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電大佬齊發聲,談創新談戰略定力

作者:內建廚房說

臨近春節,很多家電及廚電企業紛紛開啟“年會”不能停的回顧表彰模式。

3天前的1月28日,格力剛剛在珠海總部的格力學院結束了規模盛大的“2024全球夢想盛典”,年會上,身為常年出現在企業家話題熱門人物名單上的董明珠女士,又喊出了要給員工“多發2個億年終獎”的狠話,而且基本都兌現了。

家電大佬齊發聲,談創新談戰略定力

事實上,很多行業大佬,都喜歡在一年到頭的總結或者新春寄語上袒露心聲。在一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表面之下,我們往往能讀到作為企業掌舵人更多對于企業成果和未來前景的冷靜思考,這才是他們講話最大的價值。

金句,他們都說了什麼?

董明珠:創新就是企業生命力

家電大佬齊發聲,談創新談戰略定力

關于業績:在年會現場,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的董明珠作了《創新就是企業生命力》的演講,她表示,2023年雖然外部形勢複雜,但格力電器取得了曆史最好的成績,這得益于格力電器的創新。

據格力電器此前釋出2023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23年實作營業總收入2050億元—2100億元,實作歸母淨利潤270億元—293億元,同比增長10.2%—19.6%。“未來通過五年的努力争取實作業績翻一番。”董明珠表示——這相當于未來五年要再造一個新格力。

關于企業定位:董明珠強調,企業要有社會責任,“我曾經聽到很多的公司,說趕緊想辦法上市,因為可以圈錢,割韭菜……是以我們經常看到有暴雷的企業。”她還強調,一個好的企業不是靠股價支撐的,靠的是企業的實力和創新。

“我們是對股民最負責任的企業,格力電器并不關心股價,更不靠股價而生存”。董明珠還表示企業過去五年平均分紅每年超過140億元,這就是一個負責任的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當晚董明珠還宣布了格力電器品牌的核心内涵更新,品牌口号變為“共創人類美好生活”。

方洪波:擊水中流 在浪潮中立

1月16日,在“到中流擊水”為主題的2024美的集團經營管理年會上,面對全球19萬美的人,方洪波發表《擊水中流 在浪潮中立》主題演講。

家電大佬齊發聲,談創新談戰略定力

方洪波的講話主要圍繞四個方面展開,分别是業績、戰略、效率和企業家精神。

關于業績,方洪波表示,“2023年,通過貫徹‘穩定盈利,驅動增長’的經營原則,美的進一步優化‘1+3+N’産業布局和公司治理機制,前三季度營收、利潤再創曆史新高。以平凡的行動,創造出不凡的業績。”

關于戰略,方洪波認為在新的經濟周期,不确定性是常态,美的要以戰略的确定性來應對未來的不确定性。“所謂确定性就是超越時間和空間的規律,常識和方法的總結。”

在他看來,常識就包括成本效率優勢、技術優勢、結構更新、産業更新、使用者第一、員工關懷等等。”其認為,“大道至簡,堅持常識。偉大的企業之是以偉大,就在于把常識做到了極緻”。

關于效率,方洪波直言,“效率是工業革命以來所有企業永恒的主題,也是美的最大的優勢和盈利最根本的法寶。美的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同時,美的還要用全價值鍊的整體優化更新替代局部最優的陷阱,實作全價值鍊的營運提效。

關于企業家精神,方洪波認為這是美的基業長青的核心。“要在美的内部尋找有企業家精神的人,找到敢于去擊水潮頭的水手,中流擊水,永不停歇。”最終培育創業和創新土壤,找到美的為自己盛開的力量。

周雲傑:以無界生态,共創無限可能

1月27日,海爾集團召開2023年工作總結表彰大會。會上釋出了海爾集團2023年度創新成果:全球收入3718億元,全球利潤總額267億元,收入利潤雙雙實作6%增長。

家電大佬齊發聲,談創新談戰略定力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雲傑,在會上代表集團董事局向每一位海爾人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謝,并發表題為《無界生态 無限可能》的報告。

談變革,“市場需求在變,産業趨勢在變,競争賽道在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紛繁變量下是無數種預判和抉擇,而抉擇的結果決定着未來。”周雲傑指出,在洞察時與勢的同時,更要關注時代變革帶來的挑戰與機遇,正确認識危與機。

談戰略布局,周雲傑指出,将聚焦兩大賽道,智慧住居賽在産業網際網路。他說,“明确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發展目标,保持戰略定力,聚焦兩大賽道,在每個賽道都成為行業引領者。”

談新品牌形象,周雲傑說,伴随着使用者需求的不斷疊代和海爾發展戰略的持續更新,海爾的品牌形象、品牌口号也在持續煥新。“進入生态品牌階段之後,時代背景、使用者需求均發生了巨大變化,更多的界限被打破,更多的價值關系被建立,更多的共創會發生,世界的未來将是以充滿無限精彩和可能,是以我們确定了新的品牌口号:以無界生态共創無限可能。”

茅忠群:心性即文化 文化即業務

1月26日,在方太集團第38屆方太杯暨2023年總結表彰大會上,方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茅忠群發表新年緻辭《心性即文化 文化即業務》,為2024年方太集團全面推廣“文化即業務”指明具體方向,為文化修煉的層次進行了更深解讀。

家電大佬齊發聲,談創新談戰略定力

談業績,茅忠群在緻辭中透露2023年,集團全年完成銷售收入達176.29億元,同比增長8.53%。而其表示集團業務經營穩步提升的同時,在科技創新、變革突破、文化引領中也取得亮眼成績。

