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無極樁功原理及練法

作者:傳統武學
無極樁功原理及練法

一、無極樁功原理

太極拳的無極樁功是古之賢聖參透逆運之理,還原之道,于後天運用道家功法複先天之元氣的修養功法。那麼,在修習的過程中,我們就需要明白何謂人體的“天然順行之道”?何謂“逆運之理,還原之道"?這就涉及人的形與神的形成過程。人的形與神是互為表裡的,神為形之主宰,形為神之屋舍。隻有形圓方能有神居之體,隻有神具方能有形動之令。

那麼,形與神是如何形成的呢?我們先從一個人受胎,住胎與出胎的過程說起。一個人的受胎,即指父精與母卵交合成珠,形成胎胞。而在精子與卵子相合之初,其父母二氣首先交會感應,此元始真氣包藏在了胎胞之内。胎胞一成,則寄生在母體的子宮内,道家稱之為純陰之地。胎胞形成,母體自身就會感覺到子宮内有物附着,宮内自然生出臍帶與胎胞相連,一呼一吸,氣血都會向此處流動,與所受胎胞之元相通。

受胎之後,則為住胎,就是胎胞寄住在子宮之内,從開始發育而至成熟的過程。在住胎時,伏藏在胎胞内的元始真氣開始生陰陽分五行定六氣,而造化成形。先人們把元始真氣伏藏之處稱為腎,是以胎兒最先開始發育的髒器就是兩個腎髒,即玄牝。元始真氣生腎,道家的五行相生理論,水生木、木生火、火生金、金生水,而土居中,與水、木、火、金都發生着關聯(這種思想理念成為了後世中醫養脾派的重要理論依據之一,養脾派就是以脾胃為後天之本,強調通過養脾健胃來調理,滋補内髒),五行分掌各方,既互相轉化,又互相克制,而它們又會再分陰陽、五行,互相之間相索相交.......如此分化相生,逐漸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氣機循環系統;受氣機的催動,胎兒的髒腑系統開始發育,腎、脾、肝,肺、心、小腸,大腸,膽,胃,膀胱等器官逐次生出,又在生長的過程中互相促進,同生共長,同時與它們相關的人體組織器官也随之孕育成形,逐漸形成了一個功能齊備的形質之體。(在此,我順便提一旬,經常聽到有些人振振有詞地指着肚臍以下三分之處來示教下丹田的位置,可他們手指的方向卻是自已的務胱部位,可見他們對下丹田的含義和位置不甚了解,要想找到下丹田,那就得從胎兒形成的過程中去了解,也隻有這樣才能找到下丹田正确的位置,那就是肚臍往裡三分之處。)

無極樁功原理及練法

胎兒的生成過程也就是陰承陽生,氣随胎化的過程,是以,人的成胎而至生長發育,其根本就在于元陽真氣。在形與氣循環相生相長的過程中,胎兒的形質逐漸孕育成長,真氣也逐漸運轉充足,同時形成兩個人體,一為可以看得見的有形之體,即五髒六腑、四肢百骸,精血津液等;二為看不見的無形之體,這時的無形之體是分散的,散布在我們的四肢百骸中,是需要我們後天運用我們道家的修煉功法進行修煉,才能成真形,才可以像我們自如支配我們肉身一樣支配我們的真形。胎兒的真氣是沿經脈網絡循環流動,升降往返,相生互化的,同時也帶動各個器官組織完成其新陳代謝,同生共長,逐漸發育成熟的。(注:這個經脈網絡就是複雜的人體經絡,是古聖先賢們在修煉自身和治療他人病痛的過程中,所感覺和驗證到的人體真氣的升降往返所循環的基本路徑,聯系基本路徑之間的關聯網絡以及它們與肉體形質之間的聯系。先人們對此加以定義,描述,逐漸形成了完善的經絡理論,即以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構成基本十二經脈,以任、督、沖、帶、陰跷、陽跷、陰維陽維為奇經八脈,再加上聯絡它們之間的十二經别、十二别絡孫絡、浮絡、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等周邊網絡,比較形象地描繪出了氣的運轉概況。)

胎兒在母體之宮中,雙手掩覆自已的面部,與外界相通的七竅處于閉合狀态,完全仰仗與母體相連的臍帶受母體之氣血滋養,混混沌沌,純一不雜,是為先天。經三百日後胎兒形質發育成熟,自可引來靈光人體,即形備神來。靈神一人,即宣布了胎兒生命的獨立,自然想要與母體相分離,此時,神氣向上,頭轉向下而降生。胎兒出離母體後,雙手自然分開,天地之間的空氣從口鼻出人,引發出一聲啼哭宣告了一個新生兒開始用肺來呼吸,由此進人後天的生長曆程。嬰兒出生以後,正常情況下,大約需要五千日的時間,自身的精氣上下往複,循環滋養方可使元氣足,而至元精滿、元神具。

