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小醜,卻被後人誤以為是勇士

作者:太宗悅史
一個小醜,卻被後人誤以為是勇士

01

荊轲刺秦王的結果,雖然是以失敗告終,但是荊轲卻成為當時排名第一的刺客。

要知道,司馬遷将戰國時期最出名的刺客都列在《史記·刺客列傳》裡面。

而這個《刺客列傳》裡面分别有五位刺客,這五位刺客是曹沫、聶政、專諸、豫讓、荊轲。

而其中篇幅最長的就是荊轲,别說他們當中的一個人,就算是他們當中的兩個人,三個人,加起來篇幅都沒有荊轲的那麼長。

要知道,他們這四位可個個都不是善茬,刺殺的人物也都是當時個頂個的大人物。

曹沫的刺殺對象是齊桓公,豫讓的刺殺對象是趙襄子,專諸的刺殺對象是吳王僚,聶政的刺殺對象是韓相俠累。

這四位的刺殺對象,要麼是第一把手,要麼是第二把手,而且其中曹沫、專諸、聶政還成功得手。

曹沫逼迫齊桓公将侵占的魯國土地吐了出來;專諸雖然被亂刀砍死,但也完成了他的任務;而聶政與專諸一樣,雖然是個死,但刺殺任務也已經完成。

但為什麼他們就是比不過荊轲呢?

因為這四位一把手,二把手檔次最高的也就是一個諸侯國的君王,但秦始皇卻是所有諸侯國的君王,兩者之間根本就沒有可比性。

而且荊轲就是一個遊俠,與秦始皇相比起來更加的不值一提,但就是這個遊俠,竟然敢刺殺秦始皇。

你說在刺客這個行業,荊轲敢說第二,誰敢說第一。

更何況,荊轲刺殺秦始皇并不是心血來潮,而是受人之托,這個人就是燕太子丹。這叫什麼?這就叫士為知己者死。

一個小醜,卻被後人誤以為是勇士

正是因為荊轲刺秦的過程充滿悲情英雄色彩,直接導緻他不但在當時排在第一,就算是到現在,一提起刺客,第一印象想起的也是他荊轲。

但實際上的荊轲與人們印象中的荊轲恰好相反,就是一個莫名其妙的失敗者。

02

如果說要給荊轲刺秦王的失敗挑選出一個責任人,大部分人将會認為這個責任人一定是秦武陽。

因為按照荊轲的說法,他原本是打算生擒秦始皇,要求秦始皇将吞并六國的土地全部吐出來。

“事是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史記·刺客列傳》

但是由于一個人的原因,連碰都沒有碰到秦始皇的本體,僅僅隻是碰到秦始皇的衣袖,整個刺殺活動就以失敗告終。

如果有秦武陽在的話,秦武陽即可拉住秦始皇,這樣一來,生擒秦始皇的機率直接大大提高。

但由于秦舞陽僅僅隻是在大殿的門口,就已經吓得瑟瑟發抖,以至于秦始皇産生疑心,叫他在門外等候,不讓他靠近。

有的人或許好奇,秦舞陽不是十三歲就敢當街殺人嗎?怎麼可能會恐懼到這種程度?要知道,秦舞陽的爺爺秦開可是燕國北部邊疆的第一把手。

你說就這種家庭背景,殺個人,他會感覺到懼怕嗎?正所謂有恃無恐。

這也是為什麼他殺人的時候附近的百姓沒有一個敢擡頭。

一個小醜,卻被後人誤以為是勇士

但當他要面對的對象變成秦始皇,一切都将會截然不同。

畢竟秦始皇連六國的君王都挨個收拾,更何況你一個燕國的大将之後。

别說你要殺秦始皇,就算你殺秦國王宮的一個衛士,秦始皇都能當即要了你的命。

這個時候的秦舞陽與普通的百姓沒有任何差別,喪失背景的他,預知到自己即将到來的命運,你說恐不恐懼?

正所謂勇于私鬥者必怯于公戰。

03

實際上,就算沒有秦武陽的臨陣脫逃,荊轲刺秦王成功的機率也是微乎其微,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秦始皇已經給了他三次機會,但是他一次都把握不住,你說這種人能刺殺成功嗎?

