套人”更是打破了西方學術界亞洲“沒有舊石器時代”的錯誤判斷,在國際學術界引起了轟動,成為亞洲第一次确認的舊石器時代人類化石(發現于1922年)。

新石器時代,作為中華文明發源地的西北地區,以黃河流域為中心,首先在今天黃河上遊的甘肅省臨洮縣誕生出7000年前的馬家窯文化,它構成了包括漢族在内的漢藏語系及其相鄰語系諸民族的一切族源。後來,馬家窯文化又在前2200年-1600年發育出齊家文化(位于甘肅省廣河縣)。同樣在7000-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敖漢旗境内相繼誕生出興隆窪文化和趙寶溝文化,兩者後來培育出5500年前的的紅山文化。

同樣在8000年前,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則發育出新石器時代發現較早的文化——“大地灣文化”。這裡的彩陶因工藝精湛而冠絕華夏。

在6500年前,西北地區的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相繼孕育出北方草原上諸如内蒙古的克爾倫文化在内的各類細石器文化。5500年前,位于内蒙古自治區東南部的赤峰市境内又孕育出著名的“紅山文化”,據傳中華文明的始祖——軒轅黃帝就是在這裡“生于斯,葬于斯”的。玉豬龍、女神像、黃帝陵墓、古祭祀壇,被譽為“紅山文化四絕”。紅山文化之後,在今公元前1000-2000年的内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又誕生出與同時代中原地區最發達的文化相媲美的北方早期青銅文化的代表——“夏家店文化”,隻不過這種“文化”依年代分為“上層”(前300-1000年)和“下層”(前1000-2000年)。

6000年前的陝西省,同樣誕生出古代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聚落遺址之一的“半坡遺址”,其主體為可與浙江河姆渡文化齊名的“半坡文化”,是古代北方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從陶器上發現的22種符号,可能是漢字最初的形态。古老的半地穴建築營造技藝,彰顯出當地人民的勤勞與樸實。

位于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境内距今約5000年前的“卡若文化”,表明曾經被認為“寒冷”、“貧瘠”的青藏高原地區在曆史上就有人類在此居住、活動、繁衍。“卡若文化”由此構成整個藏民族乃至東亞、南亞、東南亞各民族的“文化龍頭”。

位于青海省民和縣境内距今約4000年前的“喇家文化”,出土了“人類曆史上第一碗面條”。

其它湧現出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有8000年前的内蒙古鑲黃旗乃仁陶勒蓋文化、7000年前的内蒙古海拉爾哈克文化、5000年前的陝西臨潼姜寨文化、陝西寶雞北首嶺文化、甯夏海原菜園文化、5300年前的内蒙古科左中旗哈民文化、4500年前的陝西延安蘆山峁文化、甘肅半山文化、4000年前中國北方“夏朝”源頭——陝西榆林石峁文化、甘肅積石山三坪文化、甘肅會甯牛門洞文化、青海同德宗日文化、3000年前的甘肅張家川馬家塬文化和2000年前的新疆疏附烏帕爾文化等。

夏、商時期,西北地區大部分均屬少數民族地區。

西周皇室曾從陝西岐山一帶崛起。始祖為後稷(姬棄),陝西武功人。

周武王姬發滅商後,周室于公元前1046年遷址于今陝西省西安市以西的豐、鎬之地。西周時期的西北,除周朝外,湧現出鄭、梁、秦、虢、代、白等諸侯國。

這片土地上的大部分民族均屬氐羌民族,他們的後裔是如今漢、羌、藏、彜、緬、白、水、回、怒、哈尼、傈僳、拉祜、納西、基諾、阿昌、景頗、門巴、珞巴、土家、仡佬等藏緬語民族以及佤、德昂、布朗和越南京族等南亞語系民族。

在西北的内蒙古高原一帶居住着鬼方和匈奴,春秋時又有無終、林胡、東胡、山戎、婁煩等操阿爾泰語系的民族。

至春秋時,新疆一帶的操印歐語系的塞種人從這裡崛起。

公元前771年,西周都城被北面的犬戎攻陷,周武王後裔周平王(姬宜臼)不得不将都城遷址于今河南洛陽市。

春秋戰國時,這裡有春秋五霸時的秦穆公,戰國時有戰國七雄之一的秦國。

秦國的始皇帝嬴政(秦始皇)滅東周,掃六合,于公元前221年将都城設址在今陝西省鹹陽市。西北地區大部分土地,如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等均尚未納入中國版圖。

此時,陝西地區除位于關中平原的内史部地區外,還有陝南地區的漢中郡和巴郡,陝西北部的上郡,甯夏和甘肅東北部一帶的北地郡,甘肅中部的隴西郡,内蒙古河套地區的九原郡、雲中郡、雁門郡和内蒙古東部的代郡、上谷郡、漁陽郡、右北平郡和遼西郡。

西漢滅秦,漢高祖劉邦将都城定于今陝西省西安市。在陝西中部有司隸部,号雍州。

此外,陝西南部和甘肅隴南一帶屬益州,陝西東南部屬荊州,甘肅大部(特别是河西走廊地區)、内蒙古西部、青海東部和甯夏大部屬涼州,甯夏東北部、甘肅慶陽、内蒙古鄂爾多斯和陝西北部屬朔方地,内蒙古中西部以及甯夏黃河以東和陝北的部分地區則為匈奴所有。甘肅西南部、青海大部、西藏等地則盤踞着發羌、唐旄等高原部落。内蒙古東北部則分布有烏桓、鮮卑、夫餘等少數民族。

公元前119年,張骞兩次出使西域,在從陝西西安到甘肅河西走廊之間開通了一條連接配接中國與歐洲、中亞、西亞、南亞、非洲及蒙古、俄羅斯等世界各國對外交往、經濟貿易、文化交融、民族團結的友誼之路——“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的開通,将新疆地區納入中國版圖。此時,新疆在西漢時期屬西域都護府。

東漢時期,劉秀遷都洛陽,原陝西中部仍屬司隸校尉部,陝西東南部屬荊州,陝西南部和甘肅隴南一帶屬益州,甘肅大部、甯夏全境、内蒙古西北部、青海東部和陝西榆林部分屬涼州,陝西北部和内蒙古中南部河套地區屬并州,内蒙古大部則歸鮮卑所有(東北部屬夫餘族)。而匈奴及堅昆、丁零、呼羯則盤踞在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地區,新疆大部則屬西域長史府。

三國時期,曹魏在今原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地及甘肅中東部、甯夏南部、青海河湟以南歸屬雍州(東部一小部分歸司州),東南部的安康、商洛等地屬魏國荊州,甘肅蘭州附近、河西走廊和青海河湟地區以及内蒙古西北部則屬涼州。曹魏之南,今陝西漢中和甘肅隴南等地為劉備建立的蜀漢管轄。

此時,發羌、唐旄等諸高原部落仍盤踞在今西藏、青海大部和甘肅西南部,羌胡則偏居于甯夏大部、陝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地區,位于新疆的西域長史府則屬魏國。新疆塔城一帶有烏孫,新疆阿勒泰和内蒙古大部屬鮮卑,内蒙古最東部屬夫餘。

曹魏滅亡後,司馬皇室建立的西晉曾一度定都于今陝西省西安市。今陝西中部、甘肅慶陽和甯夏固原一帶為雍州,甘肅中南部和青海河湟以南屬秦州。甘肅蘭州以北的河西地區、内蒙古西北部和青海東部的河湟谷地屬涼州,陝西漢中一帶則屬梁州。甯夏中北部、陝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地區歸屬羌胡,新疆一帶為西域長史府,新疆塔城一帶有烏孫,新疆阿勒泰和内蒙古大部屬鮮卑,内蒙古最東部屬扶餘。至于發羌、唐旄等部落,則分布在西藏、青海大部和甘肅西南部。

東晉定都南京,此時五胡十六國定鼎西北大地。其中,氐族建立的前秦定都今陝西省西安市,範圍涵蓋陝西、甯夏、新疆大部、甘肅大部、青海東部和内蒙古中西部地區。

陝西南部有氐族後裔成漢,陝西中部、甘肅中部和甯夏南部有匈奴後裔前趙(國都在今陝西西安),甘肅中南部有鮮卑族後裔西秦(國都在今甘肅蘭州),甘肅河西走廊及内蒙古阿拉善、青海東部和新疆等地有漢族後裔前涼和氐族後裔後涼(國都均在今甘肅武威),甘肅東部、陝西中北部和甯夏、内蒙古南部有羌族後裔後秦(國都在今陝西西安),至于甘肅河西走廊地區和青海東部地區在一些時期則分屬漢族建立的西涼、鮮卑族建立的南涼和匈奴族建立的後涼,國都分别在今甘肅酒泉、武威、張掖三市。

匈奴後裔國胡夏,國都在今内蒙古杭錦旗東南。範圍囊括甘肅慶陽、甯夏大部、内蒙古南部和陝西北部,這片地區曾屬于羯族建立的後趙國的屬地。

而鮮卑族建立的北魏則分布于今内蒙古中部。甘肅南部則屬于氐族建立的仇池古國。内蒙古大部曾經盤踞着柔然族,爾後有鮮卑諸部、夫餘、室韋、烏桓在此長居。新疆一帶有塞種和烏孫,先後被前涼、後涼、西涼等政權統治。而青藏高原則分布着吐谷渾、黨項、唐旄、發羌等諸部落。

南北朝時期,陝西中北部、青海東部、甯夏、甘肅、新疆東部和内蒙古大部屬北魏、西魏(國都在今陝西西安),陝西南部則分屬南朝宋、齊、梁等政權。

内蒙古東南部後屬東魏,新疆一帶曾盤踞着高昌、且末、鄯善、若羌、于阗、疏勒、莎車、伽師、龜茲、高車、交河、樓蘭、焉耆等西域諸國,新疆東南部和西藏、青海大部及甘肅東南部則為吐谷渾、白蘭、黨項、吐蕃等民族管理的土地。新疆北部地區則屬柔然。

北周時期,今陝西、甘肅、甯夏、内蒙古西部和青海東部屬北周,國都在今陝西西安。内蒙古東南部屬北齊。内蒙古中北部和新疆北部有突厥族,内蒙古東南部的赤峰地區有契丹族和庫莫奚族,内蒙古東北部則有室韋族和烏洛侯族。新疆大部仍屬西域諸國,吐谷渾則從甘肅西南部、青海大部延伸至新疆東南部,青海西南部和西藏東部等地則屬白蘭族和黨項族。

隋朝定都今陝西省西安市,在今陝西中北部、甘肅中部、甯夏和内蒙古南部屬關隴地,甘肅大部、青海北部和新疆東部屬河西地,陝西南部屬巴漢地,陝西東南部屬河南地,甘肅南部屬岷蜀地,内蒙古中部則分屬河東、河北地。而在内蒙古東部則分布着庫莫奚、霫族、契丹、室韋、東突厥等少數民族。新疆中西部屬西突厥。青海南部、西藏和甘肅西南部則屬吐蕃附國。

唐朝時期,藏族人建立的吐蕃猶如一朵格桑花綻放在青藏高原之上,國都在今西藏拉薩市(後期遷都于今青海省西甯市),範圍囊括今西藏、青海大部和甘肅西南部以及四川西部和雲南西北部,後期一度吞并南诏、大理,擴張至今新疆、甯夏、陝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和雲南大部、貴州的部分地區。唐朝定都于今陝西省西安市,号“長安”。

此時,陝西關中地區屬京畿道,陝西北部、甘肅東北部、甯夏和内蒙古南部屬關内道,甘肅大部屬隴右道,甘肅南部屬劍南道,陝西南部則分屬山南西道和山南東道,内蒙古東北部地區則屬河東道與河北道。在今内蒙古大部盤踞着突厥族,而在西藏、青海大部和甘肅西南部則盤踞着上文提到的吐蕃族。而西北“國都”——陝西省會西安市在曆史上最繁華的時期就屬于唐朝。可以說,唐朝以一己之力守望着大西北,守望着大中國。

唐朝末年,安史之亂,五代十國由此誕生。今陝西大部、甘肅東南部、甯夏東部屬後晉國,陝西南部的漢中地區屬後蜀國,内蒙古中東部屬契丹人建立的遼國(也有庫莫奚、室韋、女真等族),内蒙古西部和甘肅大部、甯夏中西部、青海、西藏則屬吐蕃國(也有黨項、甘州回鹘等族),至于新疆地區則是包括西州回鹘、高昌回鹘在内的各種回鹘族的天下。回鹘,就是新疆維吾爾族的祖先。

遼宋時期,在今陝西大部屬永興軍路,陝西西部、甯夏南部、甘肅中部和青海東部屬秦鳳路,陝西安康一帶屬京西南路,陝西漢中一帶屬利州路。内蒙古大部則分屬遼朝東京道、中京道、西京道和上京道。其中,上京道和中京道的所在地均在内蒙古赤峰市的林西縣與甯城縣境内。

另外,上京道也囊括了新疆北部的一部分。甘肅河西走廊、甯夏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則屬于黨項族建立的西夏國。西夏國都,在今甯夏銀川市。此外,在青海柴達木盆地有黃頭回鹘,新疆西南部有黑汗回鹘,新疆中東部則有西州回鹘,均屬于古代突厥族的分支之一。甘肅西南部、青海大部、西藏等地還盤踞着吐蕃後裔。

金宋時期,西夏的範圍從甘肅河西走廊、甯夏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延伸至青海東部和陝西北部。甘肅中部、甯夏南部和陝西大部分屬金朝熙秦路(後改名臨洮路)、鳳翔路、慶原路、鄜延路和京兆府路。甘肅隴南和陝西漢中地區分屬南宋利州西路、利州東路,陝西安康地區分屬南宋京西南路。另外,吐蕃等部仍盤踞在西藏、青海大部和甘肅西南部地區,契丹族被女真族追殺後逃亡的後人則在新疆大部建立了西遼國。内蒙古中東部則為金朝西京路、北京路和上京路,其中北京路所在地在今内蒙古林西縣境内。内蒙古東北部的呼倫貝爾草原,則是蒙古族的發源地之一。

從這裡發源、走出的蒙古族後人于12世紀建立元朝,元朝人在今甘肅中部、陝西、甯夏、内蒙古南部設有陝西行省,在今甘肅西北部河西地區、内蒙古西部、青海東部和新疆東部設有甘肅行省,内蒙古的呼倫貝爾草原和新疆阿勒泰地區則屬嶺北行省,至于陝西西南部和甘肅最南部則屬四川行省。另外,甘肅西南部、青海大部和西藏屬宣政院轄地,新疆中西部則為察合台汗國。也正是在同一時期,西藏、青海和甘肅西南部藏區劃入中國版圖。

明朝時期,在今陝西、甯夏、甘肅和青海東部屬原陝西省,其中甘肅河西地區屬原陝西都司。而在青海北部的柴達木盆地分布有鞑靼土默特部,新疆東部有吐魯番回鹘部,新疆中西部有葉爾羌部,新疆西北部的伊犁州有哈薩克部,新疆北部則屬瓦剌部,内蒙古大部分地區則屬鞑靼部。甘肅西南部、青海大部和西藏則屬烏斯藏宣慰司和朵甘都宣慰司。

至清朝時,内蒙古全境已納入中國版圖,原陝西省分裂為甘肅、陝西兩省,其中原甘肅省還包括今天的青海東部和甯夏回族自治區。内蒙古地區的範圍則涵蓋有陝西北部和甘肅的一小部分地區。那時候,青海省會西甯市屬于甘肅省。今青海大部屬原青海省,但行政中心位于原甘肅省西甯市。這時西藏、新疆版圖成型。

清朝同治年間(1862年),一些自稱“伊斯蘭後裔”的回族人(如白彥虎),借安撫漢人之名義在陝西、甘肅等省圍剿“漢民”,并與來自新疆的英屬外來勢力阿古柏合流,常對這些漢人村莊燒殺擄掠,多次擊退清軍,給陝西、甘肅等省造成極大破壞。危急之下,清末政治家左宗棠(1812~1885)與白彥虎等“回民軍”合戰。白彥虎等回民軍隊和阿古柏等外來勢力逃亡新疆,甚至逃亡中亞,被稱為“東幹人”。左宗棠也是以從阿古柏手中奪回了新疆,并将新疆納入中國版圖。

民國時(1912年到1949年),原屬甘肅省的西甯、海東地區劃入今青海省。這時,西藏地方、西康省、新疆省、青海省、甯夏省、綏遠省、察哈爾省、熱河省、興安省、遼北省等省份相繼在西北地區成立。今西藏自治區西部為西藏地方,東部至金沙江以西地區為西康省的一部分。而未脫離獨立的蒙古國,即蒙古地方實際上也屬于中國西北地區。那時的甯夏省,囊括今甯夏回族自治區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區烏海市、阿拉善盟等地。綏遠省囊括今陝西省長城以北和内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呼和浩特市和標頭市以及烏蘭察布市。察哈爾省囊括今内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東部和錫林郭勒盟以及河北省張家口市、北京市延慶縣等地。熱河省囊括今内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和遼甯省朝陽市、阜新市、葫蘆島市建昌縣、河北省承德市、秦皇島市青龍縣、北京市懷柔區等地。遼北省囊括今内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和吉林省白城市、松原市、四平市、遼甯省鐵嶺市等地。興安省囊括今内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等地。甯夏回族自治區南部仍屬甘肅省。

1932年,“九·一八”事件後,日本扶持原清代皇帝溥儀建立“僞滿洲國”。該“國”下屬的熱河省、興安西省、興安東省、興安南省、興安北省和龍江省南部(如突泉縣)均在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區占有一部分。

新中國成立後,西北地區的多個民族地區先後“翻身解放”,并依次建立了四個少數民族自治區。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區成立,首府為今興安盟烏蘭浩特市(後遷至呼和浩特市)。這是(中國共産)黨上司下成立的第一個省級行政區劃(少數民族自治區)。内蒙古自治區以蒙古族(語言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為主體,通用蒙古文(屬回鹘表音文字),宗教信仰以藏傳佛教或基督教、天主教為主。

1949年,新中國成立。位于内蒙古自治區西部的甯夏省、綏遠省仍保留行政建制,今甯夏回族自治區南部仍屬甘肅省。原屬察哈爾省的錫林郭勒盟、原屬熱河省的昭烏達盟(今赤峰市)西拉木倫河以北地區、原屬遼北省的哲裡木盟(今通遼市)和原屬興安省的興安盟和呼倫貝爾盟(今呼倫貝爾市)聯合組成“内蒙古自治區”。内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南部仍屬于熱河省。

1955年,昌都地區随西康省一同撤銷,與西藏地方一同劃入今西藏自治區。熱河省撤銷,該省的原昭烏達盟(今赤峰市)和哲裡木盟(今通遼市)部分地區劃入今内蒙古自治區。

1955年10月1日,新疆地區正式和平解放。在此期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首府為今烏魯木齊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以維吾爾族(語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葛邏祿語支)為主體,通用維吾爾文(屬阿拉伯表音文字),宗教信仰以伊斯蘭教為主。從此掀開了以維吾爾族為代表的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新篇章。烏魯木齊市是全球無數以維吾爾族為代表的新疆世居各民族人民心目中的“聖城”。

1958年10月25日,甯夏回族自治區成立,首府銀川市。此時,原甘肅省下屬的海原、固原等地劃入今甯夏回族自治區。甯夏回族自治區以回族(通用漢語)為主體,使用漢字,宗教信仰以伊斯蘭教為主。在同年,更早的3月5日,位于西南地區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首府南甯市。廣西壯族自治區以壯族(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為主體,通用拉丁壯文,宗教信仰與漢族相似。

1965年9月9日,西藏地區正式和平解放(初次解放時間為1953年),困擾西藏和四省藏區(青海、四川、雲南、甘肅)千百年來的“農民奴隸(農奴)制度”正式廢除,藏族地區内部階級統治被推翻。數以百萬計的藏族人民“翻身農奴把歌唱”,通過社會主義改造,西藏地區走上了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并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此期間,西藏自治區成立,首府為今拉薩市。拉薩市是全球無數藏族人心目中的“聖城”。西藏自治區以藏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為主體,通用藏文(屬北婆羅米表音文字),宗教信仰以藏傳佛教為主。

1963年,原屬河北省張家口市的商都縣劃入内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

1969年,為适應國際局勢,原内蒙古自治區下屬的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和額濟納旗劃入甘肅省阿拉善(額濟納)蒙古族自治州,阿拉善右旗劃入甯夏回族自治區并設立阿拉善蒙古族自治縣。阿拉善盟正式撤銷。同時,内蒙古自治區東部的昭烏達盟(今赤峰市)、呼倫貝爾盟(今呼倫貝爾市)和興安盟、哲裡木盟分别劃入今遼甯省、黑龍江省和吉林省。

1979年,原屬甘肅省的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和原屬甯夏回族自治區的阿拉善左旗和原屬遼甯省的昭烏達盟(今赤峰市)、吉林省的興安盟和哲裡木盟(今通遼市)、黑龍江省的呼倫貝爾盟(今呼倫貝爾市)相繼劃回内蒙古自治區。

此時,陝西省的版圖至今沒有較大變化。

至此,西北地區行政區劃格局最終形成。

今天,地處西北地區的陝西省會——西安市,曆史上就曾是西周、秦朝、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朝和唐朝共13個朝代的古都,素有“十三朝古都”的美稱。特别是建都西安(原長安)的“周”(前1046-770年,即“西周”)、“秦”(前221-206年)、“漢”(前206-公元8年,即“西漢”)和“唐”(618-907年),是整個中國曆史上最為輝煌的四個朝代之一。其中,“周(朝)”開啟了中國古代“封建制度”的建立,“秦(朝)”奠定了中國版圖最早的“大一統”與民族“大融合”,“漢(朝)”為中國的“主體民族”和“主流文化”定名,“唐(朝)”則将中國曆史登上了走向世界的——空前絕後的“最高峰”。如今遍布世界的“唐人街”,便是散布海外的中華遊子不要忘記自己的“根”來自中國,來自“唐朝”的證明。

如今的西安,是國家首批曆史文化名城,在世界上可與希臘雅典、埃及開羅、意大利羅馬齊名。在中國也可與如今的“首都”北京,以及同為“十三朝古都”的洛陽和“六朝古都”南京媲美。同處西北地區的甯夏首府——銀川市,是古代與遼、金、宋抗衡的西夏王朝的國都。位于内蒙古自治區的赤峰市,則分别擁有遼朝和金朝的三個國都,分别是“遼上京”、“遼中京”和“金北京”。同處内蒙古自治區的錫林郭勒盟鑲黃旗草原上,則有一座規模宏大的“元上都”遺址,那是曾經赫赫有名的蒙古王朝——元朝(1234-1368年)的國都之一。2012年,“元上都遺址”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此外,匈奴、鮮卑、羯、氐、羌等“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諸國,以及五代十國的某些政權也都将西北地區的某個城鎮,如甘肅武威、張掖、酒泉等地視為一些政權的都城。

地理

地理位置:位于北緯26°至54°(相差28個緯度),東經73°至127°(相差54個經度)之間。其中陝西省在北緯31°至40°和東經105°至112°(相差9個緯度和7個經度)之間,甘肅省在北緯32°至43°和東經92°至109°(相差11個緯度和17個經度)之間,青海省在北緯31°至40°和東經89°至104°(相差9個緯度和15個經度)之間,甯夏回族自治區在北緯35°至40°和東經104°至108°(相差5個緯度和4個經度)之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北緯34°至50°和東經73°至97°(相差16個緯度和24個經度)之間,内蒙古自治區在北緯37°至54°和東經97°至127°(相差17個緯度和30個經度)之間,西藏自治區在北緯26°至37°和東經78°至100°(相差11個緯度和22個經度)之間。南起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錯那縣浪坡鄉喜馬拉雅山脈以南與印度交界的阿薩姆平原谷地山腳下,北至内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額爾古納市北部與俄羅斯交界處的額爾古納河(黑龍江)主航道區域。西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陶縣西部與塔吉克斯坦交界處的帕米爾高原一雪山,東至内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東部與黑龍江省交界的大興安嶺山區。

按最東端至最西端分布,内蒙古自治區為呼倫貝爾市鄂倫春旗嫩江大拐彎(E126.08°)至阿拉善盟額濟納旗蒙甘交界(E97.18°),陝西省為榆林市府谷縣皇甫鎮黃河(E111.25°)至漢中市甯強縣青木川鎮馬家山(E105.50°),甘肅省為慶陽市合水縣太白鎮太白山(E108.71°)至酒泉市阿克塞縣和平鄉(E92.34°),青海省為海東市民和縣隆治鄉下東村(E103.07°)至玉樹州治多縣索加鄉昆侖山無人區(E89.43°),甯夏回族自治區為吳忠市鹽池縣花馬池鎮柳樹梁(E107.66°)至中衛市沙坡頭區甘甯蒙三交界(E104.29°),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為哈密市伊州區沁城鄉新甘蒙三交界(E96.38°)至克孜勒蘇州阿克陶縣木吉鄉帕米爾高原(E73.51°),西藏自治區為昌都市芒康縣索多西鄉霍榮村金沙江(E99.09°)至阿裡地區劄達縣曲松鄉蓋亞山(E78.40°)。其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陶縣木吉鄉西北側的一座雪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陸地最西點,位于北緯39.38°,東經73.51°。内蒙古自治區是全國唯一同時橫亘華北、東北、西北三個地區的省份,也是全國跨經度、緯度最多的省份(跨越17個緯度和30個經度)。

按最南端至最北端分布,内蒙古自治區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溫都爾勒圖鎮一沙漠(N37.42°)至呼倫貝爾市額爾古納市額爾古納河與黑龍江交接處(N53.33°),陝西省為安康市鎮坪縣華坪鄉王家灣大巴山(N31.71°)至榆林市府谷縣古城鎮寇家溝(N39.59°),甘肅省為隴南市文縣碧口鎮馬家橋村(N32.60°)至酒泉市肅北縣馬鬃山鎮中蒙邊境(N42.79°),青海省為玉樹州囊謙縣吉曲鄉(N31.61°)至海西州天峻縣蘇裡鄉疏勒河源(N39.19°),甯夏回族自治區為固原市泾源縣泾河源鎮朝那湫溝(N35.24°)至石嘴山市惠農區三隊黃河畔(N39.37°),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為和田地區和田縣昆侖山無人區(N34.34°)至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禾木鄉友誼峰(N49.17°),西藏自治區為山南市錯那縣南部山區(E26.86°)至那曲市雙湖縣昆侖山無人區(N36.48°)。

西北地區,不同于自然地理學中的“西北地區”,那是在地區劃分上的西部地區。該地區西南部有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左右的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上的西藏、青海、甘肅東南部和新疆南部等藏區盡收此地。南方的喜馬拉雅山脈,橫亘中國與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之間,平均海拔超過6000米,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86米,為世界第一高峰,被譽為“衆山之王”。在珠穆朗瑪峰的旁邊有海拔超過8000米以上的雪山十餘座。

西北方的帕米爾高原,是中國的最西端。位于新疆西南部的制高點,連接配接着從西亞、中亞、南亞而來的興都庫什山脈與青藏高原,旁邊的喀喇昆侖山脈雄奇險峻。最高峰喬戈裡峰(又稱“K2”)海拔8611米,為世界第二高峰,被譽為“國山之後”。

青藏高原北方的昆侖山脈,橫亘新疆、西藏與青海之間,隔開了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與新疆高原中的塔裡木盆地,被譽為“中華龍脈”。

青藏高原周圍山脈衆多,東北方向有祁連山脈,東南方向有巴顔喀拉山脈和橫斷山脈中的岷山、西傾山、邛崃山、大雪山、沙魯裡山,南方有唐古拉山脈和芒康山、他念他翁山,以及念青唐古拉山、伯舒拉嶺和崗日嘎布山。西南有喜馬拉雅山脈,西北有喀喇昆侖山脈和帕米爾高原,北方為昆侖山脈,中間為岡底斯山脈。

長江、黃河、瀾滄江及其各種支流就發源于地處西北的青海高原,他們有的向東,有的向南,最後都彙入了太平洋的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哺育着五千年中華文明和東南亞地區悠久的曆史文明,是東亞和東南亞人民的“母親河”。

怒江、獨龍江在青海與西藏的唐古拉山脈和念青唐古拉山脈,跟随着瀾滄江一同南下,最後在緬甸彙入了印度洋的安達曼海。

恒河與雅魯藏布江則在西藏高原南部岡底斯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與橫斷山脈之間,裹挾着從岡底斯山脈主峰岡仁波齊山席卷的風沙逶迤流淌,最後在印度與孟加拉國之間共同彙入印度洋的孟加拉灣,成為哺育南亞次大陸文明的母親河。

恒河有條支流叫“朋曲”,它就圍繞着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周圍。印度河則從青藏高原西北部筆直急轉而下,沖出興都庫什山東側的山谷,最後在巴基斯坦彙入印度洋的阿拉伯海。

西傾山地處青藏高原的最東端,橫亘青海、甘肅黃河以南。向南即是摩天嶺,橫亘甘肅與四川之間。在中國,包括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8848.86米)、喬戈裡峰在内的14座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的中國部分均在西北地區。中國内陸最低點——艾丁湖(-155米)、中國降水量極端最大值——西藏墨脫縣巴昔卡(10000毫米,平均4500毫米)、中國降水量極端最小值——新疆托克遜(不到4毫米)、中國氣溫極端最高值——新疆吐魯番火焰山(52℃)、中國氣溫極端最低值——内蒙古根河(-60℃),凡是海拔高低,水分幹濕,氣溫冷熱,這些均在西北地區。

青藏高原以東是黃土高原,黃河流經了這片高原,并攜帶着各支流的各大泥沙,最終奔向渤海。它橫跨甘肅、青海、甯夏、陝西、内蒙古和山西、河南、河北的部分地區。黃土高原南依秦嶺山脈,那是中國南方與北方的地理分界線,長江與黃河流域的分水嶺。

秦嶺山脈最高峰為太白山,位于陝西省中南部,海拔3767米,是中國大陸青藏高原以東第一高峰,也是自珠穆朗瑪峰被确認之前古代中國人所崇仰的“最高峰”。

秦嶺以南是大巴山,長江支流漢江、嘉陵江在秦嶺與大巴山之間的谷地中,他們分别來自陝西或甘肅的崇山峻嶺,他們或一路向東到江漢平原中的武漢,或一路向南到四川盆地中的重慶,最後都在三峽旁邊攜手融入長江,投奔東海的懷抱。

黃土高原以北,青藏高原以東是内蒙古高原。在蒙古高原南側,黃河北岸的各類支流和海河支流永定河、灤河,西遼河的上源和黑龍江以及支流松花江的西源嫩江都發源于此,他們都彙入了太平洋。

内蒙古高原東部有大興安嶺,是内蒙古與黑龍江、吉林、遼甯等省的分界。南部是陰山山脈和燕山山脈,陰山是大陸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的地理分界線,長城就在此蜿蜒,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在這裡邁開了腳步。

蒙古高原西側是新疆高原,新疆高原之南是年平均降水量不到50毫米的塔裡木盆地和塔克拉瑪幹沙漠,之北是富饒的準噶爾盆地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在塔裡木與準噶爾兩個盆地之間,有一道屏障,白雪皚皚,高懸在天,故名“天山”。

天山連接配接着帕米爾高原與蒙古高原,隔開了南疆的塔裡木盆地與北疆的準噶爾盆地,各路冰雪融水都彙集到這兩片盆地。天山東有博格達山,西有烏孫山、塔城北山、阿克套山。

天山以西有伊犁河谷,這裡飽足了來自大西洋和地中海來的水汽。天山以南有吐魯番盆地,這裡有中國内地海拔最低點——海拔低于海平面155米的艾丁湖,以及全國極端氣溫最熱(52℃)的火焰山。準噶爾盆地以北為阿爾泰山脈,橫跨中國新疆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

在阿爾泰山脈以南的準噶爾盆地,有一條河經過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等國最後彙入了北冰洋,那是鄂畢河的上源額爾齊斯河,為中國唯一一條流向北極的大河。

阿爾泰山脈連接配接着新疆高原與蒙古高原,向東延伸至蒙古國的薩彥嶺、杭愛山、肯特山,一直延伸至内蒙古的大興安嶺山脈。

塔裡木盆地以南又是昆侖山脈,昆侖山脈以北是柴達木盆地,那裡以盛産石油、煤炭和鹽堿等礦産能源出名。柴達木盆地橫卧青藏高原北方,周圍被東部的青海湖無人區,南部的可可西裡無人區,西部的塔裡木無人區,北部的阿爾金山無人區所環繞,自古以來一直就因終年高寒和常年幹旱而享有“生命禁區”的盛名。

在青藏高原與内蒙古高原,新疆高原與黃土高原之間,是一處著名的交通要道——河西走廊,被譽為“東亞陸上馬六甲海峽”,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陸上部分和古代中國與西方等世界各國進行經濟貿易的重要通道,和面向新疆、西藏和内蒙古等邊疆地區及亞洲、歐洲、非洲國家對外開放的前沿。

西北地區有許多内流河和内流湖。如中國最長的内流河——新疆的塔裡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甘肅的疏勒河以及在此流入的羅布泊和台特馬湖,位于内蒙古高原的居延海和在此流入的河西走廊著名河流——“弱水三千”的黑河,流淌于河西走廊東部的甘肅石羊河,中國面積最大的湖泊(鹹水湖)——青海湖,西藏高原較大湖泊的納木錯、色林錯、瑪旁雍錯、羊卓雍錯、拉昂錯,青海高原上的茶卡鹽湖和哈拉湖,新疆與西藏交界的班公措,内蒙古高原東部的達裡諾爾、黃旗海、岱海和流淌在烏拉蓋草原上的烏拉蓋郭勒河,新疆北疆高原的烏倫古湖、艾比湖、賽裡木湖,新疆南部高原上的博斯騰湖、艾丁湖,以及位于黃河内流區的陝西北部黃土高原中的紅堿淖和甘肅的阿克塞沙湖等。