無極樁功原理及練法

由此可見,每個人體内的元始真氣,生養了我們的形神之體,而在後天的成長過程中,因我們感覺外部世界而滋生的種種心理反應和欲望,以及體内生理激索和機能的作用等等,都會對元神産生幹擾,遮掩了元神本來的清靈虛靜,使其對事物的映照反應發生偏差,就會阻礙元陽真氣的自然循環,或妨礙自身元氣與天地正氣之間的自由出人升降。而心理與生理的互相影響并不固定,在不同的情況下,可能心理先有反應,也可能生理先有反應,如果受其影響而不知解決之法,緻使體内元精過于虧耗,會使得根源不固,造成元陽走失,真氣耗散。無論孩童還是成人,氣弱則無以滋養形質,衰、病、老、死紛紛而至。是以如果我們能排除幹擾,安定心神,使根源牢固,以精滋養靈根,則氣自生,氣養靈源,則神自生,直至精足,氣滿,神具,則可與天地精神相往來,以此得道。

上述講的是,人先天形備神來而出世及後天的成長過程,那麼在後天的成長過程中,如何來滋補先天之元呢?我們從後天最先開始并貫穿一生的呼吸來逐漸展開論述。《黃帝内經)講,正常健康人,周身的經脈共計十六丈二尺(這裡的丈,尺、寸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長度計量的固定尺寸,而是我們的先人計量人體氣的強弱而制定的機關),如果我們能夠保持一呼脈動兩次,一吸脈動兩次,定息時脈動一次(吸呼之間為定息),一個組合共計脈動五次,在達到二百七十定息時,氣可環身一周達十六丈二尺,而氣行五十周時,也就是一萬三千五百定息時,氣行八百一十丈,則應天之常數。脈氣太過或不及,均為病生之兆。例如,一個人如果一呼脈動一次,一吸脈動一次,在達到二百七十定息時,氣環身一周僅達八丈一尺,則為氣少之兆:一個人如果一呼脈動三次,一吸脈動三次,在達到二百七十定息時,氣環身一周可達二十四丈三尺,則為氣躁之兆。如一呼一吸脈各動四次,叫脫精,四次以上則死矣;而脈絕不至或乍疏乍熟,都是死亡的症候。也就是說,人體的元精,元氣在不受幹擾的情況下,會自然沿任督兩脈統領的經絡系統運轉,如果這個運轉停止,就宣布了這個人生命的終結。

道家講,隻有心平才能氣和,是以強調修心為上,平時練氣就是在心态平和的狀态下,使人體的氣沿經絡正常運轉,歸于元海,即到達下丹田。而心平則神凝,氣和則息調。何渭心平呢?心不起波稱為平,心執其中稱為平。如能夠長期保持心平這種狀态,使經脈正常地運轉,才能其壽無窮。為了保持氣脈的正常運轉,道家形成了一整套調理經脈運轉的功法,如打通小周天法、煉精化氣法等等。

無極樁功原理及練法

先介紹打通小周天法:

先尋一潔淨而又僻靜之處,最好能保持空氣的流通,但須注意不要有風吹到身上任何部位。面向東方結跏跌坐,即雙盤;如初學面不能雙盤者,可平盤,即普通的散盤,隻需将雙腳交叉盤回即可,以能讓自己舒适放松為宜。手掐子午訣,按于臍下。調整呼吸,待呼吸平和後,先叩齒三十六遍,以助收斂心神;再用舌頭在口腔内轉動,舔齒内外三十六圈,雙眼随舌的轉動而轉動。舌轉畢,舐上腭,靜心數息。以各人的資質和功力的深淺不同,而數的方法和數目有所不同,總之要以能夠保持心神安定而不煩躁為基本原則,待有基礎後可數至三百六十次或體内真氣循環一個周天為宜。數息完畢,口腔内津液充滿,應以此津漱口數遍,然後以意念從任脈向下,攝過谷道,到尾間,徐徐上夾脊,中關,再以目上視,鼻吸莫呼,撞過玉枕,将目往前一轉,直過昆侖,倒下鵲橋,再咽下一口津液送下重樓,人離宮,而至氣海。

