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美人兮:單仰萍越劇談藝錄》:不辜負,是我對舞台的承諾

作者:頭條讀書君

1980年3月,新編越劇傳奇劇《孟麗君》在上海人民大舞台公演。王文娟飾孟麗君,丁賽君、曹銀娣飾皇甫少華,金美芳飾元成帝,孟莉英飾榮蘭,周寶奎飾皇太後,錢妙花飾太師,徐天紅飾孟士元,一時大師雲集,盛況空前。這裡所列舉的衆多名字,在當時及後來的越劇觀衆心目中,是不可複制的天團陣容。

如果說,林黛玉是王文娟貢獻給中國戲曲電影藝術的經典形象,那麼孟麗君則是王文娟貢獻給越劇舞台藝術的巅峰巨制。

這年,王文娟54歲,對于越劇旦角演員來說,已是藝術創作的高齡時期,而且孟麗君這個人物在舞台上幾乎都是以小生的形象出現,但又不同于越劇擅長的才子佳人的女小生形象,要成功塑造這一藝術形象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憑借出神入化的表演、新穎悅耳的唱腔,《孟麗君》很快征服觀衆,連演數月,場場爆滿,廣受好評。由著名越劇作曲家金良創作的《孟麗君》中的許多精彩唱段,既好聽又好唱,既感人又富有新意,在觀衆中廣為傳唱。可以說,《孟麗君》的成功演出,進一步确立了王派唱腔在越劇流派中的地位。

1989年,即将在兩年後卸任紅樓團團長一職并退休的王文娟,将《孟麗君》全劇親授給弟子單仰萍,紅樓團建團後全本《孟麗君》首次複排的重任,就這樣壓到了年僅27歲的她的肩頭。

《有美人兮:單仰萍越劇談藝錄》:不辜負,是我對舞台的承諾

越劇《孟麗君·班師回朝》

我的老師一生主演了許多不同題材的劇目,塑造了許多性格鮮明的舞台藝術形象,可以說,前半生是以《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登上了越劇藝術的巅峰,後半生則是以《孟麗君》中的孟麗君作為豐碑,為世人所敬仰愛慕。老師的藝術人生堪稱完美。身為老師的嫡傳弟子,我有幸在她的教誨下,既傳承了《紅樓夢》,又接下了《孟麗君》這一重任,内心充滿着感激。

從桐廬到上海,從縣劇團到紅樓團,從演繹浙江民間傳說的《春江月》《桐花淚》到殿堂級、國家級的典藏作品《紅樓夢》《孟麗君》,是我以前想也不敢想的越劇之“夢”、王派之“夢”,當然,我自己也知道,除了幸運,把《孟麗君》傳授給我,是因為老師希望我在舞台上更加靈動些,更加有性格一些。

老師對我的愛護,常常都是以這種隻有她和我師徒兩個人懂得的“嚴”傳身教的方式存在的。從零開始,從無到有,重新拓開唱腔、身訓、表演、人物、行當,掌握王派舞台藝術“性格”演員的要領,這是老師為我指定《孟麗君》的根本原因。

仙羽的重檐,暖晴的光拂過晨星的風。她天街獨步,鶴宇軒昂,衣冠禮樂,典領百官。丞相邦之重,非賢諒不居。外有戰亂紛擾,内有憂患傾軋。安樂的元成帝最不耐煩上朝,各懷心事的臣工做各樣的文章,字那麼多而紙那麼輕,時常歡喜的元成帝忽而就生氣了:那麼依丞相之見呐——

朝會往往因為這個問句畫上句号,元成帝至少還有一個優點,矯情寫在臉上卻還能聽人勸,庸而不昏已是難得。

位列三公之首,調和天下鼎鼐,少年丞相孟麗君,俊朗如天上的明星,溫潤如昆侖的白玉。元成帝從來都沒想過,得此集智慧與才華于一身的賢士俊才,須透支上天多少眷顧和厚愛。

孟麗君在劇中,絕大部分時間是官生。從林黛玉到孟麗君,這個跨度,不是一般的大,應該說,是天和地的差别了。

我們越劇女小生,是中國傳統戲曲中極具代表性,且有獨特審美内涵和藝術魅力的。《孟麗君》的表演手段和技巧是有難度的,孟麗君之是以是孟麗君,不是草橋結拜、十八相送的祝英台,也不是三試才子、喬妝詩郎的蘇小妹,她是天子重臣、調理朝政的郦丞相。林黛玉、祝英台和蘇小妹這些我以前演繹過的人物身上,沒有可以借鑒給孟麗君的經驗。

