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适齡兒童生源數量持續降低,幼稚園陷入「招生荒」困境

作者:多鲸資本
适齡兒童生源數量持續降低,幼稚園陷入「招生荒」困境

早年間,幼稚園入園一度成為家長心中的「老大難」問題,入園貴、入園難,一度成為梗在家長心中的一根刺。為了能夠搶到心儀的幼稚園入園名額,家長們各顯神通。然而現在,一些公辦幼稚園都開始「搶生源」,大批民辦幼稚園更是面臨倒閉的困境。2024 年 1 月 12 日,徐彙區民辦蒂伊幼稚園發公示表明:從 2024 年 3 月 1 日起停止辦園,不再招收幼兒。即便是地處經濟發達地區的民辦幼稚園都尚且無法逃脫幼稚園停辦的「魔咒」,可想而知,未來大批民辦幼稚園乃至公辦幼稚園将面臨何等嚴峻的生存形勢。

适齡兒童生源數量持續降低,幼稚園陷入「招生荒」困境

早在 2008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幹意見》,強調建構以普惠性資源為主體的辦園體系,大力發展公辦園,逐漸提高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到 2020 年全國原則上達到 50%,同時,積極扶持民辦園提供普惠性服務,規範營利性民辦園發展,使辦園結構和資源供給既滿足人民群衆對普惠性學前教育的強烈願望,又滿足一些家長多樣化的選擇性需求。

從 2008 年開始,大批民辦園轉成普惠園,加快建設公辦園,幼稚園數量保持着穩步增長。但是從 2022 年開始,幼稚園數量首次出現負增長,減少了 5610 所幼稚園。

适齡兒童生源數量持續降低,幼稚園陷入「招生荒」困境

2023 年全國有 27.44 萬所幼稚園,比 2022 年的 28.92 萬少 1.48 萬所,再加上 2022 年減少的 5610 所,這兩年間一共減少了 2.04 萬所。這是自 2008 年開始,幼稚園數量首次出現負增長,并且這種趨勢,預計會持續很長時間。

幼稚園出現「關閉潮」,直接原因是人口出生率的持續下降所導緻的适齡兒童生源數量的減少。由于出生率的下降,園童數量将每年減少大約 10%到 15%。這将不可避免地導緻一定比例的幼稚園關閉,盡管這一比例預計會低于兒童數量下降的比例。

除了人口出生率下降這個因素外,國家政策和城市化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國家對公辦幼稚園的支援程度以及在不同地區的政策差異,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長三角、珠三角、華中和西南地區,都将對幼稚園的分布和數量産生影響。在中國,農村幼稚園的數量非常大,而民辦園在農村幼稚園的占比是非常高的。是以城市化程序,特别是人口從農村向城市轉移将會導緻大批農村民辦幼稚園倒閉,進一步加劇幼稚園「關閉潮」這一趨勢。

幼稚園「關閉潮」會帶來方方面面的影響,首先是幼稚園場地空置導緻的資源浪費問題。大批幼稚園關閉後,在短時間内這些空出來的場地無法得到及時安排,一方面會導緻土地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也會滋生安全隐患。無人看管的幼稚園一旦發生火災等安全事故,很容易危及周邊居民的生命财産安全。

其次,幼稚園「關閉潮」隻是開始,國小、國中、高中乃至大學在未來都有可能出現「關閉潮」。中國社會科學院戰略研究院院長張翼在《中國青年人口的新特征——基于「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的分析》中提到,「從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到第八次全國人口普查之間的十年,将會經曆由于國中和高中教育階段學齡人口占比下降而導緻的初級中學和普通進階中學數量減少的過程。在青年人口轉型過程中,大學專科和大學大學的招生生源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改善這樣的趨勢,未來的大學「關閉潮」會比現在的幼稚園「關閉潮」更加慘烈。

并且,幼稚園關閉後造成的對幼師需求數量的減少,将導緻幼師過剩和優質師資資源流失的問題。大批幼師面臨下崗和重新就業,正在就讀幼師專業的學生們也可能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問題。一些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手段先進的優秀幼師失業後,幼稚園整體的教學品質也會下降。長此以往發展下去,會對大陸的學前教育品質造成不良影響。

同時,幼稚園「關閉潮」使得幼稚園之間的競争日趨激烈,也許會導緻幼稚園課程向着過度化、超前化的方向發展。幼稚園發展日本東京女子大學比較心理學教授唐澤麻由美在 2004 年發表的論文《日本幼稚園的延續與變化》中指出,出生率下降對幼稚園的一個主要影響就是課程的扭曲,為了迎合雄心勃勃、緊張不安的父母們對孩子在學業上的要求,幼稚園會增加一些「時髦課程」,比如英語、計算機、網球和遊泳等來吸引他們。幼稚園的招生手段,與其說是吸引孩子就讀,不如說是吸引家長加入。一旦幼稚園課程以滿足家長需求為辦學目标,那必然會導緻對兒童真實需求關注度的降低,長期發展下去并不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

