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一位70多歲的老婦人正靜靜地躺在家中休息,一個人興奮地拿着報紙跑進來告訴她:“您已經平反了。”她靜靜的聽完平反報告後,幾個月後自殺身亡。
這位老人就是著名的紅色女特工關露。
關露,原名胡壽楣,1907年出生在山西右玉縣。
1931年關露來到上海,經常參加愛國抗日運動,并成為我黨黨員,因為文筆出色,她被派往左聯工作。
關露在左聯寫出了大量的抗日作品,比如《太平洋上歌聲》詩集,歌曲《春天裡》傳遍大江南北,她和張愛玲、丁玲等人齊名,是著名的才女。
1938年,關露通過左聯的朋友認識了王炳南,倆人一見如故,非常能聊得來。
關露把自己所著《太平洋上歌聲》的詩集贈送給王炳南,并送給他一支派克筆。
遞書時,關露無意中碰到了王炳南的手,她驚訝地問:“你的手怎麼這麼冰涼,快放到兜裡暖和暖和。”
這句話讓王炳南非常感動,王炳南到武漢後,給關露寫信:“你關心我一時,我關心你一世。”
随後不久,倆人确定了戀人關系,在炮火紛飛的年代,倆人的書信從未斷過,他們相約抗戰勝利後組織家庭。
1939年秋,葉帥讓人給關露送來一封親筆信,讓她速到香港找時任情報工作負責人的潘漢年,潘漢年交給她一個任務,讓她潛到76号魔窟李士群身邊工作。
那麼潘漢年為什麼要派關露到李士群身邊?
李士群也曾是我黨黨員,因身份暴露被捕入獄,受不了嚴刑拷打,自首加入軍統。
出獄後李士群又群組織聯系,組織讓他殺了叛徒丁默邨,但是李士群和丁默邨是好朋友,是以他倆人把國民軍調查科上海科長馬邵武殺掉了,對組織說殺錯了人。
李士群被軍統抓捕入獄,受盡折磨,國民軍調查科長徐恩增李士群救出來,出來後,李士群投靠了汪精衛,做了為汪精衛服務的76号魔窟負責人。
李士群入獄的時候,他的妻子正身懷六甲,是關露的妹妹胡繡楓收留并照顧她,是以,李士群特别感恩關露姐妹倆。
李士群特别痛恨軍統,他接連除掉上海、南京等地的軍統組織,但是有一點,他從來不動紅色特工。
是以組織派關露前去争取李士群。
關露準備去李士群身邊時,廖誠志交代她:“人們肯定要罵你是漢奸,但是你不要解釋,也不要辯白,要忍辱負重。”
關露答道:“我保證做到。”
關露幾乎沒費什麼力氣就進入了李士群的76号總部,李士群不僅熱情地歡迎關露,每月還給她一筆錢,他知道關露是紅色特工,有時還故意将一些日僞的情報透露給關露。
關露頻繁出入76号,同志們都以為關露叛變了,左聯更改了辦公地點,日常活動不再通知她了,這讓關露苦悶至極。
1941年秋天的一天,李士群開門見山地讓關露聯系潘漢年,因為他迫切地想找一條退路。
李士群見關露不相信他的誠意,他激動地說:“我雖投靠了汪精衛,日本人,但是我從來沒有抓過、殺過一個共産黨,希望你轉告潘漢年,我可以為新四軍提供情報。”
1942年初,由關露牽線,組織同意,潘漢年到上海與李士群會談,在這之後,李士群保護過很多地下黨員,還不定時地向我黨提供日僞情報。
潘漢年一共和李士群見了三面,最後一次,李士群挾持潘漢年去見了汪精衛。
在72号的工作任務完成後,組織又交給關露一個更艱巨的任務,讓她到《女聲》工作,這個刊物是日本人佐藤俊子辦的,她是一位進步人士,組織希望關露通過她聯系上日共,擷取情報。
這次關露加入日本人的刊物當編輯,讓她成了國人心中的“文化漢奸”。
1945年抗戰勝利後,關露上了國民軍的除奸名單,組織為了保護她,把她轉到新四軍解放區,回到解放區第三天,關露就被審查。
1946年初,王炳南向組織提出想和關露結婚的計劃,因為關露還在審查期間,被上司勸阻,當時如果結婚,是需要組織準許的。
王炳南是個黨性非常強的幹部,他隻能忍痛給關露寫了分手信。
關露收到王炳南的分手信,曾一度精神崩潰。
1949年3月,關露知道王炳南住在香山,特意去找他,想挽回倆人之間的感情,但是王炳南把那支派克筆還給關露,說了三遍:“忘記過去吧!”
關露忍不住淚流滿面,她對王炳南說:“從今天開始,至死我不會來找你。”
1955年,受潘漢年案件牽連,關露被關在功德林監獄,關露自認為問心無愧,坦然接受審查。
審查持續了兩年,關露因為證據不足被釋放,傳回原機關工作。
但是因為在汪僞部門工作過,背上了漢奸的罵名。
在李克農的幹預下,關露恢複了黨籍,原機關以其多年沒有發表作品為由,讓不到50歲的關露退職。
1967年7月,關露因為潘漢年案件再次被抓,這次,她被反複提審,毆打,受盡冤屈和折磨,她甚至想到了自殺,但當她看到監獄裡那些自殺的人都被冠上了“畏罪自殺”,坐實了罪名,她又不甘心冤屈地死去。
直到1975年,關露扣着“漢奸”的罪名再次被釋放。
經過近十年的折磨,她因為腦血栓後遺症得了偏癱,在同僚的幫助下在香山找到一間不足十平米的房間栖身。
關露不停地申訴,希望組織上能摘掉強加在自己頭上的漢奸帽子,直到1982年3月23日,中央才肯定了關露為黨所做出的貢獻,為她平了反。
1982年12月5日,被摘掉漢奸帽子的關露吞下大量的安定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關露昔日的戀人王炳南在仕途上卻步步高升,長期在國外工作,1964年的時候就是大陸外交部副部長。
王炳南在關露的追悼會上沉痛地說:“讓一個已經非常出名的左翼作家到日本人那裡當文化漢奸,對她來說是非常不公平而且不妥當的。”
關露住的房子
關露對于黨交代的任何任務,都無怨無悔,不折不扣地完成,為此犧牲了愛情和家庭。
解放後,在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時候,卻保持堅定信仰,努力為自己讨回清白,關露是那一代情報人員的縮影,正是他們的忍辱負重,才換來如今的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