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曆史文化遺産 推動文化傳承發展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系列述評之九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31日 第 02 版)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下,大陸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工作取得曆史性成就,文化遺産蘊含的創新創造基因被不斷激活,一幅古今輝映、氣勢恢宏的新時代文化長卷徐徐展開。
讓中華文脈綿延赓續、文明薪火代代相傳,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曆史文化遺産,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注入強大文化力量。
保護: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産精心守護好
2022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平遙古城,自迎薰門步行入城,登上城牆俯瞰全貌。
“曆史文化遺産承載着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不僅屬于我們這一代人,也屬于子孫萬代。”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刻論述給人以啟迪。
秉持着對曆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遺産保護,在地方考察時總是不忘調研當地曆史文化遺産保護,反複叮囑要把文化遺産保護好。這充分展現了總書記強烈的曆史擔當、深沉的文化情懷,宣示了我們黨對待民族曆史文化的基本态度。
在古都北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曆史文化遺産”。重回福州三坊七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待古建築、老宅子、老街區要有珍愛之心、尊崇之心”。
曆史文化遺産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必須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76.7萬處不可移動文物、1.08億件/套國有可移動文物,星散在中華大地上、綿延于歲月長河中。這些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财富,所蘊含的曆史、藝術、科學價值不可估量。
我們要以“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心懷敬畏,精心守護,把曆史文化遺産完整交給後人。
現代化程序中,如何處理好傳統與現代、繼承與發展的關系?這是文化遺産保護必須直面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處理好城市改造開發和曆史文化遺産保護利用的關系,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統籌好保護與發展,要把老城區改造提升同保護曆史遺迹、儲存曆史文脈統一起來,既要改善人居環境,又要保護曆史文化底蘊,讓曆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
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越來越多曆史文化名城走向整體保護、全面保護,曆史文化街區更多采用微改造的方法,下“繡花”功夫……在城市肌理與鄉土脈絡中,看得見歲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脈。
既要保護好物質文化遺産,也要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産。
大陸是非遺大國,從傳統技藝到傳統禮儀、節慶,非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的活态呈現。
潮繡、潮瓷、潮劇、潮州菜……古城潮州擁有豐厚非遺資源。2020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這裡考察時指出,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和傳承,積極培養傳承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産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非遺保護,關鍵在人。目前,文化和旅遊部認定5批3068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各省區市公布1.6萬多名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他們身負各式絕活,在城市、在鄉間心無旁骛、堅守匠心。與此同時,我們樂見非遺課程走進更多學校,培養青年人才,為非遺保護注入青春力量。
傳承:讓文物說話、把曆史智慧告訴人們
“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是十分寶貴的文化遺産。”2023年9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浙江紹興的浙東運河文化園,叮囑要好好挖掘大運河文化,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
文脈與水脈相連。千年水脈流淌至今,是因為有一代代人的持續呵護和接續建設。當代中國作為曆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也隻有堅持從曆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
準确把握文化傳承發展的内在規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文物說話、把曆史智慧告訴人們”“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産的多重價值,傳播更多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值符号和文化産品”,為更好傳承曆史文化遺産指明方向。
更好傳承曆史文化遺産,要始終讓文物說話,讓曆史說話,讓文化說話。
走進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館,一幅幅圖檔、一件件文物,全方位、全過程、全景式展現了中國共産黨波瀾壯闊的百年曆程。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對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訓示,要求“發揮好革命文物在黨史學習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文物不言,自有春秋。通過曆史文化遺産,人們見證曆史、以史鑒今。隻有不斷提高研究闡釋和展示傳播水準,挖掘曆史文化遺産的多重價值,将它們背後的中國曆史、中國文化更好呈現出來,拓展人們感覺曆史文化的管道和深度,才能令文明薪火生生不息。
更好傳承曆史文化遺産,不僅要傳承遺産本身,也要傳承其中蘊含的中國智慧與中國精神。
靜靜伫立千年,莫高窟見證文明滄桑。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敦煌研究院座談時強調,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曆史遺存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範等,更要揭示蘊含其中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懷,不斷堅定文化自信。
