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月入幾萬,假期半年,這份工作讓我走遍世界

等過完2024年的春節,螞蟻又得出海了。

作為一個有着20多年海齡的船員,螞蟻已經習慣了工作半年再休息半年的人生節奏。如果從進入上海海事職業技術學院開始算起,他與大海結緣整整三十年。

1994年,一個沒考上大學的農村孩子,改變命運的辦法并不多。那年大學錄取率隻有36%,1999年擴招之後才超過50%。複讀失敗之後,一家位于上海的海事職校來招生,他報了名,進入輪機工程專業,學習機械維護,另外還要學英語,學急救,學一些國際法律法規。

畢業了,就直接上船實習,雇主都是中國大陸之外的國家或地區,工資按美元結算,“給國家賺外彙了”。一年年做下來,從1997年的每月120美元,做到了現在每月有較大提升,職位也從一名普普通通的實習生升到了輪機長,目前已任職輪機長13年。不過,年薪不能乘12,隻有上船才有薪水。

一次船靠碼頭,跟兒子視訊聊天,兒子說:“爸爸,你那麼長時間還不回來,我有時候都把你忘記了!”他不知道怎麼回答,隻能在遊記裡寫:“如果我在家裡有份穩定的工作,收入還可以,我為啥要抛棄一切來到海上……親人不在了都沒辦法看最後一眼……”

航海遊記,是螞蟻工作之餘的精神寄托。從2017年開始,他已經堅持更新了7年,250多篇推送,60多萬字。這60萬字裡,99%的故事,都關于行走與眼界。

這是“螞蟻上路”的故事:

全世界打卡

我省了100萬

月入幾萬,假期半年,這份工作讓我走遍世界

圖:莫三鼻克首都馬普托

我最北到過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最南到過麥哲倫海峽。還沒打卡的地區,就差南極洲了。

遠洋航線的各種樞紐地區不用說,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都是常去的,馬六甲海峽、直布羅陀海峽、麥哲倫海峽、好望角、比斯開灣,還有各國的重要港口城市基本都去過。

月入幾萬,假期半年,這份工作讓我走遍世界

圖:我們船舶航經麥哲倫海峽

粗略數數的話,我涉足的國家應該有70多個,大概50多個國家友善下地旅行,還有20多個國家因為各種原因不讓我們船員下地——有一些是宗教原因,前幾年也有一部分是因為疫情的臨時管控。隻有一次比較特殊,是2014年去巴西,正趕上世界杯的高潮,出于安保考慮,我們船一直抛錨,直到世界杯結束才停靠碼頭。真是挺遺憾的,明明離比賽現場那麼近,卻隻能在錨地看電視現場直播。

月入幾萬,假期半年,這份工作讓我走遍世界

圖:我們與美國群眾一起歡度新奧爾良馬地瓜節

我見過世界最高的燈塔(沙特吉達燈塔)、世界最大的風車(荷蘭鹿特丹諾萊特風車),享受過世界最著名的海灘(巴西裡約科帕卡瓦納海灘),經過了世界最小的海(馬爾馬拉海)和世界最大的海(珊瑚海)。我曾在午夜十一點鐘登上過埃菲爾鐵塔,參加過美國新奧爾良的狂歡節,在一個小島上觀摩過當地人的割禮儀式,在休斯敦NASA體驗過登月計劃的控制中心,還在裡約熱内盧追小偷追了幾條街,恐怕小偷都得服氣:中國帥哥們那麼能跑。

月入幾萬,假期半年,這份工作讓我走遍世界

圖:巴西的貧民窟

把我去過的地方走一圈兒,普通遊客至少得花100萬。

不過現在大家都有錢了,去國外旅遊也友善了,我去過好多地方都能碰到中國遊客。著名景點不用說,小衆點的景點也有。在卡薩布蘭卡一家咖啡館裡,我就碰到過一個中國旅行團,都是四五十歲的富婆。

我第一次跑船,是1997年9月22号,從香港上船,到泰國,再到日本的港口城市:大阪、神戶、名古屋、千葉、東京、橫濱。都是好地方,但我沒敢像别的船員一樣下去玩,因為工資低,也沒有經驗,沒人帶。而且,集裝箱船的特點是裝卸速度快,靠港時間短,是以也沒有太多下船旅遊的機會。後來做散貨船,裝卸速度慢,靠港時間長,下船旅遊就成了慣例。

