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楚漢戰争初期,項羽為什麼眼睜睜看着劉邦壯大而不去管?

作者:喝下這口曆史的雞湯

前206年四月,分封十八路諸侯的事情搞完後,項羽與諸侯聯軍罷兵戲下,各自就國。

當時,楚漢之間的實力對比是非常懸殊的。正如蕭何所分析的,當時劉邦要是和項羽馬上打,“今衆弗如,百戰百敗”,一點勝算都沒有。

然而,僅僅一年後,劉邦就已經迅速壯大,甚至一舉攻取了彭城。項羽又逼迫要“以少勝多”了。

短短1年時間,楚漢實力就發生了根本性逆轉!

而且,整個過程中,直到項羽上演彭城“以少勝多”的奇迹之前,項羽都是基本上沒有去幹擾劉邦的壯大!幾乎是眼睜睜看着劉邦迅速壯大,甚至眼睜睜看着劉邦一舉攻入西楚國都!

這是怎麼回事呢?

四月-正月:“佛系”的項羽

項羽分封諸侯,很多人說“不公”。

楚漢戰争初期,項羽為什麼眼睜睜看着劉邦壯大而不去管?

其實,不管你分得公不公平,隻要是利益配置設定,就肯定有人不滿意!而如果利益相關方手裡有槍的話,那肯定就要搞事,要用槍杆子來“重新配置設定”了。

是以,項羽剛剛分封完,天下馬上又亂了起來!

首先亂起來的是三齊之地!

項羽把齊一分為三,分别封了齊王、膠東王、濟北王,但是,齊地的實權人物田榮,則因一直不配合項梁、項羽,又沒有随項羽入關,是以,項羽分封諸侯沒有他的分。

田榮自然不幹!

得知消息後,田榮立刻起兵!

楚漢戰争初期,項羽為什麼眼睜睜看着劉邦壯大而不去管?

五月,田榮擊敗齊王田都,田都逃到了楚;田榮又挾持了膠東王田市,不許其到膠東國去。

但是,田市畏懼項羽,還是偷偷遷徙膠東國國都到即墨,結果,田榮又追殺田市,自立為齊王。

随即,田榮又聯合同樣對項羽分封不滿的彭越,讓彭越攻擊濟北國。

七月,彭越把濟北王弄死了!

如此,不到三個月時間,田榮就平定了三齊之地!

同時,北方的燕、趙也亂了起來!

燕王原是韓廣,但是,項羽分封諸侯時,把韓廣改封為遼東王,另以藏荼為燕王!

如此,韓廣當然不幹,不服從配置設定,發兵拒絕臧荼。

結果,幹了幾個月,到八月,臧荼弄死韓廣,兼并了遼東國。

而在趙地,原趙王歇被改封為代王,張耳為常山王,而與張耳功勞相近的陳餘卻隻做了南皮三縣之侯。

陳餘不爽,便擁護趙歇,找田榮求助,并在田榮的支援下擊敗張耳,吞并常山國!随即,趙歇繼續為趙王,陳餘做了代王!但是,陳餘既是代王,又是趙相,繼續留在趙歇身邊,等于代、趙實權力皆為陳餘所掌握!

當然,最大的變化,來自于劉邦!

八月,劉邦發起“還定三秦”的作戰。

楚漢戰争初期,項羽為什麼眼睜睜看着劉邦壯大而不去管?

盡管章邯後來在廢丘堅持了十個月,但是,劉邦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基本平定了關中絕大部分地區,并控制了關東部分地區!

可以說,自五月到十月的四個多月裡,天下亂成了一鍋粥!

此時的項羽,身為西楚霸王,也就是諸侯之“伯”,有責任管一管的!何況,不管是田榮在齊地的活動,還是劉邦還定三秦,形勢變化都是對項羽極為不利的,出于切身利益,項羽也應該去“管一管”!

然而,西楚霸王項羽在這幾個月卻很“佛系”!

