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維迎:什麼樣的人算企業家?

作者:北大國發院
張維迎:什麼樣的人算企業家?

我從1983年開始已經研究企業家已經40年了,我也很難用一句話來說明白什麼是企業家。研究越深,下定義越難。這裡,我試圖從十個方面描述性地定義一下“企業家”。

企業家是自己找事做的人

“企業家”(entrepreneur)一詞來自法文,最初的含義就是某項事業的發起者。企業家創辦企業,從事創新,都是出于自己幹事的沖動,是自己主動找事做,不是因為他人的要求才做事,不是完成别人交辦的差事,更不是接受别人的指令和安排。一個人如果隻是在别人的委派下做事,如職業經理人或國有企業上司人,就不能算一個企業家。當然,有些國有企業上司人也自己主動找事做,意味着他們有一定的企業家精神。甯高甯、宋志平就是這樣的人。

企業家是自己說了算的人

企業家是老闆,老闆是什麼?老闆就是自己說了算。老闆沒有上級,不需要聽别人指手畫腳。如果自己說了不算,什麼事都要請示彙報,别人同意才能做,别人不同意就不能做,就算不上企業家,隻能算是雇員。企業家之是以自己找事做,創辦自己的企業,也是因為自己說了算。一個人如果自己說了不算,就不大可能自己找事做。企業家天生就是一把手,不是二把手。一些有企業家精神的人選擇離開體制,創辦自己的企業,就是因為他們想自己說了算,不願受别人的擺布,不願接受别人的指令。國有企業上司人與真正的企業家一個重要差別就在于他們有上級,自己說了不算。

企業家是自己提拔自己的人

追求權力、地位,是人的本性使然。在官僚體系内,每個人都有特定的崗位,一個人的位置是由上級決定的,成功表現為被上級提拔。企業家沒有上級,也就沒人提拔他。企業家隻能自己提拔自己。自己如何提拔自己?就是把自己的企業做大。企業做得越大,客戶越多,下面的員工越多,企業家的社會位置就越高。企業家其實就是伺候人的人。你伺候的人越多,級别就越高。客戶不買你的産品,企業做不大,給自己安上再多的頭銜也沒有用。馬雲名氣大,就是因為他把阿裡巴巴做大了。他有這樣的社會位置和影響力,是因為他伺候着數億消費者。某種意義上講,企業家是客戶用貨币投票選出來的,這樣的選舉是最民主的。國有企業上司人是組織部門或主管部門提拔的,不是自己提拔的,也不是客戶選舉出來的,是以不是真正的企業家。

企業家是自己承擔責任的人

企業家做事的後果是不确定的,無論是套利還是創新,都有風險,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企業家必須對自己做事的後果承擔責任。事情做好了,你享受利潤、榮譽和成就感;事情做砸了,你會遭受财務上的損失,甚至可能被人當作騙子。這其實就是“利潤”一詞的含義。利潤是扣除自己承諾的合同支付後的剩餘收入,可能正,也可能負。拿利潤的人就是給别人提供保險的人。所有說利潤就是責任!一個人如果無須對自己做事的後果承擔責任,好處是自己的,損失由别人承擔,他就不是一個企業家。國有企業上司人并不對經營後果承擔财務上的責任,他們的升遷通常也與經營績效關系不大,是以不是真正的企業家。

企業家是把别人認為做不成的事做成的人

經濟學上講的決策,就是給定限制條件下求解。這一點不适用于企業家。對企業家而言,限制條件不是給定的,而是可以改變的。事實上,企業家與常人不同,就在于他們總是試圖改變限制條件,把常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做成。創新其實就是改變限制條件!這些限制條件可能是技術上的,也可能是商業上的,甚至是制度上的。要改變限制條件,就必須打破正常,做常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企業家是用想象力改變世界,他們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東西。比如埃隆·馬斯克,他做太空旅行,晶片-腦連接配接,這在常人看來,是匪夷所思的事情。是以,企業家常被看作是“瘋子”。一個人如果隻是在做大部分人都能做的事,他就不是一個企業家。循規蹈矩、照章辦事的人,不是企業家。

企業家是喜歡較勁的人

企業家精神本質上是競争性的。企業家争強好勝,喜歡較勁,總是想證明“我比你行”!企業家是挑戰者,不服從權威,總是想方設法超越對手,超越他人。企業家之間的競争超越利潤目标。比如,約翰·洛克菲勒和安德魯·卡内基倆人一生都在較勁,前半生為誰是美國賺錢最多的人而較勁,後半生則為誰是美國捐錢最多的人而較勁。谷歌創始人拉裡·佩奇和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本來是好朋友,但他們之間的友誼并沒有阻止他們在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技術領域的較勁。當谷歌把DeepMind收購之後,馬斯克就投資1億美元與山姆·阿爾特曼成立了OpenAI,并挖走了谷歌人工智能的頂級科學家伊爾亞·蘇茨克維,與谷歌對陣,兩人從此決裂。在太空旅行領域,馬斯克還在與傑夫·貝索斯和理查德·布蘭森較量,三人互不服氣。在中國,馬雲和馬化騰在網際網路平台較勁,沈南鵬和張磊在投資領域較勁。企業家之間的較勁意味着經濟學家擔心壟斷是杞人憂天。

