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寒假哪怕不學習也要運動起來,與其費盡心思培養成績不如找到孩子的長闆

寒假哪怕不學習也要運動起來,與其費盡心思培養成績不如找到孩子的長闆

寒假已經來臨,如何讓孩子在假期中有所收獲、有所成長?如何讓孩子度過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寒假呢?另一方面,假期孩子該如何使用電子産品,如何教孩子合理利用電子産品,如何防止孩子過度沉迷其中呢?騰訊育兒《成長晴話》邀請騰訊新聞知識官晴天媽媽、心理學博士雷雲龍、家庭教育專家鄭潤芝共同幫助孩子制訂一份有獨特個性的,切實可行的,科學合理的寒假計劃。

核心觀點:

  • 1

    假期需要幫助孩子保護好學習狀态,做好學習規劃。

  • 2

    彎道超車的必要條件是提升能力,家長需提升自身能量和認知水準,識别孩子的能力短闆。

  • 3

    與其費盡心思培養孩子的優勢和成績,不如找孩子的長闆。給孩子自由安排時間,在假期探索自己的興趣,培養獨立性和自我調節能力。

  • 4

    每位家長的教育能力可能也有不同,能不能看清孩子的能力和短闆,這是有針對性提升孩子能力的基礎。

  • 5

    運動對孩子的重要性遠超學習,寒假哪怕不學習也要運動起來。運動可能産生血清素、多巴胺和腎上腺素,這三樣是我們心理和生理成長的關鍵性元素,是大腦發育的必要性元素。

寒假哪怕不學習也要運動起來,與其費盡心思培養成績不如找到孩子的長闆

晴天媽媽:如何平衡寒假作業與休息時間,讓孩子既能完成作業,又能充分休息?

鄭潤芝:假期是孩子非常期待、想要放松的時間,給孩子的安排不要太滿,要給孩子很多的空餘時間進行自由的自我安排,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好多孩子喜歡囤作業,到了開學的時候瘋狂補。事實上學習是一個長期的事情,要保持很好的學習狀态,建議家長在一開始放假的時候可以先讓孩子休息幾天,之後把整個學習的總量拿出來劃分,到了假期結束的時候量可以稍微增大一些,假期中可以設定每天二十分鐘到半小時,在這個時間段高效完成學習任務,保護好學習狀态。寒假裡面的節日很多,對于孩子的成長和收獲可能更大,家務和家庭責任都是需要在考慮範圍當中的。我們可以考慮這幾個核心要點,跟孩子進行一個綜合性的親子探讨,最終得出的方案是孩子真心認可的,這個是更重要的。

雷雲龍:寒假的時間周期比較短,節日非常聚集,又在冬季。因為生理節律的波動,冬季是心理疾病比較高發的一個季節。我們的學習系統叫閉環系統,分為預習階段、上課階段、複習階段、複盤階段和考試階段。預習和複習兩個階段可以在寒假進行,做作業其實是一個複習的過程。孩子自我規劃的能力叫預習,預習作為一個重複的環節,在寒假期間可以有效幫助我們在下學期進行重複系統的閉環,達到高效學習的效果。如果作為老師,我建議不要布置作業,這件事和預習複習兩個環節的關聯度不是很大,可以按照自己的情況進行smart目标管理。如果各位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度比較高,那麼找到适合孩子的學習方法,有可能在寒假時期通過自我規劃的調整進行彎道超車。如果對孩子的預期要求不高,更多關注孩子的心理成長和心理健康,個人建議讓孩子自己去找到童年的快樂。

寒假哪怕不學習也要運動起來,與其費盡心思培養成績不如找到孩子的長闆

晴天媽媽:制定寒假計劃時,如何根據孩子的興趣和特長,為他們安排有益的活動和課程?

