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靠賣慘帶貨?這些主播被判了!

作者:網信鞍山

“貧苦善良女孩”賣“原生态農産品”?——揭秘直播賣慘背後黑色鍊條

“身世悲慘”的女孩堅強生活,“動人故事”的背後是早已設定好的劇本;打着“助農”旗号售賣的“大涼山原生态農産品”,實際是從批發市場低價采購來的……近日,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人民法院對“涼山孟陽”“涼山阿澤”案一審宣判,8人因虛假廣告罪被判處9個月至1年2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處2萬元至10萬元不等罰金。

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一系列“網紅”直播賣慘、虛假助農等違法行為的背後,是一套完整的獲利運作模式。

1

“貧苦善良女孩”為擺拍

“原生态農産品”來自批發市場

一個名叫“涼山孟陽”的年輕彜族女孩父母雙亡,需要拉扯幾個弟妹長大;她穿着破舊的衣衫,身後的房屋殘破不堪……假裝身世悲慘笑對生活,很快積累了大量“粉絲”。

不久之後,女孩開始了直播帶貨。在一場直播中,她一邊剝開手中的山核桃一邊說:“不要給我刷禮物,你們用給我刷禮物的錢買山核桃,相當于支援了我們這邊很多的叔叔阿姨。”

然而,很快就有網友質疑她售賣的農産品品質。更有網友實地走訪後發現,她不僅父母健在,平時衣着也幹淨講究,還不時出入高檔場所。

“擺拍!假的!”有網友在“涼山孟陽”的直播間裡留言并向平台舉報。面對質疑,主播卻将網友踢出直播間,又雇傭網絡“水軍”攻擊舉報人……

“相同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涼山孟陽”的套路并不新鮮。早在2016年,涼山州警方就打擊過一批到涼山鄉村進行擺拍、搞“假慈善”的主播。“直播帶貨”則是近年來利用公衆對涼山的關注從中牟利的“更新版”。

2023年6月,昭覺縣警察局對“涼山孟陽”立案偵查,一家MCN(多頻道網絡)機構——成都澳維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浮出水面。

警方告訴記者,這家機構通過事先設定好的劇本擺拍“吸粉”,在短視訊平台孵化出“涼山孟陽”和“涼山阿澤”兩個“網紅”賬号,随後開始利用賬号直播帶貨。

“他們帶的貨有山核桃、雪燕、紅花、貝母、羊肚菌等。”昭覺縣警察局民警王虎介紹,“涼山的确出産核桃和少量天麻,但紅花、雪燕根本不是這裡的特産。”

警方發現,所謂的“原生态農産品”大多來自成都的批發市場。“以山核桃為例,進價約每斤5元,賣給網友的價格在10至13元不等。”王虎說。其間,MCN機構還雇傭網絡“水軍”在直播間制造爆款、搶單假象,誘導消費者購買。據警方偵查,該MCN機構以此套路銷售額超3000萬元,非法牟利超1000萬元。

靠賣慘帶貨?這些主播被判了!

圖為“涼山孟陽”直播視訊截圖

這樣的手法與2023年12月被判刑的“網紅”主播“趙靈兒”“涼山曲布”如出一轍——MCN機構聯系四川、江蘇、雲南等地的供應鍊,低價購入蜂蜜、核桃等農副産品,假冒“大涼山特色農産品”商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将假冒産品銷往全國20餘個省份,銷售額超千萬元。

2

“賣慘”帶貨背後

有條産業鍊

前端打造“人設”、孵化“網紅”,中端劇本拍攝、電商營運,末端農産品供應、流量變現……涼山州警察局有關民警對記者表示,在偵辦類似案件過程中發現,虛假助農直播的背後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運作模式。

首先,幕後團隊物色有“網紅”潛質的年輕男女,為他們量身定制“人設”、寫好劇本。例如,“涼山曲布”是淳樸的彜族青年,“趙靈兒”是“助力大涼山”的善良女孩。最初,他們用偶遇、蹭飯、送水等戲劇化的橋段吸引流量,擁有一定粉絲量後,便開始拍攝在山裡收核桃、采蜂蜜的視訊,為直播帶貨做鋪墊。

其次,這些視訊往往通過安排特定元素,精準擊中社會情緒:偏遠閉塞的山區環境,女主角身上破爛的衣服和燦爛的笑容,破爛不堪的房屋,淳樸天真的孩子……加之戲劇化的劇本和紀錄片的拍攝手法,以及大量“水軍”刷好評,一系列套路下,很多人深受感動,趕緊掏腰包積極“助農”。

據了解,“涼山孟陽”真名叫阿西某某,其家庭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多年前已經脫貧;她視訊中拍攝的破舊房屋是村中早已廢棄的一棟農舍。

靠賣慘帶貨?這些主播被判了!