物質有形,精神不朽。在甲骨書簡上感受“弦歌不絕”的傳承,在經史子集裡激蕩“經世緻用”的情懷,在水墨丹青中品味“甯靜緻遠”的風韻……曆史文化遺産蘊含豐厚精神财富,越能從中汲取精華和智慧、提煉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辨別,就越能在更高層次禮敬中華文明、延續文化基因。
更好傳承曆史文化遺産,還要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
“盛世修文,我們這個時代,國家繁榮、社會平安穩定,有傳承民族文化的意願和能力,要把這件大事辦好。”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時的一席話,發人深省。
文以載道,以文化人。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實施,到五大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再到《中國國寶大會》《唐宮夜宴》等電視節目的湧現……新時代以來,大陸着力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社會氛圍。當傳承曆史文脈成為社會共識,當越來越多群衆特别是青少年認識認同曆史文化遺産的魅力和價值,我們的瑰寶才能所托有人、代代相傳。
利用:找到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連接配接點
因瓷而生、因瓷而興,千年瓷都景德鎮在泥與火的交融中創造了令人歎為觀止的藝術,成就了一個城市依靠單一手工業支撐千年的奇迹。
如今,古老的景德鎮正以獨特的方式煥發新意:老瓷廠變身創意街區,文化藝術新地标接連湧現,來自各地的“景漂”在這裡聚集……
“每一種文明都延續着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這就要求我們推動曆史文化遺産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曆史文化滋養。
2020年9月28日,考古這門略顯高冷的學問,走進了十九屆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的課堂。
“考古遺迹和曆史文物是曆史的見證,必須保護好、利用好。”習近平總書記說。
神州大地,一代代考古工作者接續奮鬥,考古工作實證中華文明、傳播中華文化作用不斷彰顯。面向未來,要繼續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闡釋工作,做好出土文物和遺址的研究闡釋工作,把大陸文明起源和發展以及對人類的重大貢獻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呈現出來,更好發揮以史育人作用。
紅色、綠色、藍色……飛針走線五彩缤紛;繡、插、點、挑……制作手法千變萬化。苗族手工技藝苗繡曆史悠久、源遠流長。
“苗繡既是傳統的也是時尚的”。2021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說,一定要把苗繡發揚光大,這既是産業也是文化,發展好了既能弘揚民族文化、傳統文化,同時也能為産業扶貧、為鄉村振興作出貢獻。
如今,曆史文化遺産正在以更鮮活的方式走進人們的生活。
漫步蘇州古城平江曆史文化街區,評彈聲聲婉轉雅緻,蘇繡、宋錦、缂絲等非遺匠心獨具,遊客可在此沉浸式體驗“食四時之鮮、居園林之秀、聽昆曲之雅、用蘇工之美”的“蘇式生活”。
别具匠心的考古盲盒,讓人舍不得品嘗的文創雪糕,文旅融合的深度推進……今日之中國,“文博熱”火爆、“文創風”勁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力迸發。繼續推動曆史文化遺産在赓續傳承中弘揚光大,中華文明日益彰顯出旺盛而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凝聚力、影響力。
展望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壯闊前景,站立在浸潤優秀傳統文化的中華大地上,切實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我們的文化綿延不絕,我們的創造生生不息。
必須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内生動力
鐘才文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31日 第 02 版)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必須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内生動力,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準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新時代新征程改革開放地位作用的重大戰略判斷,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深遠的實踐影響。要認真學習領會這一重大規律性認識,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内生動力,是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科學結論。内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内因起作用,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樣,經濟發展同樣離不開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盡管在特定時段、特定情況下外因能發揮很大作用,但從整體、全局和長時段來看,内因的作用始終是根本性、第一位的,外因的作用是輔助性、第二位的。經濟發展的主體是人,是千千萬萬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企業家和各行各業勤奮工作的勞動者,隻有把企業家和勞動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激發出來,經濟增長才有了綿綿不絕的持久動力。這就需要通過不斷深化改革開放,打破束縛人們開拓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為他們發揮聰明才智、積極創新創造提供良好的市場和社會環境。改革開放是提高要素投入品質和效益的“倍增器”,一旦把全社會的動力和活力調動起來,就能對經濟發展起到難以估量的推動作用。内生動力的作用是持久的、強勁的、源源不斷的,與增加要素投入的一次性作用不同,今年起作用,明年乃至更長時期都會起作用。有效調動全社會内生動力,是實作長期高品質發展的治本之策。
