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衛的話讓雍正下定決心處死親兒子弘時?

作者:愛學習曆史的奶奶

雍正在八王議政逼宮事件後徹底清理了尹素一黨,并最終從被捕的隆科多口中得知弘時牽涉其中。 此時的雍正已經對自己的兒子弘時産生了殺心,但他畢竟是自己的親生兒子。 雍正在殺還是不殺之間猶豫不決。 此時,護送弘曆回京的兩江都督李衛在關鍵時刻提醒了雍正,最終這促使雍正下定決心賜死弘曆。 那麼,真的是李衛的話讓雍正下定決心要處死自己的親生兒子弘時嗎? 李偉為什麼會這樣?

李衛的話讓雍正下定決心處死親兒子弘時?

其實這部電視劇中真正了解雍正的人并不多。 至于了解雍正的人,一位是賢臣吳思道,一位是十三爺胤祥,一位是院士張廷玉,一位是李衛。

李衛之是以從一個少年乞丐被雍正培養成為一名封建官員,并且還深受雍正的信任和愛戴,完全是因為他太了解雍正了。 他跟随雍正多年,從未觸犯過雍正的禁忌。

李偉在劇中雖然是一個不識字的人,但是他的頭腦卻非常聰明,是一個隻要有一點知識就能把事情想通的人。 就像和他一起長大,因背叛雍正而被秘密淘汰的坎兒,他在和坎兒住過的房子裡獨自哭泣,吳思道見到他後對他說了幾句話,讓他保重他自己。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李衛才明白,雍正四爺才是他的發家之本。 沒有了雍正的根,他的葉子很快就會枯萎。 相比之下,文武雙全的年羹堯始終不明白這個道理,是以年羹堯最終是悲劇的。

李衛的話讓雍正下定決心處死親兒子弘時?

當雍正得知弘時暗中派人賄賂江湖刺客到江南刺殺弘曆時,立即派塗離臣前往江南與李衛會合,保護弘曆。 最終,劉墨林成了弘曆的替罪羊。

李偉一路護送弘曆回京城。 雍正召見他時,問他是否知道是誰派人刺殺弘曆,應該做什麼。 且看李衛如何回應雍正。 李偉說道:“主人,我可以為您做任何事,但是這件事我不能說什麼。”

從李偉的回答就可以看出他是多麼的精明。 要知道,這是雍正兩個兒子之間關于儲位的事情。 無論李衛說什麼,都有選邊站隊之嫌,而雍正一向痛恨黨争。 李偉對于此事不發表意見是最正确的選擇。 對于這件事情,隻有雍正才能做出自己的決定。 是以李衛說完之後,雍正也說道:“我也知道我問這個問題讓你難堪。”

不過,李衛雖然沒有明說,但後來卻給了雍正一個暗示。 當李偉抱怨銀素一行人的時候,他很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态度。 隻聽他道:“主子,不是奴才敢說自己的祖宗。” 不,先帝各方面都不錯,隻是他太寬容了。 他明明知道八爺等人不懷好意,卻還是一一封了百樂太子的稱号,把這些問題都留給了主人。”

李衛的話讓雍正下定決心處死親兒子弘時?

李衛雖然大膽地埋怨康熙,但他的話卻觸動了雍正的心。 要知道雍正繼位後,因與殷肅黨的争鬥,身心俱疲。 雍正很清楚李衛的意思。 如果不早點做出決定,以後這種事情難免會再次發生。

是以李偉說完這句話之後,看着劇中雍正的表情,眼神裡閃爍着光芒。 顯然,他被李偉的話感動了,于是點點頭,說道:“你說的有道理,不管有多少困難,為了新政,為了我們祖先的祖國和國家。” ,我不能把這些困難留給子孫後代!”

既然雍正選擇不把問題留給後人,那就意味着弘時必須死,是以最終弘時被雍正賜死。

不過,說紅石被判死刑的悲慘結局是李偉的話造成的,也不完全正确。 紅石被判處死刑的悲慘結局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 李偉的話充其量隻是加速了事件的發展。

李衛的話讓雍正下定決心處死親兒子弘時?

