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所有的好人品,背後都代表認知水準

作者:國媽母嬰

一個人的品格,是德行,也是選擇;是修養,也是認知。

一個人的認知層次越高,人品往往越好。

所有的好人品,背後都代表認知水準
所有的好人品,背後都代表認知水準

誠信的人,走的會更遠

在這個社會上行走,我們不僅是靠自身的實力,還要靠自己的品行,如果一個人沒有一個良好的品行,那麼即使有再好的能力,也不會得到更多的作用。

社會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如果你失去了信用,那麼在很多事情上,都是行不通的。

無論是友情,還是感情,一旦失信于人,滿嘴謊言,那麼這樣的人,是不可能得到一段長久良好的關系的。

在工作環境中,一個人的責任和擔當,其實才可以讓他走的更加長遠。

就比如說在同一起跑線的人,他沒有一個良好的品行,那麼就不可能得到上司的重用。

信用,是一個人的一生的财富,當一個人越走越遠時,其實支撐他的,更是他的品行。

所有的好人品,背後都代表認知水準
所有的好人品,背後都代表認知水準

見識越廣,人越寬和

一個人見識得越多,内心往往越包容,越寬和。

新文化運動的時候,北大有一個守舊派辜鴻銘。

在大家都在追求進步的時候,他還在留辮子。

因為觀念不同,當時很支援新文化的人都反感這個晚清遺老。認為像他這樣的人,不适合待在北大,紛紛呼籲開除他。

北大校長蔡元培卻說:

“廈門辜湯生性尤怪癖,然英文程度不淺。”

在蔡元培看來,雖然辜鴻銘與自己所持的觀點有所差異,但他博學多才,有值得欣賞的一面。

果然,後來辜鴻銘主講的《中國人的精神》系列講座風靡北大,讓無數學子為之歎服。

一個人如果總覺得自己是對的,他就會排斥任何與自己不同的人。

隻有見識足夠廣闊,認知提升到一定程度之後,人才能走出自己,走出偏狹。

存在即合理。

任何一種生活觀念和方式都有它存在的緣由,不存在高低,也不存在對錯。

打開視野,才能接納不同。

所有的好人品,背後都代表認知水準
所有的好人品,背後都代表認知水準

人這一生,都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

一個人的認知,決定了他的格局;

而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他的結局。

突然意識到: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也許并不在于先天的智商和條件,而在于他如何認知這個世界。

正如作家良大師所言:

“認知能力決定了做正确的事,這比正确地做事要重要100倍。”

所有的好人品,背後都代表認知水準
所有的好人品,背後都代表認知水準

寫在最後

評判一個人的人品有個可依靠的基準,就是認知水準。

一個人對世界認識得越透徹,就越能看清人生真正應該堅持的價值。

知識就是美德,認知就是人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