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極緻 Ultrasone Signature Pure 頭戴耳機體驗 - TDS REVIEW

作者:TDS Studio

ULTRASONE Signature Pure Over-Ear Dynamic Headphones - TDS REVIEW

KT MARK: III

這是極緻 Ultrasone 品牌在 TDS Hearroom 正式出現的第一個産品。

Signature 系列在極緻産品線中的定位基本上被認為是僅次于 Edition 系列的“中高端”産品,從第一代的 Signature Pro/Studio/DJ/DXP(當然,釋出日期有先後)到前兩年釋出的 Master/Natural/Pulse,再到如今的 Pure 和 Drop 聯名的 Signature X。Signature 系列基本上使用了相似的架構來将價格區間覆寫了從100美元到1000美元的各個檔位。我曾經是 Signature Pro 和 Studio 的使用者,也曾經為後者搭配過 Bispa 緻等線材,但是說實話這個系列第一代四款型号的表現并不能夠讓我足夠滿意。作為專業用途耳機,Signature 系列我所聽過的型号中還沒有一款能夠滿足我對于音色、質感、失真的三重要求,自然也很難進入 TDS ProQua 體系中。

極緻 Ultrasone Signature Pure 頭戴耳機體驗 - TDS REVIEW

本期涉及到的 Signature Pure 作為廣義上的新品,其實在日亞也屬于剛剛上市,它能不能以系列低價換來一些新變化呢?讀完這篇文章或許可以找到答案。本機來自于亂買總的出借,在此感謝。

包裝與配件 | Package & Accessories

極緻 Ultrasone Signature Pure 頭戴耳機體驗 - TDS REVIEW

Signature Pure 的包裝非常簡單,從某些角度來說簡單得就像“工包”。硬紙盒表面标有型号,内有一個尼龍材質的收納包、線材和一個 3.5mm to 6.35mm 小轉大插頭,就再無他物了。

收納包内部有植絨,厚實程度還不錯,背部也設計了額外的收納空間,可以将線材和耳機本體分割收納。空間剛好可以放得下 Pure 這一套,以及小尾巴等配件。收納好之後的 Pure 是一個平鋪的狀态。

極緻 Ultrasone Signature Pure 頭戴耳機體驗 - TDS REVIEW

設計、佩戴表現與聲學結構 | Design, Fit & Acoustic Structure

Signature Pure 的大體架構還是與同系列其他型号相似的。耳機的頭梁架構甚至追溯到 HFI、PROline 等系列上都不為過,材質為工程塑膠。頭梁調節部分有刻度感,調整起來較為順滑,可調節範圍也相對還算長,兩端共可調節約9-10厘米的樣子。腔體表面有一層類膚質塗層,像是 DT880 Black Edition 所做的處理,短期使用目前還沒有發現什麼問題,且摸上去手感相當不錯。不排除在幾年的使用後出現老化現象。

極緻 Ultrasone Signature Pure 頭戴耳機體驗 - TDS REVIEW

面闆設計相對比較低調,沒有像同時代的 Master、Pulse 等産品做得金屬感十足,而是轉而使用了一種凹凸不平的紋理,辨別則是金屬陽刻在表面。兩側的頭梁墊收束結構處有 S-LOGIC 3 技術的金屬銘牌和左右辨別的盲文凸起。

極緻 Ultrasone Signature Pure 頭戴耳機體驗 - TDS REVIEW

塑膠材質的轉軸、關節等也沒有明顯的異響出現。Pure 的轉軸設計使得它的收納可以在兩種形式中切換,你既可以将它平鋪放到收納包裡,也可以折疊成一個很小的形狀,就像 ATH-M50X 和 MDR-V6 那樣。但是在平鋪狀态下進行進一步折疊是無法實作的,你沒法以一個相對扁平的狀态把它裝到小型收納盒中,就像 WH-1000XM4 等很多現代便攜頭戴那樣。

極緻 Ultrasone Signature Pure 頭戴耳機體驗 - TDS REVIEW

腔體大小大抵是比 MDR-CD900ST 稍小一圈的程度,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可以包耳的,隻是包裹感較強,耳罩内的橫縱向空間餘留不大。耳罩的深度則做得比較突出,即使是招風耳也不太容易能夠頂到單元外殼。