對于這些動亂,項羽隻做了兩個事情。

第一件,是在彭越進攻楚地的時候。也就是在彭越已經打到你西楚國國内了,項羽才派了一個不知名的蕭公角去跟彭越幹了一幹,在蕭公角被彭越大敗後,項羽就又沒下文,又不管了。

楚漢戰争初期,項羽為什麼眼睜睜看着劉邦壯大而不去管?

第二件,是在劉邦平定三秦後,出武關、入南陽與王陵聯合時,項羽才“發兵距之陽夏”,算是意思了意思,但也沒有更多行動。

除此之外,項羽就一點反應都沒有了。

項羽,怎麼這麼“佛系”了呢?

“佛系”之因:鞏固“形勢”

這十個月時間裡,項羽之是以“佛系”,是因為項羽自己對事情有排序,他認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在項羽看來,有兩件更重要,更刻不容緩的事情要做。

1、解決“義帝”問題。

此時,就名分來說,項羽是“霸王”,也就是諸侯之“伯”,地位比一般的諸侯王要高。

楚漢戰争初期,項羽為什麼眼睜睜看着劉邦壯大而不去管?

但是,名分上,在他頭上還頂着“義帝”、“天下共主”懷王。

而且,這個“上司”和項羽的關系還很緊張!

這個“義帝”,本就是項羽的叔父項梁所立。但是,懷王有一些政治手腕,不甘心做傀儡,是以,在項梁戰死後,收回了大權,并長期壓制項羽。

當初,“義帝”與諸将約定,“先入關中者王之”。項羽也想率軍直入關中,但“義帝”不許,讓項羽以次将的身份跟着宋義行動,等于是剝奪項羽“王之”的機會。

後來,項羽殺宋義,奪取軍權,巨鹿破秦,威震天下,入關後,項羽“鴻門宴”威服劉邦,想要和“義帝”商議,企圖通過懷王肯定自己滅秦的特殊功績而否定“先入關中者王之”的約定時,懷王又冷冷回了一句“如約”!

楚漢戰争初期,項羽為什麼眼睜睜看着劉邦壯大而不去管?

顯然,頭上頂着這麼一個總和自己對着幹的“共主”,對項羽是十分不利的。

是以,解決“義帝”問題,被項羽視為當務之急、刻不容緩的工作。

但是,“義帝”畢竟是“義帝”,項羽也不好直接出手殺了他!

于是,項羽先以“古之帝者,地方千裡,必居上遊”的借口,讓懷王由彭城遷徙到湖南郴州。

楚漢戰争初期,項羽為什麼眼睜睜看着劉邦壯大而不去管?

随即,在“義帝”身邊人多離開的情況下,項羽經過一番秘密策劃,下令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發兵進攻,擊殺義帝于江中!

為了弄死“義帝”,項羽小心翼翼搞了好幾個月,結果,還是繞不過一個“殺義帝”的惡名,算是費時費力卻結果拙劣的操作!

2、控制南韓。

在解決“義帝”問題的同時,項羽也在小心翼翼處理南韓的問題。

韓,“天下之咽喉”,位置緊要。

韓王成,是項梁所立,不過,韓王成,尤其是韓相張良與劉邦關系緊密。

是以,項羽既不好直接廢掉叔父所立的韓王成,又不放心讓其控制韓地!

楚漢戰争初期,項羽為什麼眼睜睜看着劉邦壯大而不去管?

項羽先是拒絕放韓王成去就國,把人家帶回了彭城,接着,在七月,直接把韓王成殺掉,八月,又立了以前吳縣令鄭昌為韓王!

