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父母走後才明白,人生最大的意義,是以下三件事

作者:布衣粗食

小說《百年孤獨》裡有句名言:“父母是隔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簾子你和死亡好像隔着什麼,沒有什麼感受,你的父母擋在你們中間,等到你的父母過世了,你才會直面這些東西......”

人生就是一個過程,從出生到死亡,誰都躲不過。父母走了,接下來就輪到我們直接去面對生死了。

直面生死的時候,我們想一想,人生有什麼意義呢?就是莫名其妙地來,無法抗拒地走嗎?

順着父母走過的路去觀察,再看看自己的一輩子,就會發現,人生最大的意義,應該是以下幾件事。

父母走後才明白,人生最大的意義,是以下三件事

01

第一種意義:建立一個像樣的家。

電影《我的兄弟姐妹》,講述了東北小鎮的一個家庭,父親當老師,母親持家,家有四個孩子——憶苦、思甜、齊天、齊妙。

原本快樂的家,因為父親失業、意外過世,陷入困境。接着母親病故,四個孩子寄人籬下。

為了活下去,四個孩子在大哥的帶領下,分别去不同的家庭生活,作為别家的繼子。

多年後,孩子長大了。其中,思甜卻身患重病,他希望在離開紅塵前,再和兄弟姐妹見一面,于是開啟了尋親的路。

經曆了千辛萬苦,他們重逢了,一起唱起了父親教會的歌謠。

一家人,原本是天上落下的雪花,雪花化成冰,又化成水,就誰也離不開誰了。

是的,我們的血管裡的血,和親人的血,總是類似。這就是血緣,一輩子都抹不去。

作為普通人,我們拼盡全力,其實也是為了有一個像樣的 家庭。特别是中年人,深有感觸,若不是為了孩子,為了反哺父母,都不會如此拼命賺錢。

作家愛默生說:“家庭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

不管多苦多累,回到家,就會釋然。這樣的感覺,很奇妙,說不清,但是客觀存在。

從現實的角度看,我們的責任,應該是送走上一代,管好自己這一代,拉扯下一代;從時間上看,我們能看到上三代,下三代,大概是這樣。

當我們走很遠的時候,最放心不下的,是家人;最令自己動情的,是被家人牽挂。

有了血脈的緣分,是以人生變得有意義,承擔壓力和責任,也會是幸福的。

父母走後才明白,人生最大的意義,是以下三件事

02

第二種意義:體驗命運的沉浮。

唐朝詩人杜甫,少年時,被父母寵愛,無憂無慮,可以遊山玩水。

當父母過世之後,他才發現自己還沒有準備好,如何生活。

帶着滿肚子學問,到長安科考,卻一次次落榜。不能謀求功名,也沒有學會如何賺錢,他很是失落。

接着,安史之亂來了,杜甫居無定所,家庭一度窮困到吃喝發愁。幼小的孩子,在饑餓中亡故。

杜甫去投靠唐肅宗,半路被叛軍抓獲,幾經周折才逃離。

在唐肅宗的安排下,杜甫做了左拾遺,卻因為營救房琯,觸怒朝廷,被貶到華州。

人生郁郁不得志,他揮筆寫下:“絆之欲動轉欹側,此豈有意仍騰骧。”

再往後,如何折騰,他的人生,都沒有太大的起色。

兜兜轉轉大半生,杜甫忽然明白:“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春夏秋天,樹葉在蓬勃,也在凋零;長江一直東流,千年不變。

人生不也是如此嗎?下沉是秋冬,上升是春夏。

有大智慧的人,自然沉浮,看似随波逐流,其實是借力使力。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不是負能量,而是接受了人生無常,還在無常的命運裡,順勢而為。

不要違抗命運的安排,這太難受了。在低谷就做低谷的事情,在高處做高處的事情,心如止水,自在安然。

因為體驗了孤獨的苦,是以有人愛的時候,才會幸福無比;因為窮過,才知道富有到底有多好;因為失業過,才更加努力工作。

在無常的人生裡,用低谷、痛苦、失敗來修煉自己,學會依靠自己,這就是意義。

父母走後才明白,人生最大的意義,是以下三件事

03

第三種意義:享受當下的美好。

看過很多父母,盼望子女長大,說:‘等你長大了,我就幸福了。’

也有父母,盼望子女結婚,說:“你成家了,我就幸福了。”

盼望着,盼望着,父母老了,走不動了,但還是舍不得花錢,要把錢留給子女。

直到父母過世,人們才發現,這些人,一輩子都吃着粗糧,一直都為了兒女,沒有享受一天福氣。

看過一位母親,她很愛自己的兩個女兒,也是以每天憂心忡忡。

下雨天,母親擔心小女兒家的太陽帽,賣不出去。

天晴了,母親擔心大女兒家的雨傘,賣不掉。

有一位智者對母親說:“你呀,好笨。下雨了,為大女兒賣傘而開心;天晴了,為小女兒賣太陽帽而開心......”

原來,母親一直都很幸福,但是把日子過反了。思維亂套了。

我們不也是這位“母親”嗎?身在福中不知福,滿身是富不享福。

不念過往,不懼将來,今天就是最好的日子;一日三餐,慢慢用,美味就在腹中;陽光來了,伸手擁抱,溫暖無比;下雨了,欣賞雨水滴答,那是别有韻味的。

夫妻相伴,說幾句,鬧一鬧,是彼此在乎;子女摔倒了,不是壞事,是長了教訓;這個月工資不高,但休息時間多了,是一份輕松。

有一個成語,叫“觸手生春”。

打開手掌,就能撫摸到春天,為什麼你不伸手呢?

去擁抱今天的美好,吃飯就是吃飯,睡覺就是睡覺,活着才有意義。

父母走後才明白,人生最大的意義,是以下三件事

04

作家楊朔說:“作為一個人,要是不經曆過人世上的悲歡離合,不跟生活打過交手仗,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人生的意義。”

每個人的人生曆程不一樣,對生命的了解不一樣,但殊途歸同。

父母走了,我們也很老了,還要去折騰金錢、房子,記着仇恨,真的沒有必要。

愁眉苦臉是一天,開開心心是一天,你怎麼選,人生的意義就是什麼。

古人雲:“人生不得行胸懷,雖壽百歲,猶為夭也。”

從今往後,積極向上,愛家人,過當下,别浪費。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