極緻 Ultrasone Signature Pure 頭戴耳機體驗 - TDS REVIEW

頭梁墊與耳罩有一定彈性,表面材料都是類似于 Alcantara 但摸上去粗糙度又會更高一些的東西,非常容易沾灰,但是透氣性相對不錯,長時間佩戴的悶感相對較低。頭梁墊内側也有網眼的存在。

佩戴的舒适性在這個體積的頭戴耳機中屬于還不錯的程度,雖然較為緊湊,但是由于耳罩足夠厚實,兩側耳廓周圍的壓力不算很大,結合封閉程度非常高的腔體,可以實作較好的被動隔音性能。且由于頭梁墊也足夠寬大,頭頂處的壓力也不會很明顯。

跟極緻大多數産品一樣,Signature Pure 也采用了 S-LOGIC 技術。疊代至今,在 Pure 上已經是第三代了。S-LOGIC 3 的目标依舊是通過聲學設計來還原出較為符合直覺的聲場,盡可能減少耳機的頭中效應。其實說白了就是會将單元的位置進行調整,将單元相對于腔體适目前移、下移,重新優化腔體結構之後使得單元與耳廓之間的角度更加符合人耳造型。

Pure 的腔體表面是沒有任何可見的開孔的,這也使得它延續了極緻大部分耳機高封閉程度的特性。是以 S-LOGIC 技術的存在就更加必要一些,畢竟純粹的封閉式耳機很容易産生“桶音”并突出頭中效應。

極緻 Ultrasone Signature Pure 頭戴耳機體驗 - TDS REVIEW

卸下耳罩後,你可以看得到單元外殼上設定了不同密度的調音紙,以及蓋闆中心的一組凸起。這組凸起被極緻稱為 Dual Deflector Fin(DDF),起的是一個導流裝置的作用,這也是 S-LOGIC 3 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官方的介紹,通過這組“導流鳍”之後,定向的中頻和高頻信号成分幾乎保持不變,而中低頻和低頻則被濾波、導向。粗淺地來講,其實就可以了解為一個聲學濾波器。

線材、揚聲器配置與功率需求 | Cable, Driver & Power Demand

線材方面,Signature Pure 所搭配的是一條彈簧線,最長可拉伸至約兩米,标稱材質未知,線材本身還算較為柔軟。兩端的插頭分别為帶标準螺口的 3.5mm 單端插頭以及連接配接耳機端的帶鎖緊結構 2.5mm 三極單端插頭,鎖緊結構與過往的 Signature 系列、ATH-M70X 等型号相容。

極緻 Ultrasone Signature Pure 頭戴耳機體驗 - TDS REVIEW

Pure 内置的是直徑為 50mm 的 Mylar 振膜動圈單元。阻抗 32Ω,114dB 的靈敏度,在便攜頭戴耳機中還算較容易驅動。

下面的聲音主觀描述基于原線、原始耳罩狀态并已滿足驅動功率需求。

聲音主觀描述 | Sound Description

低頻量感适中,有着較為突出的厚度,不算很飽滿,下潛中規中矩。收放速度不算快,也保留有一定程度的殘響。氛圍烘托暈染程度适中,彌散感則有所控制。在中低頻的地方有一個不自然的拱起,這使得 Pure 的極低頻雖然算不上很多,但是中低頻卻有種突出感。這也讓基音位于中下盤的樂器存在感比較足,也有一定的前傾感,遇到一些底鼓或是貝斯等樂器時甚至會有一些渾濁感。

中頻,人聲的厚度适中,限定在采用 S-LOGIC 技術的耳機裡距離相對比較近,口型大小卻不會很大,結像的清晰程度不算很出色。Pure 對于人聲的質感表現顯然要更加注重,線條刻畫則不會特别重視,但是仍然會有一點發硬的感覺。男聲和女聲的适應性相近,很難說明确地更适合哪類,但可以判别的是 Pure 會更加适合聲線不過分粗的類型。由于中低頻的拱起,Pure 對于聲線偏粗的人聲會顯得相當不自然,就好像憋了一口陳年老痰。Pure 對于偏年輕、偏細、發聲位置靠上的一些人聲還是有着符合價位應有水準的表現。至于音色渲染,也是有的,很難說 Pure 的人聲是偏暖的,但是卻給人一種毛茸茸、不精緻、稍微有點悶葫蘆的印象。喉音位置會比正常狀态下稍微提高一些,氣聲比例相對較少,口水聲、換氣聲卻有一定的突出,齒音不算很多。