曲曲折折,結果悲劇

十個月的時間裡,項羽主要也就幹了這兩件事。

無論是解決“義帝”,還是解決韓王,項羽的手法都是曲曲折折,陰謀陽謀一起用,算是小心翼翼吧。

但是,結果卻是悲劇的。

1、用盡陽謀陰謀殺“義帝”,卻仍然逃不過惡名。

對付“義帝”,項羽先是以“古之帝者,地方千裡,必居上遊”的“陽謀”,把人家驅逐到偏遠地區;然後又“陰令”英布等人,搞“陰謀”,擊殺義帝。

曲曲折折,繞來繞去,無非是既要弄死人家,又不願意擔惡名罷了!

楚漢戰争初期,項羽為什麼眼睜睜看着劉邦壯大而不去管?

然而,結果卻是悲劇的:所有人都知道是你項羽弄死的“義帝”,而這後來也成為劉邦的“道義”!

2、英布等人沒有與項羽“綁定”。

就實力而言,“義帝”是很弱的,無論是哪個王要弄死他都很容易。

但是,項羽卻同時給三個諸侯下達了擊殺“義帝”的任務,無非是要在政治上和這些人“綁定”卡裡而已!

然而,從後面的結果來看,英布、吳芮後來都倒向了劉邦,隻有臨江王擁護楚國,但也沒有起到什麼作用。

3、韓迅速為劉邦所控制!

項羽先立人家為王,然後帶人家回彭城,然後又殺了人家另立楚人為韓王,曲曲折折,或許背後有自己的考量吧。

但無論考量的過程如何,結果卻是悲劇的!

項羽可以立自己人做韓王,卻不能讓他有實力坐穩南韓,是以,韓這個“咽喉之地”,後來到底還是輕易被人家劉邦控制了!

楚漢戰争初期,項羽為什麼眼睜睜看着劉邦壯大而不去管?

總之,項羽在這十個月裡小心翼翼幹的這兩件事,曲曲折折,繞來繞去,但結果都是爛透了的。

看來,項羽打仗有多牛逼,搞政治就有多拉跨。

正月-五月:先破齊

正月,在解決完“義帝”和韓王的問題後,項羽才慢悠悠開始對已經亂成一鍋粥的局勢開始有所動作。

項羽的選擇,是先集中力量,搞定齊國。

楚漢戰争初期,項羽為什麼眼睜睜看着劉邦壯大而不去管?

這一搞,就一直搞到劉邦壯大,自己的彭城丢失了!

甚至在彭城丢失後,項羽仍然留大軍繼續在齊作戰,隻率3萬騎兵反擊劉邦!

直到彭城之戰擊敗劉邦後,項羽才回頭與齊和解!

而與此同時,對于劉邦,項羽卻依然很“佛系”。

在得知劉邦已經大舉東進的時候,項羽仍然不做調整,并表示“既擊其故,欲遂破隻而後擊漢”,還是決定先把齊解決了再回頭對漢!

同時,項羽隻分出了很有限的力量對付劉邦。

項羽隻在西南的陽夏和西部的曲遇派了一些兵力,又讓龍且和項它守定陶,就連彭城也沒有派重兵把守!

如此,劉邦迅速發展,迅速就發展壯大,并且一舉攻入彭城!

直到這個時候,項羽才回過頭來對付劉邦!

項羽,怎麼對劉邦就這麼“佛系”呢?

“忽略”劉邦之因

當初,在入關中時,劉邦就擁兵十萬,是除項羽外最強的實力;又是“先入關中者”,在影響力上也僅次于項羽。

楚漢戰争初期,項羽為什麼眼睜睜看着劉邦壯大而不去管?

項羽分封諸侯,讓劉邦居于當時偏僻的巴蜀,另以三秦将據關中,就是為了封鎖、壓制劉邦。

到了正月,項羽解決“義帝”問題後,決心用兵時,劉邦已經“還定三秦”,占據了巴蜀、漢中、關隴及關東部分地區,其勢力已經遠遠超出田榮等人。

是以,要說項羽“輕視”劉邦,這是絕不可能的。

那麼,項羽為何還是要“忽略”劉邦的威脅呢?