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内生動力,是總結大陸發展曆史經驗得出的寶貴結論。改革開放前,大陸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束縛了生産力發展,“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廣大人民群衆的創造活力和内生發展動力沒有得到有效釋放。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國各地逐漸實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農民勞動産出“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極大地調動了億萬農民從事農業生産的積極性、主動性。人還是那些人,地還是那些地,體制機制一變,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群衆的溫飽問題很快得到了解決。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不斷改革完善不适應生産力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有效激發起億萬人民群衆奮起追求美好生活的強勁動力,激發起千千萬萬基層組織和經營主體創業創新創造的持久活力,無數個微觀源泉汩汩流出的“源頭活水”彙聚成奔湧前行的“大江大河”,彙聚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汪洋大海”,中國的發展實作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精彩蝶變!
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内生動力,是破解目前發展難題的關鍵一招。經過數十年高速增長,大陸勞動力、土地等資源要素成本不斷擡升,已經高于很多開發中國家。面對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工業化城鎮化已到中途、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的新形勢,過去曾經行之有效的拼人力、拼資源、拼投入的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目前,在外部需求萎縮、國内需求不振的情況下,适度加大宏觀政策力度來推動擴大内需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依靠改革開放解決内生動力和活力不足問題。要積極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争力。在市場準入、要素擷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加快落實一批支援民營企業的舉措,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要對标國際高标準經貿規則,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标準等制度型開放,着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要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着力破除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推進這些改革将不斷激發經營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
回首過去,我們依靠改革開放,不斷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實作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曆史性跨越。展望未來,我們依靠改革開放,牢牢把握中國式現代化這個最大的政治,畫出“最大同心圓”,持續激發億萬人民的磅礴偉力,就一定能夠實作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偉大奮鬥目标,創造新的曆史奇迹!
堅持求真務實,按照規律辦事
——以主題教育為契機學方法增本領④
仲 音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31日 第 04 版)
求真務實是中國共産黨人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是我們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員幹部幹事創業必須實事求是、求真務實,來不得半點虛浮”,要求“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工作,使提出的點子、政策、方案符合實際情況、符合客觀規律、符合科學精神”。目前,大陸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如何推動經濟實作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如何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如何把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最關鍵是要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熟練掌握其中蘊含的上司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以創造性工作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堅持求真務實,基礎在于“求真”,關鍵在于“務實”。求真,就是認識事物的本質,探求事物發展的規律,求客觀實際之真;務實,就是真抓實幹,務實功、出實招、求實效,務造福人民之實。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産業振興是重中之重,也是實際工作的切入點。搞一刀切、大呼隆,拿一個模子去套,甚至下名額下單子,“那樣的話肯定要砸鍋”。隻有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把“土特産”這3個字琢磨透,推動鄉村産業全鍊條更新,才能以産業振興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有多少湯泡多少馍”“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樸實而深刻,揭示謀劃發展要立足實際。各地情況千差萬别,要找準在全國大局中的戰略定位,立足資源禀賦和發展階段,發揮自身優勢,因地制宜、揚長補短,走出适合本地區實際的高品質發展之路。
按規律辦事、按規矩做事,這是幹事創業必須堅守的原則,也是堅持求真務實的題中之義。有的幹部幹事熱情很高,但缺乏科學精神、求實态度,結果不僅沒有出業績,反而帶來了一堆問題。2023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走那種急就章、竭澤而漁、唯GDP的道路。這就是為什麼要樹牢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是一個整體,一定要在完整把握、準确了解、全面落實上下功夫。比如推進“雙碳”工作,“不能把手裡吃飯的家夥先扔了”,不能運動式停煤降碳。再比如“抓數字經濟、虛拟經濟,一定不要忘了實體經濟是基礎”。善于把握事物本質、把握發展規律、把握工作關鍵、把握政策尺度,使制定的規劃和政策體系展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使各項工作朝着正确方向、按照客觀規律推進,方能掌握發展主動、赢得發展先機。
形勢在不斷發展,任務也在不斷發展,很多沖突和問題是我們沒有遇到、沒有處理過的。堅持求真務實,必須自覺用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觀察新形勢、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善于從繁雜問題中把握事物的規律性、從苗頭問題中發現事物的趨勢性、從偶然問題中認識事物的必然性,根據變化的情況制定自己的政策、選擇工作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作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我們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但在新形勢下發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指出“如果固守着過去的認識和經驗不動,守株待兔,刻舟求劍,就難以适應變化了的實際,也難以有效推動工作”。新征程上,我們要準确識别時與勢、危與機、利與弊,抓住主要沖突和沖突的主要方面,結合各自具體實際開拓創新,尋求有效解決新沖突新問題的思路和辦法,努力創造可複制、可推廣的新鮮經驗。
