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首屆澳門喜劇節落幕,開心麻花談澳門與喜劇的未來

作者:一财風尚

3月18日,首屆澳門國際喜劇節落幕,九天時間,中國喜劇屆“半壁江山”參與到這一節慶當中,以對談、表演等形式,圍繞喜劇前沿話題展開讨論,也将國内外最新的喜劇佳作推介給大灣區的觀衆。

獨幕喜劇、相聲、舞台劇、音樂劇、脫口秀、短視訊,多元品類的“喜感”内容豐富着人們的休閑生活。剛剛打破影史紀錄的2024年春節檔,喜劇電影貢獻了絕大部分票房,也佐證笑聲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心麻花演員沈騰、馬麗分别在《飛馳人生2》和《第二十條》中擔綱主演,二人目前也是中國影史主演電影票房最高的男、女演員。

本屆喜劇節由開心麻花與大麥聯合主辦。多年來,憑借舞台劇、電影,開心麻花已經成為最知名的喜劇品牌,不過,一直以來更多以“北方語系”喜劇内容為觀衆所認知。此次開心麻花辦喜劇節,将地點選擇在南方,令不少人感到好奇。近日,開心麻花行政總裁、澳門國際喜劇節聯合發起人韓玫接受第一财經專訪,回應喜劇節落地澳門的原因,并介紹了開心麻花與喜劇節的未來規劃。

首屆澳門喜劇節落幕,開心麻花談澳門與喜劇的未來

開拓國際市場

作為一家創立21年深耕喜劇領域的公司,開心麻花一直有帶着作品出海、與國際同行交流的計劃。韓玫相信,在喜劇這一垂類領域,與國内外喜劇創作者交流,才能不斷提升原創能力,推動創新題材和佳作湧現。

2018年,開心麻花曾組隊參與墨爾本國際喜劇節,并在2019年嘗試在澳新、北美地區組織劇團演出,将中國式幽默推介給海外觀衆。不過,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出海的規劃暫時擱置。

2022年,澳門文化局和澳門中聯辦帶領文化企業來北京調研,開心麻花作為被調研企業之一與對方有了第一次接觸。韓玫記得,當時讨論的題目是“開心麻花的劇目能否在澳門實作駐演”。

随後,開心麻花對澳門本地的劇場、劇種和觀衆構成做了調研。澳門是以粵語為主的城市,兼具國際化色彩,開心麻花的劇目要與本地文化融合,才能更好地被接受。“我們當時認為駐演不一定能很快成熟,需要一個時機來測試不同形态的内容能否在澳門落地。”由此,澳門國際喜劇節的規劃提上日程。

澳門文化局局長梁惠敏在喜劇節期間接受媒體通路時談到,澳門是一座國際化的都市,也是一座包容、快樂的城市,國際喜劇節符合澳門這座城市的特色。更重要的是,喜劇節的舉辦能夠幫助産業落地,國内外不同團體的演出,導演、演員的經驗分享,能夠激發本地年輕人的參與和創作,進而推動文化産業的發展。

在較短時間内,開心麻花與澳門演藝學院戲劇學校合辦了首屆喜劇教育訓練班,此次參與喜劇節劇目展演的《瘋狂理發店》粵語版的主創和演員皆為教育訓練班學員。《瘋狂理發店》也是此次喜劇節最快售罄的劇目,給開心麻花劇目在澳門落地帶來了信心。

扶持喜劇新人

近年來,開心麻花一直在尋求跨方言的成長。開心麻花在成都打造過川味喜劇《寬窄人家》,嘗試四川方言與麻花喜劇的融合。在天津打造了方言版《婿勢待發》,“這部劇巡演到華東地區的時候,大家也非常喜愛,在上海我們也嘗試了海派特色的劇目。”韓玫說,開心麻花一直關注粵語地區的拓展,在廣州、深圳成立了子公司,但在此之前還沒有足夠的信心去嘗試全粵語版本的劇目,“喜劇節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測試全粵語班底的劇目究竟能走多遠。”

首屆澳門喜劇節落幕,開心麻花談澳門與喜劇的未來

聊到《瘋狂理發店》粵語版的創作,韓玫向第一财經透露了一段小插曲。這一在内地多個城市熱演的沉浸式互動懸疑喜劇改編自國際IP,原版為英文版,在美國波士頓小劇場駐演已有四十多年。引進國内時,主創團隊對IP進行了本土化改編,但在進行粵語版改編時,編劇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卻難以推進,最後又拿出全英文的劇本重新翻譯,消化成粵語才落地。韓玫覺得:“也許因為澳門的文化相對于内地城市更國際化一些。未來,内地的原創劇本如何改編成粵語版,會是我們下一個課題。”

《瘋狂理發店》制作人林炜琪是開心麻花澳門公司第一位員工。“我們想在澳門辦喜劇節,想在這裡長期發展,接觸到許多澳門當地的朋友。林炜琪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也是鼓勵我們在澳門把演藝這件事做好的動力。”韓玫告訴第一财經。

