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周易》中的䷁卦,《大象》是這樣解讀的:
“䷁ 地埶,《巛》;君子以厚德載物”
我們還是按照老樣子,分成卦畫、卦象、卦名和時訓四個部分來解讀《大象》。
一、卦畫䷁
在連山易卦氣圖上,䷁也是十二辟卦之一,是夏曆十月的辟卦。
十二辟卦圖
4500年前的夏曆十月為孟冬建亥之月。黃昏時北鬥的鬥建指向西北亥方,是一年中陰氣盛極之時,《說文》就說:
亥,荄也。十月,微陽起,接盛陰。
從䷁這個六爻純陰的卦畫也能看出來,䷁對應的正是一年裡陰氣最盛的時間。
4500年前的孟冬十月,東宮青龍房宿潛藏地下,終夜不見,直到淩晨時出現在東方。
孟冬十月是《左傳》裡記載的“驷見而隕霜”的時間。房宿又名天驷,霜降時節的淩晨出現在東方,故曰“驷見而隕霜”,《周易》䷁卦彖辭裡說的“牝馬”就是特指房宿天驷這伴随霜降而來的天馬,爻辭裡說的“履霜”也是特指伴随着天驷這個天象而來的物候。
二、卦象
䷁的卦象是“地埶”。
䷁由上下兩個☷卦組成。☷象征着地。凡是出現☷這個卦畫的,《大象》無一例外都稱之為“地”。
那麼,什麼是“埶”?
這個“地埶”在目前流行的通行本中均寫成“地勢”,實際上是漢代以來的一群蠢貨把“埶”錯誤了解成了“勢”。
古文無“勢”字,是以“埶”來代替。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就說:
《説文》無“勢”字,蓋古用“埶”為之,如《禮運》“在埶者去”是也。《詩》曰:“我埶黍稷”。
那麼,這個“地埶”應該怎麼了解呢?我曾認為“埶”是“教”字的訛寫,現在發現根本沒有必要拐這個彎,因為“埶”字本身就有教的意思!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古文“埶”字,大多數情況下都可以讀作“設”!
裘錫圭在2002年發表《古文獻中讀為“設”的“埶”及其與“執”互訛之例》一文,指出傳世的漢以前古籍和出土簡帛文獻中,有不少當讀為“設”的“埶”字。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今本《老子》第三十五章的“執大象”,在戰國楚簡中就寫作“埶大象”。裘錫圭就準确指出這裡的“埶”字當讀為“設”。
如果我們用“地設”來了解“地埶”一詞,便能夠看到它與《健(乾)》卦的“天行”形成天造“地設”的一對!
比如《彖》在解讀《觀》卦時就說“神道設教”,《大象》也說“觀民設教”,可見“地設”的内容就是“教”,而且“道”和“教”是一對地位相等的概念。
天行之道,地設之教。
天上所施,地下所效。
巧的是,設的意思,就是設施、陳設!
設,施陳也。——《說文》
教,效也,上所施,下所效也。——《說文》
上古聖人仰觀天象,“設卦觀象”,就是《老子》說的“埶(設)大象”!
是以,《大象》的“地埶”一詞,應該了解為“地形的陳設”,與“天行”相對。巧的是,“埶”字本身從“坴”。徐鍇曰:“坴,土也”,☷的卦象正是土地!
三、卦名《巛》
在《大象》中,䷁的卦名為“巛”,但是通行本中卻寫作“坤”。
大量事實證明,漢代以前,幾乎所有版本的《周易》裡都把䷁的卦名寫作“巛”。
即使是給《大象》作過注的王弼,所見的䷁卦之名也不是“坤”而是“巛”。因為“巛”正是“順”的本字,是以王弼才會說“地形不順,其勢順”。
“巛”的字形與☷卦極其相似,尤其是在《歸藏》易中,陰爻皆寫作“^”形,☷卦就是一個旋轉九十度的“巛”字。
這樣的寫法在商代就已經出現了。
商代☷卦
直到戰國時期的☷卦還有寫成巛字形的。
戰國清華簡☷卦
䷁的卦名“巛”的意思是順,與䷀的卦名“健”恰好是反義詞。
《說卦》曰:“乾☰,健也;坤☷,順也”,由兩個☰組成的䷀命名為“健”,由兩個☷組成的䷁命名為“順”,印證了《周易》是“觀象系辭”寫成的說法。那些否認卦象的無知之徒,連《周易》的門邊都看不見。
四、時訓“君子以厚德載物”
䷁卦是孟冬十月的辟卦,是以“君子以厚德載物”說的就是孟冬十月的月令時訓。
十月淩晨,房宿龍馬出現在東方的天象,在䷁卦的彖辭中稱為“牝馬之貞”,在爻辭中則描述為“直方”。
方,就是房宿的本名。《大象》裡面所有的“方”字,其實也都暗指房宿。
“直方”,就是正見青龍房宿。了解了這個天象,我們才能真正讀懂“厚德載物”的含義。
什麼是德?
抱雪齋已經證明:在《周易》和《大象》中,所有的“德”字有且僅有一個意思,那就是“孚”。
有孚惠我德。——《周易.益》
“孚”和“複”,是《周易》一書中最精妙的一語雙關。帛書本中所有的“孚”都寫作“複”,可謂一語道破天機。
巧的是,東宮青龍房宿,本身就是周而複始的天行化身,天行的特征是“複”,也就是“孚”。
是以,當君子“直方”,看到䷁卦“驷見而隕霜”的天象時,心中自然而然想到的是“孚(複)”這個天德。
德,是需要君子去“順”的。
子思學派的《成之聞之》就說:
小人亂天常以逆大道,君子治人倫以順天德。”
《大象》在解讀《升》卦的時候也說:
“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
作為《大象》和《周易》的真正作者,子思筆下的“孚(複)”就是“誠”的同義詞。
誠,是子思的天人之道,也是君子必須要“順”的天德。
在《中庸》裡,子思寫下的這一段有關至誠之道的話完美地诠釋什麼叫做“厚德載物”。
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征,征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博厚,是以載物也;……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嶽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萬物載焉。
“博厚配地”、“博厚是以載物也”……
這一切,都是圍繞着䷁卦的“地埶”之象來展開。
巧的是,“厚德”的厚字,古文作“垕”,從後土。
土地,正是☷卦之象,後土,正是土地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