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詩裡花香·常綠木本花卉篇》素馨花發暗香飄

作者:龍鼎飄香

素馨花發暗香飄

汪鶴年

清香暗度,韻味悠遠,是素馨花最大優點之一,明林鴻“素馨花發暗香飄”即是對這一特質最形象的寫照。宋鄭域還将它譽之為香色俱全的名花:“妙香真色自天然,羞禦鉛華學女妍。隻向溫柔鄉裡活,怕寒不許上林傳。”

《詩裡花香·常綠木本花卉篇》素馨花發暗香飄

素馨花發暗香飄

素馨為木犀科素馨花屬常綠攀援小灌木。枝條纖細而下垂,通體有角棱。複葉對生,羽狀深裂,四時敷榮。春夏季開花居多,聚傘花序,頂生,花似茉莉而小,盛開時花朵密密麻麻綴滿枝頭,有黃、白二色,極芳香。在溫暖的廣東等地,花期可長達數月。《群芳譜》即稱:“素馨,一名那悉茗花,一名野悉蜜花,來自西域,枝幹袅娜,似茉莉而小,葉纖而綠,花四瓣,細瘦,有黃、白二色,須屏架扶起,不然不克自豎,雨中妩态,亦自媚人。”《花鏡》也說它:“本高二三尺,葉大如桑而微臭,蟻喜聚其上。花似郁李而香豔過之,秋花之最美者。”民國徐珂《清稗類鈔》的介紹更為詳盡:“素馨為常綠灌木,花似茉莉,而四瓣尖瘦,其種來自西域。……廣州城西之花也,種此者最多。花有黃、白二色,白者香氣尤勝,黃者名黃馨,俗亦稱金雀花。”

《詩裡花香·常綠木本花卉篇》素馨花發暗香飄

素馨花樹

不過,在《學圃餘疏》的作者王世懋看來,閩廣素馨的香味終究敵不過詩人家鄉江蘇太倉所産素馨:“素馨出閩廣者不甚香,亦間攜至吾地,白者香勝于茉莉,但彼中亦未之見。”

素馨花因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和充足的陽光,故而,氣候溫暖,光照充足的廣東等地成為素馨花的福地,在那裡,隻要侍弄得當,幾乎四季都可看到它俏麗的面容。屈大均《廣東新語》中就對當地隆冬時節仍可見到素馨花開的情景有過真實的記錄:“隆冬花少曰雪花,摘經數日乃開。夏月花多,瓊英狼藉,入夜滿城如雪,觸處皆香。”而這種情景并非明清時僅見,早在宋人的詩吟中,即可看到素馨沖寒而開的芳影。如果說從方嶽“雪骨冰肌合耐寒,怕寒卻不離家山”的吟詠中,尚無法确定素馨産地究竟在何處的話,那麼,在洪适“繁盛閩南粵,潛藏霜雪天。素雲生寶髻,剩馥借龍涎”的詩句中,我們已明确地可以看到閩粵的字樣。

《詩裡花香·常綠木本花卉篇》素馨花發暗香飄

雪骨冰肌合耐寒,怕寒卻不離家山

素馨原産印度、波斯等地,後來移植于大陸雲南、廣東、四川、西藏等省區。其花枝葉袅娜,集芳香與美麗于一身,宜植于庭院、路旁以供觀賞。

《詩裡花香·常綠木本花卉篇》素馨花發暗香飄

素馨花海

素馨原名“那悉茗花”,因譯音的緣故,又常被稱作“野悉蜜花”“耶悉茗花”,俗名“玉芙蓉”。相傳它與茉莉都是漢時陸賈自西域引種于南海的花卉品種。《南方草木狀》即稱:“耶悉茗花、末利花,皆胡人自西國移植于南海,南人憐其芳香,競植之。”該書還引用了漢代陸賈《南越行紀》中的一段記述:“南越之境,五谷無味,百花不香,此二花特芳香者,緣自胡國移至,不随水土而變,與夫橘北為枳異矣。彼之女子,以彩絲穿花心,以為首飾。”這種用素馨花穿成首飾的習俗一直保留了下來,明林鴻就描繪過“一朵斜簪近翠翹”的婦人用素馨首飾妝扮自己的風俗畫圖。

