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沉迷“低級快樂”愛刷短視訊,謹防孩子“低級快樂”成瘾

孩子沉迷“低級快樂”愛刷短視訊,謹防孩子“低級快樂”成瘾

作者:主創團·飲冰

現如今到處都充斥着短視訊,人們似乎也都習慣了刷短視訊來打發時間,據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釋出的第52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3年6月,短視訊使用者規模達到10.26億人,而這龐大的資料背後,是大量的使用者投入時間。

你一定體驗過——明明決定了要早點休息,可是躺床上打開手機,滑動着螢幕就再也停不下來。

如今各大平台……到處充斥着狗血無用的短視訊,你的手卻停不下來,不知不覺就刷幾個小時。

孩子沉迷“低級快樂”愛刷短視訊,謹防孩子“低級快樂”成瘾

總是等到實在堅持不住了,才丢下手機沉沉睡去。

孩子們平時上學,刷短視訊的機會少,可是如今放寒假了,孩子們有大量時間刷短視訊。再加上周圍父母或親朋好友也有刷短視訊的習慣,那孩子很大可能一個假期就浸泡在短視訊的環境裡了。

雖然刷短視訊也許能讓孩子安靜地呆着,但還是不建議放任孩子刷短視訊。

刷短視訊不但浪費時間,還會給孩子帶來一些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影響到孩子的大腦和學習。

孩子沉迷“低級快樂”愛刷短視訊,謹防孩子“低級快樂”成瘾

謹防孩子沉浸在“低級快樂”

曾經有一個話題#低級快樂正在拖垮你#上了熱搜,一時間引起熱議。

孩子沉迷“低級快樂”愛刷短視訊,謹防孩子“低級快樂”成瘾

有網友表示,

“要多讀書、學習,追求進階快樂。”

也有網友反對,

“快樂也有高低之分嗎?快樂也有鄙視鍊嗎?”

是的,沒錯,快樂确實有進階和低級之分。

低級的快樂,通過放縱就可獲得;

進階的快樂,通過自律方可獲得;

而頂級的快樂,煎熬後才可獲得。

美國外交家布熱津斯基在1995年提出一個詞彙“Tittytainment”,後翻譯為“奶頭樂理論”。

布熱津斯基認為,社會發展,經濟進步,貧富差距會越來越大,越來越趨于20%的人口占據80%的社會資源。

孩子沉迷“低級快樂”愛刷短視訊,謹防孩子“低級快樂”成瘾

20%的資本家為了安撫那80%的人口,就給他們塞上“奶嘴”,讓他們沉浸在“低級快樂”中,讓他們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斷的能力,也失去抗争的欲望……

這個戰略要如何實施呢?就是給80%的人創造“低級快樂”。

(1)發展滿足性娛樂:肥皂劇、偶像劇、明星八卦等娛樂産業,讓人們沉溺于享樂和安逸中,喪失上進心和深度思考能力。

(2)發展發洩性娛樂:比如精彩刺激的遊戲,色情産業,炒作網絡口水戰等;

短視訊就是其中的主力軍。

短視訊呈現的内容大多直白搞笑不費腦,都是直奔主題迅速刺激觀衆,沒有深度的思考,讓人眼花缭亂停不下來;

短視訊呈現的内容都有動感“洗腦神曲”加持,這些背景音樂節奏動感、曲調明快,帶給觀衆沉浸式體驗,讓人不知不覺就刷了一個又一個視訊;

短視訊呈現的内容大多浮誇虛幻,要麼是扮演高富帥,要麼是假扮醜窮,但都是靠着腳本表演,觀衆卻深陷其中。

短視訊确實給人們打造了一個友善、娛樂的世界,也能給人們帶來放松。但是刷完這些視訊,我們又記得什麼呢,除了無盡的空虛,恐怕隻是白白浪費了時間吧……

大人尚且如此,孩子處于成長發育過程中,自控、自律、判斷力都未成熟,更容易沉迷其中。

孩子沉迷“低級快樂”愛刷短視訊,謹防孩子“低級快樂”成瘾

沉迷“低級快樂”帶來哪些危害

長期處于“低級快樂”會上瘾。而上瘾會對大腦造成傷害。

上瘾會使大腦經曆三個階段——脫敏反應、敏化反應和大腦前額葉功能退化。

孩子沉迷“低級快樂”愛刷短視訊,謹防孩子“低級快樂”成瘾

脫敏反應:當我們受到新的刺激,多巴胺急劇增加,直到通過一定行為,滿足這一刺激,多巴胺又急劇下降。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更多的刺激來滿足這種“饑餓感”,這種過程循環往複,造成我們對整個過程麻木,比如說:從前刷2分鐘短視訊大腦就會變得愉悅興奮,但是現在刷1小時也未必能感受到興奮,但你又很渴求這種興奮感,是以隻能花更多時間刷短視訊。

