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所有的好人品,背后都代表认知水平

作者:国妈母婴

一个人的品格,是德行,也是选择;是修养,也是认知。

一个人的认知层次越高,人品往往越好。

所有的好人品,背后都代表认知水平
所有的好人品,背后都代表认知水平

诚信的人,走的会更远

在这个社会上行走,我们不仅是靠自身的实力,还要靠自己的品行,如果一个人没有一个良好的品行,那么即使有再好的能力,也不会得到更多的作用。

社会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如果你失去了信用,那么在很多事情上,都是行不通的。

无论是友情,还是感情,一旦失信于人,满嘴谎言,那么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得到一段长久良好的关系的。

在工作环境中,一个人的责任和担当,其实才可以让他走的更加长远。

就比如说在同一起跑线的人,他没有一个良好的品行,那么就不可能得到上司的重用。

信用,是一个人的一生的财富,当一个人越走越远时,其实支撑他的,更是他的品行。

所有的好人品,背后都代表认知水平
所有的好人品,背后都代表认知水平

见识越广,人越宽和

一个人见识得越多,内心往往越包容,越宽和。

新文化运动的时候,北大有一个守旧派辜鸿铭。

在大家都在追求进步的时候,他还在留辫子。

因为观念不同,当时很支持新文化的人都反感这个晚清遗老。认为像他这样的人,不适合待在北大,纷纷呼吁开除他。

北大校长蔡元培却说:

“厦门辜汤生性尤怪癖,然英文程度不浅。”

在蔡元培看来,虽然辜鸿铭与自己所持的观点有所差异,但他博学多才,有值得欣赏的一面。

果然,后来辜鸿铭主讲的《中国人的精神》系列讲座风靡北大,让无数学子为之叹服。

一个人如果总觉得自己是对的,他就会排斥任何与自己不同的人。

只有见识足够广阔,认知提升到一定程度之后,人才能走出自己,走出偏狭。

存在即合理。

任何一种生活观念和方式都有它存在的缘由,不存在高低,也不存在对错。

打开视野,才能接纳不同。

所有的好人品,背后都代表认知水平
所有的好人品,背后都代表认知水平

人这一生,都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

一个人的认知,决定了他的格局;

而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他的结局。

突然意识到: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也许并不在于先天的智商和条件,而在于他如何认知这个世界。

正如作家良大师所言:

“认知能力决定了做正确的事,这比正确地做事要重要100倍。”

所有的好人品,背后都代表认知水平
所有的好人品,背后都代表认知水平

写在最后

评判一个人的人品有个可依靠的基准,就是认知水平。

一个人对世界认识得越透彻,就越能看清人生真正应该坚持的价值。

知识就是美德,认知就是人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