開排之前,老師就讓我先去學小生的台步。平劇表演藝術家孫正陽老師對我說,一個演員,台上功夫好不好,身上穩不穩,就看腳下溜不溜。這說的就是戲曲演員在舞台上台步的重要性。作為官生,孟麗君的台步,是我要拿下的第一門功課。人物出場不用說話,不用唱,甚至不用你亮相,隻要你腳步擡一擡,官靴底子亮一亮,這個人物有沒有,觀衆和内行就都知道了。

《有美人兮:單仰萍越劇談藝錄》:不辜負,是我對舞台的承諾

小生台步帥氣、精神,看似很簡單,好像也蠻容易學,可是我一練吧,全不對了。雖然我個子比較高,孟麗君的扮相對我來說比較讨巧,但是幾位老師看過我的排練、演出之後,覺得我整個身段還是“軟”,不夠硬朗。孟麗君大多數時間,是穿蟒袍,托玉帶,如果功架太軟,怎麼還像一個天子重臣,一個能令滿朝文武信服的丞相?觀衆的視覺感受也會質疑,這個丞相能理國事嗎?老師也馬上指正我,托着玉帶的手,不應該是塌懈的,而是要一直端着的。

是以排練的時候,我就更加用心仔細觀察其他幾位小生演員的台步,并要求她們幫助輔導我練習。怎麼擡膝,怎麼出腳,怎麼鈎腳面,怎麼露靴底。梗頭、立腰,還有眼神和亮相。邊看邊學,慢慢地,“丞相”孟麗君的感覺越來越好起來。

同時,老師為了提升我們獨立自主的創作意識和人物表演的準确度,首排時還為我們請來了著名平劇導演馬科老師,在馬老師的指導和引領下,我們逐漸靠近人物狀态,走進人物内心。也是在老師的鼓勵和支援下,我開啟了塑造人物的新階段。

孟麗君化身丞相的第一次出場、第一個亮相,是我每次演出最期待的。一聲“臣領旨——”,提襟,端帶,轉身,正冠,亮相!

号炮響,鼓樂鳴,幡卷東風,喜少華,得勝歸,威振三軍。

不枉我三年履險伴帝君,撲朔迷離掩芳容。

不枉我保他出征赴邊戎,國仇家冤銘心中。

喜盈盈招喚賢契上朝去——

對于孟麗君來說,此時的她,既有與戀人少華久别重逢後的無限欣喜,三年履險的多少感慨,亦有代皇帝迎接少華凱旋的榮耀使命,更有丞相元帥回朝複命的莊重禮數。這是全場的焦點,也是全劇的亮點!是觀衆對孟麗君的期望,更是我對“孟麗君”每一場演出所展現的興奮、敬畏與期待!

沒有人知道她從哪裡來,正如沒有人知道她會向哪裡去。

在旁人口中,一個女子的故事無關痛癢。隻有身披風霜的少華,生怕她受了委屈含恨死了。朝會的人都在笑,看别人的傷疤總是趣味無窮的。

她靜靜地看着他,聽他把她的委屈說給人們聽。千裡萬裡從彩雲之南到這裡,她是為了他。他愈是焦急,她的心愈是安然。

1980年3月,老師首演《孟麗君》之後,同年7月就錄制完成了這部戲的舞台藝術片。這是我觀摩學習老師這部戲的最重要的資料之一,藝術片忠實地記錄了老師塑造人物時的每一個表情細節,這在觀看現場演出時是不太容易把握、記住的。每次看這部片子,我都會為老師處理細節的手法而折服,細膩到精緻、精妙、精彩。

作為一部宮廷輕喜劇,《孟麗君》第一場就是天子臨朝、群臣舌戰的“群戲”。孟麗君的台詞不多,卻是戲劇沖突的焦點,也是群臣舌戰的核心。天子請她作指教,大臣們要她拿主意。孟麗君的主客觀反應是非常繁複的,無論是喜是悲,内心泛起陣陣漣漪甚至是波瀾,她都要侃侃而談,應對自如。一個點頭、一聲歎息,或是一個意味深長的仰天大笑……這些細節是劇目賦予人物的特征,都需要我們通過基本功和對戲曲技巧的全面掌握,通過自己對人物的了解,把這些演活、演細,演得沒有表演痕迹,做到人物真實。