淡水湖也有很多,如内蒙古高原南側黃河北岸的烏梁素海,内蒙古高原東側的呼倫湖和貝爾湖,青海高原東南部的黃河源頭紮陵湖和鄂陵湖,西藏高原東南部的易貢錯和然烏湖,甯夏平原中的沙湖,新疆北部額爾齊斯河上的喀納斯湖等。他們有些是衆多内陸河湖的源頭湖,有些是真正意義上的“外流湖”——而這些真正的外流湖,有的流入了黃河,有的流入了長江,有的流入了瀾滄江,有的流入了黑龍江,還有的流入了各個不知名的河流與湖泊。

西北地區囊括了全國一半以上的土地面積,大部分位于“胡煥庸線”和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西以北地區。西北幹旱半幹旱區和青藏高寒區的絕大部分土地,和東部季風區的西北部分都位于此地。西北地區曆來分别與東南亞的緬甸,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西亞的阿富汗,中亞的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東亞的蒙古,歐洲的俄羅斯等11個陸上國家接壤,其中除緬甸、不丹、尼泊爾之外的所有其餘8個國家均與新疆毗鄰。

西北地區曆來以“面積巨大”而著稱,其中光是新疆一個自治區——166萬平方公裡的面積,比青海(73萬)、甘肅(46萬)、陝西(21萬)、甯夏(6萬)四省區的面積總和還要大,也大于上述西南五省區、華北四省市、華東十二省市區、東北三省加内蒙古東部四盟市以及中南三省的面積總和都要大,其面積占中國國土陸地面積的六分之一。

此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下屬的擁有48萬平方公裡——相當于一個黑龍江省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是全國面積最大的地級行政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下屬的擁有20萬平方公裡——相當于一個廣東省面積的若羌縣,是全國面積最大的縣級行政區。若羌縣下屬的擁有5萬平方公裡——相當于兩個海南省面積的羅布泊鎮,是全國面積最大的鄉級行政區。是以有“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的說法。此外,全國面積第二大的西藏自治區、第三大的内蒙古自治區、第四大(也就是第一大“省”)的青海省也位于西北地區。

西北地區曆史上曾是中華文明和孕育中華民族、中國文化的發源地。該地區也是著名的“能源寶庫”——這裡蘊藏着新疆的石油、西藏的金屬、青海的鐵礦(鋼鐵)、陝西的煤炭、甯夏的稀土、甘肅的黃金、内蒙古的天然氣等一大批具有國家戰略性的不可再生資源。如今,内蒙古太陽能、西藏水能、甘肅核能……這些已經構成了西北地區重要的可再生新能源,為推動國家環境保護和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西北地區擁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的《世界遺産》名錄8項,占全國59項《世界遺産》名錄總數的13%以上。其中文化遺産6項:陝西的秦始皇陵與兵馬俑坑,甘肅的莫高窟、嘉峪關長城,新疆的絲綢之路路網,内蒙古的元上都遺址和西藏的布達拉宮。自然遺産2項:新疆的天山和青海的可可西裡。

依地形分類,西北地區從東到西自然景觀按照大類可分為:森林草原(内蒙古)、黃土高原(陝西、甯夏)、戈壁沙灘(甘肅)、荒漠綠洲(新疆)和雪域高原(青海、西藏)等五類。

西北地區深居内陸,距海遙遠,再加上高原、山地地形較高對濕潤氣流的阻擋,導緻本區降水稀少,氣候幹旱,形成沙漠廣袤和戈壁沙灘的景觀。西部地區僅東南部少數地區為溫帶季風氣候,其他的大部分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寒氣候,冬季嚴寒而幹燥,夏季高溫,降水稀少,自東向西呈遞減趨勢。由于氣候幹旱,氣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都很大。西北地區大部屬中溫帶和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局部屬于高寒氣候。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吐魯番盆地為全國夏季最熱的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托克遜縣為全國降水最少的地區。

西北地區囊括了除海洋(含沙灘、海濱、島嶼等)以外所有的地形地貌和氣候特征。如高原(青藏、黃土、新疆、内蒙古等)、盆地(柴達木、塔裡木、準噶爾、吐魯番、伊犁等)、平原(關中平原、河套平原等)、山地(喜馬拉雅山、唐古拉山、岡底斯山、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天山、阿爾泰山、橫斷山、祁連山、念青唐古拉山、阿爾金山、日月山、青海南山、陰山、賀蘭山、秦嶺、大興安嶺等)、丘陵(陝南丘陵)等。當然,這裡也有雪山(含冰川)、草原、沙漠(含綠洲)、森林、火山、戈壁、沃土、鹽堿地以及河流、湖泊等。各種地形地貌盡收眼底,是一本濃縮的“中國地理百科全書”。

全國四大盆地中,位于西北地區的就有新疆的塔裡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和青海的柴達木盆地這三個,均以“幹旱、少雨、缺水”而著稱。其中,塔裡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俗稱“南疆”)的天山以南,昆侖山以北,羅布泊以東,帕米爾高原以西的廣大地區。準噶爾盆地位于新疆北部(俗稱“北疆”)的天山以北,阿爾泰山以南,蒙古戈壁以西,伊犁河谷以東的廣大地區。塔裡木盆地與準噶爾盆地均屬于“新疆高原”的一部分。柴達木盆地實際上可能屬于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它位于青海省的西北方,與新疆、甘肅毗鄰。它北接阿爾金山,東靠祁連山,南隔昆侖山,西與塔裡木盆地相接。此外,還有位于新疆東部天山以南、塔裡木盆地以北的吐魯番盆地,以及位于新疆西北部天山南北兩側的伊犁盆地也是“新疆高原”的一部分。另外,全國四大盆地中的四川盆地上遊的嘉陵江也在甘肅、陝西等省占有一部分。準噶爾盆地、塔裡木盆地、吐魯番盆地、伊犁盆地與其周邊的天山山脈、昆侖山脈、昆侖山脈和帕米爾高原聯合組成“新疆高原”。

全國五大高原裡就有四個位于西北地區,它們分别是:黃土高原、青藏高原、新疆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甘肅省會蘭州市就位于中國地理版圖的幾何中心上,同時也是黃土、青藏、新疆和内蒙古這四大高原的交彙處。

其中,黃土高原以“土質疏松,裂隙較多,溝谷縱橫,黃土沉積過厚(100米以上,最大200米),水土流失嚴重”而著稱。範圍囊括甘肅中部、甯夏南部、陝西北部、青海東部和内蒙古南部。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3000-4000米(最高點為海拔8849米的西藏珠穆朗瑪峰),多雪山、冰川,以“地勢較高,氣候寒冷,空氣稀薄,氣壓較低,大氣幹淨,含氧量少,湖泊較多,紫外線較強”而著稱,是亞洲多條河流(如黃河、長江、怒江、瀾滄江、印度河和恒河)的主要發源地。範圍囊括西藏全部、青海大部和甘肅西南部。

新疆高原多沙漠(如塔克拉瑪幹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庫木塔格沙漠、吐魯番沙漠等)、綠洲(如塔裡木河平原、和田河平原、伊犁河谷地等),降水量少,蒸發量大,氣候較幹旱(部分地區降水均勻),夏季炎熱,冬季寒冷,日照豐富,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适合瓜果等各種農作物的生長發育。位于甘肅省西北部的河西走廊,是新疆高原的東部延伸。它東隔烏鞘嶺與黃土高原相接,西靠祁連山坐鎮青藏高原,東北隔龍首山、合黎山、馬鬃山與蒙古高原接壤。曆史上曾是連接配接四大高原(新疆、青藏、黃土、内蒙古)和世界東西方國家文化、經濟交流的最重要的據點,是古代絲綢之路和“21世紀新亞歐大陸橋”的關鍵樞紐,同時這條走廊成為周邊的藏族、蒙古族(含滿族)、維吾爾族(含回族)等少數民族連接配接中原漢地與漢族人民溝通的唯一橋梁,在地緣政治上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新疆高原的範圍囊括新疆全境及甘肅河西走廊地區。

内蒙古高原則以“冬季寒冷,夏季涼爽,春秋分明”為特點,多草原、濕地和沼澤,地勢平坦,海拔較高,起伏和緩,視野開闊,山地較少,氣候較為幹旱,風沙廣布,“東部多森林,西部多沙漠”,礦産資源較為豐富,非常适合牛羊馬等各類牲畜飼養。範圍囊括甘肅東北部、甯夏北部、陝西最北部和内蒙古全境(除南部地區外)。

面積

西北地區陸地面積總為552.23萬平方公裡,占全國57%。位于西北地區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全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劃,占中國國土陸地總面積(965.27萬平方公裡)的1/6以上,也占中國西北地區陸地總面積的30%以上。同時也比北京(1.69萬平方公裡)、天津(1.14萬平方公裡)、河北(18.78萬平方公裡)、山西(15.64萬平方公裡)、上海(0.64萬平方公裡)、江蘇(10.27萬平方公裡)、浙江(10.21萬平方公裡)、安徽(13.98萬平方公裡)、山東(15.39萬平方公裡)、河南(16.71萬平方公裡)、湖北(18.60萬平方公裡)、湖南(21.19萬平方公裡)、陝西(20.57萬平方公裡)等13個省(市)的陸地面積總和相加所得的值(164.81萬平方公裡)還要大。同時也比除西藏、内蒙古外的其餘“西北四省”(青海、甘肅、陝西、甯夏)相加所得的陸地面積(144.91)還要大。

西北地區的大多數省份均以“面積巨大”而著稱,如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等。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北最大跨度達1770餘公裡,相當于北京到廣州的直線距離。東西最大跨度達1900餘公裡,相當于上海到西甯的直線距離。位于新疆西部的喀什市,是大陸距離歐洲最近的城市。喀什到北京有3400餘公裡,到上海有4100餘公裡,到廣州則有4000餘公裡,到歐洲國家——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則隻有3300餘公裡,比喀什到北京的直線距離要短得多。到同為歐洲國家的烏克蘭首都基輔也隻有3700多公裡,比喀什到上海的直線距離要短得多。從中國最西端的新疆帕米爾高原到中國最東端的黑龍江黑瞎子島,直線距離超過4800多公裡,而到地處歐洲的德國首都柏林卻隻有4700多公裡,到印度首都新德裡(1200多公裡)也比到烏魯木齊(1260多公裡)近得多。而從中國最西端到大西洋有6000多公裡(其中到地中海僅3300多公裡,到黑海隻有2700多公裡,比到首都北京(3500多公裡)近),到太平洋有3700多公裡,到印度洋有1700多公裡,到北冰洋則隻有3000多公裡。新疆塔城地區托裡縣老風口,是亞歐大陸的地理中心。它東南距烏魯木齊市480公裡,位于北緯46度14分,東經83度36分,海拔590米。在這裡,距大西洋(黑海)3300多公裡,距北冰洋(鄂畢海)3000多公裡,距印度洋(阿拉伯海)2700多公裡,距太平洋(渤海)2900多公裡。

也正是因為如此,地處“東五區”和“東六區”的新疆、西藏和青海地區的時差比北京要晚2~3小時左右。如當“東八區”的北京是早上8點鐘的時候,地處“東六區”(俗稱“新疆時間”)的新疆地區還尚是淩晨5、6點鐘。這時太陽尚未升起,月亮仍在沉睡,時差與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亞國家相似。在陝西、甘肅、甯夏、四川、重慶、雲南、貴州、廣西等地,這裡的時差比北京要晚1小時左右,與新加坡、泰國等國的時差相仿。而在東北地區(特别是黑龍江和吉林),這裡的時差與日本、南韓相同,比北京要早1小時左右,俗稱“東九區”。在大陸中東部絕大部分地區,如天津、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遼甯、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上海、香港、澳門、台灣等省區,使用的時間與北京相同,基本為“東八區”。目前,全國所有省(市、區)均采用統一的“東八區時間”(俗稱中原標準時間)。

論說起“中心”,西北肯定不遑多讓。中國地理幾何中心就位于甘肅省的蘭州市,位于北緯36度03分,東經103度40分。從蘭州市到中國最北端的黑龍江省漠河市、最東端的黑龍江省撫遠市、最南端的海南省曾母暗沙和最西端的新疆帕米爾高原均隻有2500~3500多公裡的直線距離。中國地理大地原點則位于陝西省鹹陽市泾陽縣的永樂鎮,這裡距省會西安僅30多公裡。位于北緯34度32分,東經108度55分,海拔410米。是大陸國家地理坐标——經緯度的基準點和起算點。它也是利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的方法建立的“1980國家大地坐标系”的基準點。中國自然地理中心位于陝西省安康市鎮坪縣的雞心嶺。它與重慶市巫溪縣和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毗鄰,是西北、西南和中南三大地區的交彙點,被稱為“雞鳴三省處”,海拔1890米,因神似“雄雞”的心髒,相當于中國版圖的心髒部位而得名。位于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的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是新中國成立後建設的第一個國家标準時間授時中心。大陸的标準時間——“中原標準時間”(東八區時間)就從這裡傳出。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陸地面積(166.10萬平方公裡)同樣也大于中國其它五個行政分區其中一個分區中各省份陸地面積的總和——分别是:西南地區(四川、雲南、廣西、貴州、重慶)135.95萬平方公裡,東南地區(廣東、江西、山東、安徽、福建、江蘇、浙江、台灣、海南、上海、香港、澳門)104.50萬平方公裡,東北地區(黑龍江、吉林、遼甯)78.84萬平方公裡,中南地區(湖南、湖北、河南)56.50萬平方公裡和華北地區(河北、山西、北京、天津)37.25萬平方公裡。在全國各省份陸地面積排行榜中,前四名均為西北省份獨占。分别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66.10萬平方公裡)、西藏自治區(122.91萬平方公裡)、内蒙古自治區(118.31萬平方公裡)、青海省(72.24萬平方公裡),其中青海省是全國面積最大的“省”(非自治區)。

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陸地面積47.25萬平方公裡,相當于超過了江蘇(10.27萬平方公裡)、浙江(10.21萬平方公裡)、福建(12.14萬平方公裡)、安徽(13.98萬平方公裡)和上海(0.64萬平方公裡)等五個省市的總和,也比相鄰的甘肅省的陸地面積(45.45萬平方公裡)還要大,是全國陸地面積最大的地級行政區劃。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下屬的若羌縣,是全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縣級行政區劃。若羌縣陸地面積達20.23平方公裡,相當于兩個江蘇省的面積(20.54萬平方公裡)。

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下屬的羅布泊鎮,則是全國陸地面積最大的鄉級行政區劃,陸地面積達5.1萬平方公裡,相當于三個北京市的面積(5.07萬平方公裡)。

因包括新疆在内的西北地區,幅員遼闊,面積巨大,占全國陸地面積的一半以上,是以有“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不到西北,不知中國之廣”的說法。

西北地區濕地衆多,湖泊廣闊,水草豐茂,是全國濕地資源和相關生态保護研究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目前西北地區濕地總面積為2687萬公頃,占全國(5368萬公頃)的一半(50%)以上。其中青海省815萬公頃,位居全國第一。其次為西藏自治區653萬公頃(全國第二),内蒙古自治區602萬公頃(全國第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395萬公頃,甘肅省170萬公頃,陝西省31萬公頃,甯夏回族自治區21萬公頃。

東南地區濕地總面積為1110萬公頃,排名全國第二,占全國(5368萬公頃)的20%以上。其中江蘇省283萬公頃,廣東省176萬公頃,山東省174萬公頃,浙江省112萬公頃,安徽省105萬公頃,江西省92萬公頃,福建省88萬公頃,上海市47萬公頃,海南省33萬公頃。

東北地區濕地總面積為755萬公頃,排名全國第三,占全國(5368萬公頃)的14%以上。其中黑龍江省515萬公頃,遼甯省140萬公頃,吉林省100萬公頃。

西南地區濕地總面積為350萬公頃,排名全國第四,占全國(5368萬公頃)的6%以上。其中四川省175萬公頃,廣西壯族自治區76萬公頃,雲南省57萬公頃,貴州省21萬公頃,重慶市21萬公頃。

中南地區濕地總面積為320萬公頃,排名全國第五,占全國(5368萬公頃)的5%以上。其中湖北省155萬公頃,湖南省102萬公頃,河南省63萬公頃。

華北地區濕地總面積為146萬公頃,排名全國第六,占全國(5368萬公頃)的2%以上。其中河北省95萬公頃,天津市30萬公頃,山西省16萬公頃,北京市5萬公頃。

西北地區絕大部分區域位于“胡煥庸線”以西、以北地區。而西北地區在“胡煥庸線”的以東、以北地區主要囊括人口較多的陝西關中平原、漢江河谷,甘肅的慶陽谷地、隴南谷地以及内蒙古的西遼河平原等地區。除陝西外其餘六個省(區)的絕大部分土地位于“胡煥庸線”以西、以北地區。

西北地區是“荒野和沙漠的天下”,被譽為“荒漠王國”。在大陸,有面積超過100萬平方公裡的巨型沙漠,其面積占到全國陸地總面積的13%以上,而西北地區幾乎占到了95%以上。著名的“十大沙漠”:新疆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吐魯番沙漠、庫木塔格沙漠,内蒙古的巴丹吉林沙漠、烏蘭布和沙漠、毛烏素沙漠、庫布齊沙漠、騰格裡沙漠和青海的柴達木沙漠,均位于西北地區。此外,西藏的藏北羌塘沙漠、甯夏的沙坡頭沙漠、甘肅的阿克塞沙漠和陝西的紅堿淖沙漠也是西北“沙漠王國”裡的一顆璀璨明珠。另外,位于内蒙古自治區南部的渾善達克沙地、科爾沁沙地、呼倫貝爾沙地也位于降水量少的西北地區。

西北地區因大部分區域蒸發量大,水資源較為匮乏。目前全國水資源總量為32481億立方米,其中西北地區排行第三,為7227億立方米(其中西藏自治區4643億立方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094億立方米,青海省613億立方米,内蒙古自治區426億立方米,陝西省272億立方米,甘肅省169億立方米,甯夏回族自治區10億立方米),占全國22%以上。其中,西藏自治區、甯夏回族自治區分别是全國淡水資源儲量最大和最小的省份。但人均水資源總量排行第一,為20966立方米(其中西藏自治區125993立方米,青海省13132立方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4167立方米,内蒙古自治區1226立方米,陝西省1171立方米,甘肅省910立方米,甯夏回族自治區158立方米)。而全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4912立方米。

西北地區東與東北地區的遼甯、吉林、黑龍江三省相接,東南與河北、山西、河南、湖北四省毗鄰,南靠四川、雲南兩省和重慶市。西南與緬甸等東南亞國家和印度、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等南亞國家毗鄰,西與阿富汗等中東(含西亞和非洲)國家接壤,西北緊鄰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亞(含前蘇聯成員國)國家,北與蒙古等東亞國家和俄羅斯等歐洲國家相連。

西北地區國境線長達14747公裡,占全國(24264公裡,其中西北14747公裡,西南4879公裡,東北4638公裡)的60%以上,素有“天下邊境半西北”的美譽。是大陸及日本、南韓、北韓、蒙古等東亞國家面向中亞、西亞、南亞和東南亞及歐洲、非洲對外開放的重要交通樞紐,是古代“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和“茶馬古道”的核心地段,同時也通過交通設施、文化交流與經濟貿易連接配接着南、北美洲和大洋洲等世界各地。其中與俄羅斯的邊界長為2376公裡(内蒙古2321公裡,新疆55公裡),與蒙古國的邊界為4677公裡(内蒙古3194公裡,新疆1417公裡,甘肅66公裡),與哈薩克斯坦的邊界長為1534公裡(均在新疆),與吉爾吉斯斯坦的邊界長為1097公裡(均在新疆),與塔吉克斯坦的邊界長為415公裡(均在新疆),與阿富汗的邊界長為91公裡(均在新疆),與巴基斯坦的邊界長為600公裡(均在新疆),與印度的邊界長度為1752公裡(西藏1101公裡,新疆為651公裡),與尼泊爾的邊界長為1415公裡(均在西藏),與不丹的邊界長為600公裡(均在西藏),與緬甸的邊界長則為190公裡(均在西藏)。按省份統計,西北地區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為5860公裡(占全國24264公裡的23%和西北14747的39%),是全國擁有邊境線的各省份中邊境線最長的一個。其次為内蒙古自治區為5515公裡(排行第二),西藏自治區為3306公裡(排行第三),甘肅省為66公裡。

全國九個擁有邊境線的省份當中就有四個位于西北地區。分别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内蒙古自治區和甘肅省。東北地區有遼甯、吉林、黑龍江三省,西南地區則有雲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其中,新疆是中國唯一完全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五個國家相鄰的省份,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下屬的塔什庫爾幹縣更是全國唯一“一腳跨五國”(中國、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的縣(份)。

但在中國,西北地區存在着大量的與外國存在争議的“三塊固有領土”。這其中就包括:

1、位于西藏自治區東南部,雅魯藏布江下遊的“藏南地區”,名義上主權歸屬大陸,實則為印度非法軍事占領的“僞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的主體區域。該地區位于中國政府明确主張,印度政府非法承認的所謂“麥克馬洪線”以南的一大片區域,涵蓋了今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的錯那縣、隆子縣和林芝市的墨脫縣、察隅縣、米林縣和朗縣等地,并與緬甸北部的克欽邦相接。總面積達8.38萬平方公裡(相當于一個重慶市),人口可能達110萬人(2001年)。為此大陸不承認印度控制該地區或者設立此邦的合法性,在大陸地圖上應明確定留西藏“藏南地區”。

2、位于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亞東縣與印度、不丹交界處的“洞朗地區”,總面積達109平方公裡,人口1000多人。目前該地區已被大陸所控制,印度非法對外聲稱該國已經實際掌控該地區。

3、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市和田縣、墨玉縣部分地區和西藏自治區阿裡地區日土縣部分地區與印度、巴基斯坦交界處的“阿克塞欽”(Aksaichin)。主權為中國所有,不存在與印度、巴基斯坦的任何主權争議。目前該地區總面積達4.27萬平方公裡(略相當于4個天津市的大小),是新藏公路的必經之地。為保護大陸國防安全的穩定性,地圖上應明確定留“阿克塞欽地區”。

山峰與水系

西北地區的最高峰是人類所發現和觀測到的“世界第一高峰(最高峰,也是跨國山峰中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珠穆朗瑪峰,主體海拔8848.86米(即8849米,1975年為8848.13米,2005年為8844.43米),海拔落差達3649米(最高點到最低點,最低點即為海拔5200米的西藏定日縣珠峰大學營)。該山體呈三角形,主體岩石源自3~4億年前古生代志留紀與泥盆紀時代的古地中海(特提斯洋)遺留的海底塊體與沉積物構成。它随着喜馬拉雅山脈形成于6500萬年前左右,處在原屬岡德瓦納(Gondwanaland)古陸的印度洋闆塊北上與原屬勞拉西亞(Laulasia)古陸的亞歐闆塊第一次完成大規模碰撞的關鍵時期。它位于西北地區西南部的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曲當鄉、紮西宗鄉與尼泊爾薩加瑪塔地區交界處。南坡地區屬尼泊爾,在尼泊爾被稱為“薩加瑪塔峰”(Sagamatha),是尼泊爾乃至南亞地區的第一高峰。北坡地區在大陸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的曲當鄉,直接稱“珠穆朗瑪峰”(Qomolangma),在清朝乾隆時期的《皇輿全覽圖》上該山峰被稱為“朱母朗馬阿林”(阿林,滿語意為“山”),是中國和西藏地區也是西北地區的第一高峰。東坡地區在大陸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紮西宗鄉,原稱“額非爾士峰”(Mt.Everest),該名字也是外國人對珠穆朗瑪峰的主要稱呼(英文稱呼)之一。在台灣,珠穆朗瑪峰被稱為“聖母峰”或“皇極梁”。珠穆朗瑪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位于印度洋水系恒河流域的阿潤河(藏語稱“朋曲”)和科西河的分水嶺上,緊鄰滋潤西藏的雅魯藏布江流域。

喜馬拉雅山脈位于中國西北地區西南部,與尼泊爾、不丹、印度和巴基斯坦交界,是印度洋水系中印度河水系與雅魯藏布江水系的分水嶺,同時也是滋潤印度地區的恒河的源頭之一。喜馬拉雅山脈平均海拔在6000米左右。除海拔8849米的珠穆朗瑪峰外,位于西藏境内的還有世界排行第四、海拔8516米的洛子峰(Lhoze,與尼泊爾交界,緊鄰珠穆朗瑪峰),世界排行第五、海拔8464米的馬卡魯峰(Makaru),世界排行第六、海拔8201米的卓奧友峰(Cho-Oyu)以及唯一完全位于中國西藏(主要為日喀則市聶拉木縣)境内海拔超過8000米的山峰——海拔8027米的希夏邦馬峰(Shixapangma)。在中國以南的印度(錫金邦)和尼泊爾交界處,有世界排行第三、海拔8586米的印度最高峰——幹城章嘉峰(Kangchenjunga),在尼泊爾有世界排行第七、海拔8167米的道拉吉裡峰(Dahulagiri),世界排行第八、海拔8164米的馬納斯盧峰(Manaslu),世界排行第十、海拔8091米的安納布爾納峰(Annapurma)。而世界上所有8000米以上山峰,有9座就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其中有5座位于中國西北地區(珠穆朗瑪峰、洛子峰、馬卡魯峰、卓奧友峰、希夏邦馬峰),4座位于尼泊爾(道拉吉裡峰、馬納斯盧峰、安納布爾納峰,以及與印度交界的幹城章嘉峰)。

西北地區的第二高峰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第一高峰——喬戈裡峰(Qogir)。因是位于喀喇昆侖山脈第二座被考察的山峰而被稱為“K2”(“K”即喀喇昆侖山的英文名稱“Karakoram”)。它位于中國西北省份——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境内的布倫木沙鄉南部與巴基斯坦東北部已被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的交界處,北坡為中國西北地區(不包括西藏)的第一高峰,南坡地區則是巴基斯坦的第一高峰。這座山峰海拔8611米,僅次于“中國乃至世界第一高峰”——西藏的珠穆朗瑪峰(8849米),因而被稱為“世界第二高峰”和“中國第二高峰”。喬戈裡峰的主體位于昆侖山脈西北方,帕米爾高原南側的喀喇昆侖山脈,為中國最大的内流河——塔裡木河支流葉爾羌河流域與彙入印度洋的印度河的分水嶺。周邊有同樣位于喀喇昆侖山脈的南迦帕爾巴特峰(Nanga-parbat,位于巴基斯坦,海拔8125米)、加舒爾布魯木一峰(Gasherbrum-I,又名“K5”,位于中國新疆與巴基斯坦交界處,海拔8080米)、布洛阿特峰(Broad,又名“K3”,位于中國新疆與巴基斯坦交界處,海拔8051米)和加舒爾布魯木二峰(Gasherbrum-II,又名“K4”,位于中國新疆與巴基斯坦交界處,海拔8028米)五座高峰拱衛。世界上所有8000米以上山峰,均位于喜馬拉雅山脈與毗鄰的喀喇昆侖山脈。這兩座山脈均以印度河為界,均起源于新疆西部的帕米爾高原——而帕米爾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之一(平均海拔達3000-4000米左右,在古代被稱為“蔥嶺”)。不過喬戈裡峰的最大海拔落差超過4700米,大于珠穆朗瑪峰的3900米。同時該山的山體俊俏堅硬,多懸崖峭壁,加之氣候寒冷、缺氧,周邊植被稀疏,這給喬戈裡峰的攀登增加了不少難度,因而喬戈裡峰攀登的死亡率極高(目前已超過30%),被譽為“野蠻巨峰”(也就是世界上攀登難度最大的山峰)。

在西北地區各省份最高峰中排行第三的是位于青海省的布喀達坂峰,又名“新青峰”,因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西南部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交界處的昆侖山無人區而得名。它是昆侖山脈的主峰,新疆内流區、西藏内流區與青海内流區的分水嶺,海拔6860米。在全國各省份最高峰中僅次于位于西南地區的四川省最高峰——貢嘎山(海拔7556米)。

在西北地區各省份最高峰中排行第四的是位于甘肅省的阿爾金山大峰,海拔5788米。它位于甘肅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境内,是阿爾金山脈的主峰,也是疏勒河水系與柴達木盆地内流區的分水嶺。另一些說法稱甘肅省的最高峰是海拔5808米的“崗則吾結”(團結峰),不過這座山峰完全處在青海省境内,和甘肅省一點都搭不上邊。

在西北地區各省份最高峰中排行第五的是位于陝西的太白山拔仙台,海拔3767米。它位于陝西省秦嶺山脈腹地——寶雞市太白縣、眉縣與西安市周至縣的交界處,是秦嶺山脈的主峰(最高峰為海拔4920米的甘肅疊山措美峰),也是黃河水系渭河支流黑河、桃川河與長江水系漢江支流湑水河的分水嶺,更是中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天然地理分界線”,是一座位于中國大陸青藏高原以東海拔最高的曆史文化名山(台灣的玉山更高,為3952米)。它山體聳立,山勢險峻,綿延千裡。山頂終年積雪,海拔落差較大,頗有“華山之秀”的典範,故稱“太白山”。

在西北地區各省份最高峰中排行第六的是位于内蒙古與甯夏共有的賀蘭山脈主峰——敖包疙瘩,海拔3556米。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的騰格裡沙漠與甯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賀蘭縣的河套平原區域的交界處,是黃河水系與阿拉善内流區水系的分水嶺,也是内蒙古自治區和甯夏回族自治區的最高峰。賀蘭山,作為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的分界山脈,曆朝曆代都曾經在此修築過長城。它與周邊的祁連山、陰山、燕山、大興安嶺并列,組成了一條著名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線”。總長超過2萬公裡(其中明長城8800多公裡),擁有近5萬處遺迹的“萬裡長城”(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的西端終點嘉峪關就位于西北省份甘肅(省)。長城遺迹在東北地區(遼甯、吉林、黑龍江)、華北地區(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西北地區(陝西、甘肅、青海、甯夏、新疆、内蒙古)以及河南(屬中南地區)和山東(屬東南地區)等15個省份均有分布。另外,“敖包疙瘩”也是全國僅有的兩座處在兩省交界處同時成為兩個省份最高峰的兩座山峰之一(另一座為福建和江西交界的武夷山黃崗峰,海拔2161米)。

西北地區是中國六大地理分區中唯一一個下屬所有省份的最高峰均為海拔3000米以上山峰的地區,被譽為“山的王國”。

另外,曾經被認為是“缺水、幹旱、荒涼”的西北地區實際上還是“河的海洋”(以下采自2019年《中國水利統計年鑒》)。

目前,全國共有46796條流域面積50平方公裡以上河流。

西北地區擁有流域面積50平方公裡以上河流20600條,排名全國第一,占全國44%以上。其中西藏自治區6418條,位列全國各省份第一。其次為内蒙古自治區4087條,青海省3518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3484條,甘肅省1590條,陝西省1097條,甯夏回族自治區406條。代表性河流有陝西的黃河、渭河、泾河、漢江、丹江、嘉陵江、北洛河、窟野河、無定河;甘肅的黑河、黃河、渭河、泾河、洮河、葫蘆河、大夏河、湟水河、莊浪河、祖厲河、嘉陵江、白龍江、石羊河、疏勒河;青海的黃河、長江(金沙江、通天河、沱沱河)、雅砻江、大渡河、湟水河、大通河、瀾滄江(紮曲)、布哈河、疏勒河、格爾木河、柴達木河;甯夏的黃河、泾河、清水河;内蒙古的黃河、嫩江、灤河、洋河、渾河(紅河)、桑幹河、大黑河、西遼河(老哈河、西拉木倫河)、東遼河、塔布河、霸王河、海拉爾河、烏拉蓋河、貢格爾河、額爾古納河(黑龍江);新疆的孔雀河(開都河)、疏勒河、伊犁河、特克斯河、車爾臣河、塔裡木河、阿克蘇河、葉爾羌河、烏倫古河、加勒萬河、喀什噶爾河、烏魯木齊河、額爾齊斯河;西藏的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絨布河、阿潤河、亞東河、卡門河、拉薩河、年楚河、尼洋河、易貢河、森格藏布江(獅泉河)、雅魯藏布江等。

西南地區擁有流域面積50平方公裡以上河流7830條,排名全國第二,占全國16%以上。其中四川省2816條,雲南省2095條,廣西壯族自治區1350條,貴州省1059條,重慶市510條。代表性河流有重慶的長江、烏江、涪江、渠江、綦江、郁江、任河、嘉陵江、大甯河、阿蓬江、酉水河,四川的長江、黃河、白河、黑河、岷江、沱江、涪江、渠江、巴河、金沙江、白龍江、雅砻江、安甯河、理塘河、水洛河、大渡河、青衣江、赤水河、南廣河、白龍江、梭磨河、黑水河、雜谷腦河,貴州的烏江、沅江、綦江、橫江(洛澤河)、錦江、湘江、南明河、貓跳河、三岔河、六沖河、洪渡河、芙蓉江、舞水河、南盤江、北盤江、紅水河、赤水河、曹渡河、都柳江、牛欄江,雲南的長江(金沙江)、怒江、元江(紅河)、小江、橫江、南盤江、瀾滄江、獨龍江、瑞麗江、大盈江、南定河、南掌河、南寬河、南卡江、普渡河、龍川江、漾弓江、牛欄江、綠汁江、阿墨江、盤龍河、以禮河、黃泥河、碩多崗河,廣西的左江、右江、郁江(邕江)、浔江、黔江、西江、桂江(漓江)、賀江、柳江、龍江、欽江、南流江、北流江、洛清江、南盤江、紅水河等。

