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聞喜縣依托涑水小鎮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作者:晉行時

“人特别多,比過年的時候還要熱鬧。”2023年12月30日,聞喜縣涑水小鎮文旅消費聚集區正式營運。這不僅為聞喜縣帶來一個新的文旅打卡地,也标志着當地文旅融合發展進入新階段。

聞喜縣涑水小鎮文旅消費聚集區建設項目(以下簡稱“涑水小鎮”)是聞喜縣委、縣政府确定的重點項目和招商引資項目,也是沿涑水河田園風光示範帶的一大亮點。

1月9日,記者走進涑水小鎮,街區兩旁,商鋪鱗次栉比,不僅有各種美食、飲品店鋪,更有“晉香惠”“外婆和我”等非遺産品的店面。遊客或舉起手機拍照,或品嘗美食小吃,或體驗遊樂項目,或沿着河畔散步,人來人往的涑水小鎮,已然成為聞喜縣新的文旅打卡地。

一條特色商業街道

在涑水小鎮,鱗次栉比的現代化商鋪與傳統的中式風格建築融為一體;涑水河畔的美景與幹淨整潔的街道交相輝映;中心廣場的幾輛黃包車格外惹眼,遊客們來此可免費體驗……

據涑水小鎮商業街負責人程源浩介紹,涑水小鎮是按國家4A級景區标準規劃設計的,總格局為“一心兩帶四片區”。“一心”即一個以商業綜合體為核心的中心廣場;“兩帶”即商業步行街沿街景觀帶和涑水河沿河景觀帶;“四片區”即以商業綜合體為主的綜合商業區,以商業步行街為主的沿街商旅區,以獨立式院落為主的特色商旅區,以幼稚園等配套項目為主的功能服務區。

“現在商業街入駐的商家已經有70戶,商場裡的商家有100戶左右,自2023年12月30日正式營運以來,又陸續簽約了零食有鳴、港式打邊爐等10家商鋪。”程源浩說,“從開業到元旦,每天的人流量平均為10.5萬人,商業街的營業額每天則是80萬元左右。除此之外,還可為當地提供1000餘個就業崗位。”

提及入駐涑水小鎮的原因,聞喜純之聲藝術館校長劉錢琪說道:“涑水小鎮作為聞喜的新地标,在設計層面就很吸引我們藝術行業的從業人員,再者涑水小鎮會有很多年輕人來遊玩,我們現在面對的教育群體越來越年輕化,‘90後’家長們喜歡聚集在這樣的地方,因而,去年在聞喜縣文旅局的大力支援下,我們将純之聲藝術館落戶在了涑水小鎮商業街。”

聞喜周大生珠寶的負責人任笑笑則認為,“這裡是集商場、街鋪、住宅等于一體的大型聚集區,靠近聞喜體育館、公園壹号住宅區等,交通便利,人流量大,開業以來,營業額十分可觀”。

目前,涑水小鎮大型綜合性商購中心已入駐萬達影院、南風樂購超市、周大生、中國黃金、老廟黃金、肯德基、茶百道、阿迪達斯、耐克、迪賽尼斯等商戶;商業街已入駐李唐天然居江南菜、蘇甯電器、玖裡音樂酒吧、重慶老火鍋、半天妖烤魚以及各種網紅特色小吃等店面。其中,肯德基、萬達影院等品牌的入駐,在縣城中還是首次。

“這裡已經成為聞喜的新地标,我們就住在附近,沒事的時候就帶娃來這邊逛逛,既能品嘗美食,又能休閑娛樂。”市民任女士說。

在項目設計過程中,聞喜縣就着力将涑水小鎮打造成一個集旅遊、休閑、文化、商購、餐飲等于一體的大型文旅綜合體,一個大型文化休閑街區,一個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聚集區。而現在,這裡已然成為聞喜最具人氣的大型綜合性商購中心、最有活力的文化旅遊休閑勝地、沿涑水河田園風光示範帶上的一顆明珠。

多家非遺企業入駐

行走在涑水小鎮商業街,有一類店鋪顯得與衆不同,那就是非遺文化類店鋪。在這裡,你不僅可以購買非遺産品或非遺美食,還能欣賞非遺文化。

晉香惠非遺美食坊就是這樣一家店鋪,晉香惠聞喜棗蛋非遺傳承人張海英一邊指着眼前的商鋪一邊介紹說:“這個煮餅是空心的,沒有白砂糖,可以滿足部分老年人和小孩的需要。此外,我們還将口味進行了改良和創新,制作出紅豆、綠豆、闆栗、山楂、無蔗糖等十多種口味的煮餅,以滿足不同群體消費者的需求。”

晉香惠非遺美食坊由聞喜晉香惠食品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該公司主要生産聞喜煮餅、聞喜棗蛋、特色糕點等。晉香惠聞喜煮餅是晉式糕點文化傳承的代表,憑借對傳統“聞喜煮餅秘籍”的改進,打造出了晉香惠聞喜煮餅的工藝标準,從挨家挨戶叫賣,到打進沃爾瑪、家樂福等大型超市,再到一線城市開旗艦店……晉香惠演繹了聞喜煮餅跨越式發展的傳奇。