雷雲龍:擋在面前的是大部分孩子有時間但是家長沒有時間進行特定的規劃和訓練。就算我們做了一些針對特長的内容,誰帶孩子去做是大部分家庭面臨的問題。第二是如果能夠做到親子之間的陪伴,面對低齡化的兒童可以對他們的興趣愛好進行特定的發展。如果家長有能力帶孩子行萬裡路,我覺得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向。第三是具體的規劃,多個孩子的性格、興趣、愛好不同,我覺得就是在不同當中找相同,其中一定有基礎的相似的理論,也就是教育的底層邏輯,我認為這個底層邏輯就是普世的素質化教育或者這個階段的學習方法、學習規劃、必要性的要求,一定能找到一些共同點去進行特定的發展。

九歲以下的孩子,我們可以鼓勵支撐、幫助他推進自己特定的興趣和特長;孩子九到十三歲是心理成長的關鍵時期,決定後期三觀的發展和養成,這時候家長一定要開始介入,進行有必要的規劃。最關鍵是解決前置問題,我們怎麼樣去安排對應的時間,讓孩子擺脫手機遊戲短視訊的控制。

鄭潤芝:因材施教首先要看到每個孩子能力和特質的差别,任何孩子都會有能力的短闆。假期是難得的一個全家人在一起提升孩子能力短闆的好時間。很多家長說孩子隻會玩手機,但是家長在抱怨的時候并不能夠很明确地知道我要讓我的孩子幹什麼,隻覺得孩子應該幹正事,但是哪些是正事呢?隻有學習是正事嗎?隻要孩子一學習,家長就放心了;孩子閑着,家長就很着急。這種情況的話家長應該去提升自身的能量,做好自身的情緒管理。每位家長的教育能力可能也有不同,能不能看清孩子的能力和短闆,這是有針對性提升孩子能力的基礎。

通常情況下,孩子要提升的有十幾種能力,排在前面的是專注力,專注力當中又有着幾大要素,比如孩子的專注力集中性、專注力持久性。平時孩子總是走神發呆,寫作業容易丢三落四、磨蹭時間,假期的時候就可以提升孩子專注力的集中性和持久性。假如家長有能力識别,假期裡可以讓孩子安排自己的時間、輕松地玩,有時間和孩子互動的時候,利用10-15分鐘拔高孩子的專注力。等到開學的時候孩子的能力上去了,短闆補齊了,上課聽課學習也就認真專心了,效率也就提升上來了。有的孩子情商不夠,情緒能力很差,面對難題就退縮、情緒煩躁,即使腦子聰明也不管用,假期裡面可以一家人玩一些情商的遊戲,鍛煉孩子的情緒識别、處理能力,開學後遇上一些學業的挑戰有心力支撐。假期不是一定要讓孩子寫作業,搞題海戰術,彎道超車的必要條件是能力也要相應上去。如果沒有提高能力,僅僅是從結果上面下功夫,有時候是浪費精力和時間。如果是多孩家庭,每個孩子之間的能力有可能是互補的,你激勵了一個孩子,可能同時激勵了其他孩子。

是以,首先要練就自己的火眼金睛,有沒有能力識别,教育能力有沒有跟上。在識别孩子的能力短闆後,每天花一點點時間給孩子做針對性的專項調整。很多訓練融合在家庭場景中,根本不需要刻意進行,隻要你知道孩子缺什麼,随手的信手拈來,可能就幫助孩子提升了一項能力。

晴天媽媽:專注力有一個很核心的點,當孩子喜歡一件事,屬于主動專注,不用家長說,自己就能記住很多東西。如果家長發現孩子真的很喜歡某一點,不用糾結它是不是靠譜,要幫助孩子從消費變成創造。我們之前接觸過一個很有意思的案例,有個學霸小孩突然沉迷網遊,後來他媽媽陪他打,意識到打遊戲也是需要天賦和技巧。為了讓孩子不過分沉迷網遊,最後我們給的方案是讓孩子扒出遊戲裡面的bug,問孩子以後想不想修複這個bug。然後這個媽媽跟孩子說了之後,他兒子後面考了一個非常好的985,學習這個方向的專業。與其費盡心思培養孩子的優勢和成績,不如找到孩子的長闆。父母要記住的一點是,假期安排不要重複學校的事情,還是要差異化的安排。

寒假哪怕不學習也要運動起來,與其費盡心思培養成績不如找到孩子的長闆

晴天媽媽:寒假期間,如何鼓勵孩子多參與戶外活動,鍛煉身體,增強免疫力?

