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城市景觀該如何串聯過去、現在和未來

作者:謙謙經史

近期去外縣轉了轉,感覺各地正在悄然興起一股“文旅熱”。尤其是春節期間,各種景點像賀歲片一樣悉數登場,吸引了衆多遊客。

首先肯定這是好事,一方面提升城市品位,滿足市民休閑娛樂需求,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借此可以拉動當地經濟發展。

由此也帶來一些問題,比如:有的建築體量過大與地方财力很不比對;有的差強人意,難免讓遊客“慕名而來,敗興而歸”;有的前景堪憂,建成之後隻火了很短的一段時間便“門前冷落鞍馬稀”了,等等。

城市景觀該如何串聯過去、現在和未來

那麼,究竟什麼景該做、值得做?什麼景做起來能火?且讓時間再往後追溯,我們會發現,能讓遊客絡繹不絕的往往是這麼一些地方:

一是名山配寺廟,必須有或奇或秀或險或雄的名山,必須有曆史久遠香火鼎盛的寺廟,遊客為信仰而來;

二是名人配轶聞,必須是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名人,必須有強大吸引力的奇聞異事,遊客為憑吊而來;

三是曆史配遺址,必須有震撼的曆史,必須有厚重的遺址,遊客為緬懷而來;

四是山水配人文,必須是秀甲一方的山水,必須是獨具魅力的人文,遊客為攬勝而來。

總之一句話,真正有生命力的景觀,不是人造出來的,而是上天的賜予、曆史的沉澱,是自然與人文的交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城市景觀該如何串聯過去、現在和未來

關于旅遊,從字面上看,線路比較長才成“旅”,場地比較寬才可“遊”,景點太小或者太分散都不具備條件,此外還取決于所在城市的品位、氣場和承載能力;

再從投資的角度看,旅遊畢竟不是剛需,投旅遊比投任何一個行業風險都更大。可看着人家搞文旅紅紅火火,想想境内也有些自認為不錯的資源,又難免會眼紅;盡管旅遊項目拖垮了不少老闆,可就是不死心。

城市景觀該如何串聯過去、現在和未來

筆者的忠告是:

第一,我們因地制宜去完善一些設施,初衷應該是“便民”,而不是“盈利”;

第二,該修繕完善的舊址、遺址,該興建的博物館、紀念館,該考慮的是“價值”而不是“市值”,對象是“市民”而不是“遊客”;

第三,就旅遊而言,無中生有是行不通的,小地方也不太可能做出大手筆,如果有些零星的資源,我們就要找準定位,近郊的不妨拿來開發特色鄉村旅遊,城區内則不妨多做一些主題公園、便民廣場或特色商業街區之類的;

第四,如确有旅遊開發價值的,也不宜大興土木去追求所謂的視覺效果,而要在細節上去打造為遊客提供最佳體驗的服務功能;

第五,幸福指數來自于教育、醫療、衛生、養老這些基本公共服務的品質,來自于交通出行、供水供氣供電等等的保障水準,來自于公平公正、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

民生問題須在家門口自己解決,看世界則盡可能走出去看。

最後得把題目給解了——

“過去”就是傳承曆史,關乎我們的來處;是一個地方最引以為傲的精神皈依;

“現在”就是享受服務、體驗當下的快樂,關乎我們的生活品質,是我們所有努力最直接的支點;

“未來”就是擘畫藍圖,關乎我們的後續發展,是我們勇毅前行的不竭動力。

煙花很絢爛,然一閃即逝;燈火很平常,但溫暖萬家。

城市景觀該如何串聯過去、現在和未來

一個城市無論大小,如果能牢牢記住以人民為中心,穩穩站在過去和未來的時空交彙點上,從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次元去展示城市的魅力,這個城市毫無争議就擁有了最靓麗的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