事必有法,然後可成。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探索性事業,還有許多未知領域,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去大膽探索。以主題教育為契機,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堅持立足實際、科學決策,堅持着眼長遠、打牢基礎,堅持幹在實處、務求實效,把握事物發展的内在規律,積極識變應變求變,我們定能一步一個腳印把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以鍛造堅強組織、建設過硬隊伍為重要着力點(人民觀點)
——牢牢把握“九個以”的實踐要求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⑦
本報評論部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31日 第 05 版)
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紮實做好理論武裝、選賢任能、強基固本、育才聚才各項工作
各級黨組織形成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黨的上司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黨的組織優勢才能充分彰顯,黨執政大廈的根基才能更加穩固
為打赢脫貧攻堅戰,25.5萬個駐村工作隊、300多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同近200萬名鄉鎮幹部和數百萬村幹部一道奮鬥奔忙;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46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沖鋒陷陣,讓黨旗在抗疫第一線高高飄揚;面對洪澇災害、地震險情,基層黨員、幹部沖鋒在前、勇于擔當,帶領人民群衆構築起守護家園的堅固防線……黨的十八大以來,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産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充分彰顯,黨的政治優勢群組織優勢不斷轉化為制勝優勢。
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明确提出“九個以”的實踐要求,其中之一是“以鍛造堅強組織、建設過硬隊伍為重要着力點”。嚴密的組織體系,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優勢所在、力量所在。以鍛造堅強組織、建設過硬隊伍為重要着力點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彰顯了我們黨打造嚴密組織體系、統籌推進各層級各領域黨組織建設的政治自覺,展現了我們黨“永遠保持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本色,永遠走在時代前列,永遠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主心骨”的政治擔當。
從馬克思主義建黨原則出發,闡明“組織建設是黨的建設的重要基礎”;圍繞百年大黨曆史使命,提出“建設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高素質幹部隊伍”;告誡“出問題主要出在幹部身上”,強調“從嚴治黨,重在從嚴管理幹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面從嚴治黨戰略方針、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上司、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等一系列原創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引領推動黨的建設群組織工作發生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重大變化。以鍛造堅強組織、建設過硬隊伍為重要着力點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紮實做好理論武裝、選賢任能、強基固本、育才聚才各項工作,努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黨的全面上司、黨的全部工作要靠黨的堅強組織體系去實作。從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最初一公裡”的中央和國家機關,到“最後一公裡”的基層黨組織,各級黨組織形成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使我們黨具有了無比堅強的上司力、組織力、執行力,成為團結帶領人民攻堅克難、開拓前進最可靠的上司力量。實作黨在新時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務,黨的建設群組織工作要有新擔當新作為。各級黨委及其組織部門務須更加堅決有力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和好幹部标準,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強化政治功能,完善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樹立加強基層建設的鮮明導向,推動各級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使廣大黨員、幹部做到忠誠幹淨擔當。如此,黨的上司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黨的組織優勢才能充分彰顯,黨執政大廈的根基才能更加穩固。
黨員是黨的肌體的細胞。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力量和作用,既取決于黨員數量,更取決于黨員品質。習近平總書記曾引述1927年10月毛澤東同志親自撰寫的入黨誓詞,“犧牲個人,努力革命,階級鬥争,服從組織,嚴守秘密,永不叛黨”,勉勵黨員、幹部提升政治覺悟,做到旗幟鮮明講政治。對于我們這樣一個長期執政的黨來說,提高黨員品質是重中之重。黨組織既要嚴把入黨關,把政治标準放在首位,也要嚴格黨員日常教育和管理,使廣大黨員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廣大黨員、幹部,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什麼場合,都要始終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産黨員,都要始終發揮先鋒模範作用,都要始終堅持和維護黨的上司、維護黨的團結統一。
治國必先治黨,黨興才能國強。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寫,黨中央一聲令下,全黨聞令而動,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黨都不具有的強大優勢。繼續把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事情辦好,把弘揚中華文明的事情辦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情辦好,最根本的是要把中國共産黨的事情辦好。始終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重大部署推進黨的組織工作,不斷厚植組織優勢,黨和國家事業高品質發展就能不斷獲得強勁動力。