除了煮餅外,晉香惠制作的“聞喜棗蛋”也深受消費者喜愛。“聞喜棗蛋”由來已久,“吃棗蛋”在聞喜是一種傳統習俗,更是一種在清明節寄托哀思的方式。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産,它承載着豐富的曆史意義,不僅是對農耕文明、祭祀習俗的一種延續,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

“火烤棗蛋用料以面粉為主,最早所用餡料以紅棗、柿餅、麻花、煮餅為主,後來我們将其改良,添加了花生仁、核桃仁、葡萄幹、南瓜仁等食材,現又增加了麻辣味和蛋黃味,一些外地的遊客來了都非常喜歡。”張海英開心地說道。

晉香惠非遺美食坊是聞喜晉香惠食品有限公司在涑水小鎮設立的公司旗艦形象店。為了提升企業知名度,加強企業品牌宣傳,該公司在涑水小鎮設立旗艦店,傳承聞喜煮餅、聞喜棗蛋非遺文化。“一方面,政府打造這樣一個文旅小鎮,給了我們這些非遺企業一個宣傳展示的平台,這裡人流量大,能帶動消費。另一方面,政府部門也為我們這些非遺企業争取到了房租上的優惠,大力支援非遺企業的發展。試營業期間,營業收入每天能達到3000元。”張海英補充道。

除了晉香惠非遺美食坊,“外婆和我”以及聞喜花馍,聞喜婚俗文化(喜文化),聞喜柿葉茶,聞喜杜仲茶等非遺相關企業也積極入駐涑水小鎮。

“‘外婆和我’一方面立足非遺傳承,另一方面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作為虎文化刺繡行業的先行者,我們将潮流融入傳統,打造創新型産業鍊,推出東方飾品類、布偶玩伴類、裝飾挂件類多種系列的産品。”“外婆和我”品牌創始人張靜說,“聞喜布藝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入駐涑水小鎮後,這裡就成為我們宣傳展示非遺文化的一個視窗。”

各個部門通力合作

涑水河一如往日靜靜流淌,兩岸卻早已改天換地。曾經,這裡的河水遭到污染,植被遭到破壞,生态環境一度令人擔憂。現如今,河道寬敞,河水清澈,市民悠閑行走河岸邊,好不惬意。

“為配合沿涑水河田園風光示範帶和涑水小鎮的建設,各職能部門都積極配合,從河道内清理外運雜草6.26萬平方米,修建滾水壩兩座,修建1.2米高護欄811.4米,搭建LED路燈30基。”聞喜縣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隊專職副隊長王選說道。

近年來,聞喜縣委、縣政府錨定高品質發展目标,搶抓“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有利契機,發揮優勢、主動作為,以文化建設帶動旅遊開發,以旅遊開發促進文旅融合,努力把聞喜文化和旅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聞喜縣委、縣政府從一開始就高度重視涑水小鎮建設項目,将其作為全縣主題教育期間不斷創優發展環境,進而推動全縣各項工作高品質發展的典範,多次帶領各職能部門深入涑水小鎮建設現場,開展現場辦公,現場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做好入駐商戶中黨員統計摸排工作,加快涑水小鎮新業态新就業群體黨組織建設,為後期建立涑水小鎮企業黨支部打下堅實的基礎。

據聞喜縣文旅局副局長李國傑介紹,該局發揮服務協調作用,一是選派以分管文化工作的副局長為組長的工作專班,全程跟蹤搞好對接服務。二是推介一批商戶入駐,針對涑水小鎮前期商戶入駐量不夠的情況,主動發揮部門優勢,積極推介聞喜花馍、聞喜煮餅等較大型非遺企業入駐涑水小鎮。三是在涑水小鎮中心地帶打造一個文化廣場,通過定期開展文化會演等方式,進一步增強文化吸引力。四是将涑水小鎮商業街與中華宰相村景區、陳家莊紅色革命教育基地等一并納入聞喜一日遊文旅消費圈,在幫助其聚人氣的同時,增加其消費收入。

在涑水小鎮配套工程建設過程中,各職能部門也都積極配合,共同為項目投産達效貢獻力量。縣委宣傳部、縣文旅局和縣融媒體中心從業人員深入一線,紮實做好前期宣傳造勢工作,并為企業發展提供幫助;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主動選派專人,關口前移,到項目現場辦公,幫助入駐商戶辦理相關證照手續;縣住建局針對群衆與項目投資方反映沿涑水河圍欄有缺口存在安全隐患的實際情況,集中利用一周時間,沿河安裝了幾百米圍欄,徹底消除了安全隐患;縣水務局出動人力物力,清理河道淤泥與雜草,為“一泓清水入涑水”奠定了堅實基礎……(來源:運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