适齡兒童生源數量持續降低,幼稚園陷入「招生荒」困境

幼稚園關閉潮已經是不可扭轉的事實,如何順應這種情況謀求發展之路,是政府和從業者亟需思考的問題。

21 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撰文提出,可以提高幼稚園建設标準,推進「小園小班」建設,提高師幼比,并推進托幼一體化,把 2 至 3 歲幼兒的托育納入幼稚園,将有助于拓展和優化現有學前教育資源的配置。小班制教學在英、美、日等發達國家很普遍,但在大陸并沒有普及開來。根據大陸國家規定,幼稚園班生數限定為 25-35 人,大部分幼稚園實行的都是大班制教學。這與大陸人口衆多、人均資源匮乏的現狀息息相關,不過随着人口的持續下降,小班制或将成為幼稚園發展的必然趨勢。不過這需要加大政府對學前教育的投入,扶持更多民辦幼稚園轉型向小班制發展。

近些年來,托幼一體的幼稚園也在迅速發展。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北海幼稚園園長柳茹表示,支援有條件的幼稚園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延伸提供托育服務,是托育市場與幼稚園市場的共同需求,也是優化調整資源布局,推動學前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前瞻性舉措。

托幼一體的幼稚園發展模式,一方面補齊了 0-3 歲嬰幼兒托育的短闆問題,另一方面能夠補齊幼稚園生源。面對幼稚園适齡兒童數量銳減的情況,幼稚園向下發展嬰幼兒托育,擴大服務對象,是一條可行的兩全之法。不過,幼稚園向托幼一體模式方向發展,需要配備專業的師資和裝置,對幼師進行相應的育兒知識的教育訓練。同時,要設定嚴格的管理标準和教育訓練體制,兼顧 0-3 歲和 3-6 歲兒童的不同教育需求,這一點也可以延伸至高等院校的幼師培養體系中去。政府也要做好資源配置,加大财政支援和補貼。

适齡兒童生源數量持續降低,幼稚園陷入「招生荒」困境

中國老年人口數量在不斷攀升,而新生兒出生率在逐年下降,年齡盡頭的兩端互相交錯。如今,老幼同養模式也漸漸走入大衆視野。

美國、英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都有許多關于老幼同養的活動,尤其在日本,養老院與幼稚園的共同規劃已經發展成熟,開設了多家養老設施和幼稚園于一體的養老機構。

相對而言,在中國,老幼同養模式目前還處在發展階段,大部分是以社群為基本機關,推進育兒友好型社群和老年友好型社群建設。就有媒體報道過,武漢童心苑是國内首批嘗試老幼同養模式的機構之一,由武昌路幼稚園和武昌區複興路社群的童心苑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共同組成。不過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諸多問題,比如老年人和兒童之間的需求差異比較大,是以對從業人員的服務标準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大了人員教育訓練的負擔。另外,童心苑的老幼同養模式更多的是資源上的重置,而不是真正地實作老人和孩子互相陪伴,達到「老有所伴、幼有所養」的效果。

同時,這種模式還令不少人心存疑慮,一方面,老人和幼兒在生理和免疫系統方面都相對脆弱,一旦遇上流感季節,可能會對老人和幼兒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另一方面,老年人和幼兒在身體活動能力、興趣愛好、學習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設計适合所有參與者的活動内容和節奏需要細緻的規劃和調整。而這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無形之中加重了老幼同養機構的負擔,不利于老幼同養機構的可持續發展。從這點上看,老幼同養模式在中國的發展還要走很長的路。

幼稚園關停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但是,政府和從業者還可以通過資源重整、政策扶持和模式創新等手段來降低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對于幼稚園來說,首先需要接受行業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的事實。幼稚園需要通過位置、競争力和政策環境等因素來考慮其生存政策,而不僅僅是尋求短期解決方案。目前現行的一些幼稚園轉型模式,從宏觀角度來看大多是無效的,因為它們無法改變行業面臨的基本挑戰。

幼稚園應該從需求端着手,考慮如何真正滿足家庭和兒童的需要,包括但不限于提供高品質的托育服務。幼稚園「關閉潮」帶來的不止有問題,很大程度上也是在倒逼學前教育改革,唯有不斷調整政策和創新發展模式以适應時代發展,教育才能更平穩、持久地發展下去。

文章參考:

熊丙奇《正視幼稚園生源之争》

楊雪燕《探索「一老一小」社群居家服務協同治理之道》

日敦社幼師學園《大量幼稚園面臨關閉、空置,未來會變成養老院嗎?》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