1、張良的“誤導”。

在“還定三秦”的作戰中,劉邦一入關中,張良就寫信給項羽。

楚漢戰争初期,項羽為什麼眼睜睜看着劉邦壯大而不去管?
漢王失職,欲得關中;如約即止,不敢東。——《資治通鑒》卷一漢紀一。

同時,張良又将田榮等人的“反書”寄給項羽,并說“齊欲與趙并滅楚”!

項王以此無西憂漢心,而發兵北擊齊。——《史紀.留侯世家》

總之,劉邦、張良是想了一切辦法,試圖“誤導”項羽。

當然,項羽也不至于天真到被張良幾句話就徹底忽悠瘸了的。

項羽自然還有自己的考量。

2、漢雖強,但距離西楚尚比較遠,暫時似乎威脅不到項羽。

盡管劉邦已經占據了廣大的地盤,擁有強大的勢力,但當時,其距離西楚尚比較遠。

楚漢戰争初期,項羽為什麼眼睜睜看着劉邦壯大而不去管?

以一般角度看,當時的局面,又有些類似于戰國,中間的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殷王司馬卬、西魏王魏豹等人各守其地,至少形勢上仍是項羽的與國,起在在西部屏蔽項羽的作用!

是以,劉邦要東進至西楚之地,看起來似乎不會太遠!

何況,章邯仍然在廢丘堅持,劉邦要東進,也不是沒有後顧之憂!

3、齊、趙的威脅更直接。

相比之下,齊、趙的威脅似乎更直接一些。

(1)、地緣上,齊、趙與楚為鄰。

尤其是齊,距離彭城是比較近的。

楚漢戰争初期,項羽為什麼眼睜睜看着劉邦壯大而不去管?

而齊所支援的彭越,甚至直接攻入了楚地,擊殺了楚将!而且,其活躍地區,又是西楚對西用兵的交通動脈,彭越不除,項羽對西用兵也是不利的!

如果置齊、趙、彭越于不顧,直接西向,則腹背受敵,形勢不利!

(2)、政治上,齊似乎才是“反楚”領袖。

田榮以三齊之地反楚,又支援彭越、陳餘,同時,還有“反書”聯絡劉邦,看起來田榮才是反楚的領袖!

4、齊更容易擊破。

楚漢戰争初期,項羽為什麼眼睜睜看着劉邦壯大而不去管?

同時,無論是田榮,還是彭越、田餘,其實力都遠較劉邦為弱。

況且,田榮初定三齊之地,彭越無根基,而地勢上沒有太多險阻可依,是以,對其用兵,有可能在短期内取得重大進展!

相反,漢已“還定三秦”,函谷關、武關已在漢掌握中,對其用兵,沒有速勝的條件!

是以,先讨滅齊,解決腹背之患,再集中力量對劉邦,符合“先弱後強”的原則!

何以“失算”?

既然如此,那麼,項羽為何還是“失算”了呢?

與此前一樣,這一次,項羽仍然是“失算”在政治上!

1、雷霆萬鈞破齊,卻因為政治失誤而久拖不決!

确實,項羽在對彭越、田榮的用兵中,很快就取得了重大勝利!

楚漢戰争初期,項羽為什麼眼睜睜看着劉邦壯大而不去管?

項羽率軍北上,迅速驅逐了彭越。

随後,在城陽,項羽大破田榮、彭越聯軍;彭越率殘兵退到巨野澤和濟水之間,暫時退出;田榮則在項羽的緊追之下不敢回臨淄,一路而向北逃,結果部隊全部潰散!

在田榮逃到平原的時候,當地人民群起殺掉了田榮!于是,項羽重新立原齊王田假為齊王!

此時,項羽實際上已經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剩下的事情,交給田假用政治手段去解決就可以了!