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評論員觀察)
——提振發展信心,增強經濟活力⑤
周珊珊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31日 第 05 版)
以促進共同富裕為目标,以增加居民收入為支點,重點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設,引導各類政策同向發力、形成合力
口袋鼓了,日子越過越紅火。河北灤平縣大屯鎮興洲村,黨支部書記韓林章算起了增收賬:發展設施農業,2023年村集體收入約20萬元;科技特派員幫扶讓農田效益更高,技能教育訓練帶動家門口就業,全村脫貧戶人均年收入超過1.5萬元,比前一年增加了近50%;不少村民換了家電家具,有的還買了小汽車……增收辦法多、效果好,鄉親們一年的辛勤耕耘化成了更多獲得感。
家庭小賬本,連着民生大賬本。2023年,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1%,增速“跑赢”GDP,成為中國經濟成績單上的亮色。推動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是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應有之義,也是釋放内需潛力的前提和基礎,展現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作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任務,必須久久為功,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斷取得新進展。”今年,必須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是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是新時代最大的政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過去一年,統籌城鄉融合發展更進一步,農民增收管道得以進一步拓寬。天津組織開展消費幫扶,經濟薄弱村消費幫扶采購總額達2379萬元,增加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雲南培養認定2.1萬名農村緻富帶頭人,服務農業生産,助推老鄉直接增收;延安蘋果、贛南臍橙、百色芒果,各地立足資源禀賦,全力做好“土特産”文章,以産業振興帶動鄉村全面振興……“金扁擔”挑起鄉親們的幸福生活,去年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鎮,鄉村振興生機勃勃。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要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緻富管道,繼續讓農民腰包鼓起來、生活美起來。
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要在推動高品質發展、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時,進一步分好“蛋糕”。去年,全國多地再度上調最低工資标準,直接拉高低收入勞動者工資水準。同時,來自政府的社會救濟和補助、政策性生活補貼、現金政策性惠農補貼等轉移性收入增長10.3%,收入配置設定調節力度加大、精準性提高。實踐充分證明,增加城鄉居民收入,需要穩增長、兜底線、減負擔政策協同發力。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促進就業率和就業品質雙重提升,完善配置設定制度,推動更多低收入人群邁入中等收入行列,多措并舉,拓寬管道,綜合發力,我們就有條件逐漸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推動居民收入持續增長,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品質。
近段時間,多地瞄準富民增收釋出方案、亮出實招:河南印發脫貧人口增收行動方案,保持脫貧人口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廣西印發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的若幹措施,多管道增加居民收入;海南釋出農民增收三年行動方案,着力推動補齊增收短闆、拓寬增收管道……面向未來,以促進共同富裕為目标,以增加居民收入為支點,重點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設,引導各類政策同向發力、形成合力,居民的消費能力、消費意願将不斷增強,進而促進實作擴大有效需求,為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更加強勁的動力。
朱松純的經曆啟迪我們:無論從事什麼研究,支撐科研工作者走得更遠的,則是求真的精神、探索的勇氣,以及家國情懷與責任擔當。
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31日 第 09 版)
核心閱讀
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必須深入把握這一重要思想的重大意義、回答的重大問題、提出的實踐要求、蘊含的道理學理哲理,堅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戰略方針,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提供堅強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黨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力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創造性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創性、标志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科學回答我們黨為什麼要自我革命、為什麼能自我革命、怎樣推進自我革命等重大問題,明确提出“九個以”的實踐要求。新時代新征程,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必須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深入把握這一重要思想的重大意義、回答的重大問題、提出的實踐要求、蘊含的道理學理哲理,及時轉化為具體政策、具體任務、具體措施。
深入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也是我們黨最大的優勢。”正是因為具有勇于自我革命這一政治品格,我們黨才能穿越百年風風雨雨,多次在危難之際重新奮起、失誤之後撥亂反正,成為打不倒、壓不垮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新時代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上司下,全黨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把全面從嚴治黨作為新時代黨的建設的鮮明主題,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不斷深化對黨的自我革命的規律性認識,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