東南地區擁有流域面積50平方公裡以上河流7558條,排名全國第三,占全國16%以上。其中江蘇省1495條,廣東省1211條,山東省1049條,江西省967條,安徽省901條,浙江省865條,福建省740條,海南省197條,上海市133條。代表性河流有上海的長江、黃浦江、吳淞江(蘇州河),江蘇的長江、淮河、滁河、沂河、沭河、泗河、秦淮河、吳淞江、京杭大運河,浙江的瓯江、靈江(椒江)、鳌江、衢江、甬江、錢塘江(新安江、富春江)、曹娥江、飛雲江、東苕溪、西苕溪、京杭大運河,安徽的長江、淮河、淠河、史河、渦河、浍河、皖江、東淝河、西淝河、北淝河、青弋江、水陽江、秋浦江、新安江,福建的閩江、汀江、晉江、敖江、松溪、沙溪、建溪、木蘭溪、霍童溪(交溪)、九龍江,江西的長江、東江、北江、贛江、昌江(饒河)、信江、撫河、袁河、錦江、修水河、禾水河,山東的黃河、彌河、濰河、沂河、沭河、小清河、徒駭河、馬頰河、廢黃河、大汶河、大沽河、京杭大運河,廣東(含香港、澳門)的西江(珠江)、北江、東江、南江(潭江)、鑒江、綏江、連江、武江、浈江、濱江、滃江、韓江、練江、榕江、琴江、西枝江、漠陽江、流溪河,海南的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台灣的淡水河、曾文溪、濁水溪、高屏溪、蘭陽溪等。

東北地區擁有流域面積50平方公裡以上河流4638條,排名全國第四,占全國9%以上。其中黑龍江省2881條,吉林省912條,遼甯省845條。著名河流有遼甯的遼河(東遼河、西遼河)、渾河、寇河、細河、叆河、大淩河、小淩河、六股河、煙台河、青龍河、興城河、碧流河、英那河、大洋河、複州河、蓋州河、鴨綠江、富爾江、養息牧河、招蘇台河,吉林的嫩江、松花江、牡丹江、輝發河、霍林河、洮兒河、飲馬河、伊通河、拉林河、東遼河、西遼河、鴨綠江、圖們江、海蘭江、珲春河,黑龍江的嫩江、松花江、牡丹江、拉林河、倭肯河、湯旺河、螞蟻河、穆棱河、撓力河、呼蘭河、呼瑪河、黑龍江(河流)、讷谟爾河、烏裕爾河、烏蘇裡江等。

中南地區擁有流域面積50平方公裡以上河流3563條,排名全國第五,占全國7%以上。其中湖南省1301條,湖北省1232條,河南省1030條。著名河流有河南的黃河、洛河(南洛河)、伊河、沁河、渦河、浍河、沙河、颍河、丹江、淮河、淠河、唐白河、南運河(海河)、賈魯河、廢黃河,湖北的長江、漢江、丹江、堵河、南河、清江、澧水、富水、府河(澴水)、巴河、浠水、蕲水、舉水、滠水、沮漳河,湖南的長江、湘江、沅江、資水、澧水、渠水、巫水、酉水、蒸水、潇水、耒水、渌水、漣水、武水(北江)、浏陽河、撈刀河、舞陽河、汩羅江、舂陵水等。

華北地區擁有流域面積50平方公裡以上河流2607條,排名全國第六,占全國5%以上。其中河北省1386條,山西省902條,天津市192條,北京市127條。著名河流有北京的泃河、懷河、潮白河(潮河、白河)、大石河、拒馬河、永定河、妫水河、溫榆河、通惠河、金水河、涼水河、高粱河、京杭大運河,天津的州河、泃河、海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北運河、南運河、薊運河、北大港河、南大港河、獨流堿河;河北的洋河、灤河、陡河、戴河、洋河、潮河、白河、紅河、黑河、唐河、沙河(石家莊)、漳河、衛河、大石河(山海關)、子牙河、滹沱河、滏陽河、桑幹河、永定河、大清河、武烈河、青龍河、拒馬河、安固裡河;山西的黃河、汾河、洋河、漳河(清漳河、濁漳河)、沁河、丹河、冶河、渾河、滹沱河、涑水河、桑幹河等。

西北地區陸地最低點是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高昌區境内,吐魯番盆地最深處和吐魯番盆地地表徑流歸宿點的艾丁湖,海拔低于海平面155米(即-155米),是全國各省份陸地最低點中唯一一個陸地海拔最低點為負數值的省份(其它省份最低點海拔均為正數值)。艾丁湖也是新疆乃至中國陸地海拔最低點。新疆吐魯番市也因擁有中國“三極”(“海拔低極”艾丁湖、“氣溫熱極”火焰山、“降水幹極”托克遜)而在國内外地理學、氣象學上占有重要地位。排行第二的是西藏自治區的巴昔卡村,海拔110米,緊鄰印度(現被印度“藏南”地區,也就是“僞阿魯納恰爾邦”非法侵占)。巴昔卡村位于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東南部,雅魯藏布江大峽谷下遊出口處,同時也是青藏高原地區的最低點。曾以年最大降水量超過10000毫米的記錄而被稱為“中國雨極”。排行第三的是陝西省最低點——位于安康市白河縣城關鎮的漢江出省處,海拔168米,毗鄰湖北。排行第四的是内蒙古自治區最低點——位于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右旗的呼倫湖附近,海拔540米。排行第五的是甘肅省最低點——位于隴南市文縣碧口鎮白龍江下遊的罐子溝,海拔550米,毗鄰四川。排行第六的是甯夏回族自治區最低點——位于石嘴山市惠農區的黃河出省處,海拔1081米,毗鄰内蒙古。排行第七的是青海省最低點——位于海東市民和縣湟水河出省處的下川口村,海拔1650米,毗鄰甘肅。

西北地區總體海拔落差為9004米,範圍從西藏的珠穆朗瑪峰至新疆吐魯番的艾丁湖一帶,這也是中國境内目前所記錄到的最大海拔落差。其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總體海拔落差最大,為8766米,範圍從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幹縣中巴邊境喬戈裡峰到吐魯番市高昌區艾丁湖。西藏自治區總體海拔落差排行第二,為8739米,範圍從日喀則市定日縣中尼邊境珠穆朗瑪峰到林芝市墨脫縣巴昔卡村。甘肅省總體海拔落差排行第三,為5238米,範圍從酒泉市阿克塞縣阿爾金山主峰到隴南市文縣碧口鎮罐子溝。青海省總體海拔落差排行第四,為5210米,範圍從海西州格爾木市布喀達坂峰到海東市民和縣下川口村。陝西省總體海拔落差排行第五,為3599米,範圍從寶雞市太白縣太白山拔仙台到安康市白河縣城關鎮。内蒙古自治區總體海拔落差排行第六,為3016米,範圍從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賀蘭山敖包疙瘩到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左旗呼倫湖附近。甯夏回族自治區總體海拔落差排行第七,為2495米,範圍從銀川市賀蘭縣賀蘭山敖包疙瘩到石嘴山市惠農區黃河出省處。

西北地區總體平均海拔高度為2362米,是全國六大地理分區中平均海拔最高的一個地區。其中西藏自治區海拔在全國最高,為4737米。其次為青海省4049米,甘肅省2158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904米,甯夏回族自治區1559米,陝西省1130米,内蒙古自治區999米。

西北地區擁有全國幾乎所有(即90%以上)的鹹水湖泊(少數在河北省、吉林省)。主要有陝西的紅堿淖,甘肅的蘇幹湖、阿克塞沙湖、鳴沙山月牙泉,青海的青海湖、哈拉湖、托素湖、茶卡鹽湖、冬給錯那湖、烏蘭烏拉湖、可可西裡湖、德令哈尕海、東台吉乃爾湖、西台吉乃爾湖,甯夏的固原鹽湖,内蒙古的岱海、黃旗海、居延海(嘎順淖爾)、察汗淖爾、烏拉蓋湖、達裡諾爾,新疆的羅布泊、艾比湖、艾丁湖、賽裡木湖、台特馬湖、巴裡坤湖、瑪納斯湖,西藏的納木錯、色林錯、拉昂錯、班公措、瑪旁雍錯、當惹雍錯、紮日南木措等。這些湖泊均屬于蒸發量較大的内流湖泊(湖泊來水主要來自雪山融水、地下補水或河流補給),湖水含鹽度超過千分之一,人和牲畜不可直接飲用,是以是鹹水湖。其中,青海湖是全國面積最大的湖泊(具體面積為4626平方公裡),青海省的省名就是以青海湖命名的。同在青海的茶卡鹽湖,近年來随着自駕遊人數的最多,遂以“天空之境”聞名四海。西藏的納木錯、色林錯、羊卓雍錯也在國内享有較高知名度。另外淡水湖泊也不少(含鹽度低于千分之一),大部分有的跟随外流河流入海洋,有的通過河流流入内流河或消失在沙漠中。位于西藏自治區山南市貢嘎縣境内海拔4441米,面積638平方公裡的羊卓雍錯,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著名的淡水湖泊有陝西的瀛湖(漢江水庫),甘肅的尕海(流入黃河支流洮河)、達爾宗湖(流入黃河支流洮河)、文縣天池(流入長江支流嘉陵江),青海的紮陵湖(流入黃河)、鄂陵湖(流入黃河),甯夏的沙湖(流入黃河),内蒙古的呼倫湖(流入額爾古納河)、貝爾湖(流入額爾古納河)、烏梁素海(流入黃河),新疆的博斯騰湖(流入孔雀河)、喀納斯湖(流入額爾齊斯河),西藏的易貢湖(流入雅魯藏布江)、然烏湖(流入雅魯藏布江)、羊卓雍錯(流入雅魯藏布江)等。

氣候

西北地區是全國森林與植被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由于面積巨大,跨緯度廣,大陸性自西向東呈遞減趨勢,囊括了全國幾乎所有的氣候和植被類型。主要有:

1、寒溫帶季風氣候,主體植被為寒溫帶針葉林或針葉闊葉混交林與極地苔原。大部分位于北緯50°以北的北方地區,年平均氣溫在0℃以下,年平均降水量在400-800毫米左右。在西北地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呼倫貝爾市一帶,在其他地區主要分布于黑龍江北部的大興安嶺地區。位于内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呼倫貝爾市根河市境内的平靜嶺,在2009年12月31日淩晨就打破了-58.8℃的極端最低氣溫(部分地區甚至低于-60℃),一舉超越“中國最北端”的位于東北地區的黑龍江省漠河市(1969年極端最低氣溫為-52℃)而被稱為“中國冷極”,為整個中國的極端最低氣溫值。這項紀錄曆經15年,至今依然無法打破。

2、中溫帶季風氣候,主體植被為溫帶針葉或闊葉混交林。大部分位于北緯40°到50°之間的北方地區,年平均氣溫在0~8℃左右,年平均降水量在600-1000毫米左右。在西北地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區東部的鄂倫春自治旗,在其他地區主要分布于黑龍江大部、吉林東部和遼甯東北部。

3、中溫帶半濕潤半幹旱大陸性氣候(為溫帶大陸性氣候的一部分),主體植被為溫帶草原。大部分位于北緯35°到50°之間,年平均氣溫在0~1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在100-400毫米左右。在西北地區有大面積分布,主要分布于青海東部、甘肅中部、陝西北部、甯夏全境的黃土高原以及内蒙古大部的草原地帶和新疆北部的天山、阿爾泰山山區——也就是“西北地區”。在其他地區主要分布于華北地區的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和北京北部,東北地區的遼甯西北部、吉林西部和黑龍江西南部。具體範圍為:南達長城,北到戈壁,東起大興安嶺,西與青藏高原相接。

4、溫帶幹旱大陸性氣候(為溫帶大陸性氣候的一部分),主體植被為溫帶荒漠。大部分位于北緯35°到50°之間,年平均氣溫在0~12℃左右,年平均降水量通常低于100毫米。吐魯番盆地,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兩個字:“幹”和“熱”。位于新疆吐魯番盆地的托克遜縣,年平均降水量僅為0.5毫米左右,被譽為“中國幹極”(年平均降水量最低的地方)。同樣位于新疆吐魯番盆地的三堡鄉,2023年7月17日就打破了高達52.2℃,地表溫度超過90℃的極端最高氣溫記錄,被譽為“中國熱極”。這也是大陸國家級氣象站首次觀測50度以上的超高溫。當然,這裡的日平均氣溫35℃以上天數超過100天左右,據說當地人在這裡“連雞蛋打在地上都能被煎熟”。這片廣袤的土地因四周被高山環繞,形成了特殊的地理環境,使得天空下的吐魯番成為一個巨大的鍋爐,收納着夏日的火熱。是以當地的人民群衆(如維吾爾族等)早就利用獨特的氣候優勢,利用能汲取地下涼水的“坎兒井”,發展出葡萄幹、哈密瓜、石榴等一些獨具特色的農産品。該氣候是西北地區的特有氣候,主要分布于新疆大部(昆侖山以北、阿爾泰山以南)的高原荒漠地帶,青海北部的柴達木盆地,甘肅西北部的河西走廊以及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巴彥淖爾等地區,均屬于自然地理學上的“西北地區”。

5、青藏高原高寒山地氣候,主體植被為青藏高原特有的高寒、高海拔植被,以苔原、荒漠、石山為主。以拉薩為界,東部地區植被随氣候呈現“立體化”趨勢,具體是海拔自高到低,緯度自北而南,植被也從高寒極地苔原向溫帶、亞熱帶及熱帶的針葉、闊葉林轉變,年平均氣溫在0℃~12℃左右,年平均降水量在400~800毫米左右(部分可達800~1600毫米甚至1600毫米以上)。西部地區則多為高寒荒漠,年平均氣溫低于0℃,降水量通常低于100毫米。該氣候主要分布于西藏大部、青海大部、新疆南部(含西南部的帕米爾高原)和甘肅西南部。在西南地區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和雲南西北部。其範圍幾乎囊括了位于中國地勢“第一階梯”的“青藏高原”,也就是“青藏地區”。

6、暖溫帶季風氣候,主體植被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大部分位于北緯35°~40°左右,秦嶺—淮河一線以北,長城以南的北方地區。年平均氣溫在5~15℃左右,年降水量通常在400-800毫米之間。在西北地區主要分布在甘肅中部和陝西中部,此外青海和甯夏也有分布。在其他地區主要分布在華北地區的河北、山西大部和北京、天津等地,東北地區的遼甯大部,中南地區的河南大部,東南地區的山東全境和安徽、江蘇北部。

7、亞熱帶季風氣候,主體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大部分位于北緯23.5°(北回歸線)~35°左右,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南方地區。年平均氣溫在15℃~2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通常在800-1600毫米之間。在西北地區主要分布在陝西南部的漢江谷地和甘肅南部的隴南谷地,均為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在其他地區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的四川東部、雲南大部、廣西大部以及貴州和重慶全境,中南地區的河南南部、湖北和湖南全境,東南地區的安徽、江蘇、廣東、台灣大部和上海、浙江、福建、江西、香港、澳門全境。

8、熱帶季風氣候,主體植被為熱帶雨林或季雨林。主要位于北緯23.5°(北回歸線)以南的南方地區。但在寒冷、幹燥的西北地區,這類氣候非常少見,位于西藏自治區東南部的林芝、山南等地。這裡的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與其他地區(雲南南部、廣西南部、廣東南部、台灣南部和海南島)的熱帶季風氣候完全相似。尤其是位于西藏東南部的林芝市墨脫縣,更是被素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譽,海拔最低點僅110多米——為西藏東南部的墨脫縣巴昔卡村(現被印度非法控制)。而西藏東南部的氣候特征,與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區的寒冷、幹燥、高海拔的高寒氣候完全不同。由于地處雅魯藏布江的下遊高山峽谷區域,離印度與孟加拉國交界處被譽為“世界雨極”——年平均(最大)降水量超過11777毫米的“乞拉朋齊”非常近。位于西藏高原東南部林芝市墨脫縣的巴昔卡村被譽為“中國雨極”,年平均降水量超過4500毫米,最大降水量超過10000毫米,超過了位于台灣東北部基隆市境内的火燒寮,是中國年平均降水量最大的地方。

來自印度洋和孟加拉灣北上的暖濕氣流會長驅直入風雨無阻的到達這裡,在遇到喜馬拉雅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和橫斷山脈的受阻下地勢擡升,逐漸形成豐沛降雨,是以該地區最大年平均降水量超過3000毫米,被譽為“中國雨極”。在西藏東南部的河谷地區,緯度自南而北,海拔自低而高,海陸距離自近而遠,氣候與植被逐漸多樣化:海拔100-500米左右為熱帶雨林或季雨林,海拔500-1000米左右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海拔1000-2000米左右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海拔2000-3000米左右為中溫帶落葉闊葉林,海拔3000-4000米左右為寒溫帶苔原,海拔4000米以上則為植被稀疏、終年積雪的荒漠或石山,植被、氣候具有“立體島狀”分布特征。除西藏東南部外,西藏昌都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河谷則是與雲南省、四川省毗鄰的具備北熱帶荒漠草原氣候條件的“幹熱河谷”,這裡年平均氣溫超過20℃左右,但年平均降水量卻隻有100-400毫米左右,最少的低于100毫米,大部分地區植被稀疏,是當地橫斷山脈特有的地理氣候特征。

西北各地的氣候也非常具有“多樣性”。如以西安為中心的陝西關中平原——四季分明,氣候宜人,日照時間長,雨量充沛,氣候偏向以河南為代表的内地北方地區。以蘭州為中心的河西走廊和以烏魯木齊為代表的新疆地區,海拔較低,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蒸發量大。以西甯、拉薩為中心的青藏高原,日照時間長,紫外線充足,海拔較高,空氣稀薄,蒸發量大,氣候寒冷。以呼和浩特、銀川為中心的河套平原,蒸發量大,降水充足。

西北地區縱貫中國三大地理階梯。第一級階梯為青藏高原,其中西北地區就占了大半。西藏全境、青海大部、甘肅西南部以及新疆南部均盡收于該地,平均海拔超過2000米以上。第二級階梯,位于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一線以西,橫亘内蒙古大部、新疆大部、青海東部、甘肅大部以及陝西、甯夏全境,平均海拔在500-2000米左右。第三級階梯,則位于大興安嶺以東,位于内蒙古自治區東南部的西遼河平原與科爾沁草原,平均海拔在100-500米左右。

西北地區的極端最高氣溫值(自1954年以來)出現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高昌區火焰山,為52.2℃。該極值也是中國曆史上觀測到的極端最高氣溫值,被譽為“中國熱極”。内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的拐子湖排行第二,為45.0℃。陝西省安康市旬陽縣排行第三,為44.7℃。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排行第四,為43.1℃。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排行第五,為41.4℃。甯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排行第六,為41.0℃。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紮縣排行第七,為40.3℃——是中國大陸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中極端最高氣溫排行最末的省份,也是“全國最涼點”。

西北地區的極端最低氣溫(自1954年以來)出現在内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根河市平靜嶺,為-58.8℃。該極值也是中國曆史上觀測到的極端最低氣溫值,被譽為“中國冷極”。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富蘊縣的可可托海排行第二,為-51.5℃,僅次于内蒙古根河與黑龍江漠河,被譽為“中國第三冷極”。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排行第三,為-48.1℃。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排行第四,為-46.4℃。甘肅省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排行第五,為-37.1℃。陝西省榆林市橫山區排行第六,為-32.7℃。甯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賀蘭縣排行第七,為-30.6℃。

西北地區最大溫差為111℃(新疆吐魯番-内蒙古根河),這也是整個中國曆史上能觀測到的最大溫差記錄。其中排行第一的是内蒙古自治區,為103.8℃(拐子湖-根河)。排行第二的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為103.7℃(吐魯番-阿可可托海)。排行第三的是青海省,為88.4℃(尖紮-瑪多),排行第四的是西藏自治區,為87.8℃(墨脫-定日)。排行第五的是甘肅省,為80.2℃(敦煌-肅北)。排行第六的是陝西省,為77.4℃(旬陽-橫山)。排行第七的是甯夏回族自治區,為71.6℃(吳忠-賀蘭)。

該地區年平均氣溫為6.98℃。其中青海省1.76℃(取自果洛-4.00℃~黃南7.55℃中間值),西藏自治區3.82℃(取自那曲-1.17℃~拉薩8.80℃平均值),内蒙古自治區4.33℃(取自呼倫貝爾-0.40℃~阿拉善9.06℃平均值),甯夏回族自治區8.24℃(取自固原6.37℃~石嘴山10.10℃平均值),甘肅省8.50℃(取自甘南2.40℃~隴南14.60℃平均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9.97℃(取自阿勒泰4.53℃~吐魯番市15.40℃平均值),陝西省12.21℃(取自榆林8.78℃~安康15.63℃平均值)。

西北地區年平均降水量在全國六大地理分區中最少,為339毫米。其中陝西省512毫米,西藏自治區421毫米,青海省363毫米,甘肅省350毫米,内蒙古自治區297毫米,甯夏回族自治區237毫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90毫米(是全國年平均降水量最少的省份)。除陝西省和西藏自治區外,其餘五個省(區)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

西北地區是全國土壤類型最豐富的地區。位于西北地區東南部,橫亘青海、甘肅、甯夏、陝西與内蒙古等地的黃土高原是大陸四大高原之一,也是全國黃土的主要集中區。該地區黃土占比超過72%,是世界上黃土分布最廣、最集中的地區。在内蒙古東部則有橫亘東北平原的黑土或黑鈣土,在内蒙古東北部的大興安嶺山區則有寒溫帶特有的寒棕壤。在内蒙古大部的草原地區,主要遍布黑鈣土、黑垆土或栗鈣土。在甯夏南部、甘肅中部和青海東部的黃土高原地區,則伴生有灰鈣土。在新疆南部的塔裡木盆地、甘肅河西走廊和青海柴達木盆地的大部分地區主要由棕漠土或黃漠土構成,新疆北部、甘肅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則由灰漠土構成。在新疆南部、青海西南部和西藏北部的高原地區,主要土壤多為高山漠土或亞高山草甸土。在青海南部和西藏中南部的高原地區,主要土壤多為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或高山、亞高山草原土。西藏東南部的雅魯藏布江河谷下遊地區,主要土壤為紅壤或磚紅壤,與南方各省比較相似。至于甘肅東部和陝西中北部的關中地區以及内蒙古東南部的西遼河平原,土壤主要以北方的黃壤或棕壤土為主。陝西南部的漢江谷地、甘肅南部的白龍江谷地,土壤則主要以南方的黃棕壤或紅棕壤為主,囊括了全國各地幾乎所有的土壤類型,是一本濃縮的“土壤博物館”。

西北地區以“日照時間長”聞名。位于西藏西部的阿裡地區,平均日照時數超過3500小時,為全國最長。内蒙古西北部的額濟納旗、青海西北部的茫崖地區,平均日照時數也在3000-3500小時左右。青海北部、新疆大部、西藏大部、甯夏北部和内蒙古西部以及甘肅北部的沙漠地區,平均日照時數可達2700-3000小時左右。青海東部、甘肅河西走廊、新疆西南部、甯夏南部、西藏中部和陝西北部,年平均日照時數在2400-2700小時左右。青海東南部、甘肅中部、新疆伊犁河谷、西藏中南部、内蒙古大部和陝西中部地區,年平均日照時數大約為2000-2400小時左右。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内蒙古東部的大興安嶺山區和西藏東部,年平均日照時數在1800-2000小時之間。西藏東南部的雅魯藏布江河谷日照時數最少,僅為1500小時以下。位于西藏自治區中部的首府拉薩市,海拔較高(3650米左右),空氣稀薄,空氣中含有的塵埃量較少,晴天較多,加之日照時間長(多為2500-3000小時左右),太陽能豐富而被稱為“日光城”。

位于西北地區的内蒙古自治區,以“大草原”這一國際名片著稱于世。這裡的草原面積為7.3億畝,位居全國第三。呼倫貝爾、錫林郭勒、輝騰希勒、希拉穆仁、格根塔拉、鄂爾多斯、科爾沁、阿爾山等各類大草原馳名中外。排行第一的是西藏自治區,草原面積為13.23億畝,著名的有藏北羌塘草原。排行第二的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草原面積為8.61億畝,著名的有那拉提、瑪納斯、巴音布魯克等草原。青海省草原面積為6.32億畝,著名的有青海湖、三江源等草原。甘肅省草原面積為2.16億畝,著名的有尕海、祁連山等草原。陝西省草原面積為0.34億畝。甯夏回族自治區草原面積為0.31億畝。以上七省區占全國草原總面積(60億畝)的60%以上。全國四大牧區均位于西北地區。分别是:新疆牧區、西藏牧區、青海牧區與内蒙古牧區。

森林

西北地區的平均森林覆寫率在全國六大地理分區中最少,為16%。其中陝西省43%,内蒙古自治區22%,甯夏回族自治區13%,西藏自治區12%,甘肅省11%,青海省6%,新疆維吾爾自治區5%。平均森林覆寫率最大的地方可能位于陝西省南部的漢水谷地或西藏自治區東南部的雅魯藏布大峽谷。森林覆寫率最小的地方可能是新疆的塔克拉瑪幹沙漠。西北地區的森林資源面積較少,主要集中在西藏東南部的亞熱帶山地,青海東部的河湟谷地,甘肅東南部的白龍江、嘉陵江谷地,陝西南部的漢江谷地,新疆西部的伊犁河谷和北部的額爾齊斯河谷地以及内蒙古東部的大興安嶺山區。

别看西北地區森林覆寫率比較少,隻不過是由于面積較大,荒漠很多,是以森林覆寫率和森林面積看起來都比較小一些。如果按照國内森林面積(2022年資料,不含香港、澳門、台灣)放大看,被很多人認為是“幹旱、缺水”的西北地區實則是全國六大行政分區中森林植被面積最大的地區(排行第一)。

西北地區森林植被總面積達10950.7萬公頃,占全國(32370.2萬公頃)的33.8%。其中甯夏回族自治區179.6萬公頃,青海省819.2萬公頃,甘肅省1046.4萬公頃,陝西省1236.8萬公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371.3萬公頃,西藏自治區1798.2萬公頃,内蒙古自治區4499.2萬公頃。位于西北地區的内蒙古自治區就是全國森林植被總面積最大的地區。

排行第二的西南地區,森林植被總面積達8033.5萬公頃,占全國(32370.2萬公頃)的24.8%。其中重慶市421.8萬公頃,貴州省928.0萬公頃,廣西壯族自治區1629.6萬公頃,四川省2454.6萬公頃,雲南省2599.5萬公頃。

排行第三的東南地區,森林植被總面積達4946.3萬公頃,占全國(32370.2萬公頃)的15.3%。其中上海市10.3萬公頃,江蘇省175.0萬公頃,海南省217.6萬公頃,山東省349.4萬公頃,安徽省449.4萬公頃,浙江省659.8萬公頃,福建省924.5萬公頃,江西省1080.0萬公頃,廣東省1080.3萬公頃。

排行第四的東北地區,森林植被總面積達4094.6萬公頃,占全國(32370.2萬公頃)的12.7%。其中遼甯省736.0萬公頃,吉林省904.8萬公頃,黑龍江省2453.8萬公頃。

排行第五的中南地區,森林植被總面積達2654.5萬公頃,占全國(32370.2萬公頃)的8.2%。其中河南省520.8萬公頃,湖北省876.1萬公頃,湖南省1257.6萬公頃。

排行第六的華北地區,森林植被總面積達1690.6萬公頃,占全國(32370.2萬公頃)的5.2%。其中天津市20.4萬公頃,北京市107.2萬公頃,河北省775.7萬公頃,山西省787.3萬公頃。

自然災害

由于西北地區幅員面積廣大,地形地貌多樣,氣候條件複雜,是以自然災害非常多發。

主要的自然災害有地震、滑坡、崩塌(含雪崩)泥石流、堰塞湖等地質災害,洪澇、旱災、雪災、霜凍、凍雨、高溫、寒潮、冰雹、雷電、酸雨、霧霾、大風、蝗災(病蟲害)、浮塵、沙塵暴、森林火災等各種生物、氣象災害。其中,地震等地質災害在新疆、西藏多見,沙塵暴等風沙災害和旱災在甘肅、新疆、青海、甯夏和内蒙古西部多見,洪澇災害在西藏東南部和甘肅、陝西等地多見,高溫災害在新疆、甘肅、内蒙古西部地區多見,森林火災在内蒙古東部和陝西、甘肅南部及西藏東南部多見,寒潮與雪災等冰凍災害則在離西伯利亞冷空氣氣源更近的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西北地區多見。

自1900年以來,西北地區共發生5級以上地震次數——1518次。其中新疆568次、西藏563次、青海241次、甘肅75次、内蒙古39次、甯夏22次、陝西10次,約占全國5級以上地震次數(3816次)的40%左右,在各行政分區中排行第一。

東南地區排行第二,為1475次,也占全國40%左右。其中台灣1427次,山東17次、廣東9次、福建6次、海南5次、安徽4次、江蘇4次、江西3次。浙江、上海、香港、澳門暫無五級以上地震發生。

西南地區排行第三,為645次,占全國16%以上。其中雲南384次,四川248次,廣西8次,貴州4次,重慶3次。

華北地區排行第四,為92次,占全國2%左右。其中河北70次,山西19次,天津3次,北京無地震。

東北地區排行第五,為74次,占全國1%以上。其中吉林36次,黑龍江21次,遼甯17次。

中南地區排行第六,為12次,占全國1%以上。其中河南省8次,湖北省4次,湖南省無地震。

位于西北地區的西藏自治區,地處亞歐闆塊中部,直接與印度洋闆塊相鄰。5000萬年前,自1.8億年以來向北脫離南方古陸(岡德瓦納古陸)的印度洋闆塊(印度次大陸)在這裡撞入亞歐大陸,并向北俯沖、擠壓、摩擦,形成了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86米)和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

西北地區不僅處在亞歐闆塊與印度洋闆塊互相碰撞、沖突、摩擦、交合的前沿,同時該地區也深受太平洋闆塊和北美洲闆塊(兩者與東北地區相連,均靠近内蒙古自治區東部)的互相影響,是以地震多發。不僅是位于西藏南部的喜馬拉雅造山斷裂帶(亞歐闆塊—印度洋闆塊交界處),在西北地區還有一系列著名的巨型地震斷裂分布帶。

如陝西中部的渭河平原斷裂帶,該斷裂帶曾在1556年1月23日(明嘉靖三十四年)發生過一場8.5級的地震,震中就在渭河平原東部的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原華縣)境内,又稱“華縣大地震”。地震波震撼了大半個中國,方圓幾十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一刹那間,山崩地裂,天地搖蕩,聲如雷鳴,或突成山阜,或陷作溝渠,無數建築物,頃刻坍塌頹廢”。在這次地震中,有高達83萬人因地震或因地震引發的瘟疫、饑荒、凍傷等次生災害死亡,重災面積28萬平方公裡。成為中國曆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地震災害記錄。

位于甘肅東南部和甯夏南部的六盤山地震帶,是大陸南北斷裂帶的一部分。該斷裂帶曾在1920年12月20日(民國九年)發生過一場8.5級的地震,震中位于六盤山北段的原甘肅省海原縣(今甯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海原縣)境内的哨馬營、大溝門之間,又稱“海原大地震”。地震釋放的能量約相當于11個“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淩晨爆發,震級7.8級)。強烈的震動持續了十餘分鐘,被全球96個地震台所記錄到,餘震持續三年,震中烈度12度,前後造成28.82萬人死亡,超過30萬人受傷,有78個縣(市)受災,重創甯夏、甘肅、陝西、山西、河南、青海、内蒙古等地區超過251萬平方公裡。它創造了20世紀以來中國地震死亡人數最高記錄,超過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而被稱為“環球大震”。

位于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南側與青海省東北部交界的祁連山斷裂帶,曾在1927年5月23日發生過依次8.0級地震。該地震震中烈度高達11度。民國《盛京時報》記載了這次大地震的殘酷情況:“地忽大震,一時山谷崩裂,日暗無光……城鄉死亡人口四千有,牛羊馬死亡匹數超三萬……曆來震災未有若此之殘酷劇烈者”。另一場地震發生在1932年12月25日的甘肅省酒泉市昌馬堡鎮,那裡曾發生過一次7.6級的地震,這場地震直接導緻7萬餘人重傷與死亡。

位于青海省西南部與四川交界的玉樹—康定斷裂帶,與汶川地震所在的龍門山斷裂帶(即武都—馬邊斷裂帶)相鄰。發生在2010年4月14日7時的青海玉樹市(北緯33.1度,東經96.6度)“7.1級地震”,是繼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每個國人心中的另一種“來自地殼下面的痛”。這場地震波及青海省玉樹州的玉樹市、囊謙縣、稱多縣、治多縣、雜多縣、曲麻萊縣和果洛州瑪多縣以及四川省甘孜州石渠縣等地。這場地震的震中烈度達9度,震源深度14公裡,引發餘震次數超過1278次,直接導緻超過2698人死亡。

位于甘肅省南部與四川交界的武都—馬邊斷裂帶,也是大陸西北地震災害的主要高發區之一。這條斷裂帶向南延伸至四川的龍門山區,被稱作“龍門山斷裂帶”。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汶川大地震”就發生在龍門山斷裂帶上。地震發生80秒後,地震波傳至位于西北地區的甘肅隴南市、甘南州舟曲縣和陝西漢中市、寶雞市等地,給這些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命與财産安全遭受沉重打擊。這些“地震打擊”也使行駛在甘肅省隴南市徽縣境内的寶成鐵路109隧道在正式行駛時遭遇地震并一頭撞入前方的巨石,造成從寶雞發往成都的500多噸航空汽油在隧道中起火燃燒,導緻寶成鐵路全線中斷。同樣遭受“地震打擊”的還有甘肅舟曲縣境内的山體。這些山體被地震“震撼”後,山體基石脆弱,土質疏松,一旦遇上大雨,泥石流就會帶着山體崩塌卷流而下,直接襲擊農田、工廠甚至各種城鎮……2010年8月7日晚上,甘肅舟曲縣城即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特大泥石流災害。這場降雨量高達97毫米,持續40多分鐘,引發三眼峪等四條溝系特大山洪的泥石流,總體積達750萬立方米,平均厚度5米,流經區域全部被夷為平地,導緻超過1557人遇難,1824人受傷,208人失蹤。