作為孟麗君和皇甫少華久别重逢後的第一次正式見面,與少華有直接關聯的那幾處細節,孟麗君的情緒和表達也各有不同。比如,代敬禦酒時,敬天、敬地已畢,當回身放下酒杯,與少華四目相對的那一刻,她的心中有贊許,有深情,有愛意。但對少華的反應,她眼中閃過的是一絲擔憂和顧慮,繼而馬上恢複平靜。

當少華在皇帝面前申訴孟家冤屈,告白陳情時,孟麗君聽得是很入神的。此時孟麗君的情緒随着少華的訴說,陷入對骨肉分離的回憶、回味之中,雖然傷感,卻是含蓄、克制的。直到少華直言“願以己之功,折他(孟父)之罪”時,孟麗君猛地站起,緊緊握拳,暗暗點頭。這個反應,是丞相的,也是孟麗君自己的。少華的熱忱和毫無保留,深深地打動了她——孟家的不白之冤,是她心底裡最深的痛。第二次同為條件反射的起身,是當少華堅定道地出“我就找她一輩子”的豪情壯語,她眼睛裡寫滿了感動——少華的深情厚誼,是她心中最大的慰藉。這一場裡,還有一個亮點,是孟麗君的那一大段念白:

臣聞說從前有一孔門弟子名喚曾參,他父母每次舉棒打他,他是小棒打願挨,大棒打逃走。他父母問他這是為何,曾參答道:小棒打不會有傷,大棒打可緻夭亡,若将孩兒打死,豈非要加重父母的過錯?如此,他父母再也不使大棒了。萬歲,曾參之言,推此及彼舉一反三,那冤獄受刑好比大棒打子,孟麗君若不逃走,豈非也要加重朝廷的過錯?孝子事親,大棒可走;忠臣事君,冤獄可逃。此乃先輩聖人之遺訓也。

我們戲曲中的大段念白,是很考驗演員功力的。要念得字字清晰、聲聲入耳,有情有理,聲情并茂,要讓觀衆聽得清,還要聽得懂。編劇吳兆芬老師要求我,這一段念白要逐字加強,由慢而快,疊疊推進,念到“此乃先輩聖人之遺訓也”時,擲地有聲,孟麗君情緒激揚且激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借古論今的表達,也是她内心中自我情感的宣洩。我記得,那年在台灣演出,演到這裡的時候,劇場裡異常安靜,等到我一氣呵成,念完這段念白時,全場立即響起熱烈的掌聲,我心裡一下子就踏實了。

《孟麗君》,可能是最接近莎士比亞宮廷喜劇的越劇作品。平庸的皇帝,聒噪的弄臣,女扮男裝的姑娘,忍辱負重的忠良,忠貞不渝的愛情,啼笑皆非的誤會,欲蓋彌彰的陷阱,滑稽與危險,諷刺與智謀,可以在莎翁的同類作品中找到許多相似的元點。善良的編劇和觀衆,總會讓集美貌及智慧于一身的女主最終赢得這一場原本屬于男子的争鬥。

《孟麗君》,可能是最與衆不同的越劇作品,卻是最越劇的。易裝的女主角,無時無刻不在用越劇自己的方式傳遞着她的内心與表達,無論她是站在舞台的中央,抑或是暫坐于舞台的側座;無論她是全場的焦點,還是舞台上的聆聽者。這是一部以她的名字來命名的作品,無論她在舞台的哪一個位置,全世界,為她而來。

情節的複雜,更需要我們用無數細節去搭建人物的狀态和靈動性,這是原著的魅力,是老師創作人物的功力,是孟麗君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我在表演中不斷揣摩、修正、調整的重點。而且,現在的很多年輕觀衆會回報給我,她們看戲就喜歡看這些點,她們是會摳細節的。(笑)觀衆對舞台的認知、對演員的要求是很高的,甚至是越來越高。一個演員好不好,不僅要看你的重頭戲,你在台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藝術和觀衆考驗你的時刻。我想,最好、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把戲演好。

不辜負,是我一直以來對舞台的承諾,也是對觀衆的。

《有美人兮:單仰萍越劇談藝錄》:不辜負,是我對舞台的承諾

《有美人兮:單仰萍越劇談藝錄》

單仰萍 著 張檀 整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