這一重要思想是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推進理論創新取得的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新篇章,标志着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規律、共産黨執政規律的認識達到新高度。這一重要思想凝結了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豐富實踐經驗和重要理論成果,凝聚了全黨高度共識,為新時代新征程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争提供了根本遵循,為做好新征程紀檢監察工作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
深入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回答的重大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如何成功跳出治亂興衰曆史周期率、確定黨永遠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這是擺在全黨同志面前的一個戰略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站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科學回答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三個重大問題。這一重要思想高瞻遠矚、視野宏闊、思想深邃、内涵豐富,充分彰顯了我們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高度自覺。
這一重要思想科學回答了我們黨“為什麼要自我革命”的重大問題,指明了確定全黨永葆初心、擔當使命的根本任務。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産黨宣言》中莊嚴宣告:“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産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我們黨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一以貫之展現到黨的全部奮鬥之中。黨的初心和使命是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奮鬥目标的集中展現,越是長期執政,越不能丢掉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色,越不能忘記黨的初心使命,越不能喪失自我革命精神。
這一重要思想科學回答了我們黨“為什麼能自我革命”的重大問題,堅定了全黨用好“第二個答案”、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信心決心。自我監督是世界性難題,是國家治理的哥德巴赫猜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通過行動回答‘窯洞之問’,練就中國共産黨人自我淨化的‘絕世武功’。”新時代以來,我們黨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這一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的偉大實踐,不斷深化實踐探索和理論思考,在毛澤東同志當年給出“讓人民來監督政府”的第一個答案基礎上,給出了第二個答案,這就是不斷推進黨的自我革命。今天,我們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顯著增強,開辟了百年大黨自我革命的新境界,充分證明我們黨完全有能力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
這一重要思想科學回答了我們黨“怎樣推進自我革命”的重大問題,展現了黨永葆生機活力、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的光明前景。黨始終保持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走好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的趕考之路,離不開全面從嚴治黨這條必由之路,也離不開永遠在路上的黨的自我革命。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提出“九個以”的實踐要求,為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不斷深化對黨的自我革命的規律性認識,把黨的自我革命的思路舉措搞得更加嚴密,把每條戰線、每個環節的自我革命抓具體、抓深入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入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提出的實踐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九個以”的實踐要求,是我們在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實踐中需要把握好的九個問題。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守正創新,将實踐要求真正在實踐中落細落實。
以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上司為根本保證,要求我們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必須在黨中央集中統一上司下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確定黨的自我革命始終保持正确前進方向。以引領偉大社會革命為根本目的,要求我們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必須緊緊圍繞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使黨的自我革命更好服從服務于黨的中心任務。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遵循,要求我們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必須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不斷提高黨的自我革命的堅定性、科學性、有效性。以跳出曆史周期率為戰略目标,要求我們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必須及時清除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及時消除損害黨的執政根基的各種隐患,不斷鞏固黨的長期執政地位。以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為主攻方向,要求我們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必須緊緊圍繞“六個如何始終”,标本兼治、綜合施策、協同發力、锲而不舍、久久為功,在不斷解決大黨獨有難題中彰顯大黨優勢。以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為有效途徑,要求我們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必須堅持内容上全涵蓋、對象上全覆寫、責任上全鍊條、制度上全貫通,進一步形成依靠黨的自身力量發現問題、糾正偏差、推動創新、實作執政能力整體性提升的良性循環。