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消息稱小米汽車計劃7月上市,工廠生産新車已逾百輛

消息稱小米汽車計劃7月上市,工廠生産新車已逾百輛

消息稱小米汽車計劃7月上市,工廠生産新車已逾百輛

電車場近日從消息人士處獲悉,小米汽車旗下首款産品——小米SU7,計劃将于今年7月份正式上市,并将于4、5月份開啟試乘試駕。

相比小米汽車公開發表過的消息來看,小米SU7的上市時間似乎略晚于先前準備的既定計劃。

1月份下旬,小米創始人雷軍曾在接受央視财經欄目專訪時表示,小米汽車目前已經小規模量産,預計将在2024年上半年上市。

雷軍所言的前半句已被證明。

電車場曾于春節前夕實地探訪過位于馬駒橋智能制造基地内的小米汽車工廠,彼時在工廠北面的停車場已有超百輛的小米SU7走下産線,其中尤以海灣藍、橄榄綠數量最多。

消息稱小米汽車計劃7月上市,工廠生産新車已逾百輛

另據小米汽車員工對電車場表示,與造車工藝有關的工程師已經入駐小米汽車工廠;小米工廠東側的辦公樓在年前就已經投入使用,為慶祝春節而裝點的紅色窗花在實地探訪時也清晰可見。

但小米汽車至今尚未官方公布過上市的時間點,對于新車的價格猜測也成為各大社交平台的流量談資。

從目前的市場格局來看,要等到7月份才上市的小米SU7或許真的有些晚了。

不僅相較極氪007、智界S7等同時期亮相的競争對手,小米SU7足足晚了7個多月;甚至相比智己L6等尚未開啟宣傳的競品還要滞後。

造成小米SU7上市節奏拖沓的原因無外乎産品定價,而随着近期由比亞迪掀起的新一波價格戰的到來,屆時小米或将很難擺脫“越往後拖,定價越難”的尴尬處境。

另一方面,上市時間較晚,或也來自于小米對于生産和傳遞一側的考量。

和汽車設計一樣,小米在汽車制造上也同樣是新手。

而過去兩年的諸多例子已經證明,一旦新車上市,結果卻因為産能不足的問題導緻遲遲無法向消費者傳遞新車,即便新車的産品力再優秀、前期積累的訂單再多,也依然無法逃過大量退訂的風險。

蔚來ET5早在2022年就吃過退訂的虧;

而最近一次遭遇産能不足的是小鵬G6,小鵬高管把問題歸結于供應鍊對于零部件的準備不足,以及小鵬自身對于訂單結構的判斷失誤。

是以,小米汽車想要保證足夠競争力的辦法,就是盡可能地保障新車上市及傳遞。

品質保障也是小米必須要跨過去的一道關卡。

由于是新工廠的緣故,小米自然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進行員工教育訓練與生産工藝的校準。

比如小米目前處于的預生産階段,按照傳統汽車工廠的流程規則,小米需要在這一階段完成工藝規範化、物流規範化,包裝規範化、工位器具規範化、生産節拍達标等多項任務。

隻有當預生産階段的标準全部滿足需求,小米才會真正進入到SOP及開始量産階段。

如小米無法在上市之前把品質問題通通解決好,那麼同樣使用新工廠生産的智界S7就是前車之鑒,後者目前在終端市場的口碑已然撲街,據傳将采用二次上市的辦法重塑銷量。

如是看來,小米上市早晚或許不是關鍵問題,難點則在于在競争如此激烈的市場環境下,雷軍出牌的機會恐怕隻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