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頭部大廠瓜分90%補貼,400多家廠商幹瞪眼?美國将啟動CHIPS 2

頭部大廠瓜分90%補貼,400多家廠商幹瞪眼?美國将啟動CHIPS 2

頭部大廠瓜分90%補貼,400多家廠商幹瞪眼?美國将啟動CHIPS 2

當地時間2月21日,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Raimondo)以線上的形式出席英特爾首次舉行的“IFS Direct Connect”活動時表示,有必要對美國半導體行業進行持續投資,可能将會推出“CHIPS 2”,以便重新獲得全球上司地位,并滿足對人工智能(AI)處理器的需求。

“我懷疑,如果我們想引領世界,就必須持續投資——無論稱之為‘CHIPS 2’還是其他什麼。”雷蒙多說道。 

雷蒙多在發言中強調了半導體行業的重要性,特别是考慮到人工智能技術不斷增長的計算需求。她引用了她與 OpenAI 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爾特曼 (Sam Altman) 的讨論,後者正在為他的“造芯”計劃尋求美國政府的支援。

雷蒙多表示,正如行業上司者預測的那樣,人工智能應用所需的晶片數量驚人。同時,人工智能處理器的過剩将使更多企業能夠采用人工智能,這将成為美國的競争優勢。

2022年8月,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正式簽署了《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 of 2022,簡稱“CHIPS法案或晶片法案”),使之成為正式生效的法案。該法案将為美國本土的半導體生産和研究提供約527億美元的政府補貼,并提供超過2000億美元資金以刺激其他美國科技領域的創新和發展,以提升美國在科技領域的競争力。

在這筆527億美元的補貼資金當中,将有390億美元的直接補貼資金被用于補貼晶片制造業,其中370億美元都将被用于補貼先進制程晶圓廠的興建,以促美國進經濟和國家安全利益。另外,美國政府還将提供為相關晶片制造廠商提供750億美元的貸款和貸款擔保支援。

雖然《晶片與科學法案》為晶片制造業提供的390億美元的補貼看起來不少,但實際上一座尖端制程晶圓廠的建造成本目前就已經超過了200億美元,更何況面對英特爾、台積電、三星、格芯、美光、環球晶圓等衆多的半導體廠商在美國投資建廠的計劃,無疑将會出現“僧多粥少”的局面。

在經曆了1年多時間的稽核之後,近期,美國商務部已經開始向衆多申請者發放補貼資金,目前已向公布的三個補貼項目包括BAE Systems的美國子公司、Microchip和格芯。 

2023年12月11日,美國拜登政府宣布,美國國防承包商 BAE Systems 将獲得一項旨在支援美國關鍵半導體制造的新計劃的第一筆聯邦撥款,金額約為3500萬美元。BAE Systems 将利用獲得的3500萬美元撥款,将其美國國内的 F-15 和 F-35 戰鬥機以及衛星和其他防禦系統所用晶片的産量翻兩番。這筆補貼款項旨在幫助確定更安全地供應對美國及其盟國至關重要的零部件。

2024年1月5日,美國商務部表示,計劃向美國微芯科技(Microchip Technology)發放1.62億美元的政府補貼資金,以提高該公司晶片和微控制器(MCU)的産量。這些資金将能夠讓Microchip在美國的兩家工廠将半導體和MCU的産量增加到原來的三倍。

2024年2月20日,格芯宣布,美國商務部已根據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案》決定向格芯提供 15 億美元的直接補貼資金。此外,該公司還将在未來10年内獲得紐約州超過 6 億美元的支援,以幫助其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格芯表示,其在未來10年内為其美國制造基地制定了 120 億美元的投資計劃,預計将幫助其滿足對國産晶片日益增長的需求,并創造超過1,500個制造業就業崗位和約9,000個建築業就業崗位。

近日,據彭博社引述不具名消息人士報道稱,美國拜登政府正在與英特爾談判,或将為英特爾提供超過100億美元的補貼,這将有望成為美國推動半導體本土生産計劃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補貼。英特爾此前已經斥200億美元擴建亞利桑那州晶圓廠,投資35億美元更新新墨西哥州工廠,并在俄亥俄州投資200億美元興建大型晶圓廠,承諾“在未來十年内可能增長到高達 1000 億美元”,預計該新廠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晶片工廠。但由于晶片市場放緩,以及聯邦資金投入緩慢,英特爾俄亥俄州工廠的竣工已經推遲到了2026年。