月入幾萬,假期半年,這份工作讓我走遍世界

圖:1997年在香港下地,坐輪渡在維多利亞灣裡

上高中的時候,我曾經趕上過一次聯考改革試點。實行了幾十年的文理分科被打破,所有考生按照自己的興趣分四個班:一班主攻實體,二班主攻化學,三班主攻曆史,四班主攻地理。我選的就是四班。現在看來特别英明,對我的航海和旅遊功課都有幫助。

對我來說,旅遊從來不是簡單的打卡拍照。每确定一個目的地,我都會提前做功課,到了現場的時候才會更有感觸。

月入幾萬,假期半年,這份工作讓我走遍世界

比如高中曆史課本裡,“德裡雅斯特”始終是個繞不過去的地方(源自丘吉爾的鐵幕演說中的一句話:從波羅的海邊的什切青到亞得裡亞海邊的德裡雅斯特),不知背了多少遍,但始終是一頭霧水。直到随船親自來了,才知道什麼叫做曆史的十字路口——這三個如今分别叫科佩爾,德裡雅斯特,裡耶卡的三個港口城市,分屬斯洛文尼亞、意大利、克羅地亞,其實在曆史上都屬于一個國家,都叫一個名字。如今,它們的直線距離如此之近,我們的船可以在短時間裡連續停泊。

月入幾萬,假期半年,這份工作讓我走遍世界

看着紙上的世界出現在眼前,這種收獲感是很強的。看過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人類群星閃耀時》以後,經過巴拿馬運河,就會自然想起那位第一個發現太平洋的歐洲人巴爾博亞。但更深入地了解這條運河的開拓史,作為中國人,很難不為一百多年前華工的血淚歎息。這條運河從1883年開工到1914年竣工,不知多少同胞先輩長眠兩岸。

等到2020年,我跟的船再次來到巴拿馬運河時,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并建造的巴拿馬運河四橋已經開始建設,曆史的滄桑變幻感真是撲面而來。

地球村走了好多圈,最大的收獲就是開闊的眼界,知道什麼是可信的,什麼東西純屬謠言。

24小時在船上

但不是24小時工作

月入幾萬,假期半年,這份工作讓我走遍世界

圖:1997年,我的家庭還是“一窮二白”的狀況

我當初選擇做海員的時候,家裡沒有任何阻力。我出生在農村,家裡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還有一個妹妹,孩子這麼多,小兒子要出去闖一闖,在父母看來不要緊。現在就不一樣了,每家隻有一個孩子兩個孩子,父母不見得願意讓他們出去吃這份苦。

對于家庭條件不好,學曆一般,隻想通過誠實勞動賺錢的人來說,海員是個好工作。

如果當年我真的考上了大學,學了海事類的專業,可能就考公務員進海事局了。在船員這個群體裡,職業院校畢業是比較多的,還有一些國中畢業或高中畢業,參加半年一年的教育訓練也進來了。

月入幾萬,假期半年,這份工作讓我走遍世界

圖:1997年第一次做實習生

一條遠洋貨船上的團隊,标配一般是18-22個人。除了少數幹部船員畢業于專業航海院校,其他普通船員基本來自各個國家各行各業的底層。

按工作性質不同,船員分成兩個大部門,一個是甲闆,主要負責船舶駕駛、貨物裝卸和對外溝通;一個是我們機艙。在我們機艙裡,最重要的機器是主機,其他所有的機器都是為這台主機服務的。發電機要給主機供電,鍋爐要給主機供蒸汽,還有空壓機、造水機(造淡水的機器)、分油機及各種泵部。甲闆部最進階别是大副,機艙最進階别就是我現在做到的輪機長。兩個部門長都向船長負責。

月入幾萬,假期半年,這份工作讓我走遍世界

作為外派的勞務人員,我們不是和船東直接簽合同,而是通過中介公司簽約。當然,在這行也有一個“潛規則”,不同國家的船員工資标準是不一樣的。有一些大型航運公司的船員,每次合同簽三個月再休三個月,休假的三個月工資也得照發。

船員是一個國際性的職業,如我們船員的發證要遵守STCW公約(《1978年海員教育訓練、發證和值班标準國際公約》);防污染要遵守MARPOL公約(《國際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約》);生活要遵守國際勞動公約。除了船上的工作規範,船員的福利也有規範要求。比如現在船主都會要求中介公司給我們上保險,沒保險是不能上船的。

月入幾萬,假期半年,這份工作讓我走遍世界

雖然我們一天24小時都在船上,但是絕不是24小時工作狀态。國際公約有規定,我們每天工作時間不能超過10個小時,而且這10個小時隻能分成兩段,其中一段不能低于6小時。這個規則定得特别貼心了,你想,如果這10個小時分好幾段完成,睡覺時間就不能保證了。