位于西藏中北部、新疆南部與青海西南部交界的昆侖山斷裂帶,曆史上曾發生過一次高達8.1級,震中烈度高達11度的地震。這場地震發生在青海省玉樹州治多縣與新疆巴音郭楞州若羌縣交界的昆侖山口。所幸因該地震震中和波及區域均為無人區,是以這場地震并沒有引發人員傷亡和财産損失。這是繼1950年西藏墨脫8.6級地震後在中國境内發生的震級第二強的地震。

位于西藏南部與印度、不丹、尼泊爾、巴基斯坦等國交界的喜馬拉雅斷裂帶,處在印度洋闆塊直接向北撞入亞歐闆塊擠壓青藏高原俯沖的前沿。該地震帶曾經發生過中國曆史上震級最大的一次地震、二十世紀震級第六強的地震——8.6級的“墨脫大地震”,它發生在1950年8月15日的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察隅縣、墨脫縣交界處(北緯28.9度,東經95.2度),緊鄰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和緬甸北部的克欽邦。這次地震造成中國西藏與印度等國家和地區超過5000多人死亡,震源深度達6公裡,震中烈度超過12度,重創西藏米林、察隅、墨脫等27個縣(市)。因是聚合闆塊邊緣碰撞引起,是以震中地區在地震發生後瞬間交通斷絕,房屋全部倒塌,山川移動,地形改變,多處山峰倒塌堵塞雅魯藏布江,山體滑坡直接将五處村落推入江中。這場地震的震中與1897年印度阿薩姆大地震的震中相距500餘公裡。

位于甘肅中部與陝西西部交界的蘭州—天水斷裂帶,在去年(2023年)12月18日23時59分發生過一場6.2級地震。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柳溝鄉(北緯35.70度,東經102.79度),地震波及甘肅、青海5個市(州)13個縣(市)超過110多個鄉鎮,目前已導緻甘肅、青海兩省151人遇難。

此外,還有位于甯夏北部和内蒙古西南部的賀蘭山斷裂帶和位于新疆地區的南天山斷裂帶、北天山斷裂帶、阿爾泰山斷裂帶和塔裡木斷裂帶,同樣也以地震多發著稱。

以沙塵暴為代表的荒漠—風沙災害,幾乎是西北地區各省份享有的“專利”。沙塵暴是指在近地面風力驅動下,裸露于地表的沙粒和塵土被刮入空中,使大氣變混濁、能見度下降的天氣現象。西北地區直接與西伯利亞冷空氣氣源相鄰,加之距離海洋較遠,沙漠廣布,因而沙塵暴災害極易頻發。在内蒙古西部和新疆南部的塔裡木盆地,每年就會遭受平均超過20次以上的沙塵暴。在新疆南部、青海西部、甘肅西北部、西藏大部、内蒙古中西部、甯夏北部以及陝西北部,沙塵暴頻率在每年10~20次左右,在新疆中部、青海中部、甘肅中部、陝西中部、甯夏南部和内蒙古中部以及西藏南部,沙塵暴頻率在每年5~10次左右,在新疆北部、青海東南部、甘肅南部、陝西南部、内蒙古東部和西藏東南部,沙塵暴頻率每年小于5次。位于内蒙古自治區中部的渾善達克沙地,由于距離以北京為代表的首都城市圈較近,突如其來的沙塵暴會裹挾着從北方南下的冷空氣直接給北京、天津和河北等地區帶來了諸如能見度下降等意想不到的氣象問題。1993年5月5日,位于甘肅省武威市的民勤縣境内就曾經遭遇一場特強沙塵暴,一瞬間,風沙過處,掀磚揭瓦,折樹摧苗,能見度接近0米(也就是“可能看不見”)。

流域

西北地區雖然不沿海,地處亞歐大陸中心,卻是全國乃至全世界唯一一個齊聚四大洋水汽與河流的地區。每年在冬季影響全國的幹冷空氣,大多從毗鄰北冰洋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和蒙古高原經中國西北的新疆、西藏和内蒙古地區大舉南下,進而影響整個全國。新疆北部和内蒙古東北部直接靠近北冰洋冷空氣氣源,是以成為全國寒潮與冰凍災害的高發區。

位于新疆北部的額爾齊斯河,通過下遊位于哈薩克斯坦的鄂畢河直接在俄羅斯的西西伯利亞平原北端注入北冰洋,給新疆北部帶來了北冰洋的水汽。西北地區東南部有長江、瀾滄江和黃河、海河、灤河、遼河、嫩江、松花江、黑龍江等許多流入太平洋的河流。由于太平洋面積巨大,是以比熱容較大,空氣較為溫暖濕潤。這些河流有的注入南海,有的注入東海,有的注入渤海,還有的注入鄂霍次克海,但它們都給西北地區的内蒙古東部以及陝西、甘肅、甯夏、西藏東部和青海東部等地輸送溫暖濕潤的太平洋東南季風。

位于西北地區的西藏南部和新疆西南部,有流入印度洋的怒江(即薩爾溫江,在泰國、緬甸注入安達曼海)、獨龍江(在緬甸注入安達曼海)、印度河(在巴基斯坦注入阿拉伯海)和雅魯藏布江以及恒河(兩條河流均在印度、孟加拉國注入孟加拉灣)的多條支流的源頭經過。這些河流長期輸送着從印度洋北上高溫、高濕、高氣壓的西南季風,給西藏南部帶來一些比較持久的高強度降水,平均降水量達1000毫米左右。

在中國,唯一沒有一條河流流入的大洋的是大西洋。很多人認為大西洋本應離中國隔得很遠。然而,新疆西部的伊犁河谷和賽裡木湖地區,以“向西開敞,向東堵塞”的開口式地形,吸引着從大西洋通過影響歐洲和北美全境帶來溫暖濕潤氣候的來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灣暖流”(俗稱“灣流”),經地中海、黑海、裡海而上自西向東穿越東歐和西伯利亞的平原、荒野、綠洲,直達新疆西部的伊犁河谷和賽裡木湖地區,給這些地區帶來溫暖、濕潤而豐沛的降水,同時也使得新疆西部的伊犁河谷有了“塞上江南”的美稱。距離新疆伊犁州較近的賽裡木湖,更是被稱作“大西洋的最後一滴眼淚”。

此外,西北地區還有全國面積最大的内流區,其總面積為339.5萬平方公裡(其中新疆160萬平方公裡(占新疆總面積96%左右),西藏61.23萬平方公裡,内蒙古57.1萬平方公裡,青海36.69萬平方公裡,甘肅24.49萬平方公裡,甯夏0.04萬平方公裡),更是占到全國内流區總面積(345萬平方公裡,估算)的98%和西北地區總面積(552.23萬平方公裡)的61%以上,是西北地區的特有“流域區”。這些内流河,有的消失在沙漠(如塔裡木河、疏勒河、黑河),有的注入了鹹水湖(如青海湖、納木錯、達裡諾爾),還有的被外流河區(如黃河)包圍。因其流域降水少、地表徑流量小、蒸發量大,是以這些河流大多為季節河(即夏秋兩季水流豐沛,冬春兩季水少幹涸),如塔裡木河、石羊河、疏勒河、哈拉河等。西北地區的外流區則擁有位于青海省南部,有着“中華水塔”之稱的“三江源”。以哺育中華文明的黃河、長江和哺育中南半島文明的瀾滄江這三條大江大河的源頭來命名。

東南地區(滬、蘇、浙、皖、閩、贛、魯、粵、瓊、港、澳、台)、中南地區(豫、鄂、湘)、西南地區(渝、川、貴、雲、桂)、東北地區(遼、吉、黑)各省全境均為“外流河區”(含被外流河流域包圍的内流河區,如雲南程海、吉林霍林河、黑龍江烏裕爾河等)。即使是華北地區,也隻有河北省存在1.17萬平方公裡的内流河區。這些内流河區位于内蒙古高原東部的壩上草原,它的出現使河北省成為大陸除西北地區以外唯一擁有完整内流河區的省份。同為華北地區的山西、天津、北京等省市全境均為外流河區。西北外流河區總面積為142.42萬平方公裡,占全國外流河區總面積的35%以上。其中,西藏自治區58.16萬平方公裡(其中恒河—雅魯藏布江流域36.34萬平方公裡,怒江流域10.25萬平方公裡,印度河流域5.43萬平方公裡,瀾滄江流域3.83萬平方公裡,長江流域2.31萬平方公裡),青海省34.78萬平方公裡(其中長江流域15.84萬平方公裡,黃河流域15.23萬平方公裡,瀾滄江流域3.71萬平方公裡),陝西省20.57萬平方公裡(其中黃河流域13.33萬平方公裡,長江流域7.23萬平方公裡),甘肅省18.12萬平方公裡(其中黃河流域14.28萬平方公裡,長江流域3.84萬平方公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5.65萬平方公裡(其中額爾齊斯河5.60萬平方公裡,印度洋流域0.5萬平方公裡),甯夏回族自治區5.14萬平方公裡(均為黃河流域)。

“三江源”及其周邊地區(包括西藏地區)是包括“中華民族母親河”長江、黃河在内,涵蓋瀾滄江(湄公河)、怒江(薩爾溫江)以及雅砻江、大渡河、湟水河、洮河等多條河流及流入印度洋的恒河、印度河、雅魯藏布江的發源地,每年為擁有14億以上人口的中國(含擁有18億以上人口的中國、日本、北韓、南韓、蒙古、俄羅斯)、擁有19億以上人口的南亞(印度、不丹、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裡蘭卡、馬爾代夫)和超過6億以上人口的東南亞地區(緬甸、泰國、寮國、越南、文萊、菲律賓、東帝汶、高棉、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提供着平均超過500~1000億立方米的充足水源,是哺育中華文明、印度文明與中南半島文明的“活水之源”。

地域劃分

在早期的軍事分區分類中,位于西北地區的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以及甯夏回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連同西藏自治區的阿裡地區組成“蘭州軍區”。而西藏自治區的大部分地區被劃入“成都軍區”,内蒙古自治區則被劃入“北京軍區”。2016年,國家因軍事需要設立“五大戰區”。劃定戰區後,陝西省劃入以北京為中心的“中部戰區”,内蒙古自治區劃入以沈陽為中心的“北部戰區”,甘肅省、青海省、甯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西藏自治區則劃入以成都為中心的“西部戰區”。在民國時期,西北地區由“西部地區”、“塞北地區”和“陝甘地區”三個部分組成。其中,“西部地區”包括新疆地方、西藏地方、青海地方與西康省。“塞北地區”包括現被劃入内蒙古自治區的察哈爾省、熱河省、綏遠省、甯夏省和外蒙古地方(現已獨立為蒙古國)。“陝甘地區”則包括民國時期的陝西、甘肅兩省。

行政分區法中的“西北地區”不同于自然地理學上的“西北地區”。自然地理學上的“西北地區”與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青藏地區齊名,其主體為“西北幹旱半幹旱區”,這是主要由西北地區各省份特有的一種地理分區。其範圍涵蓋帕米爾高原以東,大興安嶺以西,長城以南,外蒙古戈壁以北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内蒙古自治區大部,以及甘肅省西北部、甯夏回族自治區北部、陝西省北部、山西省北部、河北省西北部、遼甯省西北部、吉林省西部和黑龍江省西南部。

位于西北地區的甘肅省,是全國唯一同時橫跨西北地區(西北幹旱半幹旱區)、青藏地區(青藏高原高寒區)和“東部季風區”中的北方地區(秦嶺以北的黃河流域)與南方地區(秦嶺以南的長江流域)這四個自然地理分區的省份。它囊括了西北中溫帶、北方暖溫帶、南方亞熱帶和青藏高原垂直區等五大溫度帶,也囊括了溫帶荒漠、溫帶草原、溫帶落葉闊葉林、亞熱帶落葉闊葉林和青藏高原等五大植被區。大陸動植物區劃中的蒙新系、青藏系、華北系、東北系,東洋界的華中系、西南系都在以甘肅省為中心的西北地區集齊(除内蒙古的東北系外,其餘五個系均在甘肅聚齊)。位于甘肅省中部武威市天祝縣一帶的烏鞘嶺,地處黃土高原面向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區的“入口”,是古代陸上絲綢之路的“門戶”。它的東、西兩側分别為内蒙古高原西部的騰格裡沙漠與青藏高原東北部的祁連山區相夾持。是新疆高原、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四大地理闆塊的交彙處。曆史上,秦、漢、明等王朝都曾經在這裡修築過長城,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和“胡煥庸線”從這裡穿過,青藏高寒區、東部季風區和西北幹旱半幹旱區在這裡交彙。同時坐擁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長期作為外流河黃河水系與内流河區的分水嶺,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在此交彙,集各種自然人文邊界線于一身,它的地理位置由此也決定了它必定是一個兵家必争之地。“西漢張骞出使西域”、“唐玄奘西天取經”、“晚清左宗棠收複新疆”等曆史故事都曾經經過這裡。

在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為代表的西北地區,在中國人的視角上,農耕文明、遊牧文明、漁獵文明與采集文明在西北地區碰撞糅合。在西方人的視角上,以中國、日本、南韓(含北韓)為代表的東亞文明(中華文明),以南亞、東南亞國家為代表的印度文明(佛教文明),以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亞洲部分地區為代表的西方文明(即希臘文明,也就是伊斯蘭教文明)和以西亞、中亞、非洲為代表的阿拉伯文明(伊斯蘭教文明)都曾在西北地區交彙共融。難怪,大陸著名的曆史文化學者季羨林曾經提到過:“中國、西方(希臘)、印度、阿拉伯(伊斯蘭)……這些世界上曆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這四個文化體系彙流的地方,隻有中國西北的敦煌和新疆地區,再沒有第二個。”同為西北地區的甘肅省,從阿克塞到慶陽,東西相距1600多公裡,最窄處的山丹縣一帶隻有不到100多公裡。它形似“啞鈴”,今天的地理版圖與所對應的地理闆塊完全契合。向西北突出的一塊直刺新疆高原(向西可達中亞、西亞、非洲和歐洲),代表的是以回族、維吾爾族為代表的信仰伊斯蘭教、猶太教或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包括突厥語族各民族、蒙古語族如土族、保安族、東鄉族、印歐語系如塔吉克族、俄羅斯族和回族及閃含語系的猶太人、印度達羅毗荼人、高加索人、烏拉爾人等)的各民族。東北面背靠内蒙古高原(向東可達東北平原以及北韓半島、日本列島、俄羅斯遠東地區和南美洲、北美洲),最北端直達蒙古國,代表的是信仰原始宗教的以蒙古族、滿族為代表的說阿爾泰語系(包括蒙古語族、通古斯語族和北韓族、日本和族)的北方遊牧、漁獵各民族。西南面與青藏高原相接(向南可經雲貴高原直達南亞、東南亞和大洋洲地區),代表的是信仰藏傳佛教或原始宗教的以藏族為代表的南方少數民族(包括漢藏語系少數民族及南亞語系、南島語系各民族)。東南面以及面朝陝西突出的一塊地——慶陽市,代表的是信仰漢傳佛教、儒教、道教和民間信仰的以中原地區的漢族。正是從地理闆塊上糅合了新疆、青藏、内蒙、外蒙、回地(甯夏)及漢地等六個地區的文化精華,是以才造就了甘肅地區“文化之多元”,事關國家國防安全、經濟開放和民族團結之大局。

地處中國西北地區西北部的新疆地區,北與歐洲國家俄羅斯和與俄羅斯同為前蘇聯成員國(屬中亞國家)的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相接,連接配接着以希臘為代表,輻射歐洲和遭受過歐洲殖民的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以及非洲、亞洲一些國家的基督系西方文明。西與西亞國家阿富汗相接,連接配接着以西亞阿拉伯半島為代表,輻射西亞、中亞、非洲和南亞、東南亞部分地區以及中國“伊斯蘭系民族”(如回族)的伊斯蘭文明。如今的新疆已經是中國伊斯蘭教的文化中心,各類來自西亞、南亞、非洲等地區的極端分子和恐怖主義勢力紛紛将伊斯蘭文化輸出植入新疆地區,進而産生諸如“東突厥”這樣的民族獨立糾紛現象。南與印度、巴基斯坦接壤,連接配接着以印度為中心,輻射南亞和東南亞國家的佛教系印度文明。曆史上,來自印度的佛教就曾經從這裡傳入中國。東與以農耕為代表的中國内地和以遊牧、漁獵為代表的蒙古國毗鄰,往東通過中華文明連接配接到日本、南韓、北韓、越南,以及全世界所有亞裔群衆(僅包括中國人、日本人、南韓人、越南人)的聚居區。是以,新疆地區在維護中國和世界各地的文化傳承、經濟穩定和軍事安全頗為重要。

陝西省則在文化上“橫跨南北,差異巨大”。北部的榆林、延安一帶的“陝北人”住的是窯洞,說的是晉語,吃的是五谷雜糧,文化上與山西、内蒙古比較接近。中部的“關中人”(西安、銅川、寶雞、渭南、鹹陽)住的是平房,說的是中原官話,吃的是面食,文化上與河南和甘肅、甯夏等地比較接近。南部的“陝南人”則住的是尖房,說的是西南官話,吃的是米飯,文化上四川(含重慶)、湖北等地比較接近。

目前,全國僅有的兩個與八個省份相毗鄰的陝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區均位于西北地區。其中陝西省分别與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重慶市、四川省、甘肅省、甯夏回族自治區和内蒙古自治區毗鄰,與河北省隻隔了一個山西省忻州市。内蒙古自治區則分别與河北省、山西省、遼甯省、吉林省、黑龍江省、陝西省、甘肅省和甯夏回族自治區相鄰,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隻隔了一個甘肅省酒泉市,與青海省隻隔了一個甘肅省張掖市,與北京市隻隔了一個河北省張家口市,與天津市隻隔了一個河北省承德市,并與俄羅斯、蒙古有接壤。

曆史事件

近現代以來發生在西北地區的曆史事件有: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争、1862年陝甘回民起義、1863年左宗棠收複新疆、1870年代末洋務運動、1890年代西北地區人民武裝起義、1911年陝西舉義、1912年民國成立、1920年甯夏海原8.5級地震、1927年甘肅古浪8.0級地震、1934年紅軍“長征”、1935年“一二九運動”、1936年“西安事變”、紅軍“延安會師”、1937年-1945年抗日戰争(國民政府遷都重慶,西南地區成為抗戰大後方)、1946年西北解放戰争、1947年内蒙古自治區成立、1949年新中國成立、1950年西藏墨脫8.6級地震、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2年寶成鐵路(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通車、195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1958年甯夏回族自治區成立、1959年“大躍進”、1964年“三線建設”、196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1966-1976年“十年動亂”、1978年改革開放、1995年甘肅民勤特大沙塵暴、1996年“脫貧攻堅戰”、2000年“西部大開發”、2001年青海昆侖山8.1級地震、2003年“SARS”(非典)疫情、2008年四川汶川8.0級地震、2010年青海玉樹7.1級地震、甘肅舟曲泥石流、2011年西安世園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等。

位于陝西省北部的延安市是著名的革命勝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甯革命老區,成立于1935年,廢止于1946年,前後曆時11年。1945年,黨的七大曾經在這裡召開。曾經是中(國)共(産黨)中央所在地和陝甘甯邊區首府,是中國革命的指導中心和總後方。延安革命老區主要由延安老城、鳳凰山、楊家嶺、王家坪、橋兒溝、南泥灣、清涼山和棗園等八大片區組成。1961年,延安革命遺址被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不僅是延安,在西北,陝西的照金、定邊,甘肅的會甯、慶陽、臘子口,青海的循化,甯夏的固原,新疆的石河子,西藏的昌都,内蒙古的烏蘭浩特,均屬于具有光榮英雄色彩的革命老區。

在華北地區,著名的革命老區有:北京的主城區及盧溝橋、古北口,天津的薊州區,河北的冉莊、阜平、山海關、白洋澱、狼牙山、西柏坡、塞罕壩,山西的呂梁、長治、平型關、娘子關、中條山等。

在東北地區,著名的革命老區有:遼甯的沈陽、丹東、清原、新賓、桓仁、義縣、朱碌科、旅順口,吉林的延邊、磐石,黑龍江的尚志、五常、密山等。

在東南地區,著名的革命老區有:上海的主城區(如一大會址),江蘇的南京、鹽城、黃橋、柴埠、沙家浜,浙江的嘉興、麗水、缙雲、四明山,安徽的六安、金寨、霍邱、安慶,福建的龍岩、三明、長汀、上杭、坑口,江西的瑞金、甯都、興國、贛州、南昌、安源、井岡山、懷玉山,山東的青島、沂蒙山(臨沂),廣東的廣州、梅州、樂昌、東江,海南的五指山、萬泉河等。其中,江西的南昌、瑞金、井岡山分别是“八一起義誕生地”、“共和國搖籃地”和“秋收起義發生地”,是大陸最為重要的革命老區之一。

在中南地區,著名的革命老區有:河南的洛陽、大别山、紅旗渠,湖北的武漢、黃岡、恩施、大悟、洪湖、天嶽關,湖南的長沙、韶山、平江、芷江、道縣、桑植、張家界等。

在西南地區,著名的革命老區有:重慶的紅岩、歌樂山、南腰界,四川的巴中、涼山、廣安、蓬安、古蔺、安順場、泸定橋,貴州的遵義、黎平、盤縣、土城、銅仁,雲南的騰沖、昆明、鎮雄、皎平渡,廣西的百色、柳州、東蘭等。其中,貴州省遵義市因在1935年的一次秘密會議而成為著名的紅色革命旅遊勝地。

人文

西北地區由于處在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交彙的前沿。因而少數民族衆多,外來文化互相滲透,區位優勢得天獨厚。這片地區的文化以陝西的中原文化(俗稱“三秦文化”)為主體,融合甘肅的隴原文化、青海的河湟文化、甯夏的河套文化、内蒙古的草原文化,以及新疆的西域文化和西藏的藏文化(高原文化)等。其中,西域文化為新疆各民族特别是維吾爾族人民所共有。藏文化則為西藏各民族特别是藏族人民所共有。草原文化則為内蒙古各民族特别是蒙古族人民所共有。中國的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和八個民族聚居地區中即有五個位于西北地區,分别是新疆、西藏、甯夏、内蒙古四個自治區和青海省。

西北地區的漢語主體以北方官話和晉語為主,部分混有客家話或贛語。少數民族語言主要有藏緬語族的藏語、門巴語、珞巴語,突厥語族的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烏茲别克語、塔塔爾語、撒拉語、圖瓦語和西部裕固語,蒙古語族的蒙古語、東鄉語、保安語、土族語、達斡爾語和東部裕固語,通古斯語族的滿語、鄂溫克語、鄂倫春語和錫伯語以及印歐語系的俄語和塔吉克語等。

漢語方言主要有:

1、囊括陝西省中部、甘肅省中南部、甯夏回族自治區南部、青海省東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包括西藏全境的中原官話,以西安話為代表。主要有關中片(以陝西西安、鹹陽、銅川、渭南、商洛、洋縣、白河、黃陵和甘肅正甯為代表)、秦隴片(又稱“西府片”,以陝西寶雞、甯強、勉縣、長武、甘肅慶陽、平涼、臨洮、隴西、隴南、白銀、青海西甯、海東、同德、門源和甯夏鹽池、海原、固原為代表)、隴中片(以甘肅定西、天水、廣河、靜甯、會甯和甯夏西吉為代表)、河州片(以甘肅臨夏、甘南和青海海東、黃南、大通為代表)、南魯片(以陝西商南為代表)、南疆片(以新疆克孜勒蘇、巴音郭楞、阿克蘇、吐魯番、和田、喀什、伊犁為代表)和青藏片(以青海海西、玉樹、果洛、海南州和西藏拉薩、林芝、昌都、那曲、阿裡、山南、日喀則等地為代表)。

2、囊括甘肅省西北部、甯夏回族自治區北部、内蒙古自治區西部、青海省東北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北部的蘭銀官話,是西北地區特有的漢語方言,以蘭州話為代表。主要有金城片(以甘肅蘭州、白銀市區為代表)、河西片(以甘肅武威、張掖、酒泉、金昌、嘉峪關和青海海北州為代表)、銀吳片(以甯夏銀川、吳忠、中衛、石嘴山和内蒙古烏海、阿拉善盟為代表)和北疆片(以烏魯木齊、博爾塔拉、克拉瑪依、石河子、阿勒泰、塔城、昌吉、哈密為代表,原屬北京官話區)。

3、囊括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含烏魯木齊、博爾塔拉、克拉瑪依、石河子、阿勒泰、塔城、昌吉、哈密等地區,俗稱“石克片”)和内蒙古自治區東南部的北京官話,以赤峰話為代表。主要有石克片(已合并到“蘭銀官話北疆片”)和朝峰片(以内蒙古赤峰為代表)。

4、囊括内蒙古自治區東部的東北官話。主要有哈阜片(以内蒙古通遼、翁牛特、興安盟為代表)、吉沈片(以内蒙古科左後旗為代表)和黑松片(以内蒙古呼倫貝爾為代表)。

5、囊括陝西省南部和甘肅省南部以及西藏自治區東部地區(如昌都等)的西南官話,以漢中話為代表。主要有川黔片(俗稱“成渝片”,以陝西漢中、安康和甘肅隴南為代表)和川西片(以西藏昌都為代表)。

6、囊括陝西省安康市、商洛市一帶的江淮官話,以柞水話為代表,均屬黃孝片。

7、囊括内蒙古自治區中部、陝西省北部和甘肅省慶陽市部分地區的晉語,以呼和浩特話為代表。主要有志延片(以陝西延安為代表)、五台片(以陝西綏德、神木、府谷和内蒙古烏海為代表)、大包片(以陝西榆林和内蒙古鄂爾多斯、巴彥淖爾、標頭為代表)、張呼片(以内蒙古呼和浩特、烏蘭察布、錫林郭勒盟為代表)和呂梁片(以陝西清澗、佳縣為代表)。

8、囊括陝西省商洛市一帶的贛語方言島。

少數民族語言主要有:

1、分布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全境的維吾爾語,是全國使用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語言(有1100多人使用,幾乎占據全國所有的維吾爾族總人口),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葛邏祿語支。該語言與中亞的烏茲别克語同源,使用維吾爾文(屬阿拉伯表音文字,從右到左寫,與拉丁、婆羅米等其它文字不同)。為新疆特有語言,可分為中心方言、和田方言與羅布泊方言。

2、分布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和甘肅省酒泉市阿克塞縣等地的哈薩克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克普恰克(欽察)語支。該語言與中亞的哈薩克斯坦國語(哈薩克語)同源,使用阿拉伯式哈薩克文(哈薩克斯坦等國使用西裡爾式哈薩克文)。為新疆特有語言,可分為東北與西南兩個方言。

3、分布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及其周邊地區的柯爾克孜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克普恰克(欽察)語支。該語言與中亞的吉爾吉斯斯坦國語——吉爾吉斯語同源,使用阿拉伯式柯爾克孜文(哈薩克斯坦等國使用西裡爾式柯爾克孜(吉爾吉斯)文)。可分為北部的皆蓋方言和南部的特斯開方言。

4、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區全境、甘肅省西北部、青海省北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大部的蒙古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該語言與蒙古國境内的蒙古國語同源,使用回鹘式蒙古文(蒙古國使用西裡爾式蒙古文)。可分為以内蒙古全境為代表的内蒙古方言,以甘肅省酒泉市肅北縣、新疆塔城地區、阿勒泰地區、博爾塔拉州、巴音郭楞州、伊犁州和青海海西州、黃南州河南縣等地為代表的衛拉特方言和以内蒙古呼倫貝爾地區為代表的巴爾虎方言。

5、分布于西藏自治區全境、青海省大部和甘肅省西南部的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該語言使用藏文(屬北婆羅米表音文字)。可分為衛藏方言(以西藏拉薩、那曲、阿裡、山南、林芝、日喀則為代表)、安多方言(以青海果洛、海西、海南、海北、黃南等州為代表)和康巴方言(以西藏昌都和青海玉樹為代表)。

6、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和新疆塔城地區的俄羅斯語,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東支,使用西裡爾俄文,為俄羅斯族人所獨有。

民族

西北地區由于處在不同的地理單元和各種地理闆塊的結合部,是以在這片土地上,56個民族成分俱全。

其中,位于西北地區的新疆高原聚居着維吾爾、柯爾克孜、烏茲别克、塔吉克、塔塔爾等5個新疆特有民族以及在新疆和甘肅均有分布的哈薩克族。此外,來自東北的錫伯族和從俄國(即俄羅斯)流入的俄羅斯族,也從清朝開始就在這片土地上安居樂業。其中,維吾爾族是全國各省特有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

青藏高原則聚居着藏族以及門巴族、珞巴族兩個西藏特有民族,更有來自雲南的納西族、獨龍族、傈僳族和怒族等民族來這裡北上定居。

黃土高原西部,面朝青藏高原的河湟谷地和祁連山區,聚居着回族和東鄉、保安、撒拉三個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以及土族和裕固族兩個位于伊斯蘭教地區卻信仰藏傳佛教的少數民族。其中,東鄉、保安、撒拉三個民族為甘肅省特有民族,土族和撒拉族則在青海地區常見。位于黃土高原北部的甯夏回族自治區是全國第一大回族聚居區。

内蒙古高原則聚居着以蒙古族為核心,囊括内蒙古特有的鄂溫克、鄂倫春、達斡爾三個民族,也就是“索倫三部”。在内蒙古高原,還有從清末到民國時代遷入的滿族、北韓族和赫哲族等少數民族。而甘肅東部一直到陝西的關中平原,則完全以漢族為主體。

至今,新疆和西藏兩個自治區的第一大民族分别是維吾爾族和藏族,這兩個民族的人口數量均超過了漢族,為各省份罕見。

内蒙古、甯夏兩個自治區雖然也分别以蒙古族和回族為主,然而這兩個自治區的第一大民族仍然是漢族。具體原因是因為内蒙古的漢族多出現在清末山西、山東、陝西、河北等中原漢族移民“闖關東”和“走西口”之後形成,甯夏漢族則多由鄰近的甘肅和陝西遷來。

全國僅有的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中,光是西北地區就占了四個。它們分别是:甯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内蒙古自治區和西藏自治區。其首府分别是銀川、烏魯木齊、呼和浩特和拉薩。主體民族(少數民族)分别是回族、維吾爾族、蒙古族和藏族。

西北地區目前已擁有34個民族,主要民族如下:

1、漢族:主要分布在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甯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和内蒙古自治區全境。說漢語,寫漢字,各種信仰宗教混雜。

2、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區全境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青海省北部和東部、甘肅省北部,在陝西、甯夏、西藏等地也有分布。尤其以内蒙古自治區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甘肅省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和巴音郭楞兩個蒙古自治州以及塔城地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等地最為集中。内蒙古自治區是全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成立于1947年),是全國最大的蒙古族聚居區,該區蒙古族人口為425萬人,占全區總人口(2405萬人)的17.6%。全國行政區劃中的盟(相當于地區或地級市)、旗(相當于縣、區或縣級市)、蘇木(相當于鄉、鎮或街道)和嘎查(相當于村或社群)均為内蒙古自治區所特有。蒙古族的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産,如馬頭琴、蒙古包、烤全羊、奶茶、呼麥(長調)、史詩《江格爾》等,被譽為“内蒙古六絕”。著名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本名“孛兒隻斤·鐵木真”)就誕生在這裡,元朝也在這裡誕生。該族通用蒙古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信仰藏傳佛教。蒙古族呼麥和長調民歌藝術,已先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節日,每年會在農曆六月初四開始舉辦,為期五天。另外,蒙古族在蒙古國為其主體民族,在俄羅斯、北韓、南韓、日本、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别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烏克蘭、白俄羅斯、摩爾多瓦等國都有分布。語言(蒙古語)與蒙古國國語同源。“蒙古”(Monghol)一詞在該民族的語言中意為“永恒之火”。

3、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全境(如陝西、甘肅、青海、甯夏、新疆、西藏、内蒙古等省、區各地),以甯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海北州門源回族自治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巴音郭楞州焉耆回族自治縣等地最為集中。甯夏回族自治區是全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該區回族人口為253萬人,占全區總人口(721萬人)的35.1%。該族也是全國分布最廣的民族,全國各省(市、區)下轄的所有地級行政區和各個縣級行政區的交通沿線均有分布。凡是有回族聚居的地方都會存在有諸如清真寺在内的一些民族性質的建築。流傳于西北各地的回族“花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回族主要說漢語,寫漢字(或波斯文及阿拉伯文),信仰伊斯蘭教,使用伊斯蘭曆法,開齋節(伊斯蘭曆十月初一)、古爾邦節(伊斯蘭曆十二月初十)等為回族代表性節日之一。回族古稱“回回”,為該民族先祖之一“回鹘”的簡稱。

4、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全境和青海省南部(以玉樹、果洛、海南、海北、黃南五個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最為集中)、甘肅省西南部(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和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等地最為集中),在陝西省漢中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等地以及内蒙古、甯夏等省(區)的部分地區也有分布。原名“吐蕃族”(Tibetan),自稱“博巴”(Bodpa),曾與唐朝共存的吐蕃國(633-842年)的國都就在今天的西藏自治區拉薩市。西藏自治區是全國最大的藏族聚居區,該區的藏族是西藏第一大民族,藏族人口為314萬人,占全區總人口(365萬人)的86%以上。此外,藏族也是青海省第一大少數民族。以青海省玉樹、果洛、海南、海北、黃南五個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組成的“青海藏區”,其面積占到了青海全省總面積的96%以上。這裡的藏族人口151萬人,占青海省總人口(593萬人)的25.5%。藏族目前主要說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分衛藏、安多、康巴方言),甘肅南部的白馬藏族說白馬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白馬語支或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白馬語支),寫藏文(屬北婆羅米文字),信仰藏傳佛教。藏曆年是藏族最具代表性的節慶,大概在每年藏曆正月初一舉辦。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有:酥油茶、牦牛肉、糌粑等小吃,唐卡、氆氇、虱雕、哈達、藏飾、藏繡、藏刀、蠟染、轉經筒、卓番林、手工銀器(噶烏)、佛教經書等工藝品,藏戲、苯戲等民間曲藝。特别是西藏的藏戲、青海的熱貢藝術、甘肅的傳統藏醫藥浴法和《格薩(斯)爾王》史詩,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另外,藏族在不丹稱“宗喀族”,為該國主體民族。在印度、不丹、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緬甸、泰國、越南、阿富汗及歐洲、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地的華人聚居區也有分布。西藏自治區是全國唯一一個少數民族人口比例超過50%的省份,該地基本上少有漢族,80%以上的人口主要是藏族。