圖為幕後團隊為“趙靈兒”定制的“人設”、直播腳本

(昭覺縣警察局 供圖)

賣慘直播刺痛了涼山廣大幹部群衆的心。“脫貧攻堅以來,涼山的變化日新月異。MCN機構利用外界對涼山貧窮閉塞的刻闆印象打造‘人設’,欺騙了廣大消費者,也傷害了當地幹部群衆。”昭覺縣一名基層幹部表示。

3

加強MCN機構監管

規範助農直播

昭覺縣人民法院一審宣判認定,MCN公司低價購入非涼山農副産品,通過阿西某某(“涼山孟陽”)、阿地某某(“涼山阿澤”)在抖音平台以直播帶貨的方式,對商品進行虛假宣傳并大批量銷售,其行為構成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條規定的虛假廣告罪。

據了解,2023年以來,涼山州網信部門聯合公安、市場監管、農業農村、商務等部門,深入開展“清朗·從嚴整治‘自媒體’亂象”專項行動,嚴厲打擊擺拍賣慘、虛假助農、僞慈善等違法違規行為。

專家指出,目前助農直播帶貨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對正規的助農直播帶貨要加大支援力度;同時,不能讓虛假助農、賣慘直播這顆“老鼠屎”壞了助農帶貨這鍋“湯”。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王炎龍表示,為牟取暴利,一些MCN機構奉行“唯流量論”,以擺拍、造謠、編造劇本等欺騙網友,挑戰公序良俗甚至法律底線。“監管部門要加大對MCN機構管理力度,建立有效的行業規範,對違法違規的機構果斷采取處罰措施。網際網路平台守土有責,對内容要全面履行稽核義務,抵制無下限、無底線博流量的行為。”

辦案民警王虎說:“‘網紅’一定要誠信從業,不要試探法律的底線。也希望廣大消費者提高警惕,提高甄别能力,不要盲目相信‘網紅’主播。”

新聞多一點

以網絡“清朗” 治帶貨“沉疴”

網絡空間是廣大網民共同的精神家園。3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2024年“清朗”系列行動新聞釋出會,總結過去一年“清朗”專項行動的不俗成績,部署今年專項行動的重點領域、重點環節。一串串頗具成效的整治資料铿锵有力,釋放出加強網絡空間治理、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态的鮮明導向。

繼往開來,接續奮鬥。2024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将緊緊圍繞人民群衆的新期待新要求,全面覆寫網上重點領域環節,着力研究破解網絡生态新問題新風險,重點開展10項整治任務。在“網絡直播領域虛假和低俗亂象整治”中,“通過渲染商品‘功效’等方式,在直播帶貨中進行虛假宣傳”問題被首次提及。

數字藍海日新月異,網絡問題也層出不窮。2024年3月,北京陽光消費大資料研究院等機構釋出的《直播帶貨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2023)》顯示,消費維權輿情主要反映在虛假宣傳、産品品質、價格誤導、不文明帶貨、發貨問題、退換貨、銷售違禁商品及誘導場外交易八個方面。其中,虛假宣傳問題排名第一。

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翻開帶貨主播的“花名冊”,前有網紅店直播間僞造自熱米飯配菜效果,虛假宣稱所用大米為正宗五常大米,欺騙消費者購買金額高達91.6萬元,被山東青島市場監管局行政處罰25萬元;後有網紅“涼山孟陽”在直播帶貨過程中假冒大涼山原生态農特産品,涉案數額巨大,被四川涼山州昭覺縣人民法院一審判刑11個月,處罰金8萬元……事實證明,網際網路越是發展,淨化網絡生态就越重要。對症下藥、重拳出擊,已成當務之急。

此前,《網際網路直播服務管理規定》《網絡資訊内容生态治理規定》《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等多項管理規定相繼施行。如今,“清朗行動”精準施策、正當其時。“清朗”瞄準網絡亂象中的深層次沖突,“淨網”劍指人民群衆反映強烈的現實難題,綜合破題、久久為功,方能讓網絡空間充盈清風正氣。

具體到直播帶貨中,頭部主播對自身及其團隊加強限制,承擔好商品選擇和品質稽核的責任;直播平台建構起對本平台直播商品抽檢質檢、驗廠驗倉的治理模式,建立健全和嚴格落實相關管理制度;同時,加強社會監督,及時回應公衆問題等。聚合力,才能提效力。直播套路少一點,社會信任才能多一點。

螢燭末光,增輝日月;塵埃之微,補益山海。從清晰工作目标到分解重點任務,再到細化工作舉措,我們相信,随着2024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的開展,天愈朗,氣愈清,“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的願景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