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食物過敏了怎麼辦?

作者:賽醫學

食物過敏是指因免疫學機制誘發的食物不良反應,包括IgE介導的和非IgE介導的食物過敏。典型的食物過敏由IgE介導。

1常見食物過敏原有哪些?

90%以上的食物過敏由牛奶、雞蛋、海産品、堅果類等食物引起。

1.牛奶和雞蛋:對牛奶和雞蛋過敏的患者較常見,病情也較重。牛奶中的乳清蛋白和雞蛋中的卵清蛋白是主要的過敏成分。

2.海産品:魚、蝦、蟹等海産品。

3.肉類:豬、牛、羊及家禽。在大陸,這類食物過敏較少見。

4.油料作物和堅果類食物:油料作物如花生、黃豆、芝麻等;堅果類食物如核桃、杏仁、榛子、開心果、腰果等。這類食物過敏者不多見,但過敏者症狀可非常嚴重。

5.水果:桃、蘋果、梨、橘子(尤其是金橘)、香蕉、杧果、荔枝及各種瓜果等。

6.蔬菜:對白菜和青菜過敏者罕見,但扁豆、黃瓜、豆芽菜、胡蘿蔔及芹菜等均可引起過敏,對黃豆過敏者幾乎均對黃豆芽過敏。

7.食物添加劑:食用色素、防腐劑、保鮮劑及調味劑過敏者較多,其中以檸檬黃引起的過敏最常見。

8.某些發酵食品:如某些患者對啤酒花過敏,有些則對食用酵母過敏,有些則對食用菌過敏。

2影響食物過敏的因素有哪些?

食物過敏症狀的嚴重程度與食物中過敏原的強弱有關,但更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宿主的易感性。

1.食物品種:決定食物過敏的首要因素是食物本身。緻敏食物是引起食物過敏的直接原因或刺激因素,各種食物的緻敏性不同。

2.食物攝入量:食物過敏與食物的攝入量密切相關,隻有當食物抗原累積到一定門檻值時才引起疾病,症狀的嚴重程度往往與食物攝入量成正比。對某些食物敏感的人,有時即使攝入的食物很少,也會引起疾病。

3.遺傳因素:在過敏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如父母一方有過敏性疾病,其子女食物過敏的患病率為30%~40%。如父母雙方都有過敏性疾病,其子女食物過敏的患病率高達60%~80%。同一種食物在不同的患者之間可以有不同的過敏症狀,症狀的嚴重程度也存在較大差異。絕大多數食物過敏症狀相對較輕,而嚴重的食物過敏可導緻患者休克,甚至死亡。

3臨床表現有哪些?

1.典型症狀

(1)皮膚表現:急性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腫是食物過敏最常見的皮膚表現。患者可出現皮膚紅斑和風團(大小不一,瘙癢劇烈),以及面部、唇、口腔、咽喉等部位水腫。攝取過敏食物後還可能出現唇、舌、腭和咽部瘙癢、刺激及輕度腫脹等口腔過敏綜合征表現。

(2)呼吸系統表現:一般常見于嚴重食物過敏引發的全身性過敏反應,包括鼻癢、鼻塞、流涕、打噴嚏、鼻充血、咳嗽、喘息等,嚴重者可出現呼吸困難。食物引起的孤立性過敏反應性鼻結膜炎或哮喘較為罕見。

(3)胃腸道表現:部分食物過敏患者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脹、腹瀉,大便有較多的黏液或呈稀水樣便。半數以上兒童食物過敏可累及消化系統,出現血便和黏液便,進食困難,嚴重者可出現生長障礙、貧血、低蛋白血症等。

(4)其他表現:全身性食物過敏反應可導緻低血壓、心律失常。也可引發眼部症狀,如眼癢、流淚、球結膜充血等。

2. 非IgE介導的食物過敏反應性疾病及症狀

(1)食物蛋白性直腸結腸炎:臨床表現主要為腹瀉、便血,患兒一般情況良好,純母乳喂養兒亦可發生。

(2)食物蛋白性小腸結腸炎綜合征:病情相對危重,主要表現為嘔吐、腹脹、腹瀉,嚴重者可出現發熱、電解質紊亂、低蛋白血症、代謝性酸中毒等。

(3)食物蛋白性腸病:臨床主要表現為反複腹瀉、營養不良、低蛋白血症等。病情多遷延反複。

4診斷要點有哪些?

1.病史:詳盡的病史對診斷食物過敏具有重要價值。在詢問病史時應注意食物與症狀之間的因果關系。IgE介導的食物過敏症狀發生快,一般進食過敏食物則發病,不進食則不發病,再進食又發病。

2.臨床檢查:包括皮膚針刺試驗(或劃痕試驗)和血清IgE測試。二者均是為了判斷IgE是否存在。皮膚針刺試驗是将某種可能緻敏的食物提取的液體在皮膚上劃出細痕使之滲入皮膚外層組織,之後觀察結果。血清IgE檢測雖耗時較長,但結果較為準确,可重複性好。某些個體的針刺試驗和血清測試結果為陽性,但對相應食物産生耐受,因而不發生過敏反應,其原因可能是缺少輔助因子或IgE 的含量較低等。

3.食物日記:是對臨床病史的補充。應對一日三餐食物的種類、進食與症狀出現的關系及症狀的嚴重程度進行詳細記錄,以便發現規律。

5治療原則是什麼?