有人聽說我是做遠洋航行的,總擔心這個職業是不是會有風險,比如像電影《泰坦尼克号》裡說的那樣,撞上冰山什麼的。其實,比起泰坦尼克号事件的1912年,現在已經完全實作了科學化的管理,不太擔心大自然突然出難題。

公司裡每天都會發氣象報告,告訴我們什麼時候有台風,大概什麼時候刮到什麼地方,我們的船應該怎麼走。航線附近有台風天氣時,船會搖得比較厲害,對我們的影響就是這段時間吃不下東西,也睡不好覺。

現在的海上航行,還有一重安全保障,就是通訊越來越發達,遇事求助也越來越友善。2014年,我們橫穿北大西洋時,就在加勒比海地區救過兩個美國船員。這兩個人是職業運艇人,幹的活就是駕駛遊艇送到買家指定的地方,不料半路上突然發動機損壞,隻好發信号求救。

月入幾萬,假期半年,這份工作讓我走遍世界

圖:搭救美國船員時的場面

有一些沉船事件,絕大多數是人為原因造成的。我舉個例子,多年來總有運輸鎳礦的船出事,為什麼呢?鎳礦的特殊性在于它本身含水量就特别高,而且還有吸水性,遇到雨季潮濕環境,含水量還會增加。在海上運輸過程中,礦物發生液化,内部互相摩擦,水分上升,形成自由液面。這個時候,假如船遇到風浪形成傾斜,貨物就會在自由液面作用下向船傾斜的一面移動,加大船的傾斜角度,這就加大了沉船風險。要想避免這種風險,必須嚴把上船貨物含水量的監控關,保證貨物實際水分含量低于其适運水分限量。總之一句話,不管多想賺錢,不管人家許諾你多少好處,不該多裝的東西千萬不要裝。

月入幾萬,假期半年,這份工作讓我走遍世界

圖:在巴西桑托斯裝礦去荷蘭

讓我真正感受到過危險的,就隻有一個地方。2006年的時候,我去了斯裡蘭卡的科倫坡。那個時候,它還在戰争的陰影之下,市區馬路上到處都是麻袋沙包堆起的防禦工事,麻袋上放着機槍。但是它的港口仍是一派繁忙景象,世界各大集裝箱航運公司基本上都安排船在此靠泊。現在十幾年過去了,我還沒能去第二次,不知道現在變成了什麼樣。

沒有永遠的同伴

隻有随緣相遇

月入幾萬,假期半年,這份工作讓我走遍世界

圖:我在新奧爾良參加馬地瓜節時,與來自波士頓的美女合影

我實習期的第一家雇主是台灣某船舶公司,是一家小型公司,大概隻有10條船。實習了一年半,我就升了三管,一直做到2002年,又換了一家英資的公司做了5年,又跳槽到另一家台灣公司,一直做到現在。

我上的第一條船,船員有來自大陸台灣的,有來自菲律賓的,還有來自緬甸的,然後就是我們學校出來的兩個實習生。緬甸同僚很老實,菲律賓同僚很開朗,休息的時候會彈吉他唱歌。

大家在船上的工作交流都是用英語。進入學校第一天,我們就知道必須過語言關。公司裡的檔案,裝置的說明,每天抄寫的表格……都是英語。跟外國人交流也不難,他要求你做什麼,你把事情做完就行了。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我們這個職業的特點就确定了我們沒有固定的同僚關系,也沒有長期的同僚,永遠都是萍水相逢。我這一趟航行合同完成了就回家了,下一次上船還不一定是哪一條,再上船,同時又是一群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的新人了。

月入幾萬,假期半年,這份工作讓我走遍世界

圖:船靠美國新奧爾良,有一家印度裔美國人來參觀我們的船

但是,有些萍水相逢,也是值得記住的。我在遊記裡寫過一件事:2013年,我受公司委派去接一條3萬多噸的散貨船。本來這條船上雇傭的是印尼船員,但因為在澳洲PSC檢查中出現重大缺陷被扣船,是以全船人員被炒掉,由中國船員接手。我和船長兩人要提前上船熟悉船況,保證順利交接。

我們上船的那一刻,上一個團隊才知道自己被炒了。但是,他們不但沒有給我們制造麻煩,連甩臉色都沒有,自始至終兢兢業業,站好自己的最後一班崗,該當班的當班,該幹活的幹活。工作時間,我們熟悉業務,無論問什麼,他們都認真地教我們,客客氣氣,生怕我們不懂。休息時間,他們娛樂玩牌時,也歡迎我們加入,談笑風生,彼此交流,甚是開心與友好。

