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的七條知人法則

作者:雪漠禅壇

◈ | 雪 漠

雖然諸葛亮在對馬谡的判斷上出錯了,但他比起很多人來說還是比較會用人的。他曾寫過一篇叫《知人》的文章,裡面講了七條知人的法則,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問一些大是大非的問題,看看他的胸懷怎麼樣,有什麼理想,志向如何。他暫時沒有志向也不要緊,隻要他是可造之才,就幫他立志。隻要能将志向立起來,也會很好。古人在三十歲前必須明白這輩子的使命,也就是“三十而立”。如果他三十歲還立不起志向,沒有大境界和大格局,這輩子就不會有出息,不可用。大家一定要明白,心決定了一個人的成敗,是以,你如果不想做平庸的人,就要建立人生志向,而且這個志向的格局要盡量大一些。

我經常談到契诃夫的短篇小說《醋栗》,那部小說的主人公有一個很小的夢想,就是擁有一座種滿醋栗的莊園。為了實作這個夢想,他拼命地賺錢,還娶了一個很有錢的寡婦,最後真的擁有了這樣一座莊園,每天都因為能吃上醋栗而幸福得發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也算是一個知足的人。他為這個欲望化、個人化的夢想付出了人格上的代價,實作這個夢想的時候,他已經是一個麻木冷漠的人了,他的“妻子”也因為受到冷落而抑郁地死去,但這一切他都意識不到,也意識不到自己的變化。契诃夫寫他的時候,用的是一種非常悲痛的語氣,讓讀者也覺得很沉重。不過,讀者之是以會覺得沉重,或許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這個人物并不獨特,他是很多人中的一員——很多人也有自己的“醋栗”,比如房子、汽車、女人、地位、權力等等,不過,他們就算得到“醋栗”,或許也不會像這個人物一樣幸福得發抖,他們也許會繼續追逐更大的欲望。但是,對《醋栗》的主人公來說,知足常樂不一定就是好事,因為他的人生已經到頭了,他不再思考人生,不再思考生命,不再思考自己的靈魂需要什麼——也許他從來就沒有思考過這些問題,否則他的夢想就不會是醋栗。當一個人将感官享受當成畢生的夢想時,他的心靈是多麼蒼白啊。是以,他才不能體會到自己的可悲。對他來說,這說不清是好事還是壞事,因為他畢競活得很幸福。但是,一旦他厭倦了醋栗的味道,幸福人生的假象就會頃刻間崩塌,他會發現生活中的很多不完美,很多讓他接受不了的東西,比如他的孤獨。這時,他又該怎麼辦呢?當我們将個人化的欲望當成畢生的夢想,有一天卻厭倦了這個“夢想”時,我們又該怎麼辦呢?如果我們還年輕,那麼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但如果我們已是白發蒼蒼的老人,我們還有從頭開始的機會嗎?或許也是有的,人隻要還在呼吸,就有可能改變自己的生活,有可能改變自己。這需要的僅僅是一個念頭。

瞧,我又扯遠了。還是回到今天的主題上來吧。

諸葛亮認為,識人之初,就要看看他是否有遠大的志向,是否有博大的胸懷和格局。因為,如果他沒有大志向、大目标、大格局,他的心裡就裝不下多少東西,隻能裝一些雞毛蒜皮的瑣事,就像曾國藩在家書裡虛構的形象一樣。為什麼清政府一看曾國藩的那些家書,就對他放松了戒備?因為,沒有遠大志向、隻在乎雞毛蒜皮的人,不會有偉大的行為,甚至不會有大的欲望。做皇帝、治理天下也需要大格局。成就任何一個大的事業,都需要大胸懷、大志向和大格局。隻有格局夠大、心夠大,你才可能跟人類的命運發生關系——當然,我不是教你好高骛遠,我的意思是,做人需要有大局觀,沒有大局觀的人,心胸難免會狹隘,難免會糾纏在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之中,圍繞着自家的柴米油鹽過一輩子。在我看來,這樣的人生有點蒼白,但或許它也是一些人的快樂吧。