敏化反應:會對讓人“上瘾”的相關事物更敏感,換句話說,一旦習慣了刷短視訊,你對世界上其他的事物,比如看書、學習、思考,可能都很難再提起興趣。

在不斷的刺激、脫敏和敏化過程中,我們的大腦前額葉功能退化(這是人與動物進化過程中所不一樣的那一部分),最終無法控制我們的行為。甚至由于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我們會出現精神失常、緊張、神經衰弱、抑郁、無法自控等症狀。

總的來說,沉迷刷短視訊等“低級快樂”會對孩子的大腦造成很大危害。

如果孩子長期處于“低級快樂”中,他們對“枯燥”的學習、閱讀很難再提起興趣,他們沉迷于短暫的快樂,進而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

而且孩子的大腦正在發育期,也可能導緻發育不良,情緒失控、暴躁易怒等;

長期處于這種靠放縱獲得的短暫快樂中,孩子也會對生活中那些快樂感少、需要付出努力才能獲得快樂的行為,如讀書、運動、學習等失去興趣。

孩子沉迷“低級快樂”愛刷短視訊,謹防孩子“低級快樂”成瘾

抵制“低級快樂”,陪孩子度過有意義的假期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沉迷“低級快樂”,根在家庭,因在父母。

想要讓孩子遠離垃圾快樂,父母一定做好這三個點:

(1)帶孩子做延時滿足的事情

我們之是以會沉浸在刷短視訊的“低級快樂”,是因為它能帶給你“即時滿足”,它帶來的快樂都是及時的、毫不費力的,類似的還有嗑瓜子、打遊戲、K歌等等,隻要你去做這些事情當時就能體會到快樂。

而我們的孩子更需要的是“延時滿足”,像讀書、學習、運動等等,這些隻有付出一定的時間精力取得一定的成績後才會覺得快樂。

孩子沉迷“低級快樂”愛刷短視訊,謹防孩子“低級快樂”成瘾

這也就是為什麼孩子能輕而易舉地嗑幾小時瓜子、打一下午遊戲,卻很難安靜地讀半小時書。瓜子進了嘴巴就覺得甜、打開遊戲就感覺到刺激,而讀書想要快樂需要付出時間,需要了解記憶,而且回報不及時。 

一旦孩子沉迷短視訊、打遊戲等即時滿足,就很難對枯燥的書本、複雜的算式等提起興趣,很難再塌下身子學習提升自己,失去積極向上的追求。

(2)以身作則,遠離“低級快樂”

孩子小時候缺乏自覺能力,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遠離“低級快樂”。

需要父母适時地“逼”一把。

要制定一定的規範,尤其假期大把時間,要嚴格規範孩子。

“6歲之前,父母盡量不要讓孩子接觸手機等電子産品,就算是用的話也要删掉遊戲、短視訊等娛樂APP;

6-12歲,不宜過度打壓,可以與孩子協商規定玩手機的時長、次數,并且嚴肅立下使用規矩,如有違反必須接受處罰;

12-18歲,青春期的孩子一般自我意識較強,父母應該适當管理、酌情引導。”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孩子的第一模仿對象。父母要以身作則,不要沉迷于短視訊、肥皂劇等“低級快樂”,不要在孩子身邊大聲音外放刷短視訊。要盡量給孩子提供一個舒适、溫馨的環境。

(3)豐富孩子的業餘生活

當孩子沉迷遊戲或者短視訊時其實是他沒有其他有趣的事情,父母要多帶孩子體驗不同的生活。

李玫瑾教授曾分享過一個案例:一位爸爸發現兒子在高二的時候迷上遊戲,他沒有一味制止,而是帶着兒子報了一個乒乓球班。

每到周末,爸爸就要求和兒子比賽。結果為了赢爸爸,兒子不得不加倍努力練習,也漸漸擺脫掉了網絡遊戲。

孩子沉迷“低級快樂”愛刷短視訊,謹防孩子“低級快樂”成瘾

父母不妨豐富孩子的生活,培養孩子一些興趣愛好,帶孩子學畫畫、學跳舞、去運動、去旅行……甚至可以去幹幹農活、學學廚藝等等,不要圖省事,扔給孩子一個手機就什麼也不管了,你現在省的事可能在以後會帶來麻煩。

孩子沉迷“低級快樂”愛刷短視訊,謹防孩子“低級快樂”成瘾

科技進步,短視訊盛行,是時代的趨勢,我們不可逆轉;

但“寶劍鋒從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那些靠放縱得來的短暫快樂是無用且空虛的,隻有曆經磨砺取得的成就才是充實美滿的。

父母要明白科技進步也是把“雙刃劍”,要帶孩子去體驗好的方面,摒棄壞的方面。

要正确引導孩子,做好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