第一次是圖窮匕見,在這一刻,他已經拉住秦始皇的衣袖,但結果是什麼呢?他的刀壓根沒有碰到秦始皇。

第二次是秦始皇繞着柱子跑,而他一個遊俠竟然連養尊處優的秦始皇都追不上。

第三次是秦始皇試圖将劍拔出來,但由于當時的劍在一米六左右,秦始皇無論如何也拔不出來。

按道理來說,這個時候的秦始皇已經将一部分的注意力放在拔劍方面,速度肯定會放緩,結果是什麼呢?他依舊追不上秦始皇。

上面不是說荊轲要生擒秦始皇嗎?既然是生擒秦始皇,難度肯定比刺殺秦始皇要高,但其實荊轲要生擒秦始皇一事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局。

一個小醜,卻被後人誤以為是勇士

要知道,當時荊轲試圖生擒秦始皇的匕首可不是普通的匕首,是徐夫人匕首,這把匕首是六國最尖銳的一把匕首,沒有之一。

是燕太子丹花費重金買來的。

而為了提高刺殺計劃的成功率,燕太子丹還特地用各種毒藥浸泡這一把匕首,保證做到一擊必殺。

這一切,荊轲是知道的,既然如此,他為什麼還會用這一把匕首呢?明顯說不過去,這不就是自相沖突嗎?

“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史記·刺客列傳》

更何況,荊轲原本就沒有打算接這一趟刺殺任務。

原本負責執行這一趟刺殺任務的不是荊轲,而是燕國本土的田光,但是田光卻拒絕了這一趟刺殺任務。

畢竟這一趟刺殺任務事關重大,而他年事已高,一旦出現差錯的話,這個責他是肯定負不了的,是以才輪到荊轲出場,推薦荊轲的就是田光。

但荊轲擔任刺客的這一個過程完全就是趕鴨子上架,因為他原本就沒有答應要刺殺秦始皇,但是田光卻當着他的面自殺。

田光為什麼要自殺呢?因為他已經将刺殺秦始皇這個計劃告訴荊轲,如果不自殺的話,将來這個計劃洩露,豈不是說是他洩露的。

一個小醜,卻被後人誤以為是勇士

但他的自殺卻将荊轲逼到了絕路,如果荊轲當場離開燕國,那麼一定會遭到燕太子丹的追殺,是以他隻能前往面見燕太子丹。

這也是為什麼他一開始對于刺殺一事是拒絕的,但是燕太子丹将車馬美女拉了出來,将他奉為上卿,他一下子就淪陷了進去。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作為遊俠,最輝煌的事情就是成為一個國家二把手的門客,而他荊轲現如今已經是太子的門客,遠在二把手的門客之上。

而且燕太子丹還對他的各種欲望都進行了滿足,你說他能不答應嗎?

而再參考荊轲之前的經曆,就能意識到,他能因為溫柔鄉而違背自己本來的意願是完全可以了解的。

要知道,他當年與一個叫作蓋聶的遊俠在劍術方面産生分歧,蓋聶隻是瞪了他一眼,他當即就軟了下去。

到後來他在邯鄲與一位叫作魯句踐的人發生争執,魯句踐隻是大聲呵斥了他幾句,他也當即就軟了下去。

從蓋聶、魯句踐這裡可以意識到,荊轲就是一個失敗者,畢竟如果不是失敗者的話,也不會膽怯到這種程度。

一個人越是失敗,對于成功就越渴望,這也就能解釋他為什麼會心甘情願的為燕太子丹賣命。

而後來事情的發展更加能印證荊轲就是一個膽怯者。

一個小醜,卻被後人誤以為是勇士

如果你原本就打算刺殺秦始皇,那你應當趕緊準備好,而荊轲呢?他壓根就沒有提起這件事情,還是燕太子當自己提起。

畢竟當時秦國已經滅掉三晉之中的南韓、趙國,魏國也即将成為被滅的一份子,要是再不動手的話,恐怕就沒有動手的機會。

而荊轲給出來的解釋是,他要等一個人,正是因為他的這個解釋,直接導緻後來的個别人認為,如果有這一個人存在,那麼荊轲刺殺成功不是問題。

但要清楚一點,關于荊轲刺秦王失敗這一件事情,當時整個六國的百姓都一清二楚,但是沒有任何一個人說他就是荊轲要找的那個人。

有的人或許會說,這不是找死嗎?