在與澳門青年人接觸的時候,韓玫發現,很多人熱愛文藝、喜歡文化創作,組織了舞蹈、戲劇等各種社團,但由于澳門此前還沒有形成具規模的文化産業,他們大多隻能在業餘時間進行創作。林炜琪畢業于澳門大學法律專業,熱愛文藝的她組織的劇團曾在内地演出,小有名氣。開心麻花與之接觸的時候,她的劇團正告一段落,自己也在考慮後續發展。作為一個對澳門文化非常熟悉、同時熱愛舞台創作的年輕人,林炜琪成為《瘋狂理發店》粵語版制作人的不二人選。

林炜琪數年前在上海有過一段遊學經曆。在她看來,澳門與上海有相似性:“上海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吸納了很多國内外的演員或團體演出。澳門也是一個國際性的視窗,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林炜琪覺得,上海的文化藝術氣息濃厚,秋天梧桐落葉不掃給她留下了很深印象,“這就是城市文化在街道上的展現,我回到澳門之後也在思考,如何與内地不同城市交流。澳門也有很有魅力的文化,粵國文化、小漁村的文化等等,孕育着我們的成長。”

在林炜琪看來,澳門觀衆對戲劇的需求相對較小,在戲劇方面的發展對比内地也稍晚一些,演藝産業發展成熟大概還需要五到十年時間,但澳門也有自己的優勢,就是國内外交流比較友善,“對于澳門演藝從業者來說,他們渴望的是機會、平台和資源,與藝術家和團體更多交流,把精華帶回澳門,發展本土的藝術,讓大家感受到,澳門不隻是一座小城市。

喜劇人創意交彙的舞台

開心麻花創始人、喜劇節發起人張晨談到喜劇節的創立初心,是想為各地喜劇人提供交流平台,通過劇目的落地,挖掘、培養當地喜劇人才,把更多優秀的喜劇作品帶到澳門,推動文旅融合,讓更多觀衆走進劇院、電影院,助力澳門演藝之都建設。在他看來,喜劇是帶給人美妙享受的一門藝術:“有人說喜劇給人希望,悲劇給人力量,我想說喜劇給人希望,同時也給人力量,我覺得這兩個都是不可或缺的。”

此次喜劇節作為平台,彙集了一批喜劇人,他們都渴望通過交流,啟發彼此的創作,為觀衆帶來笑聲。馬麗說,喜劇演員其實是挺不容易的:“你要付出全身心的力量和能量,讓觀衆笑過之後,還能感受到作品的深度。喜劇節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喜劇,欣賞進階的喜劇,讓更多年輕人借助這個平台,得到更多觀衆的認識。”

今年是首屆澳門國際喜劇節,在籌備時間較為緊張的情況下,目前達到的成效在韓玫看來超過預期:“讓更多人了解喜劇的魅力,是業内所有喜劇人長期的希望。這次在一個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環境中,也經曆了挑戰。”在劇目邀約上,喜劇節兼顧了多樣性和國際性,兩部國際先鋒喜劇作品、兩部粵語戲劇、一部開心麻花近年備受歡迎的原創劇目,跨越語言和文化壁壘,讓來自五湖四海的觀衆感受到喜劇的魅力。

韓玫透露,在籌備内容過程中,他們也考察了漫才、脫口秀、短視訊等戲劇、電影之外的喜劇内容,但是時間緊張未能落地:“形态上的創新需要更長的準備周期,因為創作需要非常認真的磨合互動。”得到諸多業内外人士的支援和認可,讓韓玫感覺欣慰,同時也期待明年能夠邀約更多喜劇人和作品展演。韓玫希望,未來能與澳門達成在喜劇産業上的長期合作,持續将喜劇節辦下去。“首期三年計劃已經做完,未來能否再增加分會場,還可以逐漸交流推進。”

澳門探索多元經濟發展

澳門,作為世遺城市和旅遊目的地,正在逐漸恢複活力。2024年春節黃金周,澳門錄得入境旅客共有135.8萬人次,日均入境旅客增長顯著,恢複貼近2019年春節黃金周日均水準;與2023年同期比較,日均旅客大幅上升163.8%。2023年澳門全年入境旅客2821.3萬,恢複至2019年的71.6%。

如今,大型文化活動成為驅動地方文旅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去年,澳門提出打造“演藝之都”。喜劇節之外,還舉辦了澳門國際音樂節、澳門中葡文化藝術節等國際文化活動。3月24日,為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還舉辦了2024澳門國際幻彩大巡遊。此外,首屆澳門國際短片節也正在舉行當中。

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張铮看來,澳門一直在走多元化經濟發展道路,喜劇産業作為文化産業當中受到人們歡迎的垂直門類,具有廣闊的增長空間:“笑聲消費在今天有着很廣闊的市場基礎,跨越年齡、教育程度、社會階層。”

籌辦喜劇節兩年當中不斷探訪澳門,也讓韓玫對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她看來,澳門整體文化相對輕松,當地人溫和認真,從文旅産業發展角度來看,随着演藝之都概念的提出,遊客構成和休閑方式也在發生改變。

“純旅遊的人口變多。各個景點有網紅打卡地,還有各種各樣的米其林餐廳,親子遊客也變得越來越多。”韓玫從澳門旅遊局交流了解到,他們正在考慮吸引更多亞洲遊客、葡語地區遊客等。明年喜劇節,他們也考慮引入一些葡語的喜劇類型項目合作,“接觸到更多創作人員,你會覺得這個世界還可以更加開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