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運油20出手,殲10C曆史首次,空軍用了70年時間,重返世界巅峰

作者:科大烽火

2024年1月29日上午,在一陣呼嘯聲中,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的7架殲-10C戰鬥機從大陸西北某機場騰空而起,在一架運油-20加油機的伴随下,飛往沙特首都利雅得。他們此行的目的是參加2月4日至2月8日舉行的第二屆沙特國際防務展,屆時他們将進行飛行表演。

運油20出手,殲10C曆史首次,空軍用了70年時間,重返世界巅峰

從大陸西北到沙特,飛行全程約4000公裡,遠超殲-10C戰鬥機的最大航程。以往八一飛行表演隊到沙特參展,飛機都需要在中途某機場停靠保障。但這次轉場由于使用了運油-20加油機全程保障,是以中途不需要停靠任何機場,飛機将直降利雅得。這是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首次直飛沙特。

這次飛行創造了曆史,同時,也是大陸軍用航空工業近年來發展的一道縮影,充分展現出大陸軍用航空工業制造水準和空軍保障能力的巨大提升。大陸軍用航空工業近年來碩果累累,無論是戰鬥機、運輸機、直升機,還是航空發動機,都已經達到或者接近世界一流水準,我們不妨在此簡要盤點一番。

在最直覺展現一個國家空軍裝備水準的戰鬥機領域,大陸與美國一道,成為世界上唯二的自行設計制造,并大量列裝第五代隐身戰鬥機的國家。

運油20出手,殲10C曆史首次,空軍用了70年時間,重返世界巅峰

為什麼這裡沒有俄羅斯?因為蘇-57戰鬥機的隐身能力一直備受質疑,結合隐身設計和制造技術來看,許多專家認為它并不具備與殲-20、F-22、F-35同級别的隐身能力。并且,俄羅斯空軍裝備的蘇-57戰鬥機數量隻有數架到十數架的規模,每年的産量可能隻有可憐的寥寥數架。

而反觀中美,迄今為止,美軍已經裝備隐身戰鬥機600餘架,其中F-22戰鬥機180餘架,各型号的F-35戰鬥機約450架,F-35戰鬥機年産量上百架,外媒推測中國裝備殲-20戰鬥機約150-200架,年産量可能在50-60架。

此外,雖然諸如日韓及以色列等美國盟國也裝備有不少F-35戰鬥機,但一來其裝備規模均遠遠小于中美,二來這些國家的F-35戰鬥機都是美國制造,他們自身并不具備設計生産隐身戰鬥機的能力,是以這些國家同樣不能和中美相提并論。況且,我們即将裝備殲-35隐身艦載機,屆時,大陸就将和美國一樣,成為同時裝備兩款隐身戰鬥機的國家。是以說,在第五代隐身戰鬥機領域,中美兩國目前是全世界獨一檔的存在。

運油20出手,殲10C曆史首次,空軍用了70年時間,重返世界巅峰

同時這也意味着,中國空軍在時隔70多年後,在戰鬥機武器裝備水準上再次攀升到世界頂級水準。上世紀50年代,中國從蘇聯進口了2470架米格-15和米格-15比斯戰鬥機,一舉成為世界第三大空軍,而且是戰鬥機裝備水準與美軍差距較小的時期。70多年後,中國空軍的戰鬥機再次與美國空軍處于同一水準線上。

我們不僅在第五代隐身戰鬥機的設計制造上處于世界領先水準,在第四代戰鬥機的制造能力上也同樣優秀。前文所說的殲-10C就是大陸獨立設計制造的一款優秀的中型四代半戰鬥機。這款戰鬥機的出口型号殲-10CE戰鬥機已經裝備巴基斯坦空軍部隊,正逐漸取代美制F-16C/D戰鬥機,成為巴基斯坦空軍的核心裝備。根據巴基斯坦媒體報道,在前不久舉辦的卡達“ZILZAL-II”聯合空中對抗演習中,巴基斯坦空軍的殲-10CE戰鬥機以9:0的懸殊比分,擊敗了卡達空軍裝備的EF-2000台風戰鬥機。