《詩裡花香·常綠木本花卉篇》素馨花發暗香飄

一朵斜簪近翠翹

從見于《宋史·藝文志》的《龜山志》所載看,素馨花的名稱大約得名于五代時期:“昔劉王有侍女名素馨,冢上生此花,因以得名。”說是五代十國時,南漢末代皇帝有位侍女名叫素馨,她不僅生前喜歡簪此花以為裝束,連死後都不改初衷,其墳冢上亦生此花,故後人稱此花為“素馨”。宋傅大谏《素馨》詩吟詠的便是此種傳奇:“昔日雲鬟鎖翠屏,隻今煙冢伴荒城。香銷韻斷無人問,空有幽花獨擅名。”

《詩裡花香·常綠木本花卉篇》素馨花發暗香飄

空有幽花獨擅名

當然,也有人認為,它得名“素馨”,是因其潔白而香的緣故。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在提到嶺外的“素馨花”時便說,此花的模樣“似不足貴。唯花潔白,南人極重之。以白而香,故易其名”。吳曾還特别介紹了南人喜以“素馨花”供佛、洗面等習俗:“婦人多以竹簽子穿之,像生物,置佛前供養。又取幹花浸水洗面,滋其香耳。”

明清之際,圍繞着素馨花而興起的各種習俗,在南方的珠江等地曾興盛一時。明末清初著名學者屈大均《廣東新語》曾詳細地記載了流行在珠江南岸花田一帶的鄉風鄉俗:當時這一帶是著名的素馨産地,每逢花開時節,成群結隊的婦女便趁着天未亮時下地采摘那些含苞欲放者,摘後,覆以濕布,不使見日。一些花客則過江采買以歸,列于市肆貨賣。成百上千的手工藝人或以之串成素馨燈,或穿作素馨串,或制作成素馨璎珞,或以花“蒸油取液,為面脂頭澤”,以供市場之需。據說,“城内外買者萬家,富者以鬥斛,貧者以升,其量花若量珠然”。更妙的是,此花“乘夜乃開,上人頭髻乃開,見月而益光豔,得人氣而益馥,竟夕氤氲,至曉萎,猶有餘味,懷之辟暑,吸之清肺氣”。屈大均曾寫詩詠道:“盛開宜酷暑,半吐在斜陽。繞髻人人豔,穿燈處處光。”

當地人還用它穿制成“雕玉镂冰,玲珑四照”的素馨花燈,夜遊者甚至用以引導車馬,明人楊慎因有“粵中素馨燈,天下之至豔者”的慨歎。廣中一帶的七夕節,素馨花艇更成為人們遊泛海珠及西濠、香浦等地的重要交通工具。秋冬祭神時,“則千門萬戶皆挂素馨燈,結為鸾鳳諸形,或作流蘇,寶帶葳蕤,間以朱槿以供神”。素馨毬還被人們用作最好的醒酒物和懸挂帳中的辟暑用品。明楊慎“金碧佳人堕馬妝,鹧鸪林裡鬥芬芳。穿花貫縷盤香雪,曾把風流老陸郎”的詩句,或許正是這種情形的曲折反映。

總之,芳香濃郁的素馨花,在南方人們的生活中始終充當着“香使”的角色,尤其是在冬日的夜色中,其幽姿逸香的豐采神韻,更足以讓梅花甘居其後。宋代詩人陳與義便寫盡了素馨的妙處:

羞将姿媚随花譜,愛伴孤高上月評。

獨恨遇寒成弱植,色香殊不避梅兄。

《詩裡花香·常綠木本花卉篇》素馨花發暗香飄

色香殊不避梅兄

選自汪鶴年《詩裡花香·常綠木本花卉篇》,素馨花詩選及注釋略。(共108篇)

鄂作登字:2021-A-00041707

照片均系網友作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