以鍛造堅強組織、建設過硬隊伍為重要着力點,要求我們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必須推動各級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使廣大黨員幹部做到忠誠幹淨擔當。以正風肅紀反腐為重要抓手,要求我們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必須始終堅持嚴的基調、嚴的措施、嚴的氛圍,以優良作風作引領、以嚴明紀律強保障、以反腐懲惡清障礙,推動黨的自我革命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在革故鼎新、守正創新中實作自我揚棄、自身跨越。以自我監督和人民監督相結合為強大動力,要求我們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必須切實把黨内監督同國家機關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群衆監督、輿論監督貫通起來,實作自律和他律良性互動、相得益彰,推動黨的自我革命開創新局面。
深入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蘊含的道理學理哲理
學習貫徹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精神,最重要、最關鍵的是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這就要求我們深入把握這一重要思想蘊含的道理學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義、知其然更知其是以然,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執着把黨的自我革命進行到底。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是一個具有很強政治性、科學性、實踐性的理論體系,深刻展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運用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這一重要思想為建構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提供了指導思想、基本概念、基礎理論,也為中共黨史黨建學和紀檢監察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打牢了思想根基。深入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蘊含的道理學理哲理,需要持之以恒在學習領悟上下功夫、在精深研究上下功夫,深刻琢磨其體系性、學理性,搞清楚蘊含其中的理論淵源、發展脈絡、問題導向、内在邏輯。
學習的目的全在于運用。掌握好運用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這個強大武器,我們黨一定能夠不斷清除思想之垢、行為之弊、肌體之毒,不斷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在有效應對長期執政面臨的風險考驗中不斷開辟百年大黨自我革命新境界,更好地引領和保障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遵循(思想縱橫)
——準确把握推進自我革命“九個以”的實踐要求③
王治東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31日 第 09 版)
思想是時代的航标,理論是行動的先導。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科學回答了我們黨為什麼要自我革命、為什麼能自我革命、怎樣推進自我革命等重大問題,明确提出推進自我革命“九個以”的實踐要求,标志着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規律、共産黨執政規律的認識達到新高度。“九個以”的實踐要求明确了推進自我革命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遵循,為我們着力增強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執着把黨的自我革命進行到底提供了科學指引。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取得了曆史性、開創性成就,産生了全方位、深層次影響,根本在于有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牢牢把握這一實踐要求,不斷提高黨的自我革命的堅定性、科學性、有效性。
在偉大自我革命曆程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展現出強大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這一重要思想立足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圍繞建設什麼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這一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以正視問題的勇氣和刀刃向内的自覺不斷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是我們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我們以刀刃向内、刮骨療毒、去腐生肌的自我革命精神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開展史無前例的反腐敗鬥争,堅持無禁區、全覆寫、零容忍,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打虎”“拍蠅”“獵狐”多管齊下,反腐敗鬥争取得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管黨治黨寬松軟狀況得到根本扭轉,風清氣正的黨内政治生态不斷形成和發展。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有力、更加充滿活力,開辟了百年大黨自我革命的新境界。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遵循,我們黨探索出一條長期執政條件下依靠自我革命解決自身問題、跳出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赢得了保持同人民群衆的血肉聯系、人民衷心擁護的曆史主動,赢得了全黨高度團結統一、走在時代前列、帶領人民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主動。新時代新征程,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堅決打赢反腐敗鬥争攻堅戰持久戰,必須堅持思想建黨、理論強黨,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遵循,深刻領悟“兩個确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切實将我們黨的鮮明理論優勢轉化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強大力量,及時清除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及時消除損害黨的執政根基的各種隐患,使百年大黨在自我革命中不斷煥發蓬勃生機,始終成為中國人民最可靠、最堅強的主心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創性、标志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這是我們黨堅持“兩個結合”推進理論創新取得的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新篇章。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自覺從中找理念、找思路、找方法、找舉措,努力把黨的自我革命的思路舉措搞得更加嚴密,把每條戰線、每個環節的自我革命抓具體、抓深入,以銳意進取的精氣神、腳踏實地的真行動将全面從嚴治黨這場偉大自我革命進行到底。