5、維吾爾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全境。甘肅省也有分布。該族是新疆特有民族,是全國人口最多的省内特有民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全國唯一的維吾爾族聚居區,該區的維吾爾族是新疆第一大民族,人口達1163萬人,占全區總人口(2586萬人)的45%左右。是以,很多人一提起新疆,首先第一時間想到的會是居住在這裡的維吾爾族群衆。維吾爾族信仰與回族相似,均信奉伊斯蘭教,建清真寺,修《古蘭經》。它們會說維吾爾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葛邏祿語支)。馕餅、葡萄幹、大盤雞、架子肉、烤包子、手抓飯、烤羊肉串、羊肚包肉等美食均是新疆美食的代表作,花氈、地毯、刺繡、印花布被譽為“維吾爾族民間工藝品四絕”。維吾爾族的“刀郎·麥西熱甫”和“木卡姆藝術”甚至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傳統節日與回族相似,主要有肉孜節(即開齋節,主要在伊斯蘭曆十月初一)、古爾邦節(伊斯蘭曆十二月初十)和諾魯孜節(每年三月二十一日開始)等。另外,維吾爾族在全球許多華人聚居區以及中亞、俄羅斯等國均有分布。“維吾爾”(Uyghur)一詞在該民族的語言中意為“團結”、“聯合”。

6、苗族:主要分布在陝西省漢中市、安康市、商洛市和甘肅省隴南市等地,多為散居。位于陝西省漢中市鎮巴縣的青水鎮青水苗寨,人口800多人,是陝西省唯一的世居苗族民族村。據傳該族的先民在清朝乾隆年間為躲避戰亂從今貴州省遵義市遷居于此,至今已有300多年。該族目前通用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有祖先崇拜或巫傩崇拜等信仰。

7、彜族:主要分布在陝西省漢中市、甘肅省隴南市和西藏自治區林芝市、昌都市等地,多為散居,說彜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彜語支),信仰多神。據傳彜族的先祖阿普笃慕曾經就在今天的西藏昌都地區(即彜語“咂兔底呔”)一帶活動。

8、壯族:主要分布在陝西省商洛市柞水縣等地,多為散居。位于柞水縣的紅岩寺鎮蘭家灣村是陝西省唯一的世居壯族民族村,人口300多人。據傳該族先祖本為畲族,居民多為“藍”(蘭)姓,于清乾隆年間(公元1765年)從廣東省平遠縣遷居于此。該民族目前主要說漢語。

9、北韓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紮蘭屯市、阿榮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等地,在陝西、甘肅、新疆等地也有分布。該族的先祖可能在民國時期(1912-1949年)由東北地區(即黑龍江、吉林、遼甯等地)遷居于此。該族主要說北韓語,信仰與漢族或遼甯、吉林、黑龍江等地的北韓族相仿。

10、滿族:主要分布在陝西省西安市、鹹陽市、漢中市、寶雞市、延安市、甘肅省蘭州市、青海省西甯市、甯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克拉瑪依市、哈密市、吐魯番市、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塔城地區、阿勒泰地區、喀什地區、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和内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烏蘭察布市、標頭市、烏海市、赤峰市、通遼市、呼倫貝爾市、興安盟和錫林郭勒盟等地,多為散居。尤其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甯市潘津滿族鎮和内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涼城縣曹碾滿族鎮、赤峰市喀喇沁旗十家滿族鄉、松山區當鋪地滿族鄉、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滿族屯滿族鄉(中國唯一主要經營畜牧業的滿族鄉鎮)等地最為集中。據傳,該族先祖由清朝早期來自京津、東北、江浙等地的滿族駐軍在内蒙古、新疆、甘肅等地遷居屯墾于此。該民族目前主要說漢語。

11、哈薩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甘肅省酒泉市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地。尤以新疆北部的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哈密市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等地最為集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是全國唯一有下轄地級行政區(俗稱“地區”)的地級行政區,也就是“副省級行政區”。下轄“伊犁州直屬地區”(即伊甯、奎屯、霍爾果斯3市和伊甯、昭蘇、新源、霍城、鞏留、特克斯、尼勒克7縣及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共11個縣市)、“塔城地區”(即塔城、烏蘇、沙灣3市和額敏、托裡、裕民3縣及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共7個縣市)和“阿勒泰地區”(即阿勒泰市和富蘊、福海、青河、吉木乃、布爾津、哈巴河6縣共7個縣市)。哈薩克族主要說哈薩克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欽察語支),信仰伊斯蘭教。其中哈薩克族使用的哈薩克語,文字使用阿拉伯文,與哈薩克斯坦的國語——哈薩克語(文字使用西裡爾文)非常相似。中國的哈薩克族屬于跨境民族,主要使用哈薩克語的東部方言(分為東北次方言與西南次方言)。哈薩克族的傳統樂器“冬不拉”,以彈奏的旋律輕快、曲調奔放而馳名中外。“哈薩克”(Kazak)一詞在本民族語言中意為“自由而奔放的草原雄鷹”(一說“利劍”),主要用來形容一個哈薩克族人的真實性格。

12、傣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錯那縣、林芝市墨脫縣巴昔卡村等地(實際上為印度非法侵占的藏南地區),原為自緬甸克欽邦西遷的“坎底傣”的一部分,又稱為“藏南傣族”,人口可能在5萬左右,說坎底傣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現信仰印度教。

13、傈僳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察隅縣、昌都市芒康縣、左貢縣,與雲南省境内的傈僳族毗鄰而居。說傈僳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彜語支),崇尚多神。

14、東鄉族:主要分布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蘭州市、定西市、酒泉市、武威市、金昌市、白銀市、天水市、張掖市、嘉峪關市和青海省西甯市、海東市、黃南藏族自治州等地,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以及甯夏回族自治區等地也有分布。以全國唯一完全由一個民族命名的少數民族自治縣——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和全國名稱最長的縣——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最為集中。該族自稱“撒爾塔”(Sarta),主要說東鄉語(即“撒爾塔語”,兼通漢語或阿拉伯語),信仰伊斯蘭教(特别是遜尼派)。東鄉族因居住在原“河州東鄉”(今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地區而得名。

15、納西族: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芒康縣等地,以西藏芒康縣納西民族鄉最為集中。該族主要說納西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彜語支),信仰“東巴教”等原始宗教。位于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芒康縣瀾滄江東西兩岸的古鹽井,地處滇藏線(214國道)門戶,自唐朝開墾至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是全國唯一保持完整、原始的手工曬鹽方式的地方,保留了大陸境内較為完整的古老制鹽技藝。這裡盛産的“桃花鹽”,晶體純淨,色澤靓麗,食之入口香甜。

16、柯爾克孜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部,在甘肅省、内蒙古自治區和西藏自治區等地也有分布。尤其以新疆西部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最為集中。該族是跨境民族,與中亞國家吉爾吉斯斯坦的主體民族——吉爾吉斯族同源,該族目前也在中亞和一些歐洲、亞洲國家也有分布。主要語言為柯爾克孜語(與中亞的吉爾吉斯語同源,而吉爾吉斯語使用的是原由前所屬國——蘇聯使用的西裡爾文),使用文字為阿拉伯文,主要信仰伊斯蘭教(部分地區如塔城地區等信仰藏傳佛教)。位于新疆西部克孜勒蘇州一帶柯爾克孜族的民間文學英雄史詩《瑪納斯》現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柯爾克孜”(Kyrgyz)一詞在本民族的語言中意為“四十個部落”,因古代柯爾克孜族的先祖以擁有四十多個部落而得名。

17、土族:主要分布在青海省東部和甘肅省西南部,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陝西省等地也有分布。該族不是“土家族”,是青海省僅有的兩個主要特有民族之一,尤其以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西甯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和甘肅省甘南州卓尼縣杓哇土族鄉等地最為集中。該族原屬古代蒙古族先民——鮮卑支系“吐谷(音“欲”)渾”的後裔,“土”與“吐”諧音,土族也就是以得名。該族自稱“蒙古爾”(Monguor,因傳為蒙古人後裔而得名),主要說土族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無通用文字,信仰藏傳佛教或伊斯蘭教。土族地區盛産青稞酒,以青海省互助縣所産的“天佑德青稞酒”為全國民族酒類一絕。

18、達斡爾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興安盟、赤峰市和通遼市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塔城地區和阿勒泰地區等地。尤其以内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最為集中。該族曾為清初“索倫三部”之一,擅長“獵鷹”和“打曲棍球”,是古代“東胡”後裔契丹族的現代延伸。該族目前說達斡爾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原文字(屬回鹘文字)已丢失,信仰藏傳佛教或薩滿教。現為内蒙古自治區特有的“三少民族”之一。該族在蒙古、俄羅斯等國也有分布。達斡爾族能征善戰,是一個英雄的民族,無論是清朝内外戰争還是抗日戰争的賽場上都有他們的身影。“達斡爾”(Daur)一詞在本民族語言中意為“耕耘者”(一稱“打虎兒”、“達胡爾”、“達虎裡”或“達呼爾”)。

19、羌族:主要分布在陝西省漢中市、寶雞市、甘肅省隴南市等地。西北地區是古代羌人(族)的發源地,古代羌人(族)就曾生活在青藏高原東部的青海省河湟谷地一帶,現其後裔為包括漢族、藏族、彜族、緬族等藏緬語族在内的漢藏語系諸民族(含漢語族、藏緬語族、苗瑤語族、壯侗語族)及南亞語系諸民族、南島語系諸民族。該族目前主要說漢語,無民間文字。

20、撒拉族:主要分布在青海省海東市、西甯市、黃南藏族自治州和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蘭州市等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也有分布。尤其以青海省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和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等地最為集中。該族目前說撒拉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烏古斯語支),與中亞國家土庫曼斯坦的國語——土庫曼語同源,信仰伊斯蘭教(主要為遜尼派)。據傳該族先祖于元朝(13世紀)時期自中亞的土庫曼斯坦地區遷來,自稱“撒拉爾”。在青海,化隆、循化、民和等地的撒拉族人制作的“蘭州牛肉拉面”可謂“中華一絕”。據統計,在2012年以前,國内90%以上的“蘭州拉面”館均為青海撒拉族人開設。“撒拉”一詞為本民族自稱——“撒拉爾”(Salar)的簡稱,而“撒拉爾”(又稱“撒魯爾”)在本民族語言中意為“到處揮動着劍和錘矛的人”。

21、錫伯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塔城地區、阿勒泰地區、昌吉回族自治州和烏魯木齊市、哈密市等地,内蒙古自治區也有分布。據傳該族先祖于清朝康熙年間(即公元18世紀左右)從“盛京”(今遼甯省沈陽市)通過清廷征調大臣圖伯特等人為駐守新疆地區邊防而向西遷居,主要充實當地。其中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西部的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是全國僅有的兩個錫伯族聚居區之一(另一個是以遼甯沈陽市為代表的東北地區),也是全國唯一的錫伯族自治縣。該族主要說錫伯語(屬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滿語支),與滿族的滿語同源,主要保持着本民族的語言文字。其文字沿用滿文,也就是“錫伯文”(屬回鹘式文字)。因與周邊的哈薩克族、維吾爾族等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聚居,是以新疆地區的錫伯族主要信仰伊斯蘭教,特别是遜尼派(部分地區信仰薩滿教或藏傳佛教)。該族名稱中的“錫伯”(Sibe)一詞,實際上是該族先祖“鮮卑”的訛音。

22、塔吉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和周邊的和田地區、阿克蘇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等地。尤以新疆喀什地區的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最為集中,為新疆特有民族。該縣(塔什庫爾幹縣)是全國唯一同時與五個國家(中國、印度、阿富汗、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毗鄰的縣(市),境内有世界第二高峰——喬戈裡峰(海拔8611米)。塔吉克族的語言——高原塔吉克語(有“色勒庫爾”和“瓦罕”兩種方言)與中亞國家塔吉克斯坦的國語——平原塔吉克語同源,均屬印歐語系-印度伊朗語族-東伊朗帕米爾語支。另外,該族也與中亞國家塔吉克斯坦的主體民族同為一個民族,在中亞、南亞、歐洲國家和阿富汗等國也有分布,主要信仰伊斯蘭教,寫阿拉伯式塔吉克文(塔吉克斯坦為西裡爾式塔吉克文)。著名國産電影《冰山上的來客》講述的就是新疆當地塔吉克族人民保家衛國,戍守邊疆的故事。“塔吉克”(Tajik)一詞在本民族語言中意為“王者”,因該族祖先——塞種人是位于中亞東南部一個較大部落的最進階統治者的所在民族而得名。

23、怒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察隅縣等地,人口較分散。主要說阿侬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侬語支),信仰多神。

24、烏孜别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壘哈薩克自治縣等地,以大南溝烏孜别克民族鄉最為集中。該族為新疆特有民族,其祖先自中亞的烏茲别克斯坦遷來,與維吾爾族和中亞國家烏茲别克斯坦的主體民族——烏茲别克族(注:該“茲”非“孜”,這裡的“孜”正是中國少數民族——烏孜别克族)高度同源。該族主要說烏孜别克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葛邏祿語支),借用西裡爾文,信仰伊斯蘭教或東正教。“烏孜别克”(Uzbek)一詞在本民族語言中意為“獨立”。

25、俄羅斯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城地區、阿勒泰地區、昌吉回族自治州、烏魯木齊市、克拉瑪依市和内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等地,多為散居。該族先祖自清末至民國時期多為因内部戰亂而從俄羅斯遷入的當地百姓,是俄羅斯和一些東歐、西亞、中亞國家,也就是“前蘇聯”及其各種加盟國的主體民族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額爾古納市的恩和鄉,是全國唯一的俄羅斯族鄉。該族主要通用俄語(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東支),信仰東正教,與北韓族、京族同屬國内“外來跨境民族”。“俄羅斯”一詞據傳可能為古代“烏羅刹(國)”的諧音。

26、鄂溫克族: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以鄂溫克族自治旗最為集中。該族曾為清初“索倫三部”之一,現為内蒙古自治區特有的“三少民族”之一,為古代“野人女真”的後裔。主要說鄂溫克語(屬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通古斯語支),主要借用蒙古文(以牧民為主)或漢字(以農民為主),信仰藏傳佛教或薩滿教。該族以擅長馴鹿而聞名,是大陸僅存唯一一個以狩獵為生的少數民族。“鄂溫克”(Ewenki)一詞在本民族語言中意為“住在大山林裡的人們”。該族在蒙古、俄羅斯等國也有分布,俄羅斯稱該民族為“埃文基人”。曾稱“索倫族”(Solon)、“通古斯族”(Tungus)或“雅庫特族”(Yakutia)。

27、保安族:主要分布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和青海省海東市、黃南藏族自治州等地,以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等地最為集中,為甘肅省特有民族。該族人制作的“保安腰刀”非常有名,它鋒利無比,造型逼人,遇敵可“斃命數千”。保安族(Bonan)自稱“尕撒爾”(Gasal),以聚居于今青海省黃南州同仁市保安寺而得名。主要說“保安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與“東鄉語”同源,通用漢文或阿拉伯文,信仰伊斯蘭教(主要為遜尼派)。

28、裕固族:主要分布在甘肅省張掖市、酒泉市、武威市、金昌市、嘉峪關市和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也有分布。尤其以甘肅省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最為集中,為甘肅省特有民族。該族源出唐代遊牧在今蒙古國鄂爾渾河流域的“西州回鹘”,與維吾爾族高度同源。目前該族使用兩種語言——分别是“西部裕固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葛邏祿語支,使用該語言的人自稱“堯乎爾(Yogir)”)和“東部裕固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通用該語言的人自稱“恩格爾(Engel)”),兩者均無通用文字,信仰藏傳佛教或伊斯蘭教。“裕固族”的自稱“堯乎爾”就源自西部裕固語,意為“和平”。漢語“裕固”二字則寓意該民族“富裕鞏固”,也是“堯乎爾”一詞的諧音。

29、塔塔爾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縣,以大泉塔塔爾民族鄉最為集中,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特有民族之一。該族是目前全國常住人口最少的民族(隻有3544人),但該民族因居民教育程度較高(主要為高中或大專以上學曆),能“點燃知識明燈”,以“興辦學校,全民掃盲”而著稱,成人文盲率幾乎為“零”,是以成為全國唯一“沒有文盲”的民族。塔塔爾族起源于古代蒙古帝國時期的古“鞑靼”人後裔,其自稱“塔塔爾”(Tatar)在該民族語言中可能是“鞑靼”一詞的諧音(或者稱為“茅舍”),在蒙古語中意為“獵人”。該民族在俄羅斯和一些東歐國家有分布,是俄羅斯鞑靼共和國的主體民族。主要說塔塔爾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克普恰克(欽察)語支),信仰伊斯蘭教或東正教。

30、獨龍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察隅縣等地,人口較分散。主要說獨龍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侬語支),信仰多神。

31、鄂倫春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以鄂倫春自治旗最為集中。該族以擅長馴馬和戴“狍鹿頭帽”而聞名,曾為清初“索倫三部”之一,現為内蒙古自治區特有的“三少民族”之一,為古代“野人女真”的後裔。主要說鄂倫春語(屬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通古斯語支),主要借用蒙古文(以牧民為主)或漢字(以農民為主),信仰藏傳佛教或薩滿教。和鄂溫克族一樣,鄂倫春族也是大陸著名的“狩獵民族”之一。另外該族在蒙古、俄羅斯等國也有分布。“鄂倫春”(Oroqen)一詞在該民族語言中意為“住在山嶺(含使用馴鹿)的人”。

32、赫哲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人口較少,多為散居。該族先祖可能自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一帶遷入,主要說赫哲語(屬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通古斯語支),信仰薩滿教。

33、門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錯那縣、隆子縣和林芝市墨脫縣、察隅縣等地,絕大部分地區屬現為印度非法侵占的“藏南地區”。該族目前通用藏文,說門巴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為藏語的一種方言),信仰藏傳佛教。“門巴”(Monpa)一詞為該民族自稱,意為“生活在門隅的人”。

34、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錯那縣、隆子縣和林芝市墨脫縣、察隅縣、波密縣、林芝市等地,絕大部分地區屬現為印度非法侵占的“藏南地區”。該族由崩尼(珞巴)、崩如、義都、蘇龍、達讓、格曼(僜人,“未識别民族”之一)、博嘎爾等支系組成,語言均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語支未定)。該族目前通用藏文,信仰藏傳佛教。“珞巴”(Lhopa)一詞為該民族自稱,意為“生活在珞隅(一作“珞瑜”)的人”。

宗教

在某些地區,宗教常與民族相挂鈎。

西北地區是全國宗教形勢最複雜,文化荟萃多元和具有多種宗教并存的地區。

該地區下屬的新疆、甯夏兩個自治區的主體民族——維吾爾族和回族,主要以伊斯蘭教為主體宗教信仰。西藏、内蒙古兩個自治區的主體民族——藏族和蒙古族,則主要以藏傳佛教(喇嘛教)為主體宗教信仰。此外,新疆、陝西、甘肅、内蒙古等省(區)存有東正教、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錫克教和猶太教等多種信仰。陝西、甘肅、青海東部和内蒙古南部的漢族聚居區有大量漢傳佛教、道教、儒教和祖先崇拜等文化遺迹。位于西北地區的内蒙古、西藏、新疆等省(區)的一些少數民族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本土宗教信仰和祖先崇拜,如薩滿教、苯教、拜火教等。

西北地區是集基督教(含新教、天主教、東正教、猶太教)、佛教(含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印度教、錫克教、耆那教、婆羅門教)、伊斯蘭教(分屬什葉派與遜尼派)和漢傳本土宗教(含道教、儒教等)四大宗教勢力于一身的地區,這四種宗教分别對應世界上僅有的四種分布于全世界的舉世公認的文化體系:西方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和中華文化。特别是新疆境内,更是“集四大文化體系于一身”,一教或兩教為主、多教并存是西北地區宗教格局的曆史特點,交融共存是西北地區宗教關系的主流。

位于西北地區的新疆在古代曾經是一個高度信仰佛教的地區。唐朝末年,随着伊斯蘭教從鄰近的西亞國家傳入,與西亞毗鄰的新疆地區也被伊斯蘭文化同化,西藏、内蒙古等離新疆較近的地區的藏傳佛教文化也會被伊斯蘭教的獨立分裂勢力所感染,于是在西北地區徹底形成了以新疆為代表的中國—伊斯蘭文化圈,和以西藏、内蒙古為代表的具有伊斯蘭文化勢力的藏傳佛教文化圈,可能為日後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區的民族獨立主義與地域·分裂(如疆·獨、藏·獨、蒙·獨等)埋下伏筆,同時也不可避免的為祖國的和平統一與安全穩定埋下永不休止的禍患。

目前,西北地區的宗教可分為四大體系:

1、佛教體系:主要包括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和南傳佛教(小乘佛教),其中前兩者均為“大乘佛教”(又稱“北傳佛教”)。

其中,漢傳佛教主要遍及陝西省全境、甘肅省中部和青海省東部,在西藏、新疆、甯夏、内蒙古等地也有分布。陝西省會西安,曾是以唐朝為代表的“十三朝古都”之一,也是漢傳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的主要根據地,唐玄奘就是在這裡西天取經,絲綢之路也在此發源,佛教文化元素遍布全城。漢傳佛教寺院與遺迹主要有陝西西安大慈恩寺、大興善寺、大雁塔、小雁塔、華嚴寺、草堂寺、香積寺、寶雞法門寺、法華寺、渭南韓城普照寺,甘肅的臨夏炳靈寺、敦煌莫高窟、大唐雷音寺、天水淨土寺、麥積山石窟、張掖馬蹄寺、蘭州玉佛寺,青海西甯法幢寺,甯夏銀川保安寺、西夏高台寺、須彌山石窟,内蒙古標頭妙法藏寺,新疆烏魯木齊大佛寺、清泉禅寺等。中國四大佛教石窟中,光是西北地區就占了兩個:分别是位于甘肅的莫高窟與麥積山石窟。其中敦煌莫高窟作為漢傳佛教遺迹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藏傳佛教是包括西藏在内的西北地區的主流宗教,俗稱“喇嘛教”。主要遍及西藏自治區全境、内蒙古自治區全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大部、青海省大部、甘肅省西南部,在甯夏、陝西也有分布。西藏首府拉薩市,是世界著名藏傳佛教文化勝地。藏傳佛教就起源于西藏,它是一種集合了印度傳入的古佛教、中國本土的漢傳佛教與西藏本土的苯教融合而成的混合宗教體系,包括甯瑪派(紅教)、薩迦派(花教)、噶舉派(白教)和格魯派(黃教)等各種派系。目前全國3800多座藏傳佛教寺廟中就有1700多座位于西藏,700多座位于青海,120多座位于甘肅,120多座位于内蒙古,四者總計2600餘座,占全國将近70%左右。著名的藏傳佛教寺院主要有西藏的拉薩布達拉宮、哲蚌寺、大昭寺、小昭寺、紮基寺、色拉寺、甘丹寺、桑耶寺、楚布寺、薩迦寺、達那寺、孜珠寺、多吉紮寺、紮什倫布寺和雍布拉康、羅布林卡,青海的塔爾寺、結古寺、尕爾寺、郭隆寺、瞿昙寺、隆務寺,甘肅的拉蔔楞寺、郎木寺、米拉日巴佛閣,内蒙古的大召寺、小昭寺、慈燈寺、康甯寺、貝子廟、五當召寺,甯夏的賀蘭山南寺,陝西的西安廣仁寺,新疆的普慶寺、靖遠寺、和靜永安寺、昭蘇聖佑廟等。位于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的标志性建築——布達拉宮和周圍的大昭寺、羅布林卡等,作為展示世界藏族文化和藏傳佛教文化的主要遺迹,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此外,西北地區的新疆、西藏、青海、甘肅、内蒙古等省(區)還遍布藏傳佛教文化神山,每年四月藏族人都會到這裡舉辦“轉山會”。著名的“藏區八大神山”全部來自西北地區,分别是西藏的岡仁波齊峰、卡瓦格博峰(梅裡雪山)、喜馬拉雅群峰、苯日峰、青海的尕朵覺沃峰、年寶玉則峰、阿尼瑪卿群峰和甘肅的措美峰(原四川雅拉雪山)。此外,位于青海的塔爾寺、甘肅的拉蔔楞寺都是國家AAAAA級景區之一。

2、伊斯蘭教體系。伊斯蘭教也是西北地區的主流宗教。大陸甯夏回族、新疆維吾爾族等十個民族唯一信奉的宗教就是伊斯蘭教。

在大陸,所有十個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如回族(甯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塔塔爾族、塔吉克族、烏孜别克族(新疆)、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甘肅)以及俄羅斯族、裕固族、和土族等13個具有伊斯蘭教文化信仰的民族,其最大聚居地均在西北地區。這些13個民族在古代均稱為“回部”,也就是“五族共和”(漢、滿、蒙、回、藏)之一的“回族”。

由于與西亞、中亞國家毗鄰,作為伊斯蘭教在中國的最早傳播地,伊斯蘭教很快通過“陸上絲綢之路”從該教的發源地——西亞(中東)經新疆傳入大陸西北地區。其傳播速度如此之快,閱聽人人數如此之大,在全球宗教史裡舉世罕見。

經過唐朝後期1200多年的傳播,伊斯蘭教元素和穆斯林人口的數量已經達到如此可觀的規模。自此,大陸西北地區550多萬平方公裡的國土,曆時千年,一步一步趨向了曆史的極端。不過慶幸的是,大陸西北地區隻是趨向于伊斯蘭教,而并未完全伊斯蘭化。因為新中國成立後對待各民族與宗教面前的“人人平等”,使西北地區不至于走向諸如西亞政府軍之類的“曆史極端主義”的廣義範疇。

目前全國擁有3.5萬餘座清真寺,其中僅新疆就有2.4萬餘座,已經占全國的60%以上。分别排行第二、第三的甘肅和甯夏兩省區,清真寺數量也在4000多座左右。

“穆斯林”一詞為阿拉伯語,意為“順從”,它是對伊斯蘭教信仰者的通稱。目前全國擁有10個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民族,總人口達2595.5萬人,占全國少數民族總人口(12533萬人)的20%以上。其中維吾爾族1177.46萬人(新疆特有民族,西北1163.49萬人,占98%),回族1137.38萬人(西北629.61萬人,占55%),哈薩克族156.26萬人(新疆特有民族,西北154.58萬人,占99%),東鄉族77.50萬人(甘肅特有民族,西北74.60萬人,占96%),柯爾克孜族20.45萬人(新疆特有民族,西北19.98萬人,占97%),撒拉族16.17萬人(西北15.12萬人,占93%),塔吉克族5.09萬人(新疆特有民族,西北5.04萬人,占99%),保安族2.45萬人(甘肅特有民族,西北2.33萬人,占95%),烏孜别克族1.28萬人(新疆特有民族,西北1.24萬人,占96%),塔塔爾族0.34萬人(新疆特有民族,西北0.33萬人,占97%)。

而西北地區目前擁有2066.36萬穆斯林人口,約占全國穆斯林人口總數(2595.5萬人)的80%以上。

“中國四大清真名寺”中有三個位于西北地區,分别是陝西西安大清真寺、甯夏銀川南關大清真寺和新疆喀什艾提尕爾清真寺(還有一座是華北地區的北京牛街大清真寺)。陝西西安的回民街,由于緊鄰清真寺,成為全國最有名的幾條小吃街之一,牛羊肉泡馍、biangbiang面、涼皮、肉夾馍等都曾是這裡的小吃名招牌。出産于甘肅蘭州的牛肉拉面也是生活在大西北的著名清真小吃之一。新疆菜則是大陸清真菜系的主流代表,烤羊肉串、烤包子、架子肉、馬腸子、拉條子、大盤雞、烤馕等已經是許多清真餐館上的必備看家菜肴。

清真寺及伊斯蘭教文化遺迹遍布西北地區全境,尤其以陝西、甘肅、青海和新疆地區最為集中。

著名的清真寺和伊斯蘭教文化遺迹有:陝西的西安回民街、化覺巷清真大寺、大學習巷清真寺、小皮院清真寺,甘肅的蘭州南關大清真寺、西關大清真寺、新關清真大寺、臨夏八坊十三巷、臨夏大清真寺、武威東關清真寺、武都城關清真寺、東鄉黃家清真寺、張掖清真寺、天水西關清真寺,青海的西甯東關清真大寺、南關清真大寺、西關清真大寺、北關清真大寺、海東洪水泉清真寺、循化孟達清真寺,甯夏的銀川南關大清真寺、東關清真大寺、永甯望遠清真寺、固原清真寺、同心清真大寺、納家戶清真寺、吳忠清真寺、西吉北大寺,内蒙古的呼和浩特清真大寺、標頭清真大寺、林西清真寺、烏蘭浩特清真寺、海拉爾清真寺,新疆的喀什老城、烏魯木齊國際大巴紮、烏魯木齊艾提尕爾清真寺、陝西大寺、塔塔爾清真寺、汗騰格裡清真寺、阿克蘇庫車大寺、昌吉本地清真寺、和田皮山大清真寺、庫爾勒加麥清真寺、莎車加曼清真寺、巴裡坤清真寺,西藏的拉薩清真大寺等。

3、基督教體系。分新教(基督教)、天主教和東正教。

基督教的前身是景教(即“聶斯脫利派”),也就是“東方亞述教會”。“景教”由希臘正教(東正教)分裂而來,并于唐代由西北地區的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這也是基督系宗教(含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和猶太教等)第一次傳入中國。因為大陸西北地區緊鄰歐洲,是以歐洲國家的基督系宗教文化很快就在以長安為中心的西北地區迅速傳播開來。不過在唐德宗時期,基督教的前身——景教就因“會昌滅佛”時殃及池魚而被禁。在元代,它随着蒙古帝國統治再次從中國周邊地區傳入内陸社會,算是基督教第二次傳入中國,但是随着元朝覆滅,明朝禁絕西域夷教,景教也就又一次消失在了中華大地上。直到近代鴉片戰争後,外國來的傳教士和商人就将來自西方國家的基督教、天主教和東正教一起進入西北地區,使得西北地區的宗教格局發生了一些比較重大的變化。

目前,基督教和天主教僅在西北地區的陝西、甘肅和内蒙古等地傳播。東正教僅集中于與俄羅斯毗鄰的新疆、内蒙古和西安、蘭州等大城市。

著名的教堂有:陝西的西安景教大秦寺、五星街天主教堂、聖母山天主教堂、唐坊街天主教堂、渭南天主教堂、東新巷基督教禮拜堂、西安迦南教堂、漢中古路壩天主教堂,甘肅的蘭州山字石基督教禮拜堂、蘭州天主教堂、張掖天主教堂、岷縣天主教堂、定西天主教堂,青海的西甯教場街基督教堂,甯夏的銀川基督教堂,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天主堂、通順街基督教堂、玫瑰營天主教堂、赤峰天主教堂、海拉爾基督教堂,新疆的烏魯木齊東正教堂、天主教堂、伊甯東正教堂、阿拉木圖升天大教堂,西藏的芒康鹽井天主教堂等。

4、本土宗教體系。

西北地區是大陸道教、儒教文化的發源地。特别是在陝西關中地區,這裡文化魅力,不僅僅在于宗教的繁榮和道教的興起,還在于這裡深厚的儒家、道家文化傳統。早期道教名派之一的“樓觀派”,就起源于陝西周至縣秦嶺北麓的樓觀台。陝西是黃老學說的開啟者,中華人文始祖黃帝就葬于今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的黃帝陵。每到清明節,省級、國家級的祭祀儀式就在這裡舉行。另外,著名的道家經典《周易》(姬昌著)、《道德經》(老子著)也産生于陝西,從道家發端的陰陽家始祖——“鬼谷子”也是陝西省石泉縣人。《周易》作者姬昌,生活在今天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的古周原。《道德經》的作者老子(李耳),作書、講書均分别成名于陝西的潼關和樓觀台。另外,西周、西漢、唐朝這三個“以道教立國”的朝代均建都于今天的陝西省會西安市。陝西省周至縣秦嶺北麓的樓觀台被譽為“道教祖庭”,太平道、五鬥米道都盛行于陝西南部,全真道北派起源于陝西省隴縣,長安(今西安市)一帶則是中國道教的主要活動地和道教學術成就的編集地。道家文化始祖——伏羲,則出生于西北地區的甘肅省天水市。在這裡,“太極八卦”由此發端,構成了代表當今中華文化的最主要的精神元素之一。

“五嶽”之一的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境内的華山(海拔2161米)、西安市長安區境内的終南山(即“首陽山”,海拔2720米)和位于甘肅省平涼市的崆峒山(海拔2124米),均為古代道教文化名山。橫亘陝西、甘肅中部的秦嶺,以及被稱為“龍脈之祖”的昆侖山脈,則被以道家為代表的許多崇尚傳統文化的華夏兒女視為兩大“文化龍脈”。明清時期中原文化在邊疆地區的傳播,同時也促使西北和中原地區的道教、儒教文化在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等西北邊疆地區傳播。