鄭潤芝:運動對孩子至關重要,孩子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很大程度和運動量有直接關聯。大腦的特性是一定動靜交替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如果沒有讓大腦分泌多巴胺,進入一個松弛狀态,一直處于在學校的緊張狀态,會讓孩子産生非常多的情緒問題。但是因為學校的運動時間有限,孩子的身體養成比較懶的慣性,是以甯願懶着不動。首先在早晨可以增加一點外在條件,讓孩子自然醒。比如一點悠揚的音樂、外面有活動的聲音,尤其是他自己比較喜歡的某些音樂。醒了之後讓孩子在家裡動起來,比如每天早晨起來三分鐘的蝴蝶呼吸法,可能一開始孩子做不到三分鐘,可以降低到兩分鐘、一分鐘。重複的力量是很厲害的,每天早晨能夠做一件小小的事情。然後可以陪爸爸媽媽下樓買個早點、溜達一圈,這時候孩子很自然地下樓。如果一下子生硬地說下去運動半小時,孩子肯定不願意。很多時候跟孩子在一起的互動,這幾個關鍵點都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是有一個非常熱情的生活狀态,孩子耳濡目染受到父母生活狀态的影響,通過父母的活力和智慧帶動孩子的行動力,而不是生硬的要求和抱怨。再高明的溝通方法都是流于口頭,行動才是最有說服力的武器。有的家長說孩子沉迷手機,時間總會被填滿的,害怕孩子沉迷手機,就用快樂的時間填滿,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廚藝、運動、玩家庭遊戲。隻有無聊的生活,孩子才會沉迷、消沉的生活。改變了消沉的生活,孩子自然而然就變了。

雷雲龍:運動對孩子的重要性遠超學習,寒假哪怕不學習也要運動起來。運動可能産生血清素、多巴胺和腎上腺素,這三樣是我們心理和生理成長的關鍵性元素,是大腦發育的必要性元素。各位爸爸媽媽要意識到自己要有更加飽滿的能量感,通過行動力引起孩子的反思,産生新的意識流。環境對人有決定性作用和塑造性改變,是以要控制情緒環境和實體環境。情緒環境根據孩子的學習類型大體分為三種:聽覺型、視覺型、感覺型,根據孩子的多動情況和注意力情況來測評。然後調整和穩定孩子的情緒,保證孩子有一個玩也好、學也好、運動也好的效果。

很多時候家長在該管的時候一定要靠自己的人生經驗給孩子指一條少走彎路的道路。這裡給大家三點建議,意識觀察學習榜樣的作用,尤其是父母的榜樣作用。第二是登門檻效應,可能父母沒有時間做好陪伴,能陪伴的時候一定要做到高效、有節律的陪伴。面對孩子要懂得示弱,比方說讓孩子調查一下小區裡有多少人寒假進行運動的項目,讓孩子先去感受體驗觀察,給父母回報,父母一定要及時給予支撐,給孩子一些物質或者精神上的獎勵,通過慢慢的引導讓孩子開始堅持,讓孩子在行動力上獲得存在感。第三是讓孩子參加盡量簡單的運動,立刻就能實行的,比方對着電視跳操、飛盤,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一下。

晴天媽媽:寒假期間,孩子可能會面臨一些心理壓力和困惑,家長如何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給予有效的心理支援和引導?

鄭潤芝:我發現家長都在使勁想要把孩子教育好,但是真正的教育目标并不清晰。如果這一點不清楚很容易被外在環境的資訊擾動,搞得内在非常混亂。事實上家長的教育目标用一句非常簡單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那就要識别孩子是什麼樣的種子,特點是什麼,優勢是什麼,現在的狀态怎麼樣。如果連當下的狀态都看不懂就沒有辦法去幫孩子了。有些家長對抑郁情緒沒有認知,單方面覺得孩子應該好好學習,不把孩子的情緒當回事,是以到了一定的年齡各種問題大爆發。比如孩子不會交朋友,家長可以教他怎麼交朋友;孩子有睡眠障礙,可以通過正念冥想、睡前放松,每天固定量的運動這些簡單的方法綜合性運用,孩子睡好了,情緒問題也能好起來。家長不是幫不了孩子,而是不懂得孩子需要家長怎樣幫助他。家長需要提升認知,在假期裡做一些事,幫到點子上來。不要随便給孩子貼标簽,覺得孩子就是叛逆、不聽話、不想學習、懶,而是在心裡畫一個問号,可能沒有看懂孩子,這時候可以提升一下認知。提升認知的速度其實很快,通過看一本書、聽一節課,就能夠建立很多的重要的概念,在各方面有一個調整。作為家長就是要抓住教育目标,随着年齡增長提高整體的認知水準和教育能力。不是付出越多,孩子就能越好,而是付出到孩子的需求點上,孩子才能真正變得好。

