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書|與卡爾維諾度過的時光

作者:南方+用戶端

《生活在樹上:卡爾維諾傳》

[意]盧卡·巴拉内利/

[意]埃内斯托·費裡羅 著

畢豔紅 譯

譯林出版社

2023年10月

讀書|與卡爾維諾度過的時光

■申霞豔

對一位作家最好的紀念,是在窗下靜靜地打開他的書,讓他的語言在你的心中流淌、回旋。把《生活在樹上——卡爾維諾傳》看成一本圖文并茂的傳記是不夠的,編撰者、翻譯家和出版人的用心可謂精心,每一行字與注釋、每一幀圖及說明、字型的顔色甚至字号,都讓我這樣的職業讀者動心,沉浸。

其實,傳記本身并非卡爾維諾所願,他說“傳記或個人資訊屬于極為隐私的内容。公開這些資訊猶如進行心理分析。(至少我認為,我從未進行過心理分析。)”他認為“一個作者,隻有作品有價值”,并補刀:“我會告訴你你想知道的東西。但我從來不會告訴你真實。”是不是和我們熟悉的錢鐘書先生關于雞蛋和母雞的比喻異曲同工?

1972年,他寫下為他帶來世界聲譽的作品《看不見的城市》,在如實而逼真的描繪中蘊藏着消費時代的預言,城市化是人類欲望的産物,也不斷激發人類逐新追異。我的博士論文開篇,就引用了卡爾維諾對欲望都市的細緻描繪。事實上,卡爾維諾一生在很多大城市生活、漫遊、寫作。在我當老師之後,常常會在課堂引用他的《為什麼讀經典》和《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

《生活在樹上:卡爾維諾傳》為我們刻畫了一個立體的具有時代感的卡爾維諾,他樂于行動、在不同的城市居住,在不同的語言裡生活,當編輯、寫小說、寫了上千封信、有自己獨特的批評風格。卡爾維諾的獨特性幾乎是與生俱來的,他的整個家族成員都是科學家(農藝學、化學、植物學等),高智商,崇尚創造,他的家人寫出了很多科普性的小冊子,這些冊子伴随着卡爾維諾的成長。我們70後一代一直覺得該“學好數理化”,很難不對這樣的作家另眼相看。

崇尚科學必然會在作家的書寫中打上烙印,即對語言精确性的追求。即使寫一塊日常莫過的肥皂,卡爾維諾也會妙筆生花,描摹其妙——“不斷湧入彩虹色的懷抱,就像極具說服力的迂回語,又像浮誇的委婉語……它通過誇耀自己的面紗、裙裾、舞會禮服說服水與我們的雙手共舞”。又如對于肖像,他說是“一個人的輪廓加上這個人與自己的輪廓之間的關系”,一張臉“是由一個永遠具有決定性的生理面孔和一張文化面孔組成的,文化面孔以某種方式滿足管理生理面孔的需要。”卡爾維諾寫下了許多讓世界傳頌的金句,他對經典的十幾條定義就廣為流傳。他對精确的追求,對輕盈的呼喚,對翻譯的反思,對語言的自覺……無不耐人尋味。

我花了很多時間,仔細辨認佐證卡爾維諾一生光陰的照片,看一生的光陰如何落在人的臉上、心上、眼睛裡以及他周圍的陰影中。每幀照片都是他自我的一部分,有些深邃,有些天真,有些陷入沉思。更多的是合影,他與家人,他在世界各地遊曆、交友、講演,從事出版工作的工作照,他與同僚以及諸多藝術家的合影……我長久地陷入卡爾維諾與博爾赫斯的合影中,多麼希望将他們面前的茶杯斟滿,向二十世紀文學巅峰緻意。

卡爾維諾微微前傾,笑意盈盈;博爾赫斯已經看不見了,但眼中仍光芒依稀,他的拐杖與卡爾維諾的傾斜平行,他的頭微微偏向卡爾維諾。吊燈在他們之間,有些光照亮“通向蜘蛛巢的小徑”;有些光照進“小徑分岔的花園”。1984年,卡爾維諾在阿根廷參加關于奇幻文學的回憶,博爾赫斯也應邀參加了。當埃斯特告訴這位失明的高齡作家,卡爾維諾也在場時,博爾赫斯說:“我從沉默中認出了他。”高處相逢,不必假借外物。這兩位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卻用他們的寫作——非英文寫作——豐富、更新了世界文學,也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想象和對文學的态度。

卡爾維諾曾在巴黎居住很長時間,與羅蘭·巴特等名人交往密切,感情深厚。巴特曾在一檔法國電視節目上評價卡爾維諾:“他的情感流露和創作中……有種敏感,也可說是人性,甚至我想說是仁慈……在他的觀察評判中,總有一種不傷人也不咄咄逼人的諷刺,其中有疏離,有微笑,還有同情。”卡爾維諾對人世的洞察、對度的把握中蘊含着科學理性。這種科學理性也是聯系他和羅蘭·巴特的情感紐帶之一,将他們倆對攝影的思考——作家的感性表達與評論家的理論筆觸——對讀會獲得更深刻的認知。

卡爾維諾“是一位現代的、充滿懷疑精神和諷刺精神的人,是非常清楚什麼是夢幻和什麼是現實的唐·吉诃德,他穿梭在現實和夢幻之間,一直心眼明亮”。

1981年,卡爾維諾接受采訪時留下一份影像資料,曾為展望2000年提出過“三個關鍵詞、三個法寶”,多麼像他留給我們的箴言:一、背誦詩歌,很多詩歌,不論你是兒童、青少年,還是老人。如果一個人在精神上不斷重複這些詩歌,那麼它們将伴随他一生。二,專注于困難的、需要發揮到極緻的事情,需要努力的事情;警惕簡單的、膚淺的、為了做而做的事……不僅在語言上也包括在所做事情上,要專注于精确。三、要明白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随時可能消失。這并不意味着我們要放棄一切,相反,我們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享受其樂趣。

卡爾維諾的魅力永駐在那些不朽的作品中,駐在活生生的人物中,也駐在這本引人沉浸、引人遐想的傳記中。

(作者系文學評論家,暨南大學教授)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