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學需要家長群嗎?

作者:決策與資訊雜志

近期,“大學也有家長群”的話題在社交平台引發讨論。

似乎在人們的印象中,家長群隻存在于中國小,大學生既然都是成年人,大學生家長和學校的交集,大概隻是送孩子上大學,或是去參加畢業典禮。但事實顯然出乎人們的預料,據媒體報道,如今一些大學建家長群的趨勢正在蔓延。那麼,大學是否有必要建家長群?家長、學生和學校的邊界又該是什麼?

大學需要家長群嗎?

資料圖:2月16日,學生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2023屆畢業生春季就業洽談會上與招聘機關洽談。圖/新華社

大學為什麼會有家長群?或許這首先要歸功于通訊技術的日益發達。在拿起智能手機就能聯系輔導員或老師的當下,部分家長或許已經習慣了通過各種技術手段“遙控”孩子的日子,還沒意識到孩子已經長大成人的事實。

更大的原因可能是社會整體環境的變化。更早一代大學生的父母,通常忙于生計,或受教育程度不高,他們也關心自己孩子的成長,但受制于種種條件的缺失,在不知道如何溝通或提供更多建議的情況下,幹脆也就選擇不過多幹涉。

而如今的新一代家長則不然,他們能為孩子提供更優越的生活環境,也擁有更豐富的社會經驗,即使是大學生活,對他們來說也不陌生。正是以,他們急于把自己的人生經驗傳授給下一代,更不希望孩子在大學階段“走彎路”。于是,家長群就成了家長、孩子之間的緊密紐帶,即使孩子已經遠離家庭。

大學需要家長群嗎?

新華網 王智超攝

另一方面,大學組建家長群也有自身的考慮。不管是為了更友善地通知學校事務、還是為了保障學生的安全,學校都希望能“把話說在前頭”,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如此看來,大學家長群的流行,歸根結底是因為契合了家校雙方的需求。

然而,大學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處理各種難題的關鍵階段。尤其是對不少00後大學生來說,從小衣食無憂、備受呵護,相對來說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和經驗,而進入大學,正是磨練自身的最好時機。如果這段時期仍然處于家長的“遙控”之下,那麼失去的可能是獨立成長的寶貴機會。

畢竟,大學不隻是象牙塔,也是“小社會”,是年輕人們接觸成人世界的第一站,也是他們勇敢邁向未來的重要起點。是以,放開手,有時候才是對孩子更好的關愛。

大學需要家長群嗎?

當然,這并不是說家長群就沒有任何存在的價值,更不是說家長就不應該關心孩子在大學裡的生活。關鍵問題仍在于,家長參與孩子的生活,應該有個“度”。如果家長隻是通過家長群掌握學校的基本資訊,事實上并無問題,公衆也不必太過敏感。

其實,該不該有家長群,家長群到底該如何運作等問題,不僅是家長和大學的事,也應該問一問同學們的意見。大學生畢竟不是家長的“提線木偶”,而是有主見的成年人。即使家長對學校課程、學業成績等問題存在疑問,也應該學會首先和孩子當面溝通、交流,而不是在家長群裡詢問老師。說到底,無論是家長還是大學自身,應該更正确地認識大學的本質——這裡是讓年輕人自由成長的地方,而不是嚴密保護孩子的“堡壘”。

來源:“光明日報”微信公衆号

作者:滬生

編輯:陳莉婷

【聲明:本号是為服務各級政府、企事業機關決策的官方公益賬号,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