第二,“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跟他交流一下,甚至要跟他辯論一下,看他的應變能力怎麼樣——諸葛亮的知人法則并不是最高明的,我之是以分享給大家,隻是讓大家多一種借鑒和參考而已,不要把它們當成金科玉律。要知道,諸葛亮用了很多人,但仍然不能跟曹操相比,像魏延和馬谡就沒有用好。是以,我們在接觸他的東西時,要保持一種辯證的眼光,不用全盤接受。尤其要注意的是,他對道不夠重視,基本上都是在術上下功夫,這是他最緻命的地方,我們也要避免犯這個毛病。

第三,“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問問他對戰局有什麼看法,請他提供一些計謀,目的是看看他的見識怎麼樣。這也是我的習慣,我經常會請教朋友們一些問題,除了想學一些東西之外,也是在觀察他們的品質和境界。如果他們講得很好,我就向他們學習,他們就是我的老師;如果他們講得不好,我就會找出他們的不足,自己不要犯同樣的錯誤,那麼他們仍然是我的老師。是以,要經常請教别人,在請教的過程中,你不但能學到一些東西,也能發現一些過去你也許忽略了的東西,還能判斷這個人到底怎麼樣,可不可用,适合用在什麼地方。如果他見識不夠的話,也不會有大出息。

第四,“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告訴他即将有災禍和磨難出現,看看他有沒有承擔的勇氣,是不是一個膽小怕事的人。如果膽小怕事的話,他就不可用。有些人老是怕這怕那,什麼都怕,老是想護着自己那些雞零狗碎的東西,不想打碎,這樣的人如果不改變自已,最終就會一事無成。許多時候,世界比我們想象的更加博大,不要因為自己的患得患失,而不敢做事。要知道,膽小怕事也是一種人格缺陷,一方面自己不要做這種人,另一方面也要遠離這種人,無論做事業還是交朋友,都不要選擇這種人。膽小怕事是最糟糕的,很多人之是以會告密,就是因為膽小怕事。是以,告密者大多是膽小怕事的人。你想想看,如果你把某人當成可以交心的朋友,他卻是個膽小怕事的人,在别人的威逼利誘之下,把你告訴他的很多秘密都說了出去,你會怎麼樣?是以,我們自己不要做這種事,要對得起别人、對得起良心,也不要用那些有可能出賣自己的人。

第五,“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和他喝酒,看看他醉酒之後有什麼表現。有些人醉酒之後會痛哭流涕,有些人醉酒之後會打人,有些人醉酒之後會說出很多秘密,總之,大部分人醉酒之後,都會原形畢露,如果他的本質是小人,那麼他就會露出小人的嘴臉。但是,有些人即使喝了酒,也仍然有一定的格局、規矩和底線,這說明他的自制力很強。另外,開車的人如果喝酒,也不可用,你要記住這點。酒駕非常危險,很多車禍都是因為醉酒駕駛造成的。如果他明明知道自己一會兒要開車,還要送别人回家,卻仍然喝酒,那麼這個人就絕對不可交,更不能用。因為,他連自己和别人的生命都不放在心上,還會把什麼放在心上?你坐他的車都有可能會出事,更不要說别的了。是以,對一些本性、本質上的問題,我們絕對不能妥協。

第六,“臨之以利而觀其廉”,給他一點好處,看看他會不會接受。如果他接受,就說明他是貪财貪利之徒,不是廉潔之人,将來一旦有機會,他就有可能成為腐敗分子,至少會追名逐利。不過,很多人也會用一些追名逐利之徒,蔣介石最早的時候就重金收買過一些人。當然,這與他的用人習慣有關。

第七,“期之以事而觀其信”,請他做事,并約定好完成的時間,看看他講不講信用。不講信用的人,也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