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诸葛亮的七条知人法则

作者:雪漠禅坛

◈ | 雪 漠

虽然诸葛亮在对马谡的判断上出错了,但他比起很多人来说还是比较会用人的。他曾写过一篇叫《知人》的文章,里面讲了七条知人的法则,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问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看看他的胸怀怎么样,有什么理想,志向如何。他暂时没有志向也不要緊,只要他是可造之才,就帮他立志。只要能将志向立起来,也会很好。古人在三十岁前必须明白这辈子的使命,也就是“三十而立”。如果他三十岁还立不起志向,没有大境界和大格局,这辈子就不会有出息,不可用。大家一定要明白,心决定了一个人的成败,所以,你如果不想做平庸的人,就要建立人生志向,而且这个志向的格局要尽量大一些。

我经常谈到契诃夫的短篇小说《醋栗》,那部小说的主人公有一个很小的梦想,就是拥有一座种满醋栗的庄园。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拼命地赚钱,还娶了一个很有钱的寡妇,最后真的拥有了这样一座庄园,每天都因为能吃上醋栗而幸福得发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也算是一个知足的人。他为这个欲望化、个人化的梦想付出了人格上的代价,实现这个梦想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麻木冷漠的人了,他的“妻子”也因为受到冷落而抑郁地死去,但这一切他都意识不到,也意识不到自己的变化。契诃夫写他的时候,用的是一种非常悲痛的语气,让读者也觉得很沉重。不过,读者之所以会觉得沉重,或许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个人物并不独特,他是很多人中的一员——很多人也有自己的“醋栗”,比如房子、汽车、女人、地位、权力等等,不过,他们就算得到“醋栗”,或许也不会像这个人物一样幸福得发抖,他们也许会继续追逐更大的欲望。但是,对《醋栗》的主人公来说,知足常乐不一定就是好事,因为他的人生已经到头了,他不再思考人生,不再思考生命,不再思考自己的灵魂需要什么——也许他从来就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否则他的梦想就不会是醋栗。当一个人将感官享受当成毕生的梦想时,他的心灵是多么苍白啊。因此,他才不能体会到自己的可悲。对他来说,这说不清是好事还是坏事,因为他毕竞活得很幸福。但是,一旦他厌倦了醋栗的味道,幸福人生的假象就会顷刻间崩塌,他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不完美,很多让他接受不了的东西,比如他的孤独。这时,他又该怎么办呢?当我们将个人化的欲望当成毕生的梦想,有一天却厌倦了这个“梦想”时,我们又该怎么办呢?如果我们还年轻,那么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但如果我们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我们还有从头开始的机会吗?或许也是有的,人只要还在呼吸,就有可能改变自己的生活,有可能改变自己。这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念头。

瞧,我又扯远了。还是回到今天的主题上来吧。

诸葛亮认为,识人之初,就要看看他是否有远大的志向,是否有博大的胸怀和格局。因为,如果他没有大志向、大目标、大格局,他的心里就装不下多少东西,只能装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就像曾国藩在家书里虚构的形象一样。为什么清政府一看曾国藩的那些家书,就对他放松了戒备?因为,没有远大志向、只在乎鸡毛蒜皮的人,不会有伟大的行为,甚至不会有大的欲望。做皇帝、治理天下也需要大格局。成就任何一个大的事业,都需要大胸怀、大志向和大格局。只有格局够大、心够大,你才可能跟人类的命运发生关系——当然,我不是教你好高骛远,我的意思是,做人需要有大局观,没有大局观的人,心胸难免会狭隘,难免会纠缠在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之中,围绕着自家的柴米油盐过一辈子。在我看来,这样的人生有点苍白,但或许它也是一些人的快乐吧。

第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跟他交流一下,甚至要跟他辩论一下,看他的应变能力怎么样——诸葛亮的知人法则并不是最高明的,我之所以分享给大家,只是让大家多一种借鉴和参考而已,不要把它们当成金科玉律。要知道,诸葛亮用了很多人,但仍然不能跟曹操相比,像魏延和马谡就没有用好。所以,我们在接触他的东西时,要保持一种辩证的眼光,不用全盘接受。尤其要注意的是,他对道不够重视,基本上都是在术上下功夫,这是他最致命的地方,我们也要避免犯这个毛病。

第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问问他对战局有什么看法,请他提供一些计谋,目的是看看他的见识怎么样。这也是我的习惯,我经常会请教朋友们一些问题,除了想学一些东西之外,也是在观察他们的品质和境界。如果他们讲得很好,我就向他们学习,他们就是我的老师;如果他们讲得不好,我就会找出他们的不足,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那么他们仍然是我的老师。所以,要经常请教别人,在请教的过程中,你不但能学到一些东西,也能发现一些过去你也许忽略了的东西,还能判断这个人到底怎么样,可不可用,适合用在什么地方。如果他见识不够的话,也不会有大出息。

第四,“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告诉他即将有灾祸和磨难出现,看看他有没有承担的勇气,是不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如果胆小怕事的话,他就不可用。有些人老是怕这怕那,什么都怕,老是想护着自己那些鸡零狗碎的东西,不想打碎,这样的人如果不改变自已,最终就会一事无成。许多时候,世界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博大,不要因为自己的患得患失,而不敢做事。要知道,胆小怕事也是一种人格缺陷,一方面自己不要做这种人,另一方面也要远离这种人,无论做事业还是交朋友,都不要选择这种人。胆小怕事是最糟糕的,很多人之所以会告密,就是因为胆小怕事。所以,告密者大多是胆小怕事的人。你想想看,如果你把某人当成可以交心的朋友,他却是个胆小怕事的人,在别人的威逼利诱之下,把你告诉他的很多秘密都说了出去,你会怎么样?所以,我们自己不要做这种事,要对得起别人、对得起良心,也不要用那些有可能出卖自己的人。

第五,“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和他喝酒,看看他醉酒之后有什么表现。有些人醉酒之后会痛哭流涕,有些人醉酒之后会打人,有些人醉酒之后会说出很多秘密,总之,大部分人醉酒之后,都会原形毕露,如果他的本质是小人,那么他就会露出小人的嘴脸。但是,有些人即使喝了酒,也仍然有一定的格局、规矩和底线,这说明他的自制力很强。另外,开车的人如果喝酒,也不可用,你要记住这点。酒驾非常危险,很多车祸都是因为醉酒驾驶造成的。如果他明明知道自己一会儿要开车,还要送别人回家,却仍然喝酒,那么这个人就绝对不可交,更不能用。因为,他连自己和别人的生命都不放在心上,还会把什么放在心上?你坐他的车都有可能会出事,更不要说别的了。所以,对一些本性、本质上的问题,我们绝对不能妥协。

第六,“临之以利而观其廉”,给他一点好处,看看他会不会接受。如果他接受,就说明他是贪财贪利之徒,不是廉洁之人,将来一旦有机会,他就有可能成为腐败分子,至少会追名逐利。不过,很多人也会用一些追名逐利之徒,蒋介石最早的时候就重金收买过一些人。当然,这与他的用人习惯有关。

第七,“期之以事而观其信”,请他做事,并约定好完成的时间,看看他讲不讲信用。不讲信用的人,也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