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姓心目中的“村官”

作者:紅葉清泉
百姓心目中的“村官”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村官”雖小,作用蠻大,他們肩負着傳達貫徹上級方針政策的重任,肩負着帶領農民增收緻富的希望,也肩負着維護社會穩定和操勞百姓吃喝拉撒的大事小情。

是以村官的好壞、優劣,自然要受到百姓的關注。也最關乎政府的基層執行形象和影響。如果到農村走一走,聽一聽,看一看,就會有一個深切的感受。民村議論最多的就是村幹部,其中有肯定,也有否定。有誇獎,有質疑,有譏諷,也有謾罵。

因為他們長期農村生産生活的接觸,都會運用自己的分析、判斷和鑒别方法,品評各種各樣的“村官”,尤其現在農村幹部,都是通過民主直選的村官。每個村民,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村官”情結。

一是掌好尺子用好秤。“吾心為秤,不能為人作輕重。”這是古人對待百姓的态度。現代的農村幹部如何對待群衆問題,依然是一個民心向背、榮辱成敗的重要問題。在絕大多數群衆眼裡要當好農村這個家,必須心中有公,身上無私,說話辦事公正、公道、公平;對内對外、一視同仁、秉公行事、不徇私情。

百姓心目中的“村官”

要學法懂法,依法施政,扶正祛邪、抑惡揚善。小事能決斷,大事不含糊。始終一把尺子量是非,一杆大秤秤公平。特别涉及百姓關注而且敏感的問題:如劃分宅基地,攤派義務工,發放征地款,發放優撫款,代征代收費稅,救助貧困戶、處理鄰裡糾紛等,都要一碗水端平,客觀公正,讓大家心服口服,不能讓群衆戳脊梁骨。

二是端正身子用足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農村幹部與百姓生活在同一塊天地裡,低頭不見擡頭見,什麼事都可能遇到,什麼話都可能聽到,什麼臉都可能看到,要有寬人之量、讓人之度、容人之心,夫妻之意,成人之美。從思想深處與廣大農民建立感情。平時要注意講理明法,以情感人,“人心換人心,八兩換半斤”,廣泛聽取群衆的呼聲和意見,“心中為念農桑苦,耳裡如聞饑凍聲。” 群衆想個啥,心裡盼個啥,随時串串門,及時唠唠嗑,話要說到點子上,事要幫在為難處。

百姓心目中的“村官”

諸如謀劃緻富項目,幫助協調啟動資金,救濟鳏寡孤獨,救助失學兒童,發放扶貧貸款等,何時需要“高崗填土”,何時需要“雪中送炭”,真正做到救人急、解人難,知民意,動真情。既不能徇私情、扶親戚,把好處裝進自己的腰包,更不能“井水不犯河水”。與群衆“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三是守好規矩理好财。“村官”雖不在品,也是“一家之主”。“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道父母恩。”做農村工作還要懂規矩、守規矩,吃飯穿衣論家當。一切從農民的切身利益出發,先謀吃和穿,再掙兜裡錢。理财要精打細算,花錢要細水長流,政務财務定期公開,讓大家心裡明白。工作不搞獨斷專行,做事不搞好大喜功,充分調動群衆的參與意識,大家的事情大家辦,衆人拾柴火焰搞。

諸如春種夏鋤、秋收冬藏,哪個時節該幹啥,哪頭輕來哪頭沉。大到村政建設、社會治安、農業結構調整,小到地頭地堰、澆地施肥、調換良種,都要有切實可行的措施,有謀有略、統籌兼顧,重點突出。力求成為打裡照外的行家裡手。讓大家心甘情願地信你、服你、捧你、跟你走。“天上的星星參北鬥,地上的農民跟黨走。”

百姓心目中的“村官”

四是立足長遠奔前程。當村“官”,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短期思想,應付心理;也最怕幹打雷不下雨,天橋的把式——光說不練。不怕人窮,就怕身懶;不怕不說,就怕不幹;不怕不想富,就怕不邁步。隻要群衆信得過,不幹則已,幹就幹出個名堂來。要擯棄那種等、靠、要的懶漢懦夫思想,咬定發展不放松,治窮緻富下硬功。

把目光放遠,把腰杆挺直,經得起挫折,吃得下辛苦,還要注重在實踐中拚搏,在實踐中總結,不斷校正充實緻富的發展目标,提高駕馭商品經濟的能力和經驗。瞄準市場前沿,抓機遇、搶資訊、定思路,因村制宜、确定和發展适合對路的增收緻富項目,讓老百姓長期受益得實惠,讓廣大村民豐衣足食腰包鼓,讓黨的富民政策最終落實在百姓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