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什麼是新污染物?新污染物治理,如何行動?

作者:台海網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什麼是新污染物?新污染物治理,如何行動?

3月11日,在江西省豐城市零碳工廠——佛吉亞歌樂電子(豐城)有限公司,從業人員在生産工廠中的房間趕制汽車電子産品。周 亮攝(人民圖檔)

什麼是新污染物?新污染物治理,如何行動?

3月19日,在位于山東省東營市的勝利油田海四聯合站,員工對儲油罐頂部液壓安全閥和機械呼吸閥進行維護,避免甲烷等氣體外排造成大氣污染。勝利油田高标準落實黃河流域生态環境保護專項整治措施,開展“無廢油田”和綠色工廠建立,實作了石油開采、管輸和儲存的全過程綠色清潔生産。王國章攝(人民圖檔)

什麼是新污染物?新污染物治理,如何行動?

3月21日,在山東省青島弘德國小,污水處理廠講解員指導學生做實驗,培養孩子們愛水節水護水的環保意識。張 鷹攝(新華社發)

什麼是新污染物?新污染物治理,如何行動?

3月15日,科研人員在位于紹興市柯橋區的浙江省現代紡織技術創新中心(鑒湖實驗室)做液體染料合成實驗。近年來,當地引入綠色環保的新型裝置和先進工藝,推動紡織印染産業向低污染、高科技、高附加值轉型更新。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攝

從2022年起,新污染物治理連續三年被寫入大陸政府工作報告。

随着美麗中國建設的深入推進,大陸生态環境保護工作正在從“霧霾”“黑臭”等感官名額治理,向具有長期性、隐蔽性危害的新污染物治理階段發展。

必啃的“硬骨頭”

什麼是新污染物?

目前,國内外廣泛關注的新污染物主要包括國際公約管控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内分泌幹擾物、抗生素等。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生産和使用是新污染物的主要來源。

新污染物之是以稱為“新”,一方面是相對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等正常污染物而言;另一方面,新污染物種類繁多,可被識别出的新污染物還會持續增加。目前全球關注的新污染物超過20大類,每一類又包含數十或上百種化學物質。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院長江桂斌認為,“在不知不覺中接觸、會持久性留存、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系統危害不易察覺等,這些特質構成了新污染物的共性特征”。随着認識不斷深入,以及環境監測技術的不斷發展,新污染物的類型和數量也會不斷發生變化。

文獻資料顯示,大陸部分地區大氣、水、土壤中相繼監測出較高含量的環境内分泌幹擾物、抗生素、微塑膠等新污染物。各界普遍認為,新污染物正逐漸成為目前制約大氣、水、土壤環境品質持續深入改善的新難點,也是“繼霧霾、黑臭水體之後,生态環境保護必須啃的‘硬骨頭’”。

新污染物治理并非易事。

大陸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工産品生産使用國,也是最主要的化工原料供應國,在産在用的化學物質超過5萬種。這些化學品的消費使用行業多,部分化學品與農業生産、生活用品、航天産品等重要領域密切相關。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胡建信撰文介紹,大陸短鍊氯化石蠟年生産量規模可達上百萬噸、“毒死蜱”(注:一種農藥)涉及農業生産和糧食安全,它們的替代品開發較為困難,在可獲得性、性能、成本、環境與安全等方面,可能存在沖突,難以實作十全十美,這給未來新污染物治理帶來巨大挑戰。

新污染物治理,主要涉及化工行業及其下遊産業鍊。近年大陸工業技術和管理水準整體大幅提升,但一些企業仍處于産業鍊低端,技術水準和管理能力參差不齊。在工業發展和城市化程序較快的城市,廢棄物處理不當會導緻有機氯化合物殘留,采礦、冶煉等産業活動會導緻重金屬排放和殘留問題。一些農業區頻繁使用農藥、化肥,會造成有機磷化合物的排放和殘留問題。

檢測基礎薄弱,也是亟待破解的難題。江桂斌發現,新污染物治理的關鍵點是“新”、難點也是“新”。因為“新”,存在監測方法跟不上、污染底數不明确、環境過程不清楚、環境危害不掌握、正常防治方法不起作用等問題。

新污染物毒性作用機制不明晰、高效淨化技術匮乏,也阻礙了新污染物的治理程序。江桂斌建議,加快推進有關“新污染物治理科技專項”的設立,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和高新技術應用,發展新污染物防控與風險預警理論技術體系,強化新污染物治理的技術支撐。

大陸還面臨新污染物和傳統污染物污染并存的突出問題。

已有明确部署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新污染物治理工作。

2021年11月公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對新污染物治理作出明确部署,要求制定實施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半年後的2022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這一方案,從總體要求、行動舉措到保障措施等方面對新污染物治理提出要求。

新污染物治理,有何目标?

《行動方案》要求,到2025年,大陸将完成高關注、高産(用)量的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篩查,完成一批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估;動态釋出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對重點管控新污染物實施禁止、限制、限排等環境風險管控措施。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理法規制度體系和管理機制逐漸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顯增強。

新污染物治理,如何行動?