紅石把責任推到自己身上,堅持争奪預備位置

事實上,弘時并不是注定要當皇帝的。 這從吳思道教導他和弘曆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來。 吳思道教兄弟二人讀書的時候,弘時總是耍小聰明,跑出去玩,弘曆卻沒有。 認真聽吳思道的講授,我對吳思道所講授的概念有了深入的了解。

是以後來弘曆才在康熙狩獵時驚豔亮相,半路出擊,得到了本應屬于胤礽親王的玉如意。 是以,他被收入宮中,由康熙撫養和教導。 正是弘曆聽從了吳思道的教誨,當上了皇帝。 這是一個近乎完美的開始。

弘時雖然小時候學習不好,但長大後還是想争奪預備職位,他的念頭很快就被胤禩抓住,無限放大。

“考試舞弊”案發生後,胤禩在審問主考官張廷祿時,從張廷祿口中得知幕後之人正是洪氏。 于是,胤禩當機立斷,将弘時視為對抗雍正的籌碼。 他想利用弘時的野心給雍正帶來麻煩。

李衛的話讓雍正下定決心處死親兒子弘時?

胤禩甚至直接對紅石說道:“你和八叔不一樣,八叔當時很多事情都不懂,也沒有人指導我,是以我失去了一個大好的機會。但是你不一樣,八叔。”老八現在已經是老将了,八叔的失敗就是你的财富,隻要你振作起來,就絕對不會再犯和八叔一樣的錯誤,明白嗎?

随後,胤禩聯手九門提督隆科多以及關外旗主諸侯,上演了一出八王論政、逼宮的大戲。 最終,胤祥率部将他們全部解決了。 胤禩、隆科多等人都被他抓住了,成為了待宰的羔羊。

為了試探弘時、五子洪州、三弟胤禛是否與胤禛有關系,雍正特意安排三人按照指令檢查胤禛的财産。 胤之是個老人了,關鍵時刻他隻是站在一旁觀望,連胤禩财産被檢查的時候都沒有進來。 周鴻祎更慘,甚至上演了一場“喪喪”的荒唐鬧劇。 。

隻有紅石看似精明實則糊塗。 他擅自做出決定,将胤禩的家人和仆人全部派遣到偏遠地區。 他害怕自己與胤禩勾結的事情敗露,暗中派人差點殺了隆科多。 正是因為他的掩蓋行為,引起了雍正的懷疑。 隆科多的解釋直接證明了雍正對他的懷疑。

李衛的話讓雍正下定決心處死親兒子弘時?

當然,胤禩的作用也發揮得非常好。 最後,他進一步給了紅石建議。 他告訴弘曆:“你比不上弘曆,有兩點。第一,你不如弘曆精明;第二,你沒有弘曆那麼惡毒。是以,你首先要做的就是超越他,把他除掉!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你的下場會比八叔還要慘!”

此時的胤禩已經知道自己永遠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了,是以他要做的就是最終激勵弘時去争奪儲位,讓弘時繼續給雍正制造麻煩。 這樣一來,就算他輸了,雍正也不算了。 赢。

隻要紅石有一點自知之明,再清醒一點,他就不會聽尹素的話,立即放棄了争奪皇位的念頭。 以雍正對父子的感情,他好好死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當時的替補位置,紅石已經看花了眼。 他最終聽從了胤禩的建議,賄賂刺客刺殺了正在江南出差的弘曆。 最終他失敗了,最終赢得了父親雍正的青睐。 賜下一杯毒酒。

可笑的是,紅石直到臨死時才知道,自己錯信了銀素的話,臨死時還喊着“八叔,阿其那”。 其實,每當他動腦子的時候,他就應該想到胤禩一生都在和他的父親雍正打仗,而且每次都是他赢了。 胤禩打不過雍正。 他還是堅持要聽胤禩的話。 這不是自覺嗎? 該由你來承擔責任。

李衛的話讓雍正下定決心處死親兒子弘時?