企業家是能夠激發别人做事的人

沒有人有能力和時間做所有的事。企業家不是一個人做事,而是率領别人做事。企業家不是個體戶,而是組織者。如果沒有他人的參與,企業家将一事無成。在市場上,每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這意味着企業家隻能激發别人跟随他做事,而不能靠指令讓别人做事。願意跟着你幹的人,一定是被你的願景和魅力所吸引,而不是被你的權勢所強迫。要讓别人自願跟随你,你就必須給别人指明方向,讓别人看到希望。一個人如果不能給别人希望,就不會有追随者;沒有追随者,就不可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

企業家是把别人的事當自己的事做的人

企業家通常被認為是為了賺錢。其實,除了賺錢,企業家還有超越利潤的目标,其中一個目标就是出人頭地,證明自己的社會價值。對真正的企業家而言,賺錢絕不是唯一的目标。企業不僅是商業,更是事業。做事業就得有事業心。所謂事業心,就是把事業當作生活,甚至當作生命,對跟随你的人負責,對利益相關者負責。用馮侖的話說,把自己的事不當事,别人的事當自己的事,這是所有幹事業的人都有的特質。一般人可以躺平,但企業家不能躺平,因為你不能讓跟随你、信任你的人失望,不能讓股東、員工、客戶失望。一個人做企業如果隻考慮自己的得失,不考慮他人,他就不是一個真正的企業家。

企業家是在做事當中本身就獲得快樂的人

人類中有一種人,他們隻要做了别人做不成的事就感到快樂,如果重複别人做的事就覺得無聊。這就是熊彼特講的對創造性的享受。企業家就是這樣的人。我一直強調,企業家快樂不是因為賺錢,而是因為做了事,賺錢隻是一個結果。當然,賺錢肯定也快樂,但更重要的是“做事”本身。像喬布斯、馬斯克這樣的企業家,支撐他們最重要的動力是做創造性的事情。許多中國企業家,至少我認識的中國企業家,都能從做事中得到快樂。當他們說起自己做的事情的時候,總是兩眼放光,你會跟着他們一起興奮。

企業家是不會在失敗中認輸的人

大部分企業家都經曆過失敗,有些甚至經過多次失敗。但與常人不同的是,企業家不會在失敗中認輸。他們常常是屢敗屢戰,直到成功。比如,鋪設第一條大西洋海底電纜的美國企業家賽勒斯·菲爾德,前三次鋪設都失敗了,被人當作大騙子,說他騙了一個城市,騙了一個國家,騙了全世界。如果他就此罷休,就會在“騙子”的名聲中老死。但他沒有!幾年後他又來到英國籌集資金,重新開始鋪設海底電纜。又一次失敗了,但他沒有放棄,第二次終于獲得成功,用電報将新世界和舊世界連接配接起來,他的名字永遠載入史冊。亨利·福特前兩次創業都失敗了,第三次創業才成功。俞敏洪創辦了享譽中外的新東方教育公司,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但幾年前在“雙減”政策的影響下,公司股價一落千丈,傳統業務也失去了前途。如果他就此躺平,雖敗猶榮,但這不是他的性格。他開創了新的事業——東方甄選和新東方文旅項目。

我在上面讨論了衡量企業家的十個次元(或标準)。當然,并非每個現實中的企業家都滿足這十個标準,不同的企業家在不同的次元上表現會有很大的不同,有人在某些方面突出,另一些人在其他方面突出,沒有兩個企業家是完全相同的,就像沒有任何兩片樹葉是完全相同的。企業家之間的差别很大程度上是由他們的性格決定的,也與他們所處的環境有關。但在我看來,十個次元中前五個是最重要的,是一個人能被稱為企業家必要條件。一個人如果不是自己主動找事做,如果自己說了不算,對自己做事的後果不承擔責任,隻做大部分人認為能做成的事情,隻是等待别人提拔自己,一定不能被稱為是企業家。這是我不贊成把國有企業上司人稱為企業家的主要原因。

另外需要強調的是,企業家精神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沒有人一開始做企業就能滿足我上面列出的企業家的所有标準。企業家一定會犯錯誤,但他們擅于從錯誤中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想象力和決策水準,走向成熟。這個學習過程不是簡單的被動的随機行走,而是主動的吸納和糾錯。當然,成功也容易使人把經驗當作規律,變得故步自封,逐漸喪失想象力和創造力。特别是随着年齡的老化,人們更容易變得保守,學習能力會衰退。是以,很少企業家永遠是企業家。在企業家隊伍裡,後浪推前浪是必然的!

本文發表于複旦大學《管理視野》202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