著名的道觀有:陝西的西安城隍廟、西安八仙庵、萬壽八仙宮、紫陽真人宮、戶縣萬壽宮、終南山道觀、周至樓觀台道觀、佳縣白雲山道觀、寶雞金台太極源、漢中張良廟、渭南華山道觀、商洛鎮安塔雲山道觀、延安黃帝陵、西安文廟,甘肅的平涼崆峒山道觀、天水秦州玉泉觀、天水伏羲廟、天水太昊宮、蘭州白雲觀、七裡河金天觀、榆中興隆山道觀、泾川王母宮、蘭州城隍廟,青海的北山土樓觀、石溝寺道觀、老爺山道觀、昆侖山道觀、南朔山道觀,甯夏的中衛高廟、靈武高廟、北武當廟、平羅玉皇閣、海原天都山道觀、中衛老君台、固原關帝廟,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大清宮、標頭三清觀、標頭南龍王廟、烏蘭察布紅石崖道觀、烏海三清觀,新疆的烏魯木齊老君廟、天山廟、紅廟子道觀,西藏的拉薩關帝廟等。

城市群

位于陝西中部與甘肅交界的關中—天水城市群是西北地區唯一較大規模城市群。該城市群以陝西省會西安市為中心,輻射陝西本省的渭南、寶雞、銅川、鹹陽、商洛和甘肅的天水等地區。除關中—天水城市群外,西北地區的許多城市群,因城鎮格局受制于自然條件和經濟規模,城市群的規模一般比較小。如内蒙古的“呼包鄂”(呼和浩特、標頭、鄂爾多斯)城市群,青海與甘肅交界的“蘭西(海)”(蘭州、西甯、海東)城市群,新疆的“天山北麓城市群”(以烏魯木齊為中心),以及甯夏銀川和西藏拉薩等一些完全以省會組成并輻射周邊縣域的城市經濟區。“關中—天水城市群”是大陸響應“西部大開發”戰略而在“十一五”期間重點開發和建設的“十大城市群”之一。它是大陸溝通南北,連接配接東西的樞紐所在,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周、秦、漢、唐等13個王朝曾在這裡建都,是大陸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對外開放的核心地區。

高校

目前西北地區擁有高等院校323所(其中陝西111所、新疆61所、内蒙古56所、甘肅53所、甯夏21所、青海14所、西藏7所),占全國(3217所)10%。

包括陝西的西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西安科技大學、西安石油大學、西安工程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空軍軍醫大學、西藏民族大學、火箭軍工程大學、空軍工程大學、陸軍邊海防學院、武警工程大學,甘肅的蘭州大學、蘭州理工大學、蘭州交通大學、甘肅農業大學、甘肅中醫藥大學、西北師範大學、西北民族大學、蘭州财經大學、蘭州火箭軍工程學院,青海的青海大學、青海師範大學、青海民族大學,甯夏的甯夏大學、甯夏醫科大學、甯夏理工學院、北方民族大學,内蒙古的内蒙古大學、内蒙古科技大學、内蒙古工業大學、内蒙古農業大學、内蒙古醫科大學、内蒙古師範大學、内蒙古民族大學、河套學院,新疆的新疆大學、石河子大學、塔裡木大學、新疆理工學院、新疆師範大學、新疆醫科大學、新疆農業大學、新疆财經大學、伊犁師範大學、喀什大學、新疆藝術學院,西藏的西藏大學、西藏藏醫藥大學等。

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統計,西北地區目前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曆(含大專、大學、碩士、博士等)2226萬人,僅占全國(2.1751億人)的10%左右。其中陝西省728萬人,内蒙古自治區450萬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428萬人,甘肅省364萬人,甯夏回族自治區126萬人,青海省89萬人,西藏自治區41萬人。其中西藏自治區是全國大專以上學曆人數最少的省份。

交通

主要火車站:(陝西)西安站、西安北站、西安南站、西安西站、西安東站、阿房宮站、臨潼站、鹹陽站、寶雞站、渭南站、銅川站、延安站、榆林站、漢中站、漢中南站、安康站、商洛站、(甘肅)蘭州站、蘭州北站、蘭州南站、蘭州西站、蘭州東站、白銀站、定西站、隴南武都站、慶陽站、平涼站、張掖站、敦煌站、酒泉站、金昌站、武威站、嘉峪關站、(青海)西甯站、海東站、德令哈站、格爾木站、(甯夏)銀川站、河東機場站、靈武站、固原站、中衛站、石嘴山站、吳忠站、青銅峽站、(内蒙古)呼和浩特站、呼和浩特東站、標頭站、烏海站、臨河站、集甯站、集甯南站、海拉爾站、烏蘭浩特站、通遼站、赤峰站、錫林浩特站、(新疆)烏魯木齊站、烏魯木齊南站、烏魯木齊東站、烏西站、伊甯站、奎屯北站、喀什站、霍爾果斯站、塔城站、額敏站、石河子站、吐魯番站、(西藏)拉薩站、日喀則站等。

主要機場:(陝西)西安鹹陽國際機場(XIY)、漢中城固機場、延安南泥灣機場、(甘肅)蘭州中川國際機場(LHW)、敦煌國際機場、嘉峪關機場、天水麥積山機場、(青海)西甯曹家堡國際機場(XNN)、(甯夏)銀川河東國際機場(INC)、(新疆)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URC)、喀什國際機場、石河子機場、伊甯機場、庫爾勒機場、(西藏)拉薩貢嘎國際機場(LXA)、昌都邦達機場、林芝米林機場、(内蒙古)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HET)、呼倫貝爾東山國際機場、滿洲裡西郊國際機場、赤峰玉龍機場、鄂爾多斯伊金霍洛機場。

主要軌道交通系統:1、陝西西安地鐵(1~6号線、9号線、14号線、16号線),首條線路于2011年9月16日通車,全長310公裡。2、甘肅蘭州地鐵(1、2号線),首條線路于2019年6月23日通車,全長35公裡。3、内蒙古呼和浩特地鐵(1、2号線),首條線路于2019年12月29日通車,全長50公裡。4、新疆烏魯木齊地鐵(1号線),于2018年10月25日通車,全長28公裡。甯夏首府銀川市、青海省會西甯市和西藏首府拉薩市目前暫不開通地鐵系統。

主要港口:西安港是西北地區唯一的水運港口,承擔着陝西、甘肅、青海、甯夏、新疆、西藏和内蒙古七省(區)大部分的陸海聯運經濟貿易業務。也是西部地區重要的内河港口和物流樞紐。位于渭河上遊北岸,距離西安市約17公裡。除西安港外,因西北地區大部分地區為内流河區,且流經西北地區的黃河、長江(金沙江上段)、遼河、海河、松花江等通航能力欠缺,是以整個西北地區除西安港外,再無任何一個水運港口,西北地區與内地和國外的經濟貿易和貨物運輸隻好選擇陸路或航空運輸解決。

主要口岸:(甘肅)馬鬃山口岸、(内蒙古)滿洲裡口岸、黑山頭口岸、室韋口岸(通俄羅斯)、二連浩特口岸、珠恩嘎達布其口岸、阿爾山口岸、額布都格口岸、甘其毛都口岸、策克口岸、滿都拉口岸(通蒙古國)、(新疆)老爺廟口岸、塔克什肯口岸(通蒙古國)、吉木乃口岸、塔城巴克圖口岸、阿拉山口口岸、霍爾果斯口岸(通哈薩克斯坦)、伊爾克什坦口岸(通吉爾吉斯斯坦)、卡拉蘇口岸(通塔吉克斯坦)、紅其拉甫口岸(通巴基斯坦)、(西藏)樟木口岸、吉隆口岸(通尼泊爾)、亞東口岸(通印度)。

由于西北地區接壤鄰國多達11個,是以西北地區也是大陸陸路邊境口岸最多的地區。目前大陸與周邊鄰國擁有75個國家級一類公路口岸,其中位于西北地區的就有25個(其中甘肅1個,西藏5個,内蒙古10個,新疆15個(全國第一)),占全國陸路口岸總數的1/3左右。在這裡,有大陸最大的陸路貿易口岸——内蒙古滿洲裡口岸(接俄羅斯,每年貨運總量超過1000~2000萬噸左右),有大陸海拔最高的陸路口岸——新疆紅其拉甫口岸(接巴基斯坦,海拔4733米),也有通往蒙古國的唯一鐵路口岸——内蒙古二連浩特口岸。如今,大陸在西北地區分别與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等8個國家設有陸路口岸,其餘3個國家(緬甸、不丹、阿富汗)暫無開放陸路口岸。

主要通過的國家級鐵路幹線有:隴海鐵路(陝西潼關-甘肅蘭州)、蘭新鐵路(甘肅蘭州-新疆烏魯木齊)、蘭青鐵路(甘肅蘭州-青海西甯)、青藏鐵路(青海西甯-西藏拉薩)、成蘭鐵路(甘肅碌曲-蘭州)、寶成鐵路(陝西寶雞-甯強)、蘭渝鐵路(甘肅蘭州-文縣)、襄渝鐵路(陝西白河-鎮巴)、陽安鐵路(陝西陽平關-安康)、同蒲鐵路(陝西韓城-渭南)、京包鐵路(内蒙古豐鎮-標頭)、包西鐵路(内蒙古標頭-陝西西安)、西康鐵路(陝西西安-安康)、寶中鐵路(陝西寶雞-甯夏中衛)、西銀鐵路(陝西西安-甯夏銀川)、甯西鐵路(陝西商南-西安)、包蘭鐵路(内蒙古標頭-甘肅蘭州)、川藏鐵路(西藏昌都-拉薩)、北疆鐵路(新疆烏魯木齊-阿拉山口)、南疆鐵路(新疆烏魯木齊-喀什)、神黃鐵路(陝西神木一帶)、京通鐵路(内蒙古赤峰-通遼)、集通鐵路(内蒙古集甯-通遼)、通霍(滿)鐵路(内蒙古通遼-霍林郭勒/滿洲裡)、白阿鐵路(内蒙古烏蘭浩特-阿爾山)、沈通鐵路(遼甯沈陽-通遼)、濱洲鐵路(黑龍江哈爾濱-内蒙古滿洲裡)、通讓鐵路(内蒙古通遼-紮赉特旗)、富西鐵路(内蒙古莫力達瓦-鄂倫春旗)、西成高速鐵路(陝西西安-四川成都)、大西高速鐵路(陝西韓城-西安)、鄭西高速鐵路(陝西潼關-西安)、蘭西高速鐵路(甘肅蘭州-陝西西安)、蘭新高速鐵路(甘肅蘭州-新疆烏魯木齊)、西銀高速鐵路(陝西西安-甯夏銀川)、西渝高速鐵路(陝西西安-重慶)、西包高速鐵路(陝西西安-内蒙古標頭)、京包高速鐵路(内蒙古興和-標頭)、朝赤高速鐵路(内蒙古赤峰)、沈通高速鐵路(内蒙古通遼)等。

主要通過的國家級高速公路有:京昆高速(G5,陝西韓城-漢中南鄭)、京藏高速(G6,内蒙古興和-西藏拉薩)、京新高速(G7,内蒙古興和-新疆烏魯木齊)、綏滿高速(G10,内蒙古紮蘭屯-滿洲裡)、珲烏高速(G12,内蒙古烏蘭浩特-阿爾山)、丹錫高速(G16,内蒙古敖漢旗-錫林浩特)、榮烏高速(G18,内蒙古清水河-烏海)、青銀高速(G20,陝西吳堡-甯夏銀川)、青蘭高速(G22,陝西宜川-甘肅蘭州)、長深高速(G25,内蒙古科左後旗)、連霍高速(G30,陝西潼關-新疆霍爾果斯)、滬陝高速(G40,陝西商南-西安)、大廣高速(G45,内蒙古科左後旗-赤峰)、二廣高速(G55,内蒙古二連浩特-豐鎮)、呼北高速(G59,内蒙古呼和浩特-清水河)、包茂高速(G65,内蒙古標頭-陝西紫陽)、銀百高速(G69,甯夏銀川-陝西岚臯)、福銀高速(G70,陝西山陽-甯夏銀川)、蘭海高速(G75,甘肅蘭州-文縣)、銀昆高速(G85,甯夏銀川-陝西漢中南鄭)等。

主要通過的國道有:108國道(陝西韓城-甯強)、109國道(内蒙古清水河-西藏拉薩)、110國道(内蒙古興和-甯夏銀川)、111國道(内蒙古赤峰-加格達奇)、203國道(内蒙古科左後旗)、207國道(内蒙古錫林浩特-太仆寺旗)、208國道(内蒙古二連浩特-豐鎮)、209國道(内蒙古呼和浩特-清水河)、210國道(内蒙古標頭-陝西鎮巴)、211國道(甯夏銀川-陝西岚臯)、212國道(甘肅蘭州-文縣)、213國道(甘肅蘭州-碌曲)、214國道(青海西甯-西藏左貢)、215國道(甘肅敦煌-青海格爾木)、216國道(新疆阿勒泰-巴侖台)、217國道(新疆阿勒泰-和田)、218國道(新疆伊甯-若羌)、219國道(新疆葉城-西藏拉孜)、227國道(甘肅張掖-青海西甯)、301國道(内蒙古阿榮旗-滿洲裡)、302國道(内蒙古烏蘭浩特-阿爾山)、303國道(内蒙古科左後旗-錫林浩特)、304國道(内蒙古章古台-霍林郭勒/滿洲裡)、305國道(内蒙古奈曼旗-林西)、306國道(内蒙古甯城-嘎達布其)、307國道(陝西吳堡-甯夏銀川)、309國道(陝西宜川-甘肅蘭州)、310國道(陝西潼關-甘肅蘭州)、312國道(陝西商南-新疆霍爾果斯)、314國道(新疆烏魯木齊-紅其拉甫)、315國道(青海西甯-新疆喀什)、316國道(陝西白河-青海共和)、317國道(西藏江達-噶爾)、318國道(西藏芒康-樟木)、327國道(陝西韓城-甯夏固原)等。

截止2021年,西北地區公路(含國道、省道、高速公路)裡程為101.45萬公裡,占全國公路總裡程(531.16萬公裡)的19%。其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1.74萬公裡,内蒙古自治區21.27萬公裡,陝西省18.35萬公裡,甘肅省15.67萬公裡,西藏自治區12.02萬公裡,青海省8.63萬公裡,甯夏回族自治區3.77萬公裡。鐵路(含普通鐵路、高速鐵路)營業裡程為38153公裡,占全國鐵路總裡程(145998公裡)的26%。其中内蒙古自治區為全國鐵路總裡程最長的省份,有14191公裡。其次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7832公裡,陝西省5590公裡,甘肅省5114公裡,青海省2976公裡,甯夏回族自治區1664公裡,西藏自治區786公裡。

主要省市

1、陝西省:簡稱“陝”或“秦”,又稱三秦,省會為古都——西安市。為中國西北一省級行政機關,位于中國内陸的腹地,屬于黃河中遊和長江上遊,地理坐标處于東經105°29′~111°15′,北緯31°42′~39°35′之間。面積約21萬平方千米,人口3733萬,下轄10個地級市及楊淩農業示範區。陝西省東鄰山西、河南,西連甯夏、甘肅,南抵重慶、四川、湖北,北接内蒙古,為連接配接中國東、中部地區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樞紐。西周初年,周成王以陝原為界,原西由召公管轄,後人遂稱陝原以西為“陝西”。陝西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為中華之源,在曆史上較長時期一直簡稱為“秦”。

2、甘肅省:簡稱“甘”或“隴”,省會蘭州市,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地處黃河上遊,地理坐标位于北緯32°31′~42°57′、東經92°13′~108°46′之間。東接陝西,南控四川、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古、甯夏,最北端與蒙古國相鄰。甘肅省因甘州(今張掖)與肅州(今酒泉)而得名。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六盤山)以西,唐代曾在此設定隴右道,故又簡稱甘或隴。轄12個地級市和2個自治州。古屬雍州,是絲綢之路的鎖匙之地和黃金路段,與蒙古接壤,像一塊瑰麗的寶玉,鑲嵌在中國中部的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東西蜿蜒1600多千米,縱橫45.37萬平方千米,占全國總面積的4.72%。

3、青海省:簡稱“青”,省會西甯市。為國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因境内有全國最大的内陸鹹水湖——青海湖,而得省名。青海位于國西北地區,面積72.23萬平方公裡,東西長1200多公裡,南北寬800多公裡,轄6州、2市、51個縣級行政機關,與甘肅、四川、西藏、新疆接壤。青海東部素有“天河鎖鑰”、“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沖”和“玉塞咽喉”等稱謂,可見地理位置之重要。200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54.3萬人,有漢、藏、回、土、撒拉、維吾爾、蒙古、哈薩克等民族。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江河源頭”、“中華水塔”。

4、甯夏回族自治區(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簡稱“甯”,首府銀川市。位于北緯35°14~39°23,東經104°17~107°39之間。是大陸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處在中國西部的黃河上遊地區。南北相距約456公裡,東西相距約250公裡,總面積為6.6萬多平方千米。甯夏東鄰陝西省,西部、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區,南部與甘肅省相連。“甯夏”之名起源于元朝,寓意“西夏安甯”。自古以來就是内接中原,西通西域,北連大漠,各民族南來北往頻繁的地區。

5、内蒙古自治區(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簡稱“蒙”、“内蒙”或“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位于中國北部邊疆,西北緊鄰蒙古和俄羅斯,西與甘肅、甯夏相接,東與遼甯、吉林、黑龍江相鄰,南與陝西、山西、河北等省接壤,面積118萬平方公裡。以蒙古族和漢族為主,還有北韓、回、滿、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等民族。全區分設9個轄地級市,3個盟;其下又轄12個縣級市、17個縣、49個旗、3個自治旗。標頭市 、巴彥淖爾、赤峰、烏蘭浩特、烏蘭察布、烏海、呼倫貝爾、通遼、鄂爾多斯等為自治區内主要城市。主要山脈有大興安嶺、賀蘭山、烏拉山和大青山。東部草原遼闊,西部沙漠廣布。年均氣溫-1~10℃,全年降水量約50~450毫米。已探明礦藏60餘種,稀土、煤、銀等儲量巨大。

6、新疆維吾爾自治區(Xinjiang Uyghur Autonomous Region):簡稱“新”或“疆”,首府烏魯木齊市。位于亞歐大陸中部,地處中國西北邊陲,總面積166.49萬平方公裡,占中國陸地總面積的六分之一,周邊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8個國家接壤;陸地邊境線長達5600多公裡,占中國陸地邊境線的四分之一,是中國面積最大、陸地邊境線最長、毗鄰國家最多的省區。境内與甘肅、青海、西藏相鄰。“新疆”一詞來自清代,為“新開疆土”一詞的簡稱。地形以山地與盆地為主,地形特征為“三山夾兩盆”。新疆沙漠廣布,石油、天然氣豐富,是西氣東輸的起點、國西部大開發的主要陣地。

7、西藏自治區(Xizang / Tibet Autonomous Region):簡稱“藏”,首府拉薩市。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邊陲,青藏高原的西南部,東經78°25′至99°06′,北緯26°44′至36°32′之間。它北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北連接配接青海省,東連四川省,東南與雲南省相連;南邊和西部與緬甸、印度、不丹和克什米爾等國家和地區接壤,形成了中國與上述國家和地區邊境線的全部或一部分,全長近4000公裡。“西藏”一詞由清政府官方定名,為“西烏斯藏”一詞的縮寫。西藏以其雄偉壯觀、神奇瑰麗的自然風光聞名。她地域遼闊,地貌壯觀、資源豐富。自古以來,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創造了豐富燦爛的民族文化。

農作物和農産品分布

西北地區由于大部分地區降水量較少,蒸發量較大,不适合一些需水農作物的種植和栽培。

不過西北地區因面積廣大,地形多樣,橫跨多個氣候帶,依氣溫、降水等可将西北地區分為四大片區。1、北方片區:位于陝西省中部、甘肅省中部、青海省東部、甯夏回族自治區南部和内蒙古自治區東部,主體為東部季風區溫帶片區,那裡的作物主要為一年一熟,主要農業形式為旱作農業。2、南方片區:位于陝西省南部和甘肅省南部,主體為東部季風區亞熱帶片區,那裡的作物主要為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主要農業形式為水田農業。3、西北片區:位于陝西省北部、甘肅省北部、青海省西北部、甯夏回族自治區北部、内蒙古自治區中西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大部,主體為西北幹旱半幹旱區,那裡的作物主要為一年一熟,主要農業形式為綠洲農業兼營畜牧業。4、青藏片區:位于西藏自治州大部,青海省大部和甘肅省西南部,主體為青藏高原高寒氣候區,那裡的作物主要為一年半熟,主要農業形式為高原農業兼營畜牧業。

主要糧食作物有:1、分布于陝西中北部、甘肅中北部、青海東部、新疆大部、内蒙古中西部和甯夏北部以及西藏拉薩河谷的小麥,它制作出來的面粉以及做成的面食曾供養着以陝西、甘肅為代表的西北地區,孕育出獨具一格的“陝派面食”(如biangbiang面、岐山臊子面、陝西饸饹面、蘭州牛肉拉面、新疆納仁面等)。2、分布于陝西南部、甘肅南部、新疆天山北坡、内蒙古東部平原、甯夏平原和西藏東南部雅魯藏布江谷地的水稻。3、分布于西藏大部、青海大部、甘肅西南部、新疆南部的青稞,是青藏高原各民族的主要糧食之一。4、此外還有玉米、小米、黃米、薏米、高粱、荞麥及各種豆類等,在西北地區也非常多見。其中,小米、黃米、高粱更是在陝北、隴東、蒙南地區的家庭中非常普遍。

主要水果和堅果有:陝西中北部、青海東部、甯夏大部、甘肅中東部、内蒙古東南部的棗、梨、李、桃、杏、蘋果、柿子、石榴、葡萄、草莓、甜瓜、西瓜、櫻桃和瓜子、榛子,陝西南部和甘肅南部的梨、柿、李、櫻桃、柑橘、枇杷、草莓、樹莓、猕猴桃、水蜜桃和闆栗、核桃、碧根果,内蒙古東北部和新疆北部的刺玫、藍莓、樹莓、蔓越莓、假酸漿(姑娘果)和榛子、松子、瓜子,内蒙古大部、新疆中南部、甘肅河西走廊和青海西北部的桃、梨、棗、李、杏、葡萄、沙棘、西梅、蘋果、桑葚、櫻桃、草莓、藍莓、樹莓、石榴、香瓜、西瓜、伽師瓜、哈密瓜、無花果和核桃、開心果(阿月渾子)、巴旦木、巴西松子、瓜子,西藏、青海大部和甘肅西南部的蘋果、西瓜、醉梨、草莓、人參果,以及西藏東南部的香蕉、香橼、柑橘、檸檬、芒果、荔枝、番木瓜等。因為西北地區橫跨多個溫度帶,加之西北大部全境屬大陸性氣候,距海洋較遠,光照強,降水少,雲量小是以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瓜果營養物質消耗少,糖分積累多,幾乎可以種植從寒溫帶特有的藍莓(多種植于内蒙古大興安嶺地區)到赤道熱帶特有的香蕉(多種植于西藏河谷地區)等不同氣候的水果類型,是以西北地區盛産的瓜果很甜,品種繁多,被譽為“瓜果之鄉”。

主要蔬菜有:大蔥、小蔥、洋蔥、沙蔥(蒙古韭)、茼蒿、荠菜、榆錢、苦菜、大蒜、韭菜、香菜、生姜、茄子、辣椒、南瓜、黃瓜、番茄、生菜、青菜、莴筍、扁豆、豇豆、菱角、茭白、苜蓿、菠菜、芹菜、青蒜、香菜、蓮藕、豆角、芸豆、莴筍、蠶豆、蕃薯、山藥、貢菜、兒菜、蘿蔔、胡蘿蔔、蕃茄、空心菜、白菜、馬鈴薯、西蘭花、魚腥草(折耳根)、娃娃菜等。

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主要分布于陝西南部、甘肅南部、青海東部和新疆天山北坡)、大豆(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東部、陝西和甘肅中北部及甯夏、青海東部)、花生(主要分布于陝西、甘肅、内蒙古、新疆等省區的部分地區)、油橄榄(主要分布于陝西漢中、甘肅隴南等地)等油料作物,甜菜(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大部、新疆大部、青海東部、甘肅北部、陝西北部等地區)、甘蔗(主要分布于陝西南部、甘肅南部和西藏東南部)等糖料作物,棉花(主要分布于新疆大部、甘肅東部、陝西渭河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等地)、煙草(主要分布于陝西、甘肅、新疆北部等地)、茶葉(主要分布于甘肅南部、陝西南部、西藏東南部)、油桐(主要分布于甘肅南部、陝西南部)、劍麻(主要分布于甘肅南部、陝西南部)以及鮮花(如玫瑰花、茉莉花、菊花、桂花、梅花、桃花和薰衣草等)和菌菇(如花菇、口蘑、元蘑、松茸、猴頭蘑、黑木耳、阿魏菇等)等其它經濟作物。西北地區為大陸“南茶北引”的主要目的地之一。盡管西北大部并不産茶,當地的人們(特别是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等牧區人們)以愛喝發酵的黑茶(或磚茶)為生(如新疆的茯磚茶、内蒙古的奶茶、西藏的酥油茶等),但西北地區還是擁有許多值得驕傲的茗茶。如陝西的午子仙毫、漢中仙毫、紫陽毛尖、甯強雀舌和泾陽茯磚茶,甘肅的文縣綠茶和西藏的察隅珠峰聖茶等。

主要中藥材有:銀翹、天麻、黃連、黃芩、黃芪、當歸、黨參、丹參、羌活、獨活、茯苓、豬苓、白術、蒼術、芍藥、牡丹、瓜蒌、山藥、甘草、柴胡、麻黃、大黃、鎖陽、百合、半夏、茵陳、發菜、枸杞、貝母、秦艽、麝香、沙棘、荜拔、杜鵑、甘松、雪蓮、防風、牛膝、桔梗、蒺藜、升麻、漏蘆、茴香、蕨麻、靈芝、三七、桃膠、芒硝、硇砂、幹姜、诃子、紫菀、玄參、白芷、橄榄、黃精、塔黃、瑪咖、雪菊、紅花、孜然、薰衣草、水柏枝、紫茉莉、郁李仁、北沙參、太子參、白鮮皮、闆藍根、牛蒡子、潼蒺藜、夏枯草、酸棗仁、沙苑子、菟絲子、苦豆子、刺五加、絞股藍、西洋參、金銀花、苦杏仁、玫瑰花、藏紅花、蒲公英、淫羊藿、肉苁蓉、藏茵陳(獐牙菜)、藏馬黃、藏木香、藏木通、鐵棒槌、紅景天、寒水石、川赤芍、西南手參、冬蟲夏草等。中國四大少數民族傳統醫藥學中,光是西北地區就占了三個:維醫(藥)、藏醫(藥)和蒙醫(藥)。陝西丹參、甘肅當歸、青海冬蟲夏草、甯夏枸杞、内蒙古黃芪、新疆甘草與西藏藏紅花是西北地區享譽世界的“中藥七絕”。

畜牧業:西北地區大部分區域位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北的非季風區(東南部分在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南的季風區),但由于充足的季風殘留滲入西北大地,因而充足的降水為本該幹旱少雨的西北大地帶來綠洲,也帶來草原,而許多綠洲與草原當然成了牛、羊、馬、驢、鹿、駱駝等大型牲畜飼養和放牧的理想聖地,哺育了許多常年“逐水草而居”的北方遊牧民族,如蒙古、突厥、鮮卑等。在陝西中南部、甘肅中東部和青海東部,以及内蒙古東南部地區,人們更多飼養豬、牛(主要為黃牛)、羊(主要為山羊)、雞、鴨、鵝、狗、兔,以及山地的蜜蜂等各類家禽家畜。

中國四大牧區全部位于西北地區,分别是新疆牧區、西藏牧區、青海牧區與内蒙古牧區。

特色家禽、家畜主要有陝西的同羊、灘羊、秦川牛、巴山牛、關中馬、關中驢、太白雞、八眉豬、關中黑豬、漢中綿羊、漢中麻鴨、北方中蜂、子午嶺山羊、陝北細毛羊、陝南白山羊,甘肅的合作豬、細毛羊、山丹馬、河曲馬、靜原雞、太平雞、臨洮雞、獅頭鵝、甘肅麻鴨、黃香溝雞、河西駱駝、黑裘皮羊、甘南牦牛、天祝白牦牛、河西絨山羊,青海的西藏羊、大通馬、海東雞、青海毛驢、青海駱駝、青海牦牛、柴達木山羊,甯夏的固原雞、甯夏白雞、甯夏黃牛、鹽池灘羊,内蒙古的米豬、蒙古馬、三河馬、三河驢、三河牛、荷包豬、太白雞、鹿苑雞、蘆花雞、白絨山羊、夏洛萊牛、蘇尼特羊、烏珠穆沁羊、阿巴嘎黑馬、阿拉善駱駝、興安嶺馴鹿,新疆的伊犁馬、焉耆馬、和田羊、多浪羊、細毛羊、鴛鴦鴨、于田麻鴨、新疆駱駝、庫車白鵝、尼雅黑雞、阿山馬鹿、和田青驢、新疆黑蜂、小尾寒羊、巴爾楚克羊,西藏的藏香雞、藏香豬、西藏馬、安多綿羊、高原黃牛、西藏牦牛等。

漁業:由于西北地區鹹水湖衆多,大部分鹹水湖不适合魚類等水産生存。是以适合漁業生産的地區僅分布在陝西南部、甘肅南部、内蒙古和甯夏的河套平原和新疆天山北坡的博斯騰湖等地。尤以陝西漢中的小龍蝦、甘肅的蘭州鲶魚、甯夏河套的黃河鯉魚、新疆的博斯騰湖魚、内蒙古的呼倫貝爾胖頭魚在西北地區享譽全國。

目前,西北地區農業(第二産業)總産值為4316億元,僅占全國(53150億元)的8%左右。其中陝西省1316億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200億元,甘肅省708億元,内蒙古自治區704億元,甯夏回族自治區227億元,青海省92億元,西藏自治區69億元。

礦産資源和工業

西北地區富含石油、煤炭、天然氣、鎳、鉑、鉀鹽等礦産資源,著名的有克拉瑪依油田、榆林煤礦等。

其中煤炭探明保有儲量達1151億噸(來自2022年國家統計局公布),占全國(2029億噸)的56%以上。其中内蒙古自治區412億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342億噸,陝西省291億噸,甯夏回族自治區54億噸,甘肅省41億噸,青海省10億噸,西藏自治區1億噸。其次為華北地區為510億噸(占全國25.1%,其中山西484億噸,河北25億噸,北京1億噸,天津暫無),西南地區為219億噸(占全國10.8%,其中貴州138億噸,雲南68億噸,四川11億噸,廣西2億噸,重慶暫無),東南地區為100億噸(占全國4.9%,其中安徽58億噸,山東33億噸,江蘇4億噸,福建2億噸,江西2億噸,浙江1億噸,上海、廣東、海南、香港、澳門、台灣暫無),東北地區為53億噸(占全國2.7%,其中黑龍江37億噸,遼甯11億噸,吉林5億噸),中南地區為49億噸(占全國2.4%,其中河南45億噸,湖南3億噸,湖北1億噸)。煤炭資源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區南部、陝西省北部、甘肅省東部、甯夏回族自治區大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和青海省西北部,西藏自治區中部也有分布。陝西的神木—榆林煤礦,甘肅的慶陽煤礦,青海的木裡煤礦,甯夏的賀蘭山東麓煤礦,内蒙古南部的鄂爾多斯—阿拉善煤礦,新疆的哈密煤礦,西藏的阿裡煤礦都是“西北煤礦富集區”的典型代表。

石油保有儲量(來自2016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為17.71億噸,約占全國陸上總儲油量(29.78億噸)的60%左右。其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6.70萬億噸(排名全國第一),甘肅省4.83萬億噸,陝西省3.52萬億噸,内蒙古自治區1.23萬億噸,青海省0.86萬億噸,甯夏回族自治區0.57萬億噸。其次為東北地區6.26億噸(占全國35%以上,其中黑龍江省3.17萬億噸,吉林省1.67萬億噸,遼甯省1.42萬億噸),東南地區2.93萬億噸(占全國16.5%,其中山東省2.63萬億噸,江蘇省0.21萬億噸,海南省0.06萬億噸,浙江省0.02萬億噸,廣東省0.01萬億噸),華北地區2.47億噸(占全國13.9%,其中河北省2.42萬億噸,天津市0.04萬億噸,北京市0.01萬億噸),中南地區0.30萬億噸(占全國1.7%,其中河南省0.29萬億噸,湖北省0.01萬億噸),西南地區0.11億噸(占全國0.6%,其中四川省0.07億噸,重慶市0.03億噸,雲南省0.01億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中國21世紀的後備石油基地。陝西的陝北—延長油田,甘肅的玉門油田,青海的柴達木油田,甯夏的長慶油田,内蒙古的蒙西—河套—科爾沁油田,新疆的準噶爾油田、塔裡木油田和克拉瑪依油田都是“西北石油富集區”的典型代表。

天然氣保有儲量(來自2022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為36067億立方米,占全國天然氣總保有儲量(59832億立方米)的60%以上。其中陝西省11771億立方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1483億立方米,内蒙古自治區10116億立方米,青海省1035億立方米,甯夏回族自治區932億立方米,甘肅省730億立方米。其次為西南地區19120立方米(約占全國32%左右,其中四川省16547億立方米,重慶市2563億立方米,貴州省7億立方米,廣西壯族自治區2億立方米,雲南省1億立方米),東北地區2302億立方米(占全國3.8%,其中黑龍江省1344億立方米,吉林省805億立方米,遼甯省153億立方米),華北地區1844億立方米(占全國3.1%,其中山西省1211億立方米,河北省337億立方米,天津市295億立方米,北京市1億立方米),東南地區392億立方米(占全國0.6%,其中山東省348億立方米,江蘇省22億立方米,海南省20億立方米,安徽省1億立方米,廣東省1億立方米),中南地區107億立方米(占全國0.1%,其中河南省62億立方米,湖北省45億立方米)。陝西神府、甘肅慶陽、青海澀北、甯夏鹽池、新疆克拉美麗、内蒙古蘇格裡等氣田都是“西北天然氣富集區”的典型代表。

