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普陀社群護理中心為患者提供家門口優質服務

作者:周到用戶端

在老齡化日益加劇的今天,由慢性病引發的慢性傷口也越來越多,比如糖尿病足潰瘍、壓瘡等,如何護理好這些傷口,為患者解除痛苦?普陀區宜川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宜川社衛)護理中心,精益求精,開拓創新,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能獲得優質的護理服務。

“感謝陸護士長,救了我一條命。”90多歲的張阿婆看到宜川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護理中心總護士長陸梅,激動地拉住她的手,不住地感謝。

張阿婆因左髋骨折導緻癱瘓在床近二十年,去年又出現了左肩鎖關節腫脹疼痛,為了減輕疼痛,她習慣右側卧。元旦前夕,照顧阿婆起居的女兒周阿姨發現母親右腳腳踝處出現了一個膿瘡。心急之下,她四處求醫,但苦于大醫院沒有上門服務,她隻能在到網上買了各種敷貼藥膏,自己護理,結果傷口不見好轉。“左腳腫得像個水晶包,我都絕望了。以前我不停地買藥,聽人家說什麼藥好,壓力貼什麼都買了貼,非但沒好,還有點嚴重了。”由于疼痛,母親開始苦惱不已,70多歲的周阿姨為此心力交瘁,愁眉不展。

普陀社群護理中心為患者提供家門口優質服務

醫護團隊上門會診

無奈之餘,周阿姨來到宜川社衛外科求助,外科醫生又請了總護士長陸梅一同上門會診。“老太的腳腫得很厲害,疼痛感很明顯,皮溫很高,綜合判斷是壓力性損傷,局部腫脹是因為她下肢體位擺放不當造成的。”陸梅告訴周阿姨,他們可以定期上門為張阿婆做護理傷口。

張阿婆的傷口護理并不簡單,首先要做的就是調整老人的體位。“阿婆比較倔強的,她覺得不舒服就不肯調整的,最初的幾天,我幾乎每天都上門,與她聊家常,告訴她我可以幫她治好腳上的傷口。”陸梅和張阿婆從傷口聊到了兩人祖籍都是蘇州,一下子讓她們親近起來。“一聽說我也是蘇州的,張阿婆就開始願意配合我了。”陸梅為張阿婆墊高下肢、解除傷口局部的壓力,數天後左足腫脹慢慢消退,後面的關鍵步驟是控制傷口的發炎……從最初的每天上門,到現在一周2-3次間隔換藥,陸梅和她的同僚風雨無阻。“年後有幾天很冷,她一個人冒着風雪上門,我心裡很感動。”周阿姨想起此情此景依舊激動萬分。

“我是一直在關注,幾乎隔天就要來看,哪怕今天不換藥,我也要來看一看。”陸梅說,傷口護理各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自己多來幾次,可以看看周阿姨換藥情況,也可以讓老人覺得放心。為了及時了解阿婆傷口情況 ,也讓周阿姨掌握基本換藥技術,陸梅還與周阿姨加了微信,通過線上指導,幫助她更好地做好傷口日常護理。

精心照護之下,張阿婆的傷口慢慢愈合。周阿姨特地制作了錦旗送給陸梅和她的同僚們。

傷口護理是宜川社衛專科護理的特色,除了做好壓瘡傷口,陸梅和她的團隊在糖尿病足護理上積極開拓創新。患者龔老伯的糖尿病足非常嚴重,多次求醫未果後,抱着試一試的心态來到宜川社衛。宜川社衛護理中心依托“白姣姣-陸梅”足病傷口護理創新工作室聯盟,與華東醫院關聯,開展護理會診,在技術上進行支撐,為龔老伯解除病痛。

普陀社群護理中心為患者提供家門口優質服務

護理糖尿病足病

“糖尿病足周圍神經病變的病人,大多足底胼胝情況非常嚴重,特别容易因為足底受壓發生局部潰瘍。胼胝修剪也是一門技術活,我們通過去白老師聯合門診學習提升護理操作技能,同時打通上下關聯,請白老師親自進行護理會診,為患者進行足底胼胝修剪和制定換藥方案。”陸梅告訴記者,現在患者的傷口正在向好發展。“他們是動足了腦筋,在現有條件下,想了各種各樣的辦法。我的傷口從2.5厘米縮小到1.1厘米。”患者龔老伯感觸頗深。

普陀社群護理中心為患者提供家門口優質服務

宜川社衛社群護理中心

作為首批挂牌上海市社群護理中心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宜川社衛在護理技能、護理教學、護理科研上開拓創新、精益求精,獲得普陀區總工會“陸梅宜心優護護理用具改良創新工作室”、上海健康醫學院”護理教學實踐基地“、上海市倫理學會“社群老年健康管理倫理實踐基地”等稱号。宜川社衛還打造了“一站式”綜合護理服務區,為患者提供家門口的傷口護理、PICC維護、糖尿病管理、康複護理、安甯療護、腹膜透析、中醫護理等服務。“我們還實作了門診、病房、站點統籌管理,居民到哪裡都能找到優質的護理服務。”宜川社衛相關負責人表示。

護理中心與上海市同濟醫院開展“醫院-社群-家庭關聯延續性護理在壓力性損傷居家失能老年患者中的護理實踐”項目,獲得2023年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保障患者安全,促進護理高品質發展”優秀護理項目,該項目持續在宜川社群推廣應用。

未來,宜川社衛依托綜合護理中心,做強服務,擦亮“宜心優護”品牌,以優質護理資源,惠及居民患者。

來源:上海普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