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對中國汽車下手的算盤或落空,國産車企不是國産手機

美國對中國汽車下手的算盤或落空,國産車企不是國産手機

文/王新喜

日前,美國總統拜登宣稱,中國汽車可能會充斥美國市場,“給國家安全帶來風險”,并表示将“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動”加以應對。

期間雷蒙多聲稱中國制造的智能汽車可能“每分鐘都在收集數百萬美國人的資料”,以及“假如美國路上有300萬輛中國車,北京能讓它們同時熄火”等。相關言論引發争議。

我們會發現,該來的最終會來。

美國對中國汽車下手的算盤或落空,國産車企不是國産手機

“這就是一個套路,我們總拿自己幹的事情來指責别人。”有美國網友這樣說。

美國對中國汽車下手的算盤或落空,國産車企不是國産手機

“我好奇,中國啥汽車充斥美國了?”,有網友一針見血的指出。因為美國貿易壁壘的存在,國産車的出口市場主要是中東、俄羅斯、亞洲、歐洲等市場為主,中國汽車壓根就進不去美國市場,美國市場最大的外來品牌是豐田,最大的競争對手是豐田。如果從競争的角度,美國要限制的是豐田,而不是中國的智能汽車。

美國對中國汽車下手的算盤或落空,國産車企不是國産手機

中國汽車進不去美國市場,拜登為何要以“國家安全”理由對中國市場下手呢?

在這背後,直接原因是競選,要拉攏美國本土汽車勞工的選票。其實,這部分選票原本是特朗普的基本盤,早在去年10月,特朗普已經強調要扶持燃油車,而不是像拜登那樣支援電動車,因為如果支援電動車,會讓美國本土的燃油車企勞工大量失業。

美國對中國汽車下手的算盤或落空,國産車企不是國産手機

是以,拜登如此高調的宣布自己要對中國汽車采取行動,本質上是旗幟鮮明的去争奪原屬于特朗普的基本盤。

其次,制造業回流美國政策,争奪電動汽車産業鍊。

美國這次調查針對的并不僅限于“中國品牌”或“中國企業”的電動車,而是在“中國制造”的電動車,是以,美國針對的是電動車中國的産業鍊,上海生産的 “美國籍”的特斯拉車型,也在針對範圍。

美國對中國汽車下手的算盤或落空,國産車企不是國産手機

特斯拉的制造業産業鍊核心是放在中國,類似于過去的蘋果,後來随着蘋果的壯大,以制造業回流美國本土為由,帶動蘋果産業鍊上的核心供應商富士康與台積電都赴美建廠。

如今美國或許又想玩這招,等你産業鍊成熟了,我再讓依附于汽車大廠的産業鍊公司回流美國。讓依附于中國生産的電動汽車産業鍊上的主機廠、供應鍊沒有訂單,逼迫這些企業去美國建廠,促進美國制造業發展與就業。

是以,美國其實盯上的是新能源産業鍊這塊肥肉,它希望美國也有,最好是把中國已經發展成熟的供應鍊廠商帶到美國去。

第三個目的,當然,也是要壓制中國電動汽車在全球的發展,路透社的報道指出,2023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整車出口491萬輛,同比增長57.9%。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美國市場咨詢公司榮鼎集團釋出的報告顯示,中國在電動汽車價值鍊中的對外直接投資可能在2023年創下新紀錄。

新能源汽車目前在美國、歐洲的滲透率在加速,歐洲國家德國、法國、英國新能源滲透率都在30%左右,對新能源車接受度很高。盡管因為貿易壁壘的存在,沒有叩開美國市場,但美國确實擔心。美國2023年乘用車銷量1500萬台,新能源滲透率11%。中國2023年乘用車銷量3000萬台,新能源滲透率35%。美國市場無論市場規模,還是新能源車的發展,都不如中國。

美國更擔心中國車企以墨西哥為跳闆,在墨西哥成立相關公司,從墨西哥把汽車以及相關零部件出口到美國。

美國對中國汽車下手的算盤或落空,國産車企不是國産手機

畢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陣營的汽車産業,對于美國德國日本南韓等國來說,都是支柱産業,關系到一個國家的就業人口與GDP産值的貢獻。

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要對中國汽車下手,也順了歐洲老牌車企的心意。

前一陣子德國人把從中國進口的22輛大衆ID6集中銷毀,銷毀的全部費用讓進口經銷商承擔,本質上也說明了,這些老牌汽車大國,需要貿易壁壘的保護,否則支柱産業堪憂,他們之間其實都有着共同的利益。

美國對中國汽車下手的算盤或落空,國産車企不是國産手機

算盤或落空,國産新能源車企不是國産手機

綜上來看,我們依然要警惕美國可能會在新能源汽車行業搞晶片封鎖之類。

但是對方的算盤很可能落空,因為國産車企不是國産手機。

從國内新能源汽車行業來看,與智能手機不同的是,三電核心技術以及重要零部件基本實作了國産化。AI 算力晶片,車載算力,其實國内也有解決方案。

目前德州儀器等的這些晶片,完成國産替代并不難,因為汽車對空間和功耗的要求,其實比手機低很多。其他相關射頻,以太網交換晶片,MCU 等等,其實國産化替代也是可能的。

美國對中國汽車下手的算盤或落空,國産車企不是國産手機

關鍵是,中國在電動汽車産業鍊中把持着電池、锂、石墨、鎳等關鍵礦産資源與技術,沒有中國,世界上其實造不出電動汽車的電池。

總的來說,新能源汽車上的核心部件,美國能限制中國的部分是非常少。相反,如果美國想要發展電動汽車,就必須依托于中國産業鍊資源與技術。

在過去燃油車時代,西方處于絕對優勢地位的時候,打出的是“開放貿易”的旗幟,但如今在智能電動車的浪潮中處于不利地位時,開始轉向貿易保護。

美國的呼籲與限制,可能帶動其他歐洲國家出台限制政策。由于目前中國車的出口最大的市場是俄羅斯,東南亞等市場,有影響,但不大。不過中國廠商還是要有更早的心理準備。

美國對中國汽車下手的算盤或落空,國産車企不是國産手機

值得注意的是,拜登政府正在打算簽訂一個行政法令,限制中國智能汽車和相關零件進口到美國,還把範圍擴大到所有第三方國家的電動車和零部件。

對于部分車企來說,當下需要在第三世界國家、東南亞市場等美國影響力較弱的市場打開銷路,但是如果美國把零件與汽車範圍擴大到第三方國家的電動車和零部件,那麼這也可能影響在其他國家的布局與銷售。是以,對于拜登的放話,我們不可輕視。

是以,基于這個方向,最關鍵的是新能源汽車的底層技術主導權不能丢,尤其是在晶片和作業系統上。在汽車作業系統,智能控制系統、人工智能模型等領域,國内車企要進一步深耕,不能丢掉主導權。

美國對中國汽車下手的算盤或落空,國産車企不是國産手機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國外的擔憂與圍堵,何嘗不恰恰說明了中國新能源車企在走對的路?但從現在來看,海外市場也是最難的路。

從基礎底層到産品層做到更高的标準,從産品品質到供應鍊、基礎底層全方位沒有短闆的時候,降維式的産品力對消費者的沖擊力是非常直接的,這無疑是國産車正在演進的方向。

從目前國内新能源的發展來看,國産車企正在全方位崛起,早已經不是處處受制于人的國産手機那種狀态,這種“高牆圍堵”的政策的最終或也難以阻擋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海外市場的發展,我們對此保持期待。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