在非金屬礦産方面上:

甘肅省是全國鎳礦(250萬噸)和钴礦(4.8萬噸)儲量的第一大省,分别占全國57%(鎳礦435萬噸)和30%(钴礦16萬噸)左右。

青海省是全國鉀鹽(2.54億噸)、鈉鹽(鹽礦,53.1億噸)和芒硝(2.99億噸)儲量的第一大省,分别占全國88%(鉀鹽2.88億噸)、37%(鈉鹽143億噸)和24%(芒硝12.27億噸)左右。

内蒙古自治區是全國銀礦(2.37萬噸)、铌钽礦(23.1萬噸)、玉石(428.1萬噸)和瑪瑙(8.27萬噸)的第一大省,分别占全國17%(石油6.71萬噸)、33%(銀礦7.04萬噸)、78%(铌钽礦29.4萬噸)、52%(玉石808.8萬噸)和54%(瑪瑙15.21萬噸)。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全國石油(6.71億噸)、天然瀝青(10.9萬噸)和鎂礦(7827萬噸)儲量的第一大省,分别占全國64%(天然瀝青16.9萬噸)和48%(鎂礦16149萬噸)左右。

西藏自治區是全國鉻鐵礦(197.8萬噸)和銅礦(1687萬噸)儲量的第一大省,分别占全國70%(鉻鐵礦279.6萬噸)和41%(銅礦4078萬噸)。

在中國,陝西黃金、甯夏白銀、新疆石油、西藏鋼鐵、青海天然氣、内蒙古煤炭與甘肅有色金屬并稱為“西北七大能源支柱”。

著名的非能源礦産有:陝西的钼礦(金堆城),甘肅的鉛鋅(白銀)、金礦(成縣)、鎳礦(金昌)、菱鎂(鏡鐵山)、銅礦,青海的石棉(茫崖)、鹽礦(察爾汗)、鉛鋅(錫鐵山)、鎂礦、锂礦、鎳礦、雲母,内蒙古的鉻礦(錫林浩特)、鐵礦(白雲鄂博)、稀土、鋁土、鎳礦、锂礦、金礦、銅礦、鉛鋅、硝石,新疆的銅礦(哈密)、金礦(喀拉通克)、鉻礦、鎳礦、鐵礦、雲母,西藏的銅礦(玉龍)、鉻礦(羅布薩)、硼礦等。

西北地區是大陸航空、航天、航海事業的“搖籃地”與“啟航地”,是全國進階科學技術後方雲集之地,著名的“兩彈一星”也都在這裡起步——這裡凝聚着無數科學家隐姓埋名磨練出的汗水與智慧的結晶,也凝結着全國各族人民勤勞勇敢、不畏艱險的精神成果。

1964年10月18日,大陸第一顆原子彈——“596号”(化名“邱小姐”)在新疆若羌縣羅布泊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大陸第一顆氫彈也在新疆若羌縣羅布泊爆炸成功。

這兩顆“核彈”(原子彈、氫彈)的試驗地都在今天位于青海省東北部的海晏縣金銀灘鎮。

1970年4月24日,位于甘肅省酒泉市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一号”運載火箭運載出的大陸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号”正式發射成功,該衛星進行了軌道測控和《東方紅》樂曲的播送,在工作28天後于當年5月14日停止發射信号(但目前這顆衛星依然還在空間軌道上運作)。

目前,位于陝西省西安市的西北工業大學,是國家工業和資訊化部直屬的七所高校之一,被譽為“國防七子”。它與北京的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蘇的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黑龍江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齊名。這裡的軍事工程與裝備制造能力“世界一流”,是全國唯一以發展航空、航天、航海等工程教育和科學研究領域的現代化綜合性大學。

中國四大航天發射基地之一的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營運基地在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試驗基地在甘肅省酒泉市金塔縣與内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交界的“東風航天城”。許多從這裡發射的衛星,最終大多會降落在内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及其周邊地區。

2003年10月15日~16日,為期一天的“神舟五号”——這個在大陸發射的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它搭載著名的“航天英雄”——楊利偉(遼甯沈陽人),在曆經長達一天的繞地球航行之後,于次日早上傳回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陸場,降落成功後其軌道艙留軌運作半年。

著名的鋼鐵公司主要有:陝西的陝鋼鋼鐵,甘肅的酒泉鋼鐵,青海的西甯鋼鐵,甯夏的中衛鋼鐵,内蒙古的標頭鋼鐵,新疆的八一鋼鐵和西藏的藏鋼鋼鐵等。其中,位于内蒙古的標頭鋼鐵公司是與遼甯鞍山、湖北武漢、四川攀枝花齊名的中國四大鋼鐵公司之一。

西安、銅川、寶雞、漢中、蘭州、白銀、金昌、酒泉、慶陽、嘉峪關、西甯、德令哈、格爾木、銀川、中衛、石嘴山、呼和浩特、鄂爾多斯、烏海、標頭、赤峰、烏魯木齊、克拉瑪依、石河子、哈密、拉薩、昌都等西北城市都是因近代以來工業化(特别是礦産資源開采)形成的主要工業城市。

目前,西北地區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僅為9.2萬億元人民币,占全國(123.3萬億元)7%左右。其中陝西省3萬億元,内蒙古自治區2.4萬億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6萬億元,甘肅省1萬億元,甯夏回族自治區0.7萬億元,青海省0.4萬億元,西藏自治區0.1萬億元(是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最低的省份)。

西北地區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8423家,占全國(408366家)4%以上。其中陝西省7307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3846家,内蒙古自治區3076家,甘肅省2027家,甯夏回族自治區1302家,青海省695家,西藏自治區170家。

主要動植物

西北地區面積廣大,地形多樣,跨越多個氣候帶,因而動植物資源多樣性豐富。

它濃縮了除海洋以外,從高原到平原,從山地到盆地,從丘陵到草原,從沙漠到森林,從雪山到河湖的地質奇觀。濃縮了從南方到北方,從蒙疆到青藏等各種多樣的地形地貌。

從北緯26度靠近熱帶的橫斷山脈到北緯54度接近高寒的大興安嶺,從幹旱少雨的塔裡木盆地到溫暖濕潤的藏南谷地,從海拔最高的喜馬拉雅山脈到海拔最低的吐魯番艾丁湖,從垂直落差超過6000米西藏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到一望無際的内蒙古大草原,處處分布着從西藏藏南猕猴到内蒙古大興安嶺雪兔,從陝西大熊貓到新疆野駱駝,從青海雪蓮到甯夏丹頂鶴,從西藏南部的熱帶雨林到新疆北部的針葉林等各類國家級珍稀野生動植物,是一本值得品味的濃縮的“中國地理讀本”。

西北地區全部包括了《動植物區劃體系》中的“兩界七區”,僅位于西北地區的甘肅省就獨占五個——分别是古北界蒙新系、華北系、青藏系和東洋界西南系、華中系。

西北大地動植物分布的“兩界七區”主要包括:

1、古北界—華北區:涵蓋陝西中部、甯夏南部、甘肅中部、青海東部。範圍在秦嶺—淮河一線以北,日月山以東,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主要代表動物為褐馬雞(雉科馬雞屬鳥類,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代表植物為側柏(柏科側柏屬,Platycladus orientalis)。

2、古北界—東北區:涵蓋内蒙古東部的大興安嶺北段山區。主要代表動物為東北虎(貓科豹屬獸類,Panthera tigris ssp. altaica),代表植物為西伯利亞紅松(松科松屬植物,Pinus koraiensis)。

3、古北界—青藏區:涵蓋西藏大部、青海大部和甘肅西南部。範圍在橫斷山—祁連山一線以西,喜馬拉雅山脈以北,昆侖山脈以南,帕米爾高原以東的廣大地區。主要代表動物為藏羚羊(牛科藏羚屬哺乳動物,Pantholops hodgsonii),代表植物為獨葉草(星葉草科獨葉草屬植物,Kingdonia uniflora)。

4、古北界—蒙新區:涵蓋陝西北部、甯夏北部、甘肅中北部、青海西北部、内蒙古大部和新疆大部。範圍在長城以北,大漠以南,帕米爾高原以東,大興安嶺以西的廣大地區。主要代表動物為普氏野馬(馬科馬屬獸類,Equus ferus),代表植物為胡楊(楊柳科楊屬植物,Populus euphratica)。

5、東洋界—華中區:涵蓋甘肅南部和陝西南部。範圍在秦嶺—淮河一線以南,北回歸線以北,青藏高原以東,大海以西的廣大地區。主要代表動物為朱鹮(鹮科朱鹮屬鳥類,Nipponia nippon),代表植物為銀杏(銀杏科銀杏屬植物,Ginkgo biloba)。

6、東洋界—西南區:涵蓋甘肅甘南州和西藏林芝市、山南市北部。範圍在青藏高原東南部,靠近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的廣大地區。主要代表動物為大熊貓(熊科大熊貓屬獸類,Ailuropoda melanoleuca),代表植物為珙桐(藍果樹科珙桐屬植物,Davidia involucrata)。

7、東洋界—華南區:涵蓋西藏錯那縣、墨脫縣、察隅縣等地的雅魯藏布江下遊河谷雨林地區。範圍在西藏高原東南部和北回歸線以南的廣大地區。主要代表動物為中華穿山甲(穿山甲科穿山甲屬獸類,Manis pentadactyla),代表植物為望天樹(龍腦香科柳安屬,Parashorea chinensis)。

在西北地區,著名的珍稀動物有:陝西的朱鹮、牛羚、斑羚、雉鹑、大熊貓、金絲猴、紅腹角雉、紅腹錦雞、白冠長尾雉,甘肅的黑鹳、馬熊、胡兀鹫、黑頸鶴、白琵鹭、白臀鹿、藏雪雞、普氏野馬,青海的麝子、兔狲、白唇鹿、藏羚羊、北山羊、綠尾虹雉,甯夏的藍馬雞,内蒙古的天鵝、野驢、猞猁、鴛鴦、棕熊、金雕、白鶴、東北虎,新疆的盤羊、黑鹳、遊隼、野馬、野駱駝、玉帶海雕,西藏的雪豹、原雞、小熊貓、藏羚羊、藏馬雞、野牦牛、赤斑羚、黑頭角雉、高山雪雞、長尾葉猴、藏金絲猴、紅胸角雉、白尾梢虹雉等。

著名的珍稀植物有:陝西的杜鵑蘭、獨葉草、古旱蓮、蝦脊蘭、羽葉報春、紫斑牡丹、綠花杓蘭,甘肅的珙桐、穗花杉、小杉蘭、獨花蘭、綠絨蒿、甘肅桃、岷江柏木、錫金石杉、秦嶺冷杉、斑子麻黃、桧葉白發藓、南方紅豆杉,青海的華福花、黑果枸杞、疊裂黃堇、露蕊烏頭、大通報春、美麗肋柱花、藍玉簪龍膽、羽葉點地梅、久治綠絨蒿、水母雪兔子,甯夏的野枸杞、野藿香、中麻黃、水晶葉,内蒙古的綿刺、四合木、半日花、沙冬青、革苞菊、山丁子、黑格蘭、紅毛柳、蒙古扁桃、長葉紅沙、大花杓蘭、蒙古郁金香、賀蘭山黃芪,新疆的胡楊、柽柳、野百合、野蘋果、矮扁桃、阿魏草、梭梭樹、肉苁蓉、伊貝母、羅布麻、裸果木、喀什霸王、天山雪蓮、天山冰草、雪嶺雲杉、白番紅花、新疆紅豆杉、新疆郁金香,西藏的塔黃、寶塔花、藏雪蓮、紅景天、微孔草、玉龍蕨、西藏木蓮、西藏杓蘭、雪山紅杉、亞東冷杉、高山杜鵑、大花黃牡丹、喜馬拉雅紅豆杉等。

著名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陝西的秦嶺(周至)、長青、佛坪、漢中、韓城、太白山、牛背梁、子午嶺、化龍山、天華山、青木川、米倉山、湑水河、黃龍山、黃柏塬、老縣城、摩天嶺、武關河、平河梁、紅堿淖,甘肅的尕海、民勤、安西、興隆山、祁連山、白水江、蓮花山、崆峒山、小隴山、鹽池灣、太子山、黑河濕地、敦煌陽關、敦煌西湖、黃河首曲,青海的隆寶、青海湖、三江源、柴達木、北川河、可可西裡、孟達天池,甯夏的羅山、賀蘭山、沙坡頭、白芨灘、六盤山、哈巴湖、火石寨,内蒙古的呼倫湖、科爾沁、圖牧吉、大青溝、黑裡河、大黑山、大青山、鄂托克、烏拉特、烏蘭壩、鄂爾多斯、錫林郭勒、紅花爾基、白音敖包、達裡諾爾、塞罕烏拉,新疆的羅布泊、西天山、喀納斯、艾比湖、科克蘇、布爾根河、阿爾金山、托木爾峰、塔裡木胡楊、巴音布魯克、巴爾魯克山、甘家湖梭梭林,西藏的羌塘、芒康、類烏齊、色林錯、瑪旁雍錯、珠穆朗瑪峰、雅魯藏布大峽谷等。

人物

西北地區湧現出的人物主要包括:

陝西省:史前人物女娲、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倉颉、華胥氏、有巢氏,先秦人後稷(姬棄)、杜康、公劉(姬劉)、吳泰伯(姬泰)、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周公旦(姬旦)、周召公(姬奭)、周穆王(姬滿)、秦襄公(嬴失傳)、秦穆公(嬴任好)、秦惠文王(嬴驷)、秦昭襄王(嬴則)、古公亶父(姬亶),戰國人蒙恬、蒙武、白起、王贲、司馬錯,秦朝人秦始皇(嬴政)、秦胡亥,漢朝人王離、馬援、馬超、法正、耿弇、蔡倫、窦融、張骞、班超、班固、蘇武、馬融、賈逵、鐘馗、劉海、趙公明、釋僧肇、司馬遷、漢文帝(劉恒)、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漢宣帝(劉詢),南北朝(含晉朝)人王微、杜預、韋孝寬、寇謙之,隋朝人楊素、殷開山、隋文帝(楊堅)、隋炀帝(楊廣),唐朝人吳鈞、韓滉、韓千、張萱、周昉、李泌、韋臯、韋莊、杜牧、杜佑、杜甫、薛濤、韓偓、楊炯、令狐楚、白居易、顔真卿、韋應物、魚玄機、顔師古、孫思邈、侯君集、李孝恭、劉宏基、屈突通、閻立本、柳公權、楊凝式唐太宗(李淵)、唐玄宗(李隆基)、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杜如晦、郭子儀、長孫順德,宋朝人關仝(五代十國)、範寬、寇準、李靖、張載、韓世忠、李顯忠、劉光世、李元昊(西夏)、呂大臨、呂大鈞、呂大防,金朝人黨懷英、王重陽,元朝人郭侃,明朝人康海、王恕、李定國、李自成、張獻忠、馮從吾、王九思,清朝人王世镗,近現代政治家連戰、符浩、齊玉、郝鵬、陸昊、習(仲勳)、習(近平)、白克明、白如冰、白棟才、趙樂際、胡啟立、孫新陽、賈治邦、柳斌傑、景俊海、王東峰、李仰哲,軍事家李達、張宗遜、關麟征、張靈甫、張宗遜、張又俠、張升民、杜聿明、楊虎城、李雲龍、劉雲章、謝子長、劉志丹,影視演員文章、闫妮、王姬、景甜、白冰、白宇、賈青、張延、苗圃、馬蓉、窦骁、郭達、周傑、馬躍、淩潇肅、張嘉益、張涵予、王大治、戴春榮、石國慶、劉曉虎、陸樹銘、孫菲菲、馮遠征、劉怡君、李藝彤、吳京安,社會活動家孫恒、于右任、馬勝利、楊強生、周守謙,企業家馮侖、高乃則、趙步長、張朝陽,作家柳青、路遙、莫伸、周明、吳宓、屈濤、陳忠實、賈平凹、賈淺淺、陳忠實、葉廣岑、高建群、李若冰、李春平、張浩文、塵沙流、杜鵬程、劉成章,主持人胡蝶、柴璐、王筱磊,音樂家趙季平、饒餘燕,書畫家茹桂、石魯、石丹、陳斌、邱星、劉文西、崔振寬、王西京、楊曉陽、陳國勇、趙振川、郭全忠、張之光、羅平安、陳澤秦、劉自椟、程克剛、吳三大、石憲章、杜忠信、李成海、周一波、李振龍、楊建才,歌手王傑、孫浩、孫萌、黃鑫、許巍、鄭鈞、蘇醒、黨甯、張楚、韓真真、吳向飛、葉良辰、曹軒賓、王二妮、彭光琴,導演廣龍、丁黑、曹盾、侯詠、李詠、李楊、哈文、張藝謀、顧長衛、黃建新、王全安、吳天明、楊樹鵬、張子恩、劉惠甯,道德模範張富清,網絡人物史恒俠(芙蓉姐姐),體育家秦凱、田亮、楊昊、王铮、顧原、司雅傑、馬振邦、趙長軍、王立彬、郭文珺、李建新、王寶山等。

甘肅省:先秦人伏羲、女娲、黃帝(軒轅氏)、岐伯、不窋、鞠陶、公劉、嫘祖、秦襄公(嬴失傳)、秦非子(嬴非子),秦朝人秦始皇(嬴政),漢朝人李廣、李陵、馬援、王符、隗嚣、李敢、馬騰、張繡、董卓、馬超、姜維、韓遂、龐德、賈诩、趙壹、張芝、蓋勳、貂蟬、段會宗、趙充國、甘延壽、公孫賀、公孫敖,五胡十六國人李雄(成漢)、李特(成漢)、苻洪(前秦)、苻堅(前秦)、呂光(後涼)、宋繇(北涼)、李暠(西涼)、姚苌(後秦)、姚興(後秦),南北朝(含晉朝)人劉雄、李穆、傅玄、陰铿、皇甫谧,唐朝人李淵、李翺、李白、李益、梁肅、李思訓、李世民,五代十國人王仁裕,晉朝人郭蝦蟆,明朝人金銮、李夢陽、趙邦清、米萬鐘,清朝(含民國)人牛鑒、杜堃、張澍,近現代政治軍事家鹹輝、李希、蔡武、苟仲文、田學斌、慈國巍、蔣雲台、李世軍、封芝琴(劉巧兒)、安維峻、張學忠、陳寶生、李建華、馬步芳、馬步青、馬鴻逵,科學家盧柯、李燦、文蘭、李栓科、任繼周、朵英賢、葛寶豐、吳有生、柴天佑、賈承造、徐德龍、王隴德、秦大河、楊子恒、姚檀棟、施雅風,作家雷達、胡亞權、馬蕭蕭、高承遠,音樂家趙季平、馬三立、呂繼宏、黃金中、張玮玮、索南紮西,企業家李陽(瘋狂英語)、王石、劉希模、闫希軍、潘石屹,書畫家張維、王曉銀,影視演員魏晨、黃軒、張芷溪、羅海瓊、龍梅子、徐小飒,主持人朱軍、張麗、張莉、耿薩、和佳、馬斌、李修平、水均益、裴新華、張騰嶽、孟盛楠,道德模範王進喜、祁發寶,網絡人物楊麗娟,體育家蔡李龍、趙建國等。

青海省:先秦人無弋爰劍(古羌人),漢朝人韓遂、滇零(古羌人)、鄧訓、趙充國、霍去病、北宮伯玉,五胡十六國人秃發烏孤(南涼)、吐谷渾主,唐朝(含吐蕃)人直魯古、尚婢婢、論恐熱、哥舒翰、黑齒常之,宋朝人何灌、高永年,元朝人章吉、速來蠻(西甯王)、脫脫機(岐王)、尕勒莽(撒拉族始祖)、曲結頓珠仁欽,明朝人賀錦、李淳、柴國柱、劉敏寬、張問仁、固始汗(厄魯特蒙古)、洛哲尖贊,清朝人李漢卿、周光輝、張思憲、李世泰、楊應琚、吳木式、朱向芳、馬明心、宗喀巴、鮮美珍、措周仁卓、協貝多吉、高僧三羅、羅桑紮巴、索南嘉措、額爾德尼(四世班禅)、噶桑嘉措(七世達賴)、羅桑益希(五世班禅)、阿旺羅桑加錯(五世達賴)、羅桑曲吉尼瑪,近現代政治家洛桑、趙樂際,宗教領袖紮木蘇、馬躍祥、格傑仁波切,作家蒲文成、尕藏才旦,曲藝家巴特爾、劉嘉亮、央金蘭澤,影視演員金瀚、康磊、肖順堯、郭文韬、旦增尼瑪、黛青塔娜,體育家切陽什姐、任龍雲等。

甯夏回族自治區:漢朝人張軌、傅燮、皇甫嵩,前涼人張寔、張茂、張駿、張祚、張重華,南北朝人蕭寶寅、莫折念生、萬俟醜奴,唐朝人渾瑊、仆固懷恩、拓跋思恭(李思恭),西夏人李元昊、李純佑、李諒祚、任得敬,明朝人徐琦、馬世龍,清朝人馬寶,近現代政治家張柱、劉強、張錦、左琨、孫殿才、李成玉、馬啟智、馬思忠、馬有德、周生賢、王正偉、閻曉宏、馬廷禮、梁大均、王正升、馬漢成、王衛民、王蘭花、謝生林,軍事家馬雲、何明、張元和、韓練成、孟長有、張月英、孫壽名、陳良壁、袁金章,影視演員何與、牛超、楊溢、肖聰、何苗、陶紅、巍子、甄龍、李耕、李歡、李乃文、洪宇宙、羅一舟、黃俊鵬、王思懿、馬夢唯、趙牧陽、李夢穎,導演哈文,書畫家王平,企業家董永勝,主持人馬麗、魯健、馬斌、馬昕、梁毅苗、王靜芳、康健甯,音樂家侯磊、郝菲爾、趙牧陽、王峥嵘、阿依莎李,作家張賢亮,曲藝家楊金鳳,體育家張亮、何傑、王萬祥、祁春霞等。

内蒙古自治區:漢朝人呂布、拓跋力微,晉朝人宇文莫槐,南北朝人宇文泰、宇文颢、宇文椿、宇文邕、杜洛周,遼朝人耶律倍、耶律阿保機,元朝人蒙哥、拖雷、鐵木真(成吉思汗)、忽必烈、诃額倫、窩闊台,清朝人衮布紮布、布木布泰(孝莊皇後)、僧格林沁、讷爾經額,近現代政治家布赫、傅瑩、楊晶、烏蘭、白冰、王立軍、郝秀山、烏蘭夫、烏力吉、榮耀先、奇忠義、奇俊峰、多松年、郭樹清、雲布龍、雲曙碧、烏國慶、巴特爾、布小林、郭樹清、白玉剛、吉雅泰、巴音朝魯,民族英雄嘎達梅林,企業家牛根生,軍事家秦義、劉光子、張貴榮、郝秀山、劉存智,音樂家韋唯、韓磊、張玮、雲飛、格格、騰格爾、呼斯楞、德德瑪、娜仁花、美麗其格、烏蘭圖雅、烏蘭托娅、烏蘭托嘎、楊魏玲花(鳳凰傳奇)、杭蓋樂隊、斯琴格日樂、布仁巴雅爾(吉祥三寶)、阿拉騰奧勒,導演三寶,影視演員李誕、邢菲、詠梅、徐露、鄧為、葉青、柳岩、張玮、楊坤、王麗坤、王珞丹、薩日娜、李菁菁、乾德門、孔連順、阿雲嘎、張本煜、蔣璐霞、阿斯如、朱顔曼滋、斯琴高娃、哈斯高娃、薩仁高娃,作家柏青、慶勝、張天男、馬伯庸、嘎莫拉、原散羊、鮑爾吉、巴敖斯爾、布林貝赫、賽音朝克圖,科學家郝水、顧秉林、李院生、旭日幹,主持人高博、魯健、白岩松、黃健翔、郭樹東、張紹剛、劉芳菲、梁毅苗、寶曉峰、小鹿姐姐(郏捷),曲藝家馬麗娟、于月仙,網絡人物鮑喜順(中國身高第一人)、姚玉忠(盜墓案主犯)、呼格吉勒圖(四九事件主犯),宗教人物圖布丹、官布紮布,體育家王琳、郭爽、李倩、高鳳蓮、孟繁龍、寶力高、曹志鵬、吳智強、張鐵泉、張小平、趙子龍、孔德寶、陳雲霞、孟克巴特爾、那順格日勒等。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漢朝人張骞、鄭吉、班超、烏孫公主(劉細君),南北朝人法顯、鸠摩羅什,宋朝人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元朝人偰玉立、廉希憲、阿凡提,明朝人海答爾、阿曼尼莎汗,清朝人杜南拜、左宗棠、額敏和卓,近現代政治家何永慧、陳玉新、蘇劍嘯、列力汗、麥斯武德、努爾·白克力、賽福鼎·艾則孜、哈丹·卡賓、司馬義·艾買提、鐵木爾·達瓦買提、艾爾肯·吐尼亞孜、玉蘇甫江·麥麥提、瑪依努爾·哈斯木、艾力更·依明巴海、爾肯江·吐拉洪、雪克來提·紮克爾、阿不都拉·紮克洛夫、努爾蘭·阿蔔杜滿金、祖木熱提·吾布力、司馬義·鐵力瓦爾地、伊力紮提·艾合買提江、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軍事家王宏偉、克裡木、祖農·太也夫、庫爾班·吐魯木、哈德爾·艾孜木、達吾提·麥合蘇提、曹達諾夫·紮依爾、艾則佐夫·哈斯木、合買提江·卡斯米、阿合買提江·哈斯木、布都克裡木·阿巴索夫、馬爾果夫·伊斯哈科夫、達列力汗·蘇古爾巴也夫、伊斯哈克伯克·穆努諾夫,體育家杜鋒、王潔、王燕紅、劉迪娜、胡明軒、胡金秋、阿的江、阿迪力·吾休爾(高空王子)、阿不都西庫爾·米吉提,影視演員陸川、王洋、徐佳、黃菡、雷牧、李明、鄭玉、代斯、王瀾、米熱、巴森、蔣欣、張彤、張莉、王晶、馬精武、熊睿玲、李亞鵬、陳建斌、王學兵、段奕宏、佟麗娅、熱依紮、王一哲、麥迪娜、王海燕、于朦胧、迪麗熱巴、古力娜紮、阿木都力力提、哈米提·依斯塔克,作家殷謙、畢淑敏、劉亮程、董立勃、段保國,音樂家多亮、本兮、蔣敦豪、王宏偉、阿爾法、張陽陽、安明亮、迪裡拜爾、那紮開提、哈尼克孜、巴哈爾古麗,主持人李霞、李詠、李佳明、百克力、尼格買提,名模韓燕、嶽梅、馬炜、李亞紅,曲藝家康巴爾汗,企業家湯燕峰、張國強,書畫家哈孜·艾買提,科學家王澍、吳天一、鄭靜晨、吾守爾·斯拉木,作家李承鵬、尼米希依提,網絡人物阿麗米罕·色依提(中國最長壽老人),宗教人物吐爾迪阿洪、阿榮汗·阿吉、居素甫·瑪瑪依,道德模範盧建輝、田崇峰、王景平、賽爾江、艾尼·居買爾、吾提·阿西木等。

西藏自治區:吐蕃人岡波巴、宗喀巴、蓮花生、松贊幹布、倉央嘉措、密勒日巴、雲丹貢布、牟尼贊普、達瑪仁欽、喜饒堅贊,明朝人大慈法王,清朝人欽饒諾布,近現代政治家羅梅、俊美、雷軍、甲央、阿布、章珠、多吉、果果、崔玉英、羅慶伍、布多吉、次仁多吉、洛桑江村、才旺桑配、白馬赤林、尼瑪占堆、達娃次仁、貢覺白姆、普布頓珠、白瑪旺堆、阿沛晉源、洛桑丹增、阿旺普美、才旦卓嘎、彭措饒傑、次旺多吉、次登平措(次旦平措)、索朗倫珠、土登尼瑪、土登克珠、羅布頓珠、堅贊平措、永仲嘎瓦,軍事家瓊色、才旺仁增,曲藝家土登,學者周炜、霍康、次旺俊美、次旦平措,宗教人物計晉美、土登格桑、強巴格桑、額爾德尼(第十一世班禅)、德珠活佛、丹瑪洛卻仁波切,影視演員巴桑、多布傑、洛桑群培、丹增晉美、拉旺羅布、曲尼次仁、炀姿白雲、索朗卓嘎、索朗美淇,網絡人物蘇敏(50歲阿姨自駕遊),音樂家旺姆、央吉瑪、降央卓瑪、央金卓瑪(韓紅)、才旦卓瑪、索朗旺姆、紮西平措、才旺羅布、次仁拉吉,教師格桑德吉等。

其它

西北地區地大物博,物産豐富,少數民族衆多,因而這裡的飲食文化足夠豐富多樣,猶如“百家争鳴,百花齊放”。大西北,曆史上從長安(今陝西西安市)到地中海東岸的羅馬帝國和黑海口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古絲綢之路”,由于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貿易的發展,形成的許多名勝古迹,也帶來了膳食飲馔相應的發展。

在大陸,以面食為主導地位的“陝菜”(陝西菜),靠“蘭州牛肉(拉)面”成名的“甘菜”(甘肅菜),擅長以牛羊肉為主料的“青海菜”,具有回族“清真菜”特色的“甯夏菜”,口味濃重、手法多變、具有異域風情的“新疆菜”以及具有少數民族文化特征的“藏餐”(西藏菜)和“蒙餐”(内蒙古菜),都是大西北飲食文化的一部分,人們和回族等十個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所做的清真菜系一起被統稱為“西北菜”(大西北風味)。

主要美食有:陝西的西安肉夾馍、牛羊肉泡馍、涼皮、秦鎮米皮、岐山臊子面、“biang biang”面、乾縣鍋盔、葫蘆頭泡馍、泡泡油糕、甑糕、瓊鍋糖、胡辣湯、灌湯包子、油潑面、漿水面、荞面饸饹、岐山擀面皮、金線油塔、葫蘆雞、水盆羊肉、賈三灌湯包子、羊肉粉湯、粉蒸羊肉、西安酸梅湯、桂花稠酒、千層油酥餅、小炒泡沫、褲帶面、豆花泡馍、油潑辣子、漢中熱米皮、清油鍋貼、榆林黑愣愣、延安沾沾、洋芋擦擦、渭南豆腐泡、商洛丹鳳米線、漿水攪團、寶雞西府扯面、安康蒸面,柿子餅、石子馍、黃米馍馍、陝西面食、奶湯鍋子魚、陝南臘肉,甘肅的蘭州牛肉面(蘭州拉面)、天水麻辣燙、天水呱呱、牛奶雞蛋醪糟、釀皮子、蘭州漿水面、手抓牛羊肉、靜甯燒雞、隴西臘肉、敦煌驢肉黃面、武威“三套車”(冰糖紅棗茯茶、涼州行面、鹵肘子肉)、靖遠羊羔肉、杏皮水(茶)、三炮台茶、灰豆子、熱冬果(梨)、嘉峪關烤肉、羊肉墊卷子、張掖搓魚子、洋芋攪團、牛肉小飯、罐罐茶、酒泉糊鍋、河州包子、武威面皮,青海的化隆牛肉拉面、青海老酸奶、青海釀皮、甜醅子、渾鍋馍馍、尕面片、狗澆尿(餅)、生焖羊羔肉、青海奶皮子、手抓羊肉、羊腸面、羊雜碎、青海熬茶、青海熬飯、幹拌拉面、青海土火鍋、青海三燒、幹闆魚、藏式血腸,甯夏的甯夏手抓牛羊肉、燴羊雜碎、回族炸油香、清蒸羊羔肉、羊肉臊子面、蒿子面、清炖土雞、炒糊饽、羊肉搓面、燴小吃、甯夏烤全羊、羊排小揪面、大武口涼皮、辣糊糊、燕面揉揉、丁香肘子、生汆面、八寶茶、黃河鲶魚、甯夏九大碗,内蒙古的蒙古奶茶、羊肉燒賣、手把肉(牛羊肉)、涮羊肉、烤全羊、冰煮羊火鍋、雜魚鍋、清蒸華子魚、阿拉善駝肉餡餅、蒙古餡餅、阿爾巴斯炖羊肉、科爾沁烤全牛、布裡亞特灌湯包、豬肉勾雞、巴盟釀皮、濃湯燴三寶、石頭烤肉、黃焖駝排、炒酸粥、呼和浩特焙子、小槽糕、豐鎮月餅、通遼牛肉幹、内蒙古奶酪、奶豆腐、赤峰對夾、蒙古炒米、鉻渣、菜包、米涼粉、羊油馓子、愛熱格、羊肉松、滿洲裡全魚宴、刀切酥、卓資山熏雞、沙蔥包子、蒙古灌腸、莜面饸饹、莜面餃子、内蒙古鍋餅、内蒙古焖面、扒駝掌、羊雜碎、黃米面炸糕、回勺面、過油肉、醬牛肉、蒙古黃油餅,新疆的烤馕、大盤雞、手抓飯、烤包子、架子肉、馬腸子、拉條子(面)、羊肚包肉、馕坑烤肉、烤羊肉串、新疆手抓肉、新疆鹹奶茶、包爾薩克(哈薩克族點心)、油馓子、油塔子、新疆拌面、納仁面、新疆涼面、闊爾達克、清炖羊肉、薄皮包子、酸奶疙瘩、奶皮子、油酥馍、土火鍋、新疆烤全羊、香酥羊腿、昌吉黃面、博湖烤魚、旗子湯飯、喀什酸奶子、米腸子、面肺子、胡辣羊蹄、瓊瓊飯、馕包肉、瑪仁糖(切糕)、葡萄幹、椒麻雞、新疆酸奶、新疆炒米粉,西藏的糌粑、酥油茶、幹酪、蒸牛舌、生牛肉醬、羊血腸、炒肺片、松茸炖藏香雞、蟲草魚肉丸、牦牛奶酪、藏式酸菜湯、藏式土火鍋、汆灌腸、吹肝、貝母雞塊、麥片粥、鹽井加加面、西藏甜茶、拉薩藏面、辣牛肚、風幹肉、那曲羊排、蟲草松茸雞、油拌人參果、日喀則油拌面、酥酪糕、奶渣包子、藏式包子、豌豆朋必、林芝麻森、油炸卡塞、古突疙瘩湯等。