1.避免進食緻敏食物:最有效的方法為避免食用會引發過敏的食物。當明确過敏原時,應避免食用引起過敏的食物或将食物進行充分加熱,以減輕過敏原的緻敏能力。當不明确過敏原時,可以短期内限制患者飲食,讓患者在2~4周内輪流替換進食可疑過敏的食物。

2.脫敏治療:對于營養價值高和經常食用的食物,脫敏治療可逐漸增強機體對食物的耐受性。例如,對于牛奶過敏的人,可在脫敏治療中稀釋牛奶,首次使用量不應産生過敏反應,之後每日或每周定量增加,直到增加至每日的必須需求量,且增加量後不産生過敏症狀。有時可對食物進行加工,去除或減少其中的緻敏原,常見的方法為加熱、酶分解或發酵等。

3.藥物治療:對于食物過敏發作的患者,根據其症狀的種類、性質和嚴重程度,采用藥物進行對症治療。使用的藥物包括皮質激素、腎上腺素和抗組胺藥等,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氮斯汀等,均有較好療效,且無嚴重不良反應。近年來的臨床研究表明,口服奧馬珠單抗(聯合抗IgE)對治療花生過敏、牛奶過敏具有較好效果。目前經皮免疫治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花生、牛奶過敏方面。

6如何進行專科護理?

1.急救護理:熟悉常見的緻敏食物及其對應的臨床特征和救護措施。患者取半坐卧位,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2L/min),緩解呼吸困難。遵醫囑進行心電監護,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必要時立即開通一條靜脈通道,遵醫囑用藥。特殊情況下應準備每5~10分鐘注射一次規定劑量的腎上腺素。如患者處于昏迷狀态,應将軟物墊進患者的口腔。

2.皮膚護理:食物過敏可能導緻皮膚損傷,損傷的皮膚周圍應注意保持清潔、幹燥,并适時用藥。對于有皮疹的患者,選擇棉質、柔軟的毛巾使用32~34℃溫水進行皮膚擦浴,動作輕柔,忌用堿性肥皂等洗劑。擦浴後給予生理鹽水擦洗皮疹處。用無菌醫用棉簽蘸取爐甘石洗劑塗擦皮疹處,用時充分搖勻,塗擦後以皮疹表面有一薄層白色藥液為宜,2~3次/日,瘙癢嚴重時3~4次/日,避免接觸眼睛和口、鼻。皮膚瘙癢者遵醫囑給予鹽酸西替利嗪片5mg 或鹽酸賽庚啶片25mg口服。對于瘙癢難忍的患者,遵醫囑肌内注射苯海拉明。

3.腹瀉護理:對于食物過敏性腹瀉患者,遵醫囑給予蒙脫石散治療,指導患者空腹服用。可給予益生菌改善腸道微生态平衡。脫水者遵醫囑給予正确補液。無明顯嘔吐者口服補液鹽,脫水明顯者遵醫囑給予靜脈補液,并嚴格執行靜脈補液的原則,注意打點滴速度,準确記錄24 小時出入量。同時加強肛周護理,排便後用溫水清洗肛周皮膚并拭幹,保持臀部皮膚清潔幹燥。若局部皮膚發紅或有破潰,可塗抹紫草油或采用烤燈理療促使傷口幹燥、愈合。

4.并發症護理:食物過敏可引起鼻炎、結膜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紫癜、頭痛、複發性口腔潰瘍、心律失常、腎炎、尿毒症等并發症,應采用專科護理技術,盡量預防并發症的發生,協助患者恢複健康。

5.病情觀察:嚴密監測患者病情變化,觀察患者面色、神志、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的變化。觀察大便次數及量、有無嘔吐及嘔吐量、皮膚彈性及四肢末梢循環情況、尿量等。觀察有無低鉀、低鈉、代謝性酸中毒的表現。觀察皮疹出現的部位、範圍、程度、時間、數量、速度及其他過敏症狀。

以上内容引自:

内容介紹

免疫相關性疾病指由機體免疫缺陷、免疫功能異常或以免疫調節紊亂作為主要或重要發病機制而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疾病。随着疾病的免疫發病機制不斷被闡明,免疫相關性疾病的種類和範圍在不斷擴大和延伸。本書系統闡述了臨床常見或典型的免疫相關性疾病及其護理措施,緊扣臨床實際,突出展現國内外最新進展。全書共15章,概述部分介紹了免疫相關性疾病發生的基礎和免疫應答及其調節機制,各論部分介紹了血液、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内分泌、神經、眼耳鼻喉、皮膚等系統或部位常見或典型的免疫相關性疾病。

END

食物過敏了怎麼辦?

科學出版社賽醫學(sci_med)

醫藥衛生分社訂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