談理念,“文化是做業務的發心和方式,而業務是文化的呈現和結果。”在多個場合,茅忠群都闡述了他的這一理念,這一次再次重申,其認為文化是一家企業最根本最持久的競争力,兩者一體兩面,不可分割。這也是方太多年來“悟”出的儒道。

講話中,茅忠群還結合模型,具體分析了文化即業務的四個基本要素:發心、方式、呈現和結果。“四個要素中,發心是關鍵。是我們的發心決定了我們的方式和呈現,進而決定了結果。”

談企業文化,茅忠群進一步表示,現在大多數企業都越來越重視文化,想要建設好的企業文化,但很少有企業真正重視員工的心性成長。這一點值得反思。“以為僅僅依靠制度和考核牽引,就能建設一個好的文化。那麼這種文化隻能是一種商業導向、功利主義、短期主義的企業文化,而不是人文導向、生命導向、長期主義、止于至善的企業文化。”

共性,他們又都談到了什麼?

通過簡要回顧上述幾位行業内極具代表性的企業當家人的公開言論,我們還注意到了一些高頻詞,諸如“創新”、“高品質發展”、“利他”、“确定性”、“變革”、“長期主義”等。從這些重合的語境和詞彙裡,家電企業的發展路徑,其特征被精準概括,逐漸明晰。

而通過對比這些行業大佬的發言,我們不難發現,抛開總結必不可少的業績層面,他們的發言大多圍繞三個大方向進行了展開:創新的價值、戰略的意義、企業(家)的精神。

首先看創新價值。幾乎可以肯定,沒有一個企業家會否定創新之于企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性。四個人的講話中,也或多或少的提及了創新,

方洪波将創新比喻為“土壤”,周雲傑将創新描繪成“共創”。創新不僅是美的立企的三大戰略主軸之一,也是海爾模式創新、科技創新一直所強調的“向新力”“含新量”保證。

家電大佬齊發聲,談創新談戰略定力

董明珠和茅忠群,則進一步将創新解釋為“利他”。董明珠認為,企業要以利他思維做創新,比如格力電器研發的礦井空調,付出了很多研發經費,并沒有盈利,但讓礦工能更有尊嚴地工作。茅忠群認為“利他”是方太人一切發心的共同底色。為此,方太人的總發心是:幫助顧客得安心,幫助員工得成長,幫助社會得正氣,幫助經營可持續。

其次看戰略意義。每家企業都會在總結中提及對未來的願景。是以像格力和海爾,都提出了新的品牌形象,将這種願景具象化。

但在筆者看來,發言中關乎戰略最大的一緻性展現在頭部企業特别關注培育競争賽道的多元化以及向海外市場拓展。這一點在家電企業中表現的尤為明顯。

家電大佬齊發聲,談創新談戰略定力

比如格力,董明珠要5年再造一個新格力,僅僅依靠空調顯然勢單力薄。是以去年格力還涉足預制菜供應鍊,此前更是在新能源、造車、機器人、數控機床、模具等多領域布局。據了解,格力中央空調水機綠色智造珠海基地日前投産,企業還擴張清潔電器、生活電器等業務。

而海爾智家正在收購開利商用制冷業務,深化全球布局。周雲傑提出了兩大賽道的新目标,提出“聚焦主業,實作更有分量的發展”,即“保持戰略定力,把戰略聚焦在智慧住居和産業網際網路兩大賽道上”。

家電大佬齊發聲,談創新談戰略定力

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在公司年會上稱均衡發展To C和To B業務,要把海外市場打造為第二主場。同時還布局了智能樓宇、工業機器人、新能源,以及包括安得智聯、照明、醫療等創新型業務。

即便是廚電企業方太,雖整體規模距離上述三家還比較遠,但也在積極布局賽道多元。近年來,其在內建烹饪中心新品類上斬獲頗豐,構築了賽道先發者和引領者的優勢,今年更是提出了全場景高端廚電的概念,在內建賽道外,進一步将冰箱納入業務闆塊。

最後是企業(家)精神。在外人看來,這些涉及企業文化、理念的方面,多少有點務虛的成分,不過正如方太的一番解釋,如果有心成為一家長期主義道路上的領頭羊企業,心性,也就是文化的鍛造,不可或缺。

家電大佬齊發聲,談創新談戰略定力

美的的文化理念之一就是方洪波連續兩年在年終緻辭中談及企業家精神,在其看來,企業家精神是一種特殊的生産要素,跟土地、資本不一樣。是發自内心的沖動想幹,是不忘初心,本質上就是敢于自我否定,敢于不斷創新,敢于應對挑戰。

家電大佬齊發聲,談創新談戰略定力

進一步看,這些企業都将這種精神展現為一種“主人翁”精神。隻是表現形式有所差別。比如海爾生态要打破邊界,提出員工可以成為創業合夥人,提出堅持以“人的價值最大化”為宗旨,堅定不移地貫徹“人單合一、鍊群合約”,激發每個員工的創造力,讓每個人都具有企業家精神。

格力去年年底斥資約30億元,拟用于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美的集團則一直有做股權激勵。方太堅持用總發心為指導,發揮組織能量,做好全員的心性修煉。

綜合來看,這些行業頭部品牌,通過企業平台化、制度化建設,以及體制機制和治理拉通,才得以實作經營和創新的永不停歇,永遠向前。企業精神,隻是一種内化。

寫在最後:

身處時代的浪潮中,對企業引領力和成長力最好的評價,莫過于“時代的企業”——隻有踏準時代的節拍,才能具備十足的發展定力和長足的發展動力,這些企業,無疑走在時代前沿,通過聆聽掌舵人前沿的聲音,必有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