到此略微定一定,再運前法,共運作三周,口中的津液,也分三次咽下,即道家講的天河水逆流。津液咽下之後,靜坐片刻将雙手掌搓熱,擦下丹田一百零八下後,連肚臍一起捂住,稍待片刻,放開手掌時整理好衣服,一定要将臍腹部圍住,千萬注意不要在此時受風着涼,古人講“養得丹田暖暖熱,此是神仙真妙訣”。然後用左手心搓有大拇指背有手心搓左大拇指背,将雙拇指背擦熱,從鼻梁兩側的眼窩處向雙眼外側推揉四十九道,以去心火;再擦鼻梁兩側三十六遍,以潤肺;雙手指搓耳廓十四遍,以補腎;雙手掌幹洗臉十四遍,以健脾。兩手掩耳鳴天鼓之後,雙手交叉慢慢翻掌往上舉起,擡頭雙眼看手背,即朝揖三次,徐徐呼出濁氣四五口,鼻收清氣。

最後兩手抱肩,移筋換骨數遍;以拇指揉玉枕穴二十四下,雙手背搓腰眼一百零八下,雙手搓左右足心各一百零八下,謂之一周。堅持行此法,精神強旺,百病不生,長生耐老。此練法要循序漸進,初練時一定要找一位懂得此術的師父在旁指點,方為宜,待任督兩脈有氣感時謂之打通小周天。(注:任督兩脈在平時是通暢的,那又為何叫打通呢?打通的意思是人為通過意念能夠控制,謂之打通。

而煉精化氣是道家修煉成仙的第一步驟,與打通小周天法基本相同,煉精化氣重在陽精在體内的運轉,一提到精,就不能不說到道家的精氣神理論,煉精化氣就是這一理論的初級表現。精氣神理論的修煉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煉精化氣,第二階段為煉氣化神,第三階段為煉神返虛。煉氣化神,煉神返虛是一則必須在明師的直接指引下修煉,二則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到的境界。煉精化氣就是講以生殖之精(男指睾丸之精,女指卵巢之精)氣化後,以五氣朝元添補先天之元的方法。而一個人要想修煉此法,有一個入門的捷徑,那就是把握住自身“活子時"這一關鍵時刻,首先聲明一點,一個人平時也能修煉煉精化氣之法,那為什麼我們還要說要把握“活子時"這一時刻呢?是因為“活子時“是人體正陽之氣正旺之時,如能從“活子時”人手修煉,則能産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什麼是“活子時”呢?“活子時”不是指固定的時間,而是指一種生理狀态,是男女在沒有性欲的情況下,身體生殖器官發生的自然的生理反應,即男子生殖器官勃起,女子子宮收縮且乳房發生反應,這種生理反應也就是老子所說的嬰兒“不知牝牡之合而腹作,精之至也”的狀态。

無極樁功原理及練法

老子為了讓人們易于了解,用一個在成長中的男嬰來做比喻,男嬰是絕對還沒有男女性意識的,但當他在似醒未醒之時,生殖器卻會勃起,那便表示生命本有精氣的凝聚,陽精之氣正旺,我們把這個時候的生理狀态稱為“活子時”,此時道家又認為是藥生現象。在這種狀态下,如能把握住心念,不因生殖器官的反應而動男女之欲,反而能清醒地運用正确的功法導引陽精之氣循督脈(即中樞脊髓神經)而上還于泥洹宮(即間腦部分),然後到達上丹田(即兩眉之間),也就是道家講的“還精補腦”。陽精到此以後,就是道家講的“丹頭一點先天之氣”到了上丹田之後,可化為華池神水(即口腔與腦下垂體分泌的津液),循十二重樓(即喉管部分)降至下丹田(即肚臍部),便是打通任脈。如此真氣循任督兩脈的循環運轉,道家稱為轉河車。

修煉到此,再加上中宮胃氣的充盈,如能達到心空清靜而人定的狀态,這時男子的睾丸和會陰部(道家又稱為海底)會有自然的收縮現象,此時會覺得有一絲力量自前向上循恥骨至内面上沖到小腹的下丹田部位,與中宮下降的氣機相接,陡然之間促使性腺的活力恢複,發生無與倫比的快感,同時這種快感循雙腿内側而直透到兩足心和兩足趾,此時自身的感覺其樂融融,這個階段才到煉精化氣的初級階段。