月入幾萬,假期半年,這份工作讓我走遍世界

圖:與菲律賓船員一起參加應急演習

在曆史書裡,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摩擦是家常便飯,但在我的行走中,總能接收到很多來自陌生的善意。在智利港口塔爾卡瓦諾旅遊時,我去參觀了一個海軍基地内的一條退役軍艦。但買票的時候,從業人員說不賣給外國人,擔心軍事機密洩漏。但這時,一個同樣來這裡旅遊的智利家庭主動去幫我們交涉,最後從業人員松口了,表示隻要不對着現役軍艦拍照就行。

月入幾萬,假期半年,這份工作讓我走遍世界

圖:智利港口塔爾卡瓦諾的海獅

在南非理查茲貝旅遊時,接送我們的司機是一位當地黑人,二十多歲,紮着小辮子,開朗活潑。他的酬勞是來回40美金。我們出發前問他,是一次性先付,還是先給一半?——我們原想商量先付一半,如果付了全款,怕他到時不來接。沒想到他特别爽快地說:回來再付吧。我們所有的擔心,都被他的豁達破解了。

月入幾萬,假期半年,這份工作讓我走遍世界

圖:南非理查茲貝港口

雖然我的旅行總有各種偶遇,但是很難結下長期的關系。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用的是完全不同的社交平台。隻有合影照片,能證明我們曾經遇到過。

月入幾萬,假期半年,這份工作讓我走遍世界

圖:在愛沙尼亞的塔林,與路上遇到的旅行者合影

我最早開始寫航海遊記,也是因為一位同僚的提醒。那是2016年。我們的船去印尼拉煤去日本,但是因為貨沒準備好,我們隻好在當地抛錨,一抛就是三個月,什麼都不用幹,照樣有工資拿。同僚們的日子就是吃喝玩樂,我就開始整理之前去各個港口拍的照片。有一個同僚看到了,就提醒我說,你應該把這些東西發到網上,讓更多人看到。

整理照片發推送時,就像又回到了那些地方一樣:

在安哥拉的納米貝,清晨,大人們駕着漁船出海捕魚,孩子們就開始三五成群的在海灘上踢足球,蹦跳,一個破汽車輪胎往往就成為他們空中飛躍,彈跳的絕佳跳闆,一個接一個,一遍又一遍,樂此不疲。一看我們老外過來拍照,唰的一下,全圍過來,擺出各種POSE要求合影,滿臉都是那自豪的,神氣的,開心的神情…

月入幾萬,假期半年,這份工作讓我走遍世界

為了養家

是以要離開家去遠方

2011年,我曾經運了一船水泥到安哥拉的納米貝。接貨方是來此援建的中國建築公司。因為來接貨的都是中國同胞,交流起來很順利,還特别有親切感。我跟幾個來自山西運城的勞工聊天,了解到他們在那裡打工的薪水是每月1.2萬,但是隻能兩年回家一次。

2022年,我們船泊新加坡,上來兩個年輕的華人工程師幫我們修理儀器。一位是江西人,在新加坡公司幹了七八年了,已經加入新加坡國籍,另一位來自福建,剛來幾個月。這位福建老鄉跟我吐苦水說:原來在老家每月拿1萬多的工資,日子過得輕松開心,但現在出來以後,工資倒是大幅漲了,可是天天工作,天天加班,每天隻能休息四五個小時,想想都有點後悔。

在阿聯酋沙奎港,我遇到過很多外籍勞工,以菲律賓人和印度人為多數。我們在沙奎港停靠兩天,接觸到的裝貨勞工、領航員、代理,都是印度人。有一個27歲的小夥子跟我聊天,講了他科欽的家,還有剛滿3個月的女兒。他來阿聯酋工作近4年了,2年辦一次工作簽證,每年可以回印度休假1個月。我問他有沒有可能長久居住,他說Impossible。

月入幾萬,假期半年,這份工作讓我走遍世界

圖:阿聯酋沙奎港

對于遠赴異國打工賺錢養家的人,我特别能共情。誰不是為了家庭,為了碎銀幾兩而拼搏奮鬥?代價,就是正常家庭生活。

女兒出生,我不在家;我爸生病,我不在家;我同學朋友結婚生孩子,我不在家;我許多親戚家有喜事有喪事,我不在家;2022年,我媽去世,我也不在家。

其實,我做半年歇半年,在海員裡并不算最拼的。我有個同學就卷多了,他一年至少要上船 9個月,甚至10個月。沒辦法,他媳婦沒工作,他自己爹媽,嶽父嶽母,還有孩子,都靠他一個人養。他升職比我早,掙的錢比我要多得多,可是壓力比我大多了。