非小吃類特産主要有:

(陝西)西安稠酒、周至猕猴桃、閻良甜瓜、臨潼石榴、柿子餅、灞橋櫻桃、灞橋葡萄、臨潼火晶柿子、閻良相棗、耿鎮胡蘿蔔、老堡子鮮桃、藍田大杏、桂花酸梅粉、好貓煙、水晶餅、“陝拾叁”點心、油潑辣子、西安油茶、戶縣大米、長安草莓、桂花醪糟、西安剪紙、西安泥塑、西安古玩、藍田玉,鹹陽秦都秦椒、泾陽茯磚茶、蓼花糖、乾縣花椒、淳化荞麥、關中黑豬、興平辣椒、三原石榴、彬縣酒棗、大晉棗、彬州梨、鹹陽鍋盔、長武蘋果、長武杏、泾陽柿子、淳化油桃、鹹陽馬欄紅、乾縣大蔥、興平大蒜、三原小磨香油、鹹陽琥珀糖、永壽槐花蜜、關中驢、禮泉廣杏、禮泉禦梨、禮泉蘋果、彬州麻花、秦都蕃薯、長武水豆腐、乾州布藝、銅川耀州花椒、銅川大櫻桃、銅川黨參、宜君核桃、宜君玉米、孟家原桃、耀州雪花糖、耀州黃芩、渭南渭北蘋果、蒲城西瓜、蒲城酥梨、富平柿餅、瓊鍋糖、潼關醬菜、白水杜康酒、華縣大蔥、韓城花椒、大荔花生、高石脆瓜、大荔黃花菜、老城油糕、唐三彩、寶雞太白酒、西鳳酒、法門寺衛生紙、寶雞西洋參、太白貝母、太白甘藍、鳳縣花椒、透心紅胡蘿蔔、寶雞辣椒、扶風蘋果、岐山香醋、眉縣猕猴桃、太白蔬菜、鳳翔臘驢肉、寶雞茶酥、鳳翔泥塑、鳳翔剪紙、馬勺臉譜、漢中菜籽油、洋縣黑米、洋縣紅米、西鄉牛肉幹、甯強核桃馍、菜豆腐、鎮巴臘肉、漢中仙毫茶、略陽天麻、略陽杜仲、留壩土蜂蜜、城固蜜桔、漢中大鲵(娃娃魚)、黎坪八大碗、西鄉松花蛋、甯強華細辛、城固猕猴桃、漢中無花果、定軍茗眉茶、安康豆腐幹、白河木瓜、平利絞股藍、岚臯魔芋、平利女娲茶、紫陽富硒茶、甯陝香菇、鎮坪黃連、旬陽拐棗、鎮坪烏雞、紫陽毛尖茶、甯陝豬苓、甯陝核桃、王莽豆豉、五裡稠酒、紅香貢米、安康油茶、米豆腐、商洛核桃、鎮安闆栗、寺坡橡子涼粉、丹鳳葡萄、洋芋糍粑、商洛黑木耳、孝義灣柿餅、商芝肉、洛源豆腐幹、柞水攪團、商洛柞木、雲蓋寺挂面、山陽九眼蓮、柞水臘肉、山陽天麻、洛南豆腐、商南猕猴桃、商洛丹參、嶺南牛黃牛、榆林老榆林酒、米脂小米、靖邊洋芋、榆林紅棗、府谷海紅果、橫山羊肉、大明綠豆、榆林蘋果、靖邊荞麥、佳縣油棗、靖邊胡蘿蔔、靖邊羊肉、羊雜碎、榆林炸豆奶、沙蓋菜、綏德黑粉、榆林豆腐、拼三鮮、延安酥梨、延安紅棗、黃龍核桃、吳起香醋、宜川花椒、宜川稠酒、志丹荞面、志丹羊肉、洛川蘋果、直羅貢米、延安酸棗、延安小米、子長煎餅、甘泉黃酒、黃陵臊子面、壺口酥梨、子長粉條等。

(甘肅)蘭州安甯粉桃、青白石甜瓜、北園酥梨、軟兒梨、冬果梨、白蘭瓜、蘭州百合、永登苦水玫瑰、唐王川大杏、蘭州黑瓜子(打瓜)、臘羊肉、榆中大白菜、榆中采花、三炮台茶、杏皮茶、水晶泡菜、烤羊肉串、白銀靖遠羊羔肉、大廟香水梨、水川長面、酸爛肉、一窩絲、小口大棗、靖遠枸杞、東灣驢肉、靖遠黑瓜子、平川蘋果、景泰釀皮、會甯亞麻籽油、文冠果油、旱砂西瓜、定西馬鈴薯、定西黨參、定西黃芪、定西當歸、定西蠶豆、隴西臘肉、岷縣點心、岷縣黑裘皮羊、岷縣蕨麻豬、臨洮洮硯、通渭苦荞麥、黃香溝雞、雪山駝掌、岷縣蜂蜜、臨洮大麗花、天水甘谷辣椒、秦安花椒、花牛蘋果、秦安蘋果、秦安蜜桃、秦州大櫻桃、武山豆瓣醬、龍泉粉絲、天水面茶、天水核桃、天水烤雞、武山韭菜、甘谷大蔥、清水粉殼蛋、武山黑木耳、麥積山面塑、平涼華亭獨活、華亭大黃、華亭核桃、平涼山藥、崇信芹菜、崇信黃酒、平涼紅牛、平涼金果、靜甯早酥梨、靜甯蘋果、莊浪蘋果、靜甯大餅、靈台手工面、莊浪馬鈴薯、平涼驢肉、慶陽蘋果、正甯大蔥、環縣皮影、慶陽驢、慶陽香包、慶陽荞麥、慶陽黃花菜、環縣羊羔肉、闆橋白黃瓜、慶陽香瓜、慶陽小米、甯縣核桃、早勝牛、慶陽黑山羊、慶陽白瓜子、隴東黑山羊、什社小米、隴南武都花椒、隴南綠茶、隴南黑木耳、武都油橄榄、兩當蘋果、成縣核桃、龍神茶、兩當狼牙蜜、禮縣大黃、八盤梨、紅川酒、金徽酒、徽縣銀杏、酒柿子、隴南紅芪、宕昌當歸、徽縣紫皮大蒜、西和半夏、武都甜柿、熱面皮、麻燒餅、罐罐茶、隴南桑蠶、隴南洋芋、武威沙漠土雞、民勤蜜瓜、武威羊肚菌、紫陽長茄、天祝白牦牛、民勤羊肉、民勤甘草、民勤西蘭花、野生鹿角菜、涼州軟兒梨、涼州大月餅、武威葡萄酒、武威葡萄、岔口驿走馬、民勤枸杞、涼州核桃、涼州皇冠梨、涼州熏醋、民勤沙蔥、涼州涼粉、民勤人參果、金昌灰香豆、雙灣西瓜、永昌胡蘿蔔、骊靬金鳟魚、金川紅辣椒、麻食子、永昌啤酒大麥、永昌肉羊、東灣綠蘿蔔、雙灣食葵、金昌皇參、永昌蘑菇、金魚發菜、金昌藜麥、永昌蔔喇子、張掖山丹馬、張掖葡萄、鹵肉炒炮、冰川雪提、七一冰川礦泉水、牛肉小飯、蘋果梨、山丹羊肉、張掖面筋、西北大菜、臨澤小棗、小河紅棗、馬鹿鹿茸、國樂紫皮大蒜、祁連葡萄酒、金花寨小米、張掖黃酒、張掖紅梨、張掖馬油、肅南牦牛、烏江大米、山丹發菜、張掖民間刺繡、酒泉瓜州蜜瓜、夜光杯酒器、敦煌葡萄、敦煌李廣杏、瓜州枸杞、瓜州鎖陽、河西走廊葡萄酒、金塔大頭魚、酒泉洋蔥、玉門酒花、甘肅黃羊、風幹馍馍、杏皮水、清泉人參果、戰輝蜂蜜、金塔黑醋、敦煌絲綢、敦煌彩塑、嘉峪關洋蔥、嘉峪關豬頭梨、泥溝胡蘿蔔、野麻灣西瓜、菊花牛鞭、絲路駝掌、駝絨畫、嘉峪石硯、臨夏州永靖紅棗、臨夏蕨菜、臨夏鍋盔、臨夏磚雕、永靖百合、赤松茸、羊肚菌、康樂香菇、保安族腰刀、河州牡丹、手抓羊肉、甜麥子、永靖草莓、臨夏花椒、臨夏大麻、臨夏磚雕、臨夏葫蘆、甘南州牦牛、甘南蕨麻豬、舟曲從嶺藏雞、甘南糌粑、甘南酥油茶、甘南蕨麻、瑪曲歐拉羊、瑪曲河曲馬、疊部羊肚菌、甘加藏羊、舟曲核桃、夏河蹄筋、甘南蕨菜、藏式酸奶、舟曲花椒、刀什哈、臨潭奶茶、臨潭當歸、舟曲蜂蜜、舟曲柿子等。

(青海)西甯大黃、冬蟲夏草、湟源陳醋、蟲草酒、青海老酸奶、湟中蠶豆、大通馬鈴薯、高原丹參、青海鹿茸、青海藏藥材、玻璃鹽、青海玉、青海地毯、手工毛織品、塔爾寺堆繡、毛氆氇、海東互助青稞酒、互助大黃、互助蠶豆、平安馬鈴薯、樂都沙果、樂都紫皮大蒜、樂都綠蘿蔔、樂都大櫻桃、樂都洋芋、循化花椒、海東黑蒜、樂都藏香豬、民和西瓜、樂都辣椒、循化辣椒、化隆礦泉水、互助蔥花土雞、海東雞、民和肉牛、海北州門源菜籽油、門源青稞、海晏牦牛、祁連藏羊、紅景天、祁連黃菇、門源蕨麻、高原蜂蜜、海南州茶卡藏青鹽、貴德辣椒、貴德蜂蜜、貴德軟兒梨、興海牦牛肉、加什科羊肉、藏族酸奶、海西州柴達木枸杞、唐古拉藏羊、青海冬果梨、青海湖花斑裸鯉、柴達木雙峰駱駝、天峻牦牛、高原藜麥、黑果枸杞、粗純毛線、黃南州同仁蕨麻、同仁黃果梨、河曲馬、肉苁蓉、澤庫黑青稞、黃南馍馍、尖紮核桃、風幹牛羊肉、蘇呼歐拉羊、西秦艽、牛羊頭工藝飾品,玉樹州藏藥材、黑青稞、玉樹芫根、玉樹蕨麻、玉樹牦牛、紮什加羊、麒麟生魚、烈香杜鵑、玉樹馬、唐川嘎保、玉樹肋巴、玉樹藏刀、果洛州果洛蕨麻、甘德牦牛、瑪多藏羊、果洛大黃、久治牦牛、冬蟲夏草、班瑪藏雪茶、久治貝母、雞心闆栗、雪靈芝等。

(甯夏)銀川甯夏枸杞、甯夏發菜、甯夏甘草、甯夏賀蘭石、甯夏灘羊皮、老銀川酒、甯夏枸杞煙(塞上江南)、黃河鯉魚、賀蘭螺絲菜、甯夏大米、丁北西芹、賀蘭山葡萄酒、八寶茶、甯夏長棗、西夏貢米、張亮香瓜、靈武山草羊、石嘴山大武口小公雞、李崗甜西瓜、沙湖大魚頭、百合幹、石嘴山香油、黃渠橋羊羔肉、泥哇嗚、太西煤、沙湖大魚頭、羊盤纏、陶樂紅瓜子、吳忠澇河橋牛肉、扁擔溝蘋果、青銅峽辣椒、青銅峽西瓜、鴿子魚、香水梨、鹽池灘羊、鹽池灘雞、鹽池甜瓜、鹽池糜子、吳忠早茶、中衛硒砂瓜、中衛枸杞、海原小茴香、海原馬鈴薯、凍兔肉、同心圓棗、白豌豆、雪花羊肉、決明子茶、中衛金絲棗、海原甜瓜、中衛苦荞、中衛葡萄、中衛大米、固原彭陽紅梅杏、固原紅雞、固原馬鈴薯、西吉西芹、彭陽杏子、固原甘草、泾源黃牛肉、六盤山秦艽、六盤山黃芪、六盤山蠶豆、泾源蜂蜜、固原葵花、彭陽辣椒、固原金糜子酒、固原小麥等。

(内蒙古)呼和浩特托克托辣椒、武川莜麥、武川胡麻油、清水河小香米、清水河米醋、馬奶酒、風幹牛肉幹、蒙古奶酪、武川洋芋、托縣彩米、托縣茴香、呼市焙子、哈素海鯉魚、烤全羊、畢克齊大蔥、清水河花菇、清水河油炸糕、清水河海紅果、伊利牛奶、蒙牛牛奶、冬蟲夏草煙、手把牛羊肉、蒙古奶茶、蒙古族銀器、烏蘭察布卓資山熏雞、烏蘭察布馬鈴薯、烏盟燕麥、冷涼蔬菜、蒙古酸奶、豐鎮月餅、戈壁羊、涼城鴻茅藥酒、化德大白菜、商都西芹、紅焖羊肉、荞面饸饹、興和石墨、察右中旗紅蘿蔔、四子王旗羊、蠻漢山山珍、岱海湖魚、化德羊駝毛絨、烏盟玉米、白瓜子、星火花葵、烏盟芸豆、蒙古族皮畫、呼倫貝爾敖斯莫、北極藍莓、莫力達瓦姑娘果(假酸漿)、柳蒿芽、秀麗白蝦、草原口蘑、牙克石馬鈴薯、紮蘭屯黑木耳、沙蘭屯沙果、呼倫湖小白魚、三河馬、三河牛、莫力達瓦黃煙、莫力達瓦蘇子、紮蘭屯葵花、根河蔔留克甘藍、阿榮旗玉米、阿榮旗大豆、奶豆腐、紅燒牛頭、刀切酥、成吉思汗鐵闆燒、内蒙古地毯、蒙古煙荷包、赤峰黃玉米、敖漢旗小米、巴林石、哈達火燒、風幹牛肉、赤峰綠豆、牛家營子北沙參、達裡諾爾華子魚、達裡諾爾鲫魚、甯城老窖酒、赤峰鍋包肉、天山大明綠豆、喀喇沁蘋果梨、草原湖奶酒、喀喇沁番茄、翁牛特大米、赤峰熏雞、阿魯科爾沁旗羊肉、巴林牛肉、巴林羊肉、通遼庫倫荞麥、開魯辣椒、紮魯特綠豆、紮魯特葵花籽、通遼黃玉米、中京梨棗、通遼豌豆、通遼麥飯石、蒙古族白食、蒙古炒米、蒙古菜包、通遼赤松茸、科爾沁牛、紮魯特草原羊、鄂爾多斯羊絨、鄂托克螺旋藻、鄂爾多斯發菜、鄂爾多斯紅蔥、海紅子、紅腌菜、内蒙沙果、酸毛杏、鄂爾多斯奶酒、東勝牛肉、達拉特白對蝦、準格爾黃河鯉魚、黃河草魚、烏審旗紅棗、新廟炒米、巴圖灣甲魚、杭錦旗甘草、巴彥淖爾磴口葵花籽、河套老窖酒、河套王酒、華萊士瓜(白蘭瓜)、河套蜜瓜、河套番茄、河套肉苁蓉、河套小麥粉、河套大米、五原向日葵、先鋒枸杞、五原黃柿子、五原小麥、河套黑瓜子、五原燈籠紅香瓜、二狼山白絨山羊、巴盟甘草、巴盟西瓜、河套蘋果梨、烏拉特羊肉、炒酸粥、羊肉丸子、黑柳子甜瓜、巴彥淖爾羊肉、標頭達茂旗羊肉、固陽燕麥、固陽莜面、南海黃河鯉魚、達茂旗馬鈴薯、内蒙古松茸、小文公大蒜、達茂旗紅皮小麥、金刀烤羊背、烤全羊、牛肉幹、金駱駝酒、西湖魚、燒羅漢珠、後山胡麻油、油簍子、羊蠍子、駝掌、土默特羊肉、烏海葡萄、烏海蘋果、烏海冬棗、烏海奇石、内蒙古黃瓜、内蒙古花邊、内蒙古鼻煙壺、内蒙古玉米渣、興安盟大米、興安盟玉米、阿爾山黑木耳、俄體粉條、木靈芝、烤羊腿、歸流河酒、枸杞菊花牛鞭、烏拉特葡萄、紮蘭屯蘑菇、興安甜瓜、格爾木鴿、新林山東桃、興安盟黃牛肉、三江油魚、興安盟藍莓、錫林郭勒盟羊肉、錫盟牛肉、錫盟口蘑、錫盟肉苁蓉、西烏旗奶茶、蘇尼特羊、蘇尼特黃花菜、錫盟馬鈴薯、錫盟沙棗、錫盟紅辣椒、錫盟沙果、阿拉善盟肉苁蓉、阿盟鎖陽、居延蜜瓜、阿左旗酥油、阿拉善白絨山羊、阿拉善雙峰駱駝、阿拉善奶豆腐、額濟納奶酪、阿拉善手把肉、沙米涼粉、内蒙古榛子、阿拉善羊背、阿右旗奇石、鎖陽油餅、阿拉善沙蔥、阿拉善炒米、蒙古族銀飾、蒙古族馬頭琴等。

(新疆)烏魯木齊新疆葡萄幹、新疆大棗、新疆羊肉、新疆沙棘、新疆牛奶、天潤奶啤、新疆醋柳果、新疆極品松籽、新疆枸杞子、米泉大米、達坂城蠶豆、新疆野西瓜、新疆羅布麻茶、新疆巴旦木、新疆哈密瓜、新疆烤馕、頭屯河葡萄、西山馬鈴薯、烏魯木齊油馓子、克拉瑪依石榴、克拉瑪依灌米腸、克拉瑪依涼皮、櫻桃蕃茄、烏爾禾白蘭瓜、白木塔格、紅密寶、羊肉抓飯、夾竹桃麻、裡紮馬特、全球紅葡萄、新疆無花果、吐魯番葡萄、吐魯番葡萄幹、新疆切糕(瑪仁糖)、吐魯番黑羊、吐魯番鬥雞、新疆阿魏草、吐魯番香梨、托克遜黑羊、木賽來斯酒、鄯善哈密瓜、鄯善桑葚、吐魯番葡萄酒、托克遜杏、新疆烤肉、托克遜紅棗、哈密哈密瓜、哈密葡萄、伊吾途闊全羊、哈密油桃、哈密西瓜、柳樹泉大棗、雙峰野駱駝、巴裡坤土火鍋、巴裡坤油酥馍、野蘑菇炖鮮魚、伊犁州伊力特酒、喀拉布拉蘋果、霍城薰衣草、昭蘇大蒜、昭蘇馬鈴薯、昭蘇油菜、伊犁樹上幹杏、伊犁天馬、那拉提蜂蜜、特克斯山花蜜、伊犁哈密瓜、察布查爾大米、納仁面、特克斯蘋果、天山烏梅、莫乎爾葡萄、哈薩克熏肉、哈薩克馬腸子、霍城櫻桃李、鞏留河套、天山伊貝母、天山馬鹿、惠遠胡蘿蔔、伊犁白豬、伊犁折刀、錫伯族奶皮子、銅制沙馬瓦、昌吉州老龍河西瓜、木壘鷹嘴豆、瑪納斯羊、阜康打瓜子、吉木薩爾辣椒、瑪納斯碧玉、白皮大蒜、屯河番茄醬、新疆番茄、木壘羊肉、奇台面粉、呼圖壁奶牛、吉木薩爾雞、鮮食杏、回族黃面、石梯子洋蔥、昌吉胡蘿蔔、五工台蕃薯、胡辣羊蹄、奇台白洋芋、阜康蟠桃、奇台辣椒、木壘白豌豆、博爾塔拉州精河枸杞、賽裡木湖高白鲑、有機葵花籽油、博樂紅提、博爾塔拉羊肉、博爾塔拉蜂蜜、黃油茶、新疆棉花、精河蘆葦、色素菊花、油塔子、黃蜜寶瓜、博樂茶、博爾塔拉麻黃草、博爾塔拉甘草、艾比湖鹵蟲、巴音郭楞州庫爾勒香梨、若羌灰棗、尉犁甜瓜、尉犁羅布羊、新疆羅布麻、博斯騰湖魚、博湖辣椒、且末羊、金戈壁紅棗、且末紅棗、焉耆大白菜、塔裡木馬鹿茸、巴音布魯克蘑菇、巴州蘆葦、鐵門關辣椒、羅布人烤魚、土爾扈特餡餅、新疆蛭石、新疆紫草、新疆長絨棉、西門塔爾牛、新天葡萄酒、克孜勒蘇州阿圖什無花果、巴仁杏、烏恰牦牛、木納格葡萄、新疆阿魏菇、克孜勒蘇甜瓜、阿合奇白蒜、新疆老虎菜、喀什伽師瓜、喀什噶爾石榴、英吉沙杏、葉城核桃、喀什葡萄、喀什紅棗、喀什羊肉、喀什甜杏、莎車甜瓜、巴旦木、無花果、帕米爾冰川礦泉水、疏附木亞格杏、新疆南瓜、新疆蟠桃、喀什小茴香、麥蓋提多浪羊、英吉沙小刀、巴爾楚克羊、和田玉、和田駿棗、科克鐵熱克葡萄、策勒石榴、阿克恰勒甜瓜、和田薄皮核桃、和田地毯、和田烤雞蛋、墨玉核桃、和田玫瑰、和田肉苁蓉、和田羊肉、雜科爾、策勒核桃仁麻糖、和田杏幹、紅柳大芸、昆侖雪菊、阿克蘇蘋果、阿克蘇紅棗、阿克蘇核桃、庫車小白杏、庫車藥桑、柯坪羊肉、鷹嘴豆、溫宿大米、新疆恰瑪古(大頭菜)、新和葡萄、沙雅羅布麻蜂蜜、沙雅羅布麻茶、新疆雪蓮、新疆馬鹿、庫車葡萄、沙雅小刀、庫車刀剪、庫車酸梅、阿瓦提慕薩萊思酒、塔城大列巴面包、塔城格瓦斯酒、塔城奶酪、塔城飛鵝、安集海辣椒、蘭花貝母、打瓜子、雙低油菜、巴什拜羊、裕民紅花、新疆褐牛、準噶爾雙峰駱駝、塔城甜瓜、塔城核桃、瑪琳娜果醬、烏蘇柳花茶、塔城風幹肉、新疆啤酒花、烏蘇啤酒、新疆三文魚、阿勒泰大果沙棘、頂山食葵、禾木蜂蜜、青河阿魏菇、駱駝奶、布爾津河魚、阿勒泰大尾羊、喀納斯蜜瓜、喀納斯黃豆、奶花芸豆、北屯白斑狗魚、阿勒泰狗魚、駱駝奶、阿爾泰山石人、石河子肉苁蓉、石河子葡萄、石河子蟠桃、石河子羊羔肉、石河子西瓜、石河子涼皮、新疆兵團蘋果等。

(西藏)拉薩藏紅花、拉薩生牛肉醬、西藏青稞酒、西藏酥油茶、西藏糌粑、西藏紅景天、西藏藏藥材、西藏冬蟲夏草、西藏馬奶子、西藏牛羊肉、西藏牦牛、西藏人參果(蕨麻)、藏雪雞、曲瑪弄礦泉水、尼木藏香、西藏麝香、唐嘎藏雞蛋、西藏藏毯、西藏唐卡、西藏藏刀、日喀則珠穆朗瑪峰礦泉水、佛手參、艾瑪洋芋、崗巴羊、藏雞蛋、亞東黑木耳、亞東黑天麻、西藏犏牛、亞東魚、藏酒、帕裡牦牛、江孜地毯、那曲冬蟲夏草、西藏貝母、雪上一枝蒿、雪蓮花、克什米爾山羊絨、西藏風幹肉、羊八井蜂蜜、格薩爾馬、山南藏雞、加查核桃、昌果紅洋芋、西藏天麻、藏馬雞、白唇鹿、紮囊氆氇、錯那蘋果、貢嘎藏香、紮囊桃花、洛紮糌粑、隆子黑青稞、紮囊紅皮洋芋、貢嘎靈芝、昌都麝香、怒江裂腹魚、西藏山羊、西藏雪雞、昌都醉梨、類烏齊牦牛、索多西辣椒醬、八宿荞麥、察雅黑青稞、阿旺綿羊、察雅蘋果、洛隆糌粑、芒康桃花鹽、林芝蟠桃、林芝藏香豬、林芝松茸、林芝天麻、林芝蜂蜜、林芝靈芝、朗縣核桃、墨脫檸檬、墨脫香蕉、墨脫石鍋、察隅大米、察隅珠峰聖茶、林芝柑橘、巴河魚、魯朗石鍋雞、波密雪蓮、易貢藏刀、林芝手掌參、察隅龍爪稷、門巴族木碗、林芝金耳、林芝蘋果、羊肚菌、牛肝菌、察隅花生、阿裡日土山羊絨、日土白絨山羊、措勤山羊、象雄半細毛羊、阿裡青稞酒、西藏面具、藏族噶烏、普蘭木碗、藏族血腸、藏族吹肝等。

著名企業有:陝西的陝汽集團、西電集團、陝西煤業、延長石油、隆基綠能、秦川機床、陝鼓集團、中航西飛、西鳳酒、邁科集團、利君制藥、步長制藥、西安楊森、陝西建工、東嶺集團、法士特、開米集團、米旗糕點、白水杜康、金花集團、西安飯莊、洗之朗、銀橋乳業、漢斯啤酒、華聖果業、冰峰汽水、禦寶羊奶、西影集團、南洋迪克、高科建材、寶塔山漆,甘肅的讀者集團、金川鎳钴、蘭石重裝、蘭州牛肉拉面、佛慈集團、酒泉鋼鐵、方大炭素、金徽酒、莫高葡萄酒、敦煌種業、正林食品、隴星采暖、莊園牧場、黃河啤酒、白銀有色、祁連山水泥、蘭州香煙、燎原乳業、濱河酒、春風集團、獨一味、星打火機床、華天科技、東方宮,青海的鹽湖股份、西礦銅業、藏羊地毯、三江源冬蟲夏草、青海春天、昆侖山礦泉水、茶卡青鹽、天佑德青稞酒、金诃藏藥、小西牛乳業、可可西裡食品、藏格礦業、西甯特鋼、雪舟集團、晶珠藏藥、聖源地毯、華鼎重機、正平路橋,甯夏的中甯枸杞、天元錳業、寶豐能源、甯墾集團、百瑞源枸杞、伊品澱粉、新華百貨、青龍管業、共享裝備、夏進乳業、甯夏恒力、甯夏鋼鐵、西北軸承、嘉澤新能源、奔牛集團、力成電氣、澇河橋、甯安堡、泰瑞制藥、香山硒砂、鹽池灘羊、杞裡香、塞外香、瀛海水泥、西夏王集團、塞北雪集團、遠大中聯,内蒙古的伊利乳業、蒙牛乳業、聖牧乳業、標頭鋼鐵、鄂爾多斯集團、伊泰煤業、億利潔能、鹿王羊絨、河套老窖、君正集團、河套面粉、蒙草集團、蒙都集團、小肥羊、北奔重卡、北方稀土、北方重工、優然牧業、金河生物、彙能煤業、天美華乳、草原紅太陽、赤峰黃金、蒙古王、鴻茅藥酒、塔拉額吉、廣發草原、健元鹿業,新疆的特變電工、金風發電機、廣彙集團、太平洋建設、天山紡織、尼雅葡萄酒、烏蘇啤酒、天潤乳業、西域春乳業、麥趣爾乳業、中糧屯河、新疆天業、中泰化學、天康生物、和合玉器、和田玉棗、青松建化、新疆衆和、天山水泥、八一鋼鐵、牧神集團、西域果園、友好商場、百花村、冠農集團、樓蘭紅棗、羌都棗業、笑廚集團、香巴拉、金雪馳、西帕維藥、大全能源,西藏的西藏冰川礦泉水、華寶香精、海思科醫藥、諾迪康、奇正藏藥、西藏天路、高原之寶、藏緣集團、聖鹿集團、拉薩啤酒、珠峰冰川、靈康藥業等。

西北地區擁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59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含聯合國《急需搶救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和《世界記憶遺産》)中的19項。包括陝西的古琴、書法、剪紙、篆刻、皮影戲、西安鼓樂、泾陽茯磚茶(中國傳統制茶技藝),甘肅的“花兒”(回族)、木結建構築、雕版印刷,青海的熱貢藝術(藏族),内蒙古的長調民歌(蒙古族)、呼麥(蒙古族),新疆的木卡姆藝術(維吾爾族)、麥西熱甫(維吾爾族)、《瑪納斯》史詩(柯爾克孜族),西藏的藏戲(藏族)、《格薩(斯)爾》史詩(藏族)、藏醫藥浴法(藏族)等。

西北地區主要傳統藝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産(非小吃類)有:陝西的秦腔、關中皮影戲、安塞腰鼓、宜君農民畫、漢調二黃、陝北說書、陝北民歌、陝北唢呐、陝西剪紙、陝北窯洞、韓城行鼓、鳳翔泥塑、鳳翔年畫、陝北秧歌、漢中藤編、關中面花、弦闆腔、安康火龍、華陰老腔、合陽提線木偶、洋縣木偶戲、商洛花鼓、紫陽民歌、民間社火、榆林小曲、子洲石雕,甘肅的甘肅花兒、隴東皮影戲、甘南藏戲、甘南《格薩爾傳》、甘肅剪紙、甘南唐卡、臨洮洮硯、白馬傩舞、隴東窯洞、太平鼓舞、慶陽香包、羊皮筏子、夜光杯雕、蘭州雕刻葫蘆、慶陽唢呐、黃河水車、河西寶卷、西北曲子戲、涼州賢孝、蘭州鼓子、裕固族民歌、保安族腰刀,青海的《格薩爾傳》、熱貢藝術、藏族唐卡、海東花兒、河湟皮影戲、古藏醫藥浴、黃南藏戲、鎏金技藝、河湟刺繡、土族民歌,甯夏的山花兒、回族剪紙、回族刺繡、賀蘭硯、甯夏小曲、固原磚雕、北武當廟音樂、隆德泥塑、鑲嵌骨雕,内蒙古的蒙古族長調民歌、蒙古族呼麥、蒙古族馬頭琴、那達慕大會、祭敖包、蒙古包、蒙古族馬具、蒙古族服飾、蒙古族刺繡、《嘎達梅林》故事、王昭君傳說、察哈爾毛繡、烏拉特刺繡、圖什葉圖刺繡、鄂倫春族狍角帽、鄂溫克族太陽花、達斡爾族曲棍球、呼倫貝爾太陽花、烏拉特銅銀器、桦樹皮制作技藝,新疆的木卡姆藝術、麥西熱甫、《瑪納斯》史詩、《江格爾》史詩、維吾爾族鼓吹樂、維吾爾族賽乃姆、新疆民歌(新疆曲子)、哈薩克族阿依特斯、柯爾克孜族刺繡、維吾爾族達斯坦、維吾爾族達瓦孜、塔塔爾族撒班節、錫伯族西遷節、英吉沙土陶、新疆花氈、新疆服飾、新疆印花布、新疆民居、新疆剪紙、新疆樂器、新疆桑皮紙、塔吉克族鷹舞、錫伯族弓箭、新疆傳統棉紡織、艾德萊絲綢、新疆地毯、新疆羔皮帽、英吉沙小刀、坎兒井,西藏的藏戲、唐卡、《格薩爾王》史詩、藏醫藥浴法、藏刀(藏族金屬鍛造技藝)、鍋莊舞、藏族造紙、尼木藏香、西藏氆氇、雪頓節、熱巴舞、直孔噶舉派音樂、藏族民歌、羌姆舞、諧欽舞、酥油花藝術、拉薩風筝、芒康井鹽曬制技藝、藏曆年、藏族服飾、藏族銀飾等。

著名醫院

目前西北地區目前擁有122537家醫療機構,占全國(1043624家)11%以上。擁有執業醫師330091名,占全國(3590877名)的9%左右。著名的三甲醫院有陝西的西京醫院、唐都醫院、西交大附一院、西交大附二院、省人民醫院、紅會醫院、空軍三附口腔醫院、西安兒童醫院、西交大口腔醫院、西北婦女兒童醫院、省中醫院、陝中醫附院,甘肅的蘭大一院、蘭大二院、省人民醫院、省中醫院、省婦幼保健院、省惡性良性腫瘤醫院,青海的省人民醫院、青海大學附院、紅十字醫院,甯夏的甯醫大總醫院、區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内蒙古的區人民醫院、内蒙醫大附院、呼市第一醫院、包鋼醫院、國際蒙醫醫院,新疆的新疆醫大一院、區人民醫院、惡性良性腫瘤醫院、石河子一附院、區中醫醫院、新疆兵團醫院、烏魯木齊友誼醫院、新疆中維醫院,西藏的區人民醫院、西藏軍區總醫院、西藏中藏醫院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