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的衣服批發論斤賣,便宜的一件一兩元 直播間“孤品”竟是二手貨

作者:泉州網

泉州網3月28日訊(融媒體記者 吳水保)在“孤品”直播間,主播賣力吆喝,并不忘提醒“孤品偶有瑕疵,不退不換”。殊不知,你蹲守直播間拼手速搶到的“孤品”,可能是别人丢棄或賣掉的舊衣。

調查 直播間“孤品”變味 告示“不退不換”

“孤品”詞義指獨一無二的物品,重在珍貴稀少。在服裝行業,“孤品”衣服指某一種樣式、面料、顔色的衣服隻有一件。受到日本“古着”(在二手市場上淘來有曆史年代、有藝術價值、現在已經不生産的衣服)風潮的影響,當下一些年輕人為了追求個性,追求孤品服飾。某些高端品牌為了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提升品牌價值和消費者購買欲望,會生産“孤品”服飾。然而在一些網絡平台的直播間裡,“孤品”變味了。

記者以“孤品”為關鍵詞進行搜尋,發現不少直播間的介紹标簽标着“斷碼孤品”“設計師孤品撿漏”“快遞孤品”“小号清孤品”等,用來吸引流量。

“這件宮廷風上衣,絲絨面料,大碼可以穿到120斤(體重),手袖微發黃,倉庫壓太久了,給你們炸掉(折扣大),要的寶寶(顧客)扣3……” 在一間“孤品店”直播間鏡頭前,女主播從身後衣架拿起衣服展開,介紹樣式、面料材質,随後穿在身上展示,就催促顧客下單。主播身後的牆上貼着黑底白字告示牌:高品質孤品,偶有瑕疵,NO退NO換。

一件“孤品”過款速度很快,從主播拿起衣服到裝進袋子扔在一旁催促顧客下單,往往隻需要半分鐘。這類直播間線上人數少的十幾人,多的數百上千人。

回收 廠老闆發視訊 在倉庫售賣“孤品舊衣”

另有舊衣回收廠老闆在抖音上發視訊,直接以“精品舊衣——孤品中的成本效益天花闆”為賣點推銷。“你知道比尾貨成本效益高的是什麼嗎?那就是我們舊衣服裡面的精品。”一男子站在倉庫中,身後是衆多一筐筐堆積如山的舊衣服,他邊說邊拿起旁邊的舊衣展示,介紹哪一種直播帶貨銷量好,并直言不諱:“有一部分衣服還是直播間的流行款。”

“我真以為是捐給山區了,沒想到被拿出來賣。”“有些舊衣服是病人穿過的,怎麼還拿來賣呢?”“為一塊錢一斤賣的,你們倒手就賣幾百元,太可惡了。”視訊評論區中,網友對于将舊衣當孤品賣的行為紛紛表示不解和生氣。

“我弟弟買了一件,拆開試穿後,才發現是自己去年放到資源回收筒的那件,内口袋裡還有他自己縫的圖案。”網友明晨發文表示。也有網友稱,被騙買了二手衣,穿後得了皮膚病。

揭秘 抓住消費者“個性”需求 将二手貨充當“孤品”

在泉州從事服裝行業多年的阿龍告訴記者,要看透這些“孤品”衣服,就有必要了解“原單”“尾單”“存貨”“跟單”等概念。他介紹,生産商根據訂單生産一定數量的服裝,一些質檢不合格的被稱為“原單”或“尾單”;完成訂單後剩下面料,自行選用其他輔料進行生産的服裝,稱作“跟單”;銷售不暢積壓庫存的被稱為“存貨”“尾貨”“斷碼”等。

“會不會買到二手衣服,有時看運氣和賣家良心。”阿龍說,品牌服飾的尾貨以品牌奧特萊斯管道銷售,它們大多不愁賣。而在直播間銷售的低價服裝,大多是普通“尾單”“存貨”。直播間使用“孤品”字眼是為了吸引人進場,因為人們不喜歡撞衫。一些商家為了滿足消費者“我有你無”的個性需求,也為了多賺錢,會用精品二手(瑕疵少,成色新)衣物充當“孤品”。因為“尾單”“存貨”通常不會隻有一件,而二手衣物往往隻有一件。

為直播供應二手衣服 單價低至一兩元

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咨詢兩名在晉江回收二手衣服的商販,他們說,夏裝“統貨”(不論好壞)收購價7毛一斤,他們再賣給回收廠賺差價。成色好的二手衣服,單價也有幾元一斤的,轉手銷售精品夏裝一噸四五千元,冬裝便宜的則是幾百元一噸,有時候他們也會自己挑選成色好的精品衣物,論件單賣給個體戶。記者查詢獲悉,夏季薄款的連衣裙重量在200克到500克,一噸二手夏裝如果全是薄款,每件價格也就一兩元。

“夏裝混合精品:上衣、連衣裙,半身類,款式新穎,不髒不爛,售價12(元)/件……”在網絡批發平台,一家供應“孤品雜款”二手衣服的商家給記者發來視訊并報價,稱有微瑕疵的夏裝普通精品每件8元,含連衣裙的普通二手夏裝每斤4元。

律師 商家“不退不換”違法 對消費者無法律限制力

對于直播間以孤品名義賣二手商品,聲稱“不退不換”的亂象,北京市京師(泉州)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李祯棟表示,網購物品是否可以排除适用“七日無理由退貨”規則,需結合商品性質進行判斷,不是商家說什麼就是什麼。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直播間售賣的是服飾,這首先不符合法定的不适用七天無理由退貨規則的商品類型。商家未合理說明服飾本身性質“不宜退貨”的理由,亦未舉證證明适用無理由退貨規則會導緻商品價值的大幅度貶損或給經營者造成重大損失,是以“不退貨”的網頁及口頭提示不對消費者産生法律限制力。

直播間以孤品名義賣二手,用模糊商品真實屬性的方式進行銷售,這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相關法律規定,也可能涉嫌欺詐,不僅損人不利己,更會引發争議糾紛。對此,業内人士表示應加強行業自律,加強監督管理,加強宣傳教育,引導消費者正确對待二手衣物,提高對二手衣物的認知和辨識;《電子商務法》規定電商平台有稽核入駐商家和保障消費者的義務,平台要進一步完善服務協定和交易規則,加大處罰力度,促進合規發展,保障消費者權益。

責任編輯:林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