胤祥臨終前對雍正的忠告

胤祥臨終前告訴雍正,他在紅石身上看到了胤禩的影子。 胤祥的話提醒雍正要重視弘時,決不能讓他們這一代的悲劇在下一代繼續下去。 這發生在這一代人的身上。

雍正當然很重視胤祥的話,是以從那時起他就對弘時産生了懷疑。 此外,紅石随後的掩蓋行動也被徹底曝光。 雍正審問隆科多後,徹底确認了弘時與胤禩勾結,此時雍正已經對弘時産生了殺心。

胤禩故意慫恿弘時,逼迫雍正賜死弘時。

殷肅最終的八王論政、逼宮計劃失敗後,再也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但他卻故意煽動弘時争奪皇位,助長弘時奪取皇位的欲望。 這是他故意做的。

因為胤禛一生從未打敗過雍正,而弘時有多重,胤禛心裡清楚。 他知道弘時最終肯定會被殺,但他拼命慫恿弘時争奪皇位,就是為了逼迫雍正殺掉自己的兒子。 于是他在臨死前給雍正的遺書中說道:四弟,我輸了,但你沒有赢。 你得到的隻是你之前和之後的惡名。 其實,無論輸還是赢,最終都隻是過眼雲煙。 。

紅石是胤禩的最後一招,也是胤禩厭惡雍正的最後手段。 就算不能拿下雍正,也不能讓雍正太舒服。

李衛的話讓雍正下定決心處死親兒子弘時?

弘曆的提示

雍正決定殺掉弘時,弘曆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弘曆在屠曆臣、李衛的護送下回到京城,雍正立即召見。

弘曆見到雍正後,主動對雍正說道:“承蒙皇上保佑,我已平安歸來,請您不要再追究此事了,皇上是英明的!我實在不願意去。”因為這件事坐牢,我不想因為我的兒子,讓黃阿媽和黃二娘傷心。”

這番話說明弘曆其實知道是誰派人刺殺他的,但他不想讓父母因為兄弟之間的事情而難堪,是以才說出這番話來向雍正表明自己的立場。

聽到這句話,雍正立即歎了口氣。 弘曆見雍正有些猶豫,連忙補充道:“隻是可惜了劉墨林。” 弘曆這句話的含義是提醒雍正。 ,這一次是劉莫林為他而死。 如果沒有劉莫林,死的就是他。

是以弘曆的話也徹底堅定了雍正賜死弘曆的決心。 雍正也會想,如果這次有劉墨林,那麼下次沒有劉墨林,就輪到弘曆了,是以隻能給弘時死。 儲存弘曆。

李衛的話讓雍正下定決心處死親兒子弘時?

李衛還暗示雍正想處死弘時隻是為了保護自己。

李衛向雍正暗示要處決弘時,其實是出于自保。 要知道,“考試舞弊案”的始作俑者就是李偉,而“考試舞弊案”的幕後主使正是洪石。 那個時候,李偉就已經得罪了紅石。

這次李威聯手屠曆臣前往江南營救弘曆。 這等于是又得罪了紅石。 李偉連續兩次得罪了紅石。 是以如果紅石沒有死,李衛以後也不會太幸福。 。

精明的李偉當然明白這個問題,是以他抓住了機會。 要知道這并不是他主動向雍正暗示的,而是雍正先提到的。 他是一個被動的暗示。 是以,李衛出于自保的目的,也适當向雍正暗示,提醒弘時應該消滅弘時。

李衛的話讓雍正下定決心處死親兒子弘時?

寫在最後

是以,雍正決定處決弘時,是出于多方面的因素。 李偉的暗示隻是起到了催化作用。 雍正詢問李衛隻是因為想找人傾訴苦惱,尋求安慰,而雍正并沒有輕易做到。 作為一個可以接受别人建議的大師,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雍正手中。

#文章第一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