運油20出手,殲10C曆史首次,空軍用了70年時間,重返世界巅峰

這兩款戰鬥機都裝備有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和頭盔瞄準具,分别支援PL-15E空空飛彈和流星空空飛彈,理論上屬于同級别同代數的戰鬥機。是以,巴基斯坦空軍的這次勝利足以說明,大陸制造的四代半戰鬥機已經可以媲美甚至超越歐洲同類型戰鬥機,這在20年前幾乎是不敢想象的事情。除此之外,大陸還能自行制造殲-16雙發重型四代半戰鬥機及殲-15艦載機、殲-11B戰鬥機等多個型号的第四代戰鬥機,并且擁有巨大的産能。

軍用運輸機曾經一直是我們的短闆,但設計并量産運-20戰略運輸機,讓大陸成功跻身大型軍用運輸機制造世界前三強的水準。在運-20運輸機誕生之前,該級别的軍用運輸機全世界隻有2款,那就是美國的C-17運輸機和俄羅斯的伊爾-76運輸機。現在,C-17已經停産,伊爾-76則受困于俄羅斯經濟衰退,産能有限,運-20于是成為了目前唯一具備大規模量産能力的該級别運輸機。

并且,運-20運輸機已經換裝WS-20發動機,其性能已經遠遠超越伊爾-76,接近于C-17運輸機。是以,運20運輸機将不僅能夠很好的滿足大陸空軍裝備需求,還具有極強的實力和絕好的時機去開拓海外市場。也許在不久的将來,我們就會看到運-20運輸機出口的喜訊。

運油20出手,殲10C曆史首次,空軍用了70年時間,重返世界巅峰

與軍用運輸機一樣,直升機曾經也是我們的短處。在很長一段時期,大陸空軍和陸航裝備的直升機主要有以下幾款:仿制法國SA-365N/N1海豚直升機的直-9直升機、仿制法國SA-321超黃蜂直升機的直-8直升機、從俄羅斯引進的米-17直升機以及從美國引進的少量黑鷹直升機。那時候我們沒有專業的武裝直升機,基本都是由直-9直升機客串。據說這些直升機中,大部分隻适合在平原地區使用,到了西南高原地區就隻剩下黑鷹直升機和專門換裝了BK-2500-02發動機的米-17V7直升機還具有較好的性能。

是以,當時西南高原地區的運輸和缺乏武裝直升機都是困擾我軍的大問題。現如今,大陸生産的直-20型通用直升機已經大量列裝部隊,不論是高原還是海疆,到處都能看到它矯健有力的身姿。其性能早已超過引進的黑鷹直升機,高原運輸對我軍而言,已經不再困難。我們也早就有了自己的專業武裝直升機直-10,不用再讓直-9挂着火箭巢洗地了。

運油20出手,殲10C曆史首次,空軍用了70年時間,重返世界巅峰

并且,在軍用航空工業發展的核心技術航空發動機領域,我們已經能夠自給自足,生産出性能優異的航空發動機,困擾大陸軍用航空裝備的“心髒病”已經基本克服。我們已經制造并改進了WS-10“太行”系列發動機,這款發動機保障了大陸幾乎所有三代戰鬥機的動力;即将或已經裝備WS-15“峨眉”發動機、WS-19發動機,他們将讓大陸殲-20、殲-35戰鬥機如虎添翼;生産出了WZ-10發動機、WS-20發動機,讓直-20、運-20擁有了優異的飛行性能。用于裝備未來第六代戰鬥機的變循環發動機,我們也在持續研發中。

總體而言,大陸軍用航空工業如今的狀況是“輕舟已過萬重山”,最艱難困苦的時期已經過去,我們已經成功跻身世界前列。

運油20出手,殲10C曆史首次,空軍用了70年時間,重返世界巅峰

但我們依然有許多不足,比如:我們還缺乏一款C-5和安-124級别的戰略運輸機,以及重型武裝直升機、重型通用直升機;我們還沒有F-35B那樣的垂直短距起降飛機以及V-22“魚鷹”傾轉旋翼機;我們還需要更大功率的渦扇發動機和渦軸發動機等等。是以,我們的軍用航空工業依然需要再接再厲,争取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我相信,我們的軍用航空工業一定能夠在未來取得更加輝煌的成績,給我們帶來更大的驚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