年輕人做海員,最大的問題就是談戀愛結婚,聚少離多,一方等不起就吹了。2000年時我第一次戀愛,跟人家姑娘剛認識一個月,我就得出海,那會打國際電話貴,隻能靠寫信維持關系,結果還沒等我回家,就收到了分手信。

我遇到過有船員一輩子不結婚的,條件好的姑娘不願意找我們,我們又長期在海上漂着,岸上也交不到什麼朋友,一蹉跎就錯過了最合适的時候。

按照大陸的船員條例,申請船員注冊的年齡不能超過60歲,而海船船員适任有效期截止日期不超過持證人65周歲生日。也就是說,我做這一行最多做到65歲。

月入幾萬,假期半年,這份工作讓我走遍世界

圖:船舶抛錨時,燒烤搞起來

但盡管有各種難處,我也從來沒想過轉到岸上工作。

在甲闆上工作的幹部船員轉到岸上的機會更多,他們常年負責貨物交涉和對外交往,口才好,人也活泛。我們輪機這邊就難一點,比較老實,不會吹牛,适應不了岸上的工作。在上海有很多航運公司的辦事處,如果需要的話,我還是能去上班的,但是那邊工資隻有2萬多人民币。我一想,上海我又沒房,拖家帶口生活成本太高,一個人去奮鬥也沒什麼意義。

這次休假,是從2023年7月份開始的。公司問過我什麼時候能上船,我說2月底。具體上哪條船,就聽公司安排吧。對我來說,一個不變的程式是:等确定了航線,我就立刻開始研究這次要去哪些國家?停靠哪些港口?附近有哪些世界文化遺産?

我們所處的世界

總有互相依賴的東西

月入幾萬,假期半年,這份工作讓我走遍世界

圖:澳洲準備出口的鹽

做遠洋航線也有很多好處,一是收入高;二是漲見識。除了旅遊方面的見識以外,還有一些專業方面的知識。比如,我前十年做的都是集裝箱船,箱子都是密閉的,還會用鉛封住,不知道裝的什麼。最近十幾年做散貨船,艙裡裝的什麼貨都清清楚楚。

我曾經從澳洲格拉斯頓運煤炭到印度的莫爾穆岡;從俄羅斯運鋼材去美國新奧爾良;從美國運糧食到墨西哥;從土耳其運鋼材去烏克蘭;從愛沙尼亞運尿素到科特迪瓦;從法國魯昂運小麥到阿爾及利亞;從希臘運膨潤土去荷蘭……

月入幾萬,假期半年,這份工作讓我走遍世界

圖:澳洲準備出口的煤

我運過煤,銅,錳,鉻,鐵,鎳等各種礦,運過沙子,海鹽,水泥,化肥,各種鋼材,還有各種糧食,豆粕等。時間長了,什麼地方出什麼原料,什麼地方需要什麼物資,心裡都有了一本賬。這個世界真的是互相依賴的。

月入幾萬,假期半年,這份工作讓我走遍世界

圖:在智利裝焦炭經麥哲倫海峽去巴西

這些年來,随着環保理念的普及,各個國家對于進出口的東西品質要求都很高。比如糧食要看是不是綠色健康有沒有農藥殘留。還有一個特别值得注意的燃料,是木屑顆粒(以木屑,稭稈等農林業剩餘物為原料,通過專門的機器裝置壓縮的顆粒狀産品)。這種燃料,因為燃燒率高、灰塵更少,更清潔,是以很受發達國家喜歡。2020年10月,我才第一次見到木屑顆粒。那次,我們的任務是從加拿大魯珀特王子港運載5萬噸木屑顆粒去英國。

月入幾萬,假期半年,這份工作讓我走遍世界

圖:在加拿大魯珀特王子港裝載木屑顆粒去英國

其實,近十年來,我們航運業也在向環保的方向更新換代。早先遠洋貨船都是燒燃油的,後來又用液化天然氣來代替燃油,但最新的趨勢已經變成了甲醇或乙醇。很多船廠造新船,已經直接用新能源了。對于我這行來說,意味着機器維護的知識也需要更新換代。

月入幾萬,假期半年,這份工作讓我走遍世界

注:本文所有配圖均由被訪者“螞蟻上路”拍攝并授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