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可夫與斯大林吵架,侍衛長怒扇他兩耳光,卻無意間救了他一命對于軍隊統帥和最高上司人來說,軍隊統帥必須得無條件的服從最高領

朱可夫與斯大林吵架,侍衛長怒扇他兩耳光,卻無意間救了他一命

對于軍隊統帥和最高上司人來說,軍隊統帥必須得無條件的服從最高上司人的相關安排,要不然以後的軍事變動出現任何意外情況,所帶來的後果都得由軍隊統帥來負責,不過讓人覺得有些驚訝的是,當時身為蘇聯紅軍的元帥,朱可夫卻跟最高上司人斯大林發過脾氣。想想也知道這兩個人都是具有一定地位的人,如果他們發生争吵的話,後果确實非常嚴重,尤其是對于朱可夫來說,一個多小時就有可能會腦袋搬家。

事情的起因是源于蘇德之間的戰争,當時希特勒帶着500萬大軍洶湧而來,蘇軍根本就沒辦法支撐下去,雖然斯大林不想看到他們為戰争送上姓名,但是也不能眼睜睜的看着自己的城市被德軍攻下,是以隻能向他們放出狠話,希望所有人都能夠堅守祖國的土地。可是明眼人都能看出雙方的實力差距這麼大,哪怕是蘇聯軍隊能夠一直堅守位置的話,最終也隻不過是多幾個亡魂而已,是以朱可夫不怎麼贊成斯大林的這種做法,因為蘇聯軍隊絕對不可能跟德國軍隊硬碰硬,如果還是按照目前的打法,最終隻會輸的一敗塗地。

當時朱可夫認為,如果想要改變目前的戰局,可以先把首都給守住,至少可以保全一部分人,如果還想反攻的話,以後肯定還有更好的機會。但是這樣的做法卻得到了斯大林的強烈反對,因為他們兩個人的站位不同,想法不一樣,性格也是完全不同的,斯大林覺得朱可夫這樣做簡直就是投降主義的作風,自己根本無法接受。更何況那時候朱可夫的年齡隻有44歲,哪怕已經待在挺高的位置上,依然是個做事容易沖動的人,是以他并沒有把朱可夫的判斷和想法放在心上。

但是朱可夫非常清楚,蘇聯内部的劇烈動蕩已經導緻軍事能力大大下降,但是德軍早已今時不同往日,如果雙方正面對決的話,根本就不是一個層次的。他本來想着重新訓練蘇聯軍隊之後再披挂上陣,結果根本就沒這個機會,是以面對這種敵強我弱的情況,朱可夫無論如何都要跟斯大林争議一番。

就因為這個問題,兩人争得面紅耳赤。那時候可能很多人都覺得朱可夫的這個舉動很有可能會将自己送上絕路,直到後來阿爾卡季耶夫的一記耳光,讓朱可夫可以全身而退,順便還結束了兩人的争執,其實在這件事發生之後,朱可夫就已經知道自己當時的行為很沖動,還好阿爾卡傑夫,及時的一耳光救了自己一命。

後來斯大林逐漸意識到朱可夫在軍事方面确實是專業人才,是以在這之後決定不再幹涉軍事方面的問題,并從朱可夫的安排,是以後來朱可夫才能夠在反擊戰中取得成功,同時被委以重任。回顧朱可夫的一生,他所取得的曆史功績和戰績是不可磨滅的,隻可惜後來赫魯曉夫卻忌憚他位高權重,逼他退休,這才淡出了政治舞台。

朱可夫與斯大林吵架,侍衛長怒扇他兩耳光,卻無意間救了他一命對于軍隊統帥和最高上司人來說,軍隊統帥必須得無條件的服從最高領
朱可夫與斯大林吵架,侍衛長怒扇他兩耳光,卻無意間救了他一命對于軍隊統帥和最高上司人來說,軍隊統帥必須得無條件的服從最高領
朱可夫與斯大林吵架,侍衛長怒扇他兩耳光,卻無意間救了他一命對于軍隊統帥和最高上司人來說,軍隊統帥必須得無條件的服從最高領
朱可夫與斯大林吵架,侍衛長怒扇他兩耳光,卻無意間救了他一命對于軍隊統帥和最高上司人來說,軍隊統帥必須得無條件的服從最高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