寒假哪怕不學習也要運動起來,與其費盡心思培養成績不如找到孩子的長闆

晴天媽媽:孩子在寒假中沉迷于電子産品,如何有效引導他們遠離螢幕,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

晴天媽媽:我們家裡面會分區域,父母需要工作就去工作的區域,和孩子玩是一個單獨的區域,這個區域是沒有茶幾、沙發和電視的,每周開一兩次。在這個區域裡面,所有人都不能玩電子産品,如果打電話或者玩手機要去另外的房間。一旦有了邊界,所有人都會遵守,慢慢的在我們家形成一個共識,就是給予邊界和尊重。第二是沒有人是被服務的人,一旦有人是被服務的人,孩子的時間就需要被填滿,這時候孩子就需要手機。當時間被空出來後,孩子自然知道怎麼去度過,一旦把時間從電子産品上抽出來,你就會發現人是不會無聊的,一定有其他有意思的度過的方式。

晴天媽媽: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寒假計劃應該有哪些差異和針對性?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鄭潤芝:孩子需要的高品質陪伴并不是多多益善,年齡小的孩子需要更多,年齡大的孩子需要的時間會少一些。三歲之前孩子肯定是盡量多的想要和爸爸媽媽在一起,三到六歲就需要适當放手,培養孩子的自得其樂和獨立性。六到十二歲家長需要在關鍵時刻出現,進行關鍵性的能力提升。孩子和家長一定是漸行漸遠的,要允許逐漸做分離,這是非常關鍵的。

雷雲龍:從初高中的角度來說,假期考完試後可以有一個禮拜的放松時間,剩下的時間需要做兩件事情的規劃,一件是運動,另一件是學業規劃。寒假和暑假是有可能比别人更進步的唯一機會。寒假和暑假要自己進行階段化、結構化的定義目标,從現在開始自我分析,知道自己哪門科目好,哪門科目不好,弱勢在哪裡,提分點在哪裡,一定是查漏補缺。用具體的目标管理方法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做出來,這些目标的導向是完成查漏補缺。在這個階段開始完成計劃本、摘抄本、糾錯本,進行廣闊的填充,開學後的學習要進行拆解,越做越薄。

國小階段是特别好的補充能量的時期,必須學好語數外,相較于初高中的多科目,國小階段是主課學習和積累的關鍵時期。第一個是做好英語單詞的規劃,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單詞卡片。第二是數學,我們分為四個節奏:硬算、巧算、速算、估算。做一些巧算的内容和技巧化的提升、思維方面的拓展。最後是國文的積累,孩子國小背的東西到國中都會有新的體驗,國文關系到人一生的成長,會讓孩子看到世界豐富多彩的一面。總的來說,國小三門主課很重要,國中逆襲翻盤,高中按照自己的模式努力去學。

晴天媽媽:我在國小國中時候的閱讀和遊玩經曆讓我特别受益,我特别鼓勵大家在孩子小時候用其他好玩的方式讓孩子接觸一些學科的泛知識,在初高中再接觸的時候就是一種複習。所有有效的學習都是舊知識産生的新連接配接。如果現在還沒到特别需要拼命的時候,假期還是讓孩子讀一些、看一些、玩一些他真的喜歡的東西。初高中的時候家長能幫孩子的特别少,在孩子國小階段能有喜歡的東西,能自我調節,有很好的社交關系,保持對學科的興趣和好奇,這就是非常好的狀态。

嘉賓主持:

晴天媽媽丨騰訊新聞知識官、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嘉賓:

雷雲龍丨心理學博士、特級教師

鄭潤芝丨國家認證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專家

整理:廖晞冕

稽核:蔡娟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育兒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但歡迎轉發至個人朋友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