極緻 Ultrasone Signature Pure 頭戴耳機體驗 - TDS REVIEW

樂器方面,總體上也是質感略優先于線條刻畫。弦樂器聽上去普遍線條會有點粗,小提琴、中提琴等的紮實程度還不錯,吉他的質感會有點不太自然。拉撥弦細節突出程度不高。大提琴的形體感在千元檔顯得還比較飽滿,同樣,是犧牲了一定結像自然度換來的。銅管類的氣勢感不錯,但是需要亮感的小号等會覺得有點悶。木管類也能感受到這種悶感帶來的不自然。Bell 類音色卻有一點不自然的發亮的感覺。打擊樂器的存在感不算突出,刺激感微弱。

高頻亮度适中略偏暗,沒有特别突出的尖峰,有較早但還算自然的滾降,極高頻延伸距離 HFI-780 甚至同系列 Signature Studio 都還有些距離。

聲場規模不算很大,總體上講還算規整,橫縱的距離基本相當,這畢竟是極緻的看家技術。“高度感”則不算很好。定位能力也在千元封閉頭戴中屬于表現較好的一個,人聲與樂器之間的分離度中規中矩。解析能力勉強符合價位,也沒有什麼“解析感”的突出,這點倒是不必擔心。動态表現适中,瞬态相當一般。

極緻 Ultrasone Signature Pure 頭戴耳機體驗 - TDS REVIEW

總結評價與玩法建議 | Summary & Recommendation

說實話,顯然之前為了早先 Signature 系列和 M70X 等耳機所準備的 Bispa 緻是無法把它的聲音有本質的改善的。從設計上來講,Pure 的耳罩也萬幸地用的是類 Alcantara 材質作為表面材料而非類皮質,這樣不至于讓中低頻的能量進一步地化不開。或許更換一些背部開孔稍大、稍多的耳罩會解決一些問題。

曲風适應性上,對于要求不高的人群來說,聽一些聲線不粗厚的流行人聲和民謠是可行的,本來爵士也可納入考慮,但是“高度感”的缺乏使得它也不能完全把爵士的空間氛圍良好還原。還是聽些相對輕松的東西吧,它本身已經挺“厚重”的了。

總體上,Pure 的表現并不能讓我滿意,在過去兩年中,千元級的封閉頭戴耳機其實出現了很多值得考慮的型号,從 SRH840A 到 DT700 PRO X 甚至 T3-03,都是在專業用途和民用欣賞方面都能良好兼顧、表現更好的選擇。更何況 CD900ST、M70X 甚至極緻自家的一些羊毛産品也還依舊可以買得到。

極緻 Ultrasone Signature Pure 頭戴耳機體驗 - TDS REVIEW

Pure 相較于上面這些型号也有形态上的優勢,比如全封閉的結構加上中低頻的能量堆積使得它面對高噪音環境,比如電音現場表演等時可以有一個較好的使用體驗。畢竟按照宣傳,它的确有着 Signature DJ 的“精神傳承”。從結構上講,它其實也相較于 DT700 PRO X 等同樣封閉程度較高的産品要輕量化許多。隻是這個聲音,面對大部分正常聆聽環境,都還是顯得短闆明顯了一些。至于它的上限,其實也并沒有達到 Signature Studio 的程度。馬上 Signature Master 的第二代也會上市,不知道能否做得能讓人适當滿意一些。

KingTsui, from the TDS Studio.

Jan 2024

From the digital sound lovers, it's a TDS production.

所有内容全部自主創作,請勿抄襲内容、套抄行文結構等,保留一切權利。

TDS REVIEW is now available on Zhihu, Toutiao, Weibo, WeChat, SMZDM and Bilibili.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