《行動方案》從完善法規制度、開展調查監測、嚴格源頭管控、強化過程控制、深化末端治理、加強能力建設等6個方面作出18項具體安排。比如,在完善法規制度,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體系方面,《行動方案》提出要完善法規制度、建立完善技術标準體系、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管理機制。要求建立生态環境部門牽頭,發展改革、科技、工業和資訊化、财政、住房城鄉建設、農業農村、商務、衛生健康、海關、市場監管、藥監等部門參加的新污染物治理跨部門協調機制,統籌推進新污染物治理工作。

在開展調查監測,評估新污染物環境風險狀況方面,《行動方案》提出建立化學物質環境資訊調查制度、建立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制度、建立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估制度、動态釋出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等具體措施。明确要求,針對列入優先控制化學品名錄的化學物質以及抗生素、微塑膠等其他重點新污染物,制定“一品一策”管控措施,開展管控措施的技術可行性和經濟社會影響評估,識别優先控制化學品的主要環境排放源,适時制定修訂相關行業排放标準,動态更新有毒有害大氣污染物名錄、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錄、重點控制的土壤有毒有害物質名錄。

《行動方案》提出開展新污染物治理試點工程。要求在長江、黃河等流域和重點飲用水水源地周邊,重點河口、重點海灣、重點海水養殖區,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聚焦石化、塗料、紡織印染、橡膠、農藥、醫藥等行業,選取一批重點企業和工業園區開展新污染物治理試點工程,形成一批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綠色替代、新污染物減排以及污水污泥、廢液廢渣中新污染物治理示範技術。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制定激勵政策,推動企業先行先試,減少新污染物的産生和排放。

總體看,《行動方案》設計了“三步走”治理工作路徑。第一步是“篩”,篩選出潛在環境風險較大的污染物,納入優先開展環境風險評估的範圍;第二步是“評”,針對篩選出的化學物質,将其中對環境與健康具有較大風險的新污染物作為重點管控對象;第三步是“控”,對于經過前兩步确定的重點管控對象,實施全過程綜合管控措施。

《行動方案》明确了治理新污染物的幾個關鍵時間節點。

如,2022年釋出首批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十四五”期間,對一批重點管控新污染物開展專項治理。2025年年底前,完成一批高毒高風險農藥品種再評價。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新污染物治理的組織上司,各省級人民政府是組織實施本行動方案的主體,于2022年年底前組織制定本地區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細化分解目标任務,明确部門分工,抓好工作落實。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分工協作,共同做好新污染物治理工作,2025年對本行動方案實施情況進行評估。

《行動方案》公布當年,大陸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行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次年,大陸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相關表述是強化固體廢物、新污染物、塑膠污染治理。

今年初,新華社公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意見要求強化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加快“無廢城市”建設,持續推進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推動實作城鄉“無廢”、環境健康。加強固體廢物綜合治理,限制商品過度包裝,全鍊條治理塑膠污染。深化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工作,嚴防各種形式固體廢物走私和變相進口。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以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等為重點加強尾礦庫污染治理。制定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理法規。到2027年,“無廢城市”建設比例達到60%,固體廢物産生強度明顯下降;到2035年,“無廢城市”建設實作全覆寫,東部省份率先全域建成“無廢城市”,新污染物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

同在今年,大陸多省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新污染物”治理。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加強新污染物治理,是多地共同目标。

加強協同治理

新污染物的特性決定,需要協同治理。

新污染物環境風險是世界各國共同面對的環境問題。

《寂靜的春天》中提到的滴滴涕,是具有典型新污染物特征的化學品之一,其危害跨越半個世紀并波及全球每個角落,單憑一個國家的力量根本無法治理。胡建信教授指出:“部分新污染物的治理工作需要全球行動。除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積性、緻癌性、緻畸性等多種生物毒性之外,部分新污染物還具有遠距離遷移的潛力,可随着空氣、水或遷徙物種等做跨國際邊界的遷移并沉積在遠離其排放點的地區,造成世界性環境污染問題。”

新污染物治理方面,大陸有跨部門協調機制。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确提出“開展新污染物治理”的重要任務。二十大閉幕不久,2022年11月4日,“新污染物治理部際協調小組”第一次會議在京召開。協調小組組長為生态環境部部長黃潤秋。除生态環境部外,部際協調小組成員機關還包括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衛生健康委、海關總署、銀保監會等部門。

2024年2月2日,小組第二次會議召開。會議提出,要充分發揮新污染物治理推進機制作用,加強跨部門聯合行動,加大對地方對口部門、企業的指導幫扶力度,強化監督執法和跟蹤問效,系統推進新污染物治理重點任務取得突破性進展。此外提到,要加快推進新污染物治理立法,推動重大科技專項立項實施,謀劃布局一批重大工程,強化财稅、金融、價格等政策支援,打好法治、科技、政策等“組合拳”。

部際協調之外,還有省際合作。

如,川渝兩地關聯推進新污染物治理工作。今年3月14日,川渝兩省市首次新污染物治理聯席會議在重慶召開。會議通報了兩地2023年新污染物治理工作開展情況及2024年工作計劃。會議提出,開展川渝聯合新污染物調查監測,重點摸清抗生素、全氟化合物等新污染物現狀,共同推進成渝兩地化學物質風險評估,為釋出成渝地區重點管控新污染物補充清單提供依據。

一些省份在開展試點工作。

如,江蘇是新污染物環境監測試點省份,該省在兩個試點工業開發區對水源、空氣中的污染點位進行監測。湖北、湖南、江西等省份開展重點行業新污染物試點調查、監測評估工作。安徽省把重點放在全過程監測和環境資訊調查上,對新化學物質生産和加工使用的情況進行執法檢查,開展化學物質環境基礎資訊調查試點等工作。内蒙古自治區開展了全區黃河流域和“一湖兩海”新污染物調查與風險評估試點項目,開展新污染物非靶向篩查和定量監測。陝西省開展涉新污染物生态環境損害賠償試點,為推進清潔生産和綠色制造提供保障。

目前,各地在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流域、過程監測和結果保障等方面進行試點,形成了多層次、多元度試點網絡。這些試點,是新污染物治理工作的一部分。一些地方還聚焦完善法律保障,釋出土壤污染防治等條例,明确落實加強對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新污染物的治理。

按計劃,2025年,江蘇将初步建立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體系,山東将初步建立新污染物治理體系,遼甯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顯增強……

時間緊,任務重。(陳振凱 李欣然)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