彰顯黨的鮮明品格
科學指引百年大黨開辟自我革命新境界(專題深思)
李澤泉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31日 第 09 版)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産黨的鮮明品格。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黨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力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創造性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創性、标志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指引百年大黨開辟了自我革命的新境界。我們要深刻認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重大意義,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着把黨的自我革命進行到底。
從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高度深化認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作為百年大黨,如何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遠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援,如何實作長期執政,是我們必須回答好、解決好的一個根本性問題。”先進性和純潔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但這種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是一勞永逸的,而是在不斷自我革命中淬煉而成的。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要站在事關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高度,充分認識在新時代把黨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的重大意義。我們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要堅守初心使命、長期執政,就必須勇于和善于自我革命,不斷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同一切弱化先進性、損害純潔性的問題作鬥争,確定我們黨永葆政治本色和生機活力,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曆史程序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從跳出曆史周期率的高度深化認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自我革命是“跳出治亂興衰曆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能否跳出曆史周期率,這是關系黨千秋偉業的一個重大問題。曆史和現實都證明,偉大自我革命使中國共産黨人能夠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自覺改造主觀世界,進而始終掌握曆史主動,準确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始終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要深刻認識到跳出曆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是由我們黨的本質屬性決定的,是我們黨總結百餘年自身建設曆程、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成功實踐而得出的科學結論,指引着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取得曆史性、開創性成就,産生全方位、深層次影響,必将繼續引領偉大社會革命,確定黨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曆史程序中始終成為堅強上司核心。
從應對嚴峻考驗的高度深化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莊嚴宣告:“從現在起,中國共産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作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新時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入關鍵時期,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既要看到我們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将長期存在,也要認識到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沖突風險挑戰之多、治國理政考驗之大都前所未有。新的趕考路上,如何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如何始終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如何始終具備強大的執政能力和上司水準,如何始終保持幹事創業精神狀态,如何始終能夠及時發現和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如何始終保持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态,都是我們這個大黨必須解決的獨有難題。越是接近宏偉目标,越要時刻保持清醒和堅定,決不能滋生全面從嚴治黨已經嚴到位、嚴到底的厭倦情緒,而要始終以永遠在路上、一往無前的精神狀态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在新征程上創造新的曆史偉業。
悠久綿長的培植曆史
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梅花曆來是迎春報喜的象征。
自強不息的精神辨別
梅,可藥可食、可觀可賞,更入詩入畫,成為中國人世代流傳的審美意象和理想寄托。
寒盡春生的報春使者
梅如城,城似梅,以韻勝,以格高。
寒盡春生,人尚未知,而梅已先覺,早早萌發在冬與春的交織、寒與暖的更疊中。穿着棉襖、頂着冷風出門賞梅的市民與遊客,既是看花,也是在看城——如今的武漢,風華正茂、風光正好,如敢于争先的梅花一般,迎接更可期待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