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範成大在衡山上題寫的七律,比喻形象,更顯餘音繞梁

作者:雲水心語

喧鬧的城市,讓人感到壓抑煩躁;甯靜的山林,卻令人心情舒暢。悠閑地漫步于竹林小徑,清新的山風吹面不寒,金色的陽光和煦溫暖,野花的花香夾雜着泥土的氣息,讓人神清氣爽;松濤聲、溪流聲,還有鳥鳴聲、笑語聲,也好像彙成了悅耳的交響。

站在山巅,四處眺望,岩石險峻、群峰蜿蜒,蒼松挺拔、雲海翻騰,還有絢爛的彩霞、展翅的飛鳥,一切又都顯得寂靜和和諧,更讓攀上高山的文人墨客們詩興湧動。下面分享範成大登臨衡山,題寫一首七律,颔聯比喻形象,結尾更顯餘音繞梁。

範成大在衡山上題寫的七律,比喻形象,更顯餘音繞梁

步入衡山

南宋 · 範成大

應有人家住隔溪,綠陰亭午但聞雞。

松根當路龍筋瘦,竹筍漫山鳳尾齊。

墨染深雲猶似瘴,絲來小雨不成泥。

更無騎吹喧相逐,散誕閑身信馬蹄。

範成大在衡山上題寫的七律,比喻形象,更顯餘音繞梁

範成大,字緻能,号石湖居士,出生于吳郡(今蘇州),曾官至參知政事。詩人晚年隐居于吳郡的石湖,不問朝堂之事,潛心創作。範成大的田園詩成就斐然,堪與晉代高士陶淵明相比。

他的很多作品抒寫鄉村生活,生動地描繪了美麗的田園畫卷。這首詩創作于詩人從吳郡到桂林任職期間,當時将近50歲的詩人路過南嶽衡山,順便登山遊覽。

範成大在衡山上題寫的七律,比喻形象,更顯餘音繞梁

詩的大意是:中午時分,綠蔭深處隐約可以聽到陣陣雞鳴聲,詩人以此推測,小溪對面可能住着人家。當路的松根,如同瘦硬的龍筋;漫山的竹筍,宛如齊整的鳳尾。

山腰處的烏雲似墨汁染過,又好像瘴氣四溢;細雨如絲,山中并不顯得泥濘難行。此刻雖無喧鬧的鼓樂儀仗,詩人卻可以信馬由缰,悠然惬意地遊玩。

範成大在衡山上題寫的七律,比喻形象,更顯餘音繞梁

衡山坐落于湖南境内,地勢險峻,山上有七十二峰,其中以祝融、天柱等五峰最為著名。天南海北的遊客們紛至沓來,範成大也興緻勃勃地登臨險峰。詩人沒有坐轎子,也不願帶侍衛,他穿着輕便的衣衫,跟随登山的人群,一邊悠然地觀景,一邊與群衆無拘無束地聊天。

開篇乃是倒裝句法,抒寫作者入山的感受。亭午即中午,由于山中植被遍地,雖然正午的陽光十分耀眼,不過由于綠蔭遮擋,詩人卻絲毫不感到炎熱。雞鳴聲聲,反襯出山林裡的幽靜,正所謂鳥鳴山更幽。由于隔着一條清溪,又有高樹和雲霧阻礙視線,是以詩人便猜測不遠處“應有人家住”。這一句既留給讀者以遐想空間,又表明詩人心中湧起了一份驚喜。

範成大在衡山上題寫的七律,比喻形象,更顯餘音繞梁

“松根當路龍筋瘦,竹筍漫山鳳尾齊”,這兩句刻畫山林中的景物。大山深處遍布松柏和竹林。古老的蒼松參天聳立,粗細不同的根須暴露在地表;一場山雨過後,漫山遍野都會冒出新生的竹筍,繁茂整齊。作者用“龍筋、鳳尾”進行比喻,又以“瘦、齊”二字加以修飾,展現出作者高超的文字表達能力。

頸聯轉寫山中的天氣變化,“墨染深雲猶似瘴,絲來小雨不成泥。”濃雲似墨、小雨如絲,山林裡天氣變化頻繁,本來天朗氣清,忽然間烏雲密布、山雨綿綿,雖然讓人措不及防,不過詩人卻毫不慌張。微雨落到地面,山路濕潤無泥,絲毫不影響人們徐步前行,何況詩人似乎也想效仿東坡先生“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

範成大在衡山上題寫的七律,比喻形象,更顯餘音繞梁

結尾更顯餘音繞梁,“更無騎吹喧相逐,散誕閑身信馬蹄。”騎吹是指官員出門時,侍從們騎在馬上鼓吹樂器;散誕,是指放誕不羁。詩人不喜歡那種喧鬧氣氛,反而願意獨自一人閑散地在林間漫步,不僅可以放空自己,而且也可與民同樂。

範成大的這首七律清新自然,意境閑雅,描繪了作者登臨衡山的所見所聞,表達出詩人的恬淡心境。作為朝廷官員,作者沒有讓人在路上大吹大擂,反而輕裝簡從,閑身信馬,展現了才子的高尚情操,也傳達出一種悠然忘我的心境,更委婉地揭示了作者對宦途的厭倦,以及對田園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