然而,項羽卻“老毛病”又犯了,大肆屠殺!為了報複田榮,項羽又進軍北海,沿途“少夷齊城郭室屋,皆坑田榮降卒,系虜其老弱婦女”,所過“多所殘滅”。

這個情況下,無論是項羽,還是項羽所擁立的田假都引起了齊地人民的憎惡!齊地人民相聚而叛!

田榮的弟弟田橫趁機收集散兵,再次起兵,并擊敗了田假!

随即,項羽又錯上加錯:殺了田假!

于是,田榮的兒子田廣被田橫等人擁立為齊王,堅決抵抗項羽!

此時,由于齊民憎惡項羽,是以,項羽遷延時日,不能平定齊地,也是自然之事了!

2、劉邦以政治手段迅速發展!

而在另一面,劉邦則依靠政治手段,迅速發展!

楚漢戰争初期,項羽為什麼眼睜睜看着劉邦壯大而不去管?

劉邦先是以卓越的政治手段,施惠于民,進一步赢得了關中秦人的支援,如此,老秦國這個曾經強大的戰争機器為劉邦所有!

随即,劉邦又以軍事威懾+政治利誘結合的手段,降服河南王申陽,改為河南郡。又以戰國時韓襄王的孫子敢信(韓王信,不是那個忍“胯下之辱”的天才),進攻南韓,迫降了韓王鄭昌!随後,西魏王魏豹也被類似的方式下被迫附漢,而殷上司馬卬則勢單力薄,兵敗被俘!

如此,河南、河東、河内在很短的時間内就悉數歸漢!

随即,劉邦又大造輿論,打出為“義帝”複仇的旗号,得到諸侯廣泛支援,在政治和外交上迅速孤立了項羽!

最後,四月,劉邦率領諸侯聯軍出兵,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内,就攻入了彭城!

可以說,劉邦一路突飛猛進,靠的不是用兵之能,而是政治才能!

楚漢戰争初期,項羽為什麼眼睜睜看着劉邦壯大而不去管?

而項羽頓兵齊地,并不是低估了自己的軍事天才,而是“失算”在政治上!

政治上的差異,使形勢瞬間逆轉!

僅靠軍事奇迹無法扭轉的重大失誤

此後,項羽再次展現了自己的軍事天才,以3萬精騎,在彭城大破号稱56萬的劉邦軍!

随後,項羽收複楚地,壓制了劉邦,可以說,靠自己的軍事天才,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自己的失誤!

楚漢戰争初期,項羽為什麼眼睜睜看着劉邦壯大而不去管?

但是,這一軍事奇迹,仍然不可能從根本上彌補戰争初期在戰略上的失誤!

在一年以前,項羽要消滅劉邦,幾乎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然而,此時,項羽卻事實上處于劣勢了。

1、劉邦實力爆發式增長,在經濟、兵源上占據了優勢!

盡管彭城之戰損失慘重,但是,劉邦畢竟已經牢牢控制了關中等老秦國的地區!

關中的物資、兵源,源源不斷輸送到前線,劉邦每每在戰敗之後“複大振”!

2、天下形勝之地多為劉邦控制!

楚漢戰争初期,項羽為什麼眼睜睜看着劉邦壯大而不去管?

彭城戰敗後,劉邦退到成臯、荥陽一線後停了下來,并且穩定了陣線!

如此,項羽雖強大,楚兵雖勇,但卻在戰略屏障面前難以突破!

盡管項羽依然能憑借其精銳的部隊和霸王之威壓制劉邦,但是,正如随何說英布來歸時所說的“故楚不如漢,其勢易見也”,項羽的實力,已經不占什麼優勢了,在戰略上已經陷入被動!

項羽總是能“以少勝多”,這是他的本事,是他軍事天才的表現!

但是,老是要“以少打多”,就是在戰略上、政治上的嚴重問題了!

戰術上的卓越,彌補不了戰略上的失誤!

楚漢戰争,楚敗漢勝,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曆史已經無數次證明了這一點,并将繼續證明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