再往後就到了道家所講的三花聚頂、五氣朝元的階段。三花與五氣都是比喻詞,三花即是指精氣、神,五氣便是心、肝、脾、肺、腎,三花聚頂的頂指的是頭頂百會穴,五氣朝元是指人體髒腑之氣各歸原來的本位,本位是指下丹田的元氣。人的生長是離不開先天的元氣的,如能達到五氣朝元的境界,就能補充先天的元氣,就能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三花聚頂時,人體的感覺是什麼呢?就是經過煉精化氣的階段,漸漸地周身柔軟下來,如老子所說的“專氣緻柔,能嬰兒乎”的狀态,感覺到非常的安逸,好像沒有了對身體的感覺,隻是頭腦似乎還有一點反應。此時無論出現何種狀況,如能保持一念不生,一意不敢,突然之間會感覺到頭頂好像有一股清虛之氣自天而降,直貫而下,沐浴全身,身體呈現出無比的清涼之感,這個時刻道家叫做“醍醐灌頂"。而五氣朝元呢?是在達到上述境界後,忽然感覺呼吸之氣自然地完全停止,而平時所講的内呼吸(即是指丹田的呼吸)也自然地停止了,這個時期會過一段時間偶然極其輕微地呼吸一次,不知道有身體的存在或沒有身體的存在,思想、感覺都消失得無影無蹤,正是體内髒腑之真氣還原本元的時刻。這個狀态過一段時間會自然停止,身體恢複正常,這一狀态所延續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各不相同,練精化氣的修煉到此便告一段落,此時自會感覺到身輕如燕,形神兼具,目光如炬,周身上下好似有使不完之力。

以上所說是對小周天,煉精化氣,三花聚頂、五氣朝元的一個概略性講解,隻是以修煉經驗來說明修煉的方法和身心的感受,而在大衆的修煉過程中,每修煉到一個環節都會因個人的性别、體質心性、環境疾病、信仰、潛意識等因素的不同,而各有不同的感覺和反應,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如有些人先有五氣朝元,然後才有三花聚頂的感受,這也是正确的。是以最好在修煉中能有經曆過此境界的明師指點,以防偏差,特别注意在修煉功法時,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在一個安靜而不會被打擾的環境下修煉,如果在入定過關的一,刹那,受到幹擾,後果将不堪設想,道家一般講此時會走火人魔。

無極樁功原理及練法

​有人對煉精化氣、三花聚頂、五氣朝元不甚了解,認為是不可能的。對此我有兩個觀點,第一是人的意念到則氣血到,這是不可争辯的事實,大腦如沒有氣血的滋養就會死亡,三花聚頂隻不過就是人為地控制了氣血的運作,在運作時攜帶陽精之氣到達頭頂是必然的,因為精液不排出體外時,人體會自然吸收,精氣随氣血在體内運作。第二,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腦神經有病變的人,即西醫講的精神病患者,發起病來力大無比,四五個強壯男子按不住,請問這個病人的力量來自哪裡?我認為它是因病打破了神經系統的束縛所産生的力量。我再拿我祖父給我講的一個故事來加以說明,有一個老太太,在火竈旁紡線,火竈裡蹦出一顆火星,引燃了老太太身旁的棉花,老太太發現後,身邊碰巧無水,在情急之下,迅速地搬起身旁的磨盤将火壓滅,事後老太太再想移開磨盤則難以如願。那老太太搬動磨盤之力是何力啊?我認為是她情急之下,腦子裡沒有進行任何的分析比較,也就是在沒有任何想法和意識的情況下,身體所發出的本能之力,而後來她無法再挪動磨盤,是因為火滅了,不着急了,她的大腦就會用意識來測量會考慮磨盤是不是很重?我能搬動嗎?這就會對她搬動的力量産生障礙,導緻老太太不再有力量挪動磨盤。如果我們通過煉精化氣的方法加以練習,用意念導引任督兩脈,沖破後天神經意識的束縛,也就是在精神正常、能用心意控制的狀态下,運用先天本元之力(國術稱為真力),通過我們心意的控制發出,就能達到内家拳拳理所描述的制敵效果。如不擺脫後天神經意識的控制,内力是不可能發出的,就會跟平常人一樣,這就是練此功和不練此功的差別。

《黃帝内經》是我們祖先三千多年前的一部巨作,是道家修養理念的綜合展現,它将道家先賢口傳心授和分散記錄在不同典籍中對人的認識加以集中和整理,此著作奠定了中華醫學的理論基礎,隻可惜流傳到現在的版本已不完整,有所遺漏特别是心,靈兩篇的遺失對現代中醫學的理論基礎和部分疾病的防治(如癔病等)造成了損失。如想彌補這部分理論,隻能從道家的古籍善本中尋其蹤影,為疑難雜症的防治找到依據,為治療提供幫助。