要知道,在秦國之前,從未有過任何一個國家以一己之力滅掉其他的諸侯國。

秦國雖然已經滅掉南韓、趙國,但誰能保證秦國一定能将其他的諸侯國滅掉?就算這個人站出來,也不見得一定會死。

更何況,荊轲作為遊俠,如果他要等的這個人真的存在,那麼這個人也應當是遊俠。

而遊俠追求的無非就是一個名聲,要不然也不會有士為知己者死這句話。

當時荊轲的事迹已經轟動整個六國,如果這個人站出來,那麼他也能轟動六國,但是他卻悄無聲息,這明顯不符合邏輯。

總而言之,關于荊轲這個人的英勇形象漏洞實在是太多,多到足以将他的形象擊潰,說明他壓根就不英勇。

一個小醜,卻被後人誤以為是勇士

04

如果要給荊轲刺秦王這一件事情溯源的話,就會發現這件事情從一開始就已經注定失敗,因為計劃這件事情的人是燕太子丹。

而燕太子丹明顯就是一個志大才疏的太子。

要知道,六國的每一位君王都有一位太子,但是隻有他燕國的太子丹才想出刺殺秦始皇這種想法,為什麼呢?因為他從小内心就扭曲。

由于燕國的弱小,燕太子丹從小就在外國當人質,先是在趙國當人質,後是在秦國當人質。

這也是為什麼他與秦始皇原本就認識,因為當年他們兩個都在趙國當人質。

但到後來,秦始皇已經成為戰國七雄中最強大的秦國君王,而他呢?還是人質。

當年的夥伴已經成為能決定他命運的人,造成這一切的就是他的父親燕王喜。

如果燕王喜重視他,也就不會讓他到處颠沛流離,是以,他産生要證明自己的這種想法,也就不會讓人覺得意外。

但從一件事情上就可以判斷出,他這種人也就适合紙上談兵。

當時秦國有一個通緝犯在燕國,對于這個通緝犯,秦國可謂是下了血本,隻要能取得他的首級,即可以賞黃金千金,封邑萬戶,直接進行階級躍遷,這個通緝犯就是樊於期。

他為什麼在燕國呢?燕國又為什麼不将他交給秦國呢?因為當年燕太子丹在秦國擔任人質的時候,與他交好,現如今他落難,自然要拉他一把。

而他是因為什麼落難的呢?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他到處散布秦始皇是呂不韋兒子的謠言;第二種說法是當年秦始皇的弟弟長安君叛亂,他就是協助叛亂的一份子。

一個小醜,卻被後人誤以為是勇士

如果樊於期在燕國這一件事情被秦始皇知道,秦始皇一定會動用整個秦國向燕國施壓。

甚至都有可能直接指令大軍沖向燕國,畢竟當時秦國與燕國已經接壤。

要是換成其他的太子,也就将樊於期獻出去,說不定還能為燕國争取到一線生機,又或者為将來的自己争取到一線生機。

但是他卻将樊於期留在燕國,好酒好肉的招待起來,這不就是找死嗎?

要知道,當時的他還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将樊於期送到匈奴那裡,但他偏偏選擇最危險的那一種。

他的老師鞠武也對他進行勸說,但是他卻不為所動。

“居有間,秦将樊于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史記·刺客列傳》

你說就這種類型的人,你指望他能做成什麼大事?

這也就能了解,如果是别人要刺殺皇帝,肯定會精挑細選,挑選出精英中的精英。

但是他卻挑選出一位窩囊的荊轲,一位仗勢欺人的秦武陽。

就這種組合有刺殺成功的可能嗎?他死在他父親燕王喜的手中,完全就是咎由自取。

一個小醜,卻被後人誤以為是勇士

05

荊轲刺秦王這一件事情,無論成功與否,受益者隻有一個,那就是荊轲。

因為他通過這一件事情直接躍升成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刺客,這對于他而言,肯定是值得的。

而關于刺殺秦始皇成功,就能阻止秦國統一六國這一件事,完全就是無稽之談。

當時的六國隻剩下四國,而齊國可以抛開不談,因為齊國已經被秦國滲透成篩子。

要知道,齊王建曾經要到秦國給秦王稱臣,你說這離不離譜?

要不是門衛提醒他,他的身份與秦王相同,恐怕他就已經是秦王的臣子。

這也是為什麼六國隻有齊國不反抗,直接投降。

而齊國可是當時實力儲存最完整的國家,他不參與到戰争裡面,那就隻剩下楚國一個國家,不是還有魏國、燕國嗎?

魏國當時已經是秦國的囊中之物,隻不過是秦國不伸手而已。

而燕王喜都能被秦國吓到将自己的親生兒子殺掉,你說這種人能指望嗎?

真正能對反秦起到作用的,也就隻有一個楚國,但一個楚國肯定不是秦國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