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日一寶丨乾隆琺琅彩胭脂紅錦地折枝牡丹紋宮碗

作者:文物小故事

曆史可以很有趣,知識就在您身邊,每日一寶帶您從文物的蛛絲馬迹,看穿塵封已久的秘密。今天要為您解讀的寶貝是乾隆琺琅彩胭脂紅錦地折枝牡丹紋宮碗。

【文物描述】

乾隆琺琅彩胭脂紅宮碗。該宮碗,口徑15.5厘米;,通高7.6厘米,口外撇,腹部深寬,圈足。内施白釉,無紋飾,外壁在澀胎上以胭脂紅彩作地,碗身繪以牡丹裝飾,碗口繪有”回“字紋,碗足則裝飾以祥雲紋。現收藏于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

每日一寶丨乾隆琺琅彩胭脂紅錦地折枝牡丹紋宮碗

【曆史價值】

在中國綿延八千年的陶瓷發展史上,琺琅彩瓷器是中國古陶瓷頂峰時期的作品,它代表了中國陶瓷制作的最高水準。

每日一寶丨乾隆琺琅彩胭脂紅錦地折枝牡丹紋宮碗

【文物小故事】

清琺琅彩,瓷器裝飾手法之一,源于畫琺琅技法。使用琺琅彩裝飾手法的瓷器,即琺琅彩瓷,正式名稱為“瓷胎畫琺琅”,也常簡稱為琺琅彩。琺琅彩是将畫琺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種釉上彩裝飾手法,後人稱“古月軒”,國外稱“薔薇彩”。

琺琅彩始創于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時,琺琅彩得到進一步發展。琺琅彩的鼎盛時期就是雍正到乾隆時期。其中雍正時期的琺琅彩瓷水準最高,且工藝最美,至乾隆時期之後便慢慢轉向粉彩,出現琺琅彩和粉彩共存的瓷器。因而也可以認為,琺琅彩瓷終止于乾隆後期。從嚴格意義上講,民國之前的琺琅彩瓷器均是為清宮皇室燒造的禦用器。民國以後,開始出現仿燒品,并流入社會。

因而,景德鎮素有“十件粉彩不如一件鬥彩,十件鬥彩不如一件琺琅彩”之說,從這個說法來看,足見琺琅彩之珍貴與特殊。琺琅彩有多特殊呢?從它的燒制地點就可知一二,清朝在景德鎮設立禦窯廠,禦窯廠負責燒制皇宮禦用的瓷器,其中就包含青花、鬥彩、粉彩、五彩等彩瓷,但是卻很少燒制琺琅彩,之是以不在景德鎮燒制琺琅彩,是因為皇帝對琺琅彩特别重視,他需要近距離指揮燒制琺琅彩瓷。是以宮廷會先從景德鎮禦窯廠運送糯米胎到北京,然後從景德鎮調遣最優秀的禦用畫師進行創作,最後由内務府造辦處工匠燒制,皇帝會親自參與整個過程,發表修改意見直到燒成他滿意的琺琅彩為止。這樣的制作等級、制作規格,不僅在清代其它瓷器無法與之相比,于清以前,亦未見過類似案例。

每日一寶丨乾隆琺琅彩胭脂紅錦地折枝牡丹紋宮碗

我們明天

不見不散

更多高清大圖

在這裡 ↓↓↓↓↓↓↓↓↓↓↓↓↓↓↓↓↓↓↓↓↓↓↓↓↓↓

每日一寶丨乾隆琺琅彩胭脂紅錦地折枝牡丹紋宮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