依據道家理論,通過内煉調息,可以使體内的陰陽之氣,沿經絡系統,在周身正常地循環;通過意念的導引,調動丹田之元氣,運達周身各部,以此可達到治病、養生、煉形之功效。如要達到如此之境地,必須先依托道家八段錦功法打通小周天,即用意念能夠控制住任督兩脈而有氣感産生。換句話說,在練無極樁之前,用意念調息之時,能感覺到體内真氣向下丹田灌注之感,由此氣感行生出在身體放松的情況下,真氣通過經絡血脈傳達到四肢百骸,這就是我們常講的意到則氣到,氣到則血到,血到則力到的理論。我們如果能夠堅持上述辦法進行修煉,在站無極樁之時,不着絲毫後天之幹擾,不尚氣力,因其不尚氣則濁氣沉,不尚力則浮力泯,運用煉精化氣之法,則先天之氣可充盈,元力可展,不僅助長内功,還可排除對元陽真氣運轉的幹擾,逐漸使之恢複到自然運化靈通的狀态,自可見到月照千江,天清萬裡之兆。

無極樁功原理及練法

我們從先天的虛無中來,直到後天的成長發育,在這個過程中無時無刻都離不開我們身體内本元的滋養,也就是我們先天之元氣的滋養,我們要珍惜它,不要被後天的種種欲望所耗損,要加強個人的修為,平時應該使用道家修煉之法加以補充,我們的身心才能康健。(道家内丹修煉秘笈)中談到的梅花樁也好,太極拳等功法也好,它們都是行功,練行功的目的是把自身的正陽真氣通過行功的方法沿經脈四肢往返以養形,而八段錦,無極樁功等功法則是沿任督兩脈通過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以心中的真火煉就陽精真氣,以滋補先天元氣的過程,這個過程又可統稱為煉神。隻有形神兼煉,才能成就國術所講的内功,才能有内力,如果我們能夠堅持不懈,先天元氣通過我們的修煉充裕了,那麼再通過任督兩脈把先天元氣按上述煉精化氣的方法,經過五氣朝元、三陽聚頂的修煉過程,此時已不是三花的精、氣、神階段了,而是三陽聚頂(三陽即指的是經過修煉以後上、中、下丹田的純陽之氣,此氣已無陰氣附着)的階段,這時頭頂的百會穴會感覺到如同天窗的開啟,好似陽光照了進來,身心豁然開朗,仙胎即出,我們就快活地成神仙了。

二、無極樁功法

無極之形,即是在自然放松的狀态下,身體安然不動的立正姿勢。此時心中無形無象,無意無識,混混沌沌,一氣渾淪,實是天心純然而未有分别之至性,為天然順行之道。世人經常違背此自然之道,做出種種傷害自身的事,卻自以為在修身養命,待沒有效果時,又認為修養之法有問題,攝命養生之術未能盡善盡美。于是古之賢聖,參透逆運之理,還原之道轉乾坤,奪造化,一氣運作而太極生焉,于後天之行功中,以複先天之元氣。

1.其歌訣為:

無形無象無紛拿,一片神行至道誇。

參透龍無根蒂固,混混沌沌樂無涯。

2.無極樁功練習法

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腳尖徽向内扣,膝關節做曲(微曲是要雙膝自然放松,不緊繃而已);微收臀,尾阊與地面垂直;兩臂自然放松下重下領微收,頭須豎直;眼觀鼻,鼻觀口,口同心;舌舐上颚(舌舐上顆不需用力,隻是輕微擡起舌尖,接觸到上颚而已);氣運丹田:一吸一呼為一口,吸氣不管,吸滿後屏氣将津液(注:舌舐上顎,則津生滿口)咽下。然後緩緩出氣,同時将吞明之物用意念控制緩緩送至丹田,吞咽數次。此乃咽津法,咽津法乃意念導引之法,它是通過咽津用意念控制,來調動全身之真氣,以養丹田之元。此功法大約站半小時左右。

注:無極樁法看似簡單,練起來很難,因為此功法實為内煉之法,乃是調動真氣體内運作之術。站樁前必須懂得内氣運作之法(即調息之法),打通小周天,方可練習。須特别注意的是,在修煉此功法時,須有修煉此術達到一定境界之人在旁指導為宜,以防偏差。

太極拳是離不開上述内功的,何為内功呢?乃内勁也。在練拳時不用拙力,反長内勁,此乃太極拳之長處,此拳從頭至尾,勢勢皆有内功。演練時,若能牢記含胸拔背,沉肩墜肘,氣注丹田,提頂調膛,則不久可見奇效,循序漸進,方可進入太極拳修煉之正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