從目前已經曝光的資訊來看,BAE Systems、Microchip、格芯和英特爾四家晶片制造商合計将可獲得116.97億美元的《晶片與科學法案》的補貼資金。也就是說,390億美元的晶片制造業補貼就隻剩下了約273億美元。

要知道目前美國對于台積電、三星和美光等衆多半導體大廠的補貼還沒有公布。

其中,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州晶圓廠的投資金額高達400億美元,僅次于英特爾在美國新增的晶圓廠投資額,如果英特爾能夠拿到100億美元的補貼,按照正常的規則,台積電也有望能夠拿到接近100億美元的補貼。

三星此前也已經投資170億美元在美國德克薩斯州泰勒市建造一座5nm晶圓廠。參照英特爾的投資額和補貼金額比例來估算,三星有望拿到接近50億美元的補貼。

美光在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案》通過當天,就宣布了40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這一投資持續到2030年,将分階段在美國建設先進的存儲晶片制造設施。同樣參照英特爾的投資額和補貼金額比例來估算,美光有望拿到接近100億美元的補貼。

按照以上資料計算,如果扣除掉上述7家廠商所能夠獲得的補貼之後,那麼美國“晶片法案”的晶片制造業補貼金額可能就隻剩下了約23億美元。

根據據美國商務部于當地時間2023年8月9日公布的消息顯示,在美國總統拜登簽署《晶片與科學法案》一周年之際,已經有460多家公司對該法案配套的527億美元的補貼資金的申請表達了興趣。更早之前的資訊顯示,截至2023年5月,美國商務部已收到400多份晶片項目補貼申請意向書。

顯然,BAE Systems、Microchip、格芯和英特爾四家晶片制造商合計将可獲得116.97億美元補貼,台積電、三星和美光可能将合計獲得250億美元的補貼,顯然390億美元的補貼剩下23億美元資金是遠遠不夠補貼其他剩餘的400多家半導體企業的。

換句話來說,英特爾、台積電、三星和美光這四家頭部廠商可能将會拿走350億美元(占比近90%)的補貼,剩下400多家申請補貼的企業隻能去分僅剩的40億美元。

那麼,對于美國政府來說,如何來解決這個僧多粥少的局面呢?

方法一:隻能是降低所有企業能夠獲得的補貼标準,大家都少拿一點,這樣大家就都能夠分到一點。但是,頭部的大廠們可能不會答應。

比如英特爾,其在去年就已經和德國政府簽署了協定,将投資300多億歐元的馬格德堡建設一個晶片制造大型基地,德國政府為英特爾提供了約100億歐元的補貼;台積電與英飛淩、恩智浦半導體以及博世合作,在德國東部城市德累斯頓投資100億歐元興建的半導體工廠,德國政府也将提供約50億歐元的補貼;台積電在日本熊本投資興建的第一座晶圓廠也獲得了日本政府近一半的補貼。

如果美國政府不能夠向這些頭部晶圓制造大廠提供足夠的補貼金額,會導緻相關的廠商縮減在美國本土的投資,轉向在增加在海外的投資。

比如此前英特爾就曾一度推遲了其俄亥俄州晶圓廠的奠基儀式,當時外界猜測的原因正是美國“晶片法案”的停滞不前,所帶來的的不确定性。近期,英特爾又推遲了俄亥俄州晶圓廠的量産時間至2026年。

去年台積電7月就宣布其亞利桑那州的4nm晶圓廠的量産計劃将由2024年延後至2025年。今年年初,台積電又将其美國亞利桑那州3nm晶圓廠量産時間由2026年推遲到了2027年或2028年。雖然官方給出的原因是熟練勞工不足等原因,但是外界猜測可能是也是受到了美國晶片法案補貼遲遲不到位的影響。

環球晶圓雖然在2022年6月27日宣布計劃投資30億美元在美國德克薩斯州謝爾曼市建12 吋半導體矽片廠。但是,環球晶圓也表示,這項投資将取決于美國晶片法案提供對其建廠計劃的補助。

方法二:啟動雷蒙多所說的“CHIPS 2”計劃,即第二個“晶片法案”計劃,籌集更多的資金來對在美建廠或擴産的半導體制造商進行補貼。

當然,這個計劃依然可能是需要漫長的時間才可能會得到美國政府的簽署通過,能夠籌集的資金數額也不清楚能夠有多少。但是重新“畫個大餅”至少能夠安撫那些可能沒有拿到補貼或者隻能拿到較少補貼的半導體企業。讓他們繼續在美國進行投資。

編輯:芯智訊-浪客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