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大才子楊舒春,不顧父母反對拒絕外交部,種地十二年如今怎樣

為了您更好的閱讀互動體驗,為了您及時看到更多内容,點個“關注”,我們每天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樣的故事瞬間!

前言

假如給你一次選擇人生的機會,能夠在外交官、大商人以及農民之間做選擇,你會做出怎樣的決定呢?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也許能夠有其中一項選擇的機會,都已經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可是楊舒春卻在他短短的歲月中,把三個身份統統踐行了一遍。

北大才子楊舒春,不顧父母反對拒絕外交部,種地十二年如今怎樣

相信敏銳的讀者已經發現了,三個選項中的農民,和另外兩個身份完全不相稱呀。前兩個是穿金戴銀的達官顯貴,後者卻完全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苦哈哈。

如果說楊舒春能夠成為外交官或者說大商人的話,又怎麼會是一個農民呢?

接下來,就将揭曉答案。

北大外交官

農民并不是楊舒春的第一個身份,但可能成為他唯一的身份。為什麼這麼說呢?

北大才子楊舒春,不顧父母反對拒絕外交部,種地十二年如今怎樣

楊舒春出生在江蘇一個農民家庭之中。在那個改革的火熱年代,江蘇作為經濟試點中心,背靠着上海的繁華視窗,百姓們的生活以一種坐火箭的速度富裕了起來。

但是楊舒春的父母都是老實人,他們沒能趕上這一波時代紅利。眼見着鄉裡鄉親都開起了小工廠,過上了好日子,他們還是隻能在田地裡耕作,靠着莊稼的産出生活。

雖然如此,但他們并沒有嫉妒鄉親,也沒有因為自己未能發達而怨恨這個社會不公。他們相信靠着自己的雙手吃飯不丢人。

北大才子楊舒春,不顧父母反對拒絕外交部,種地十二年如今怎樣

這種精神傳遞到了他們的兒子楊舒春身上。楊舒春從小就是個聰明的孩子,他對于世界總是懷抱着好奇的眼光,無比新奇地注視着這個全然未知的世界。

赫爾巴托說過,人最好的老師就是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恰好這兩樣在楊舒春身上都不缺少。老師在學校裡教授的知識很快就不能滿足楊舒春的求知欲了。

那些不能解答的疑惑和問題像是黑洞一樣躲藏在楊舒春的大腦裡,給他的靈魂帶來無比的饑餓感覺。為了填飽自己的靈魂,楊舒春一放學就騎着自行車前往十幾公裡外的市圖書館,那裡的藏書足以解答小楊舒春心中的困惑。

北大才子楊舒春,不顧父母反對拒絕外交部,種地十二年如今怎樣

有着這樣勤奮刻苦的努力,楊舒春積累下了遠超同學們的知識儲備,這讓他在面對學校的考試時更加得心應手,有時連老師都歎服于他超常的見識。

聯考那年,楊舒春順利地交出了人生的答卷,從考場走出的他覺得無比暢快。未來已經在停筆的那一刻注定,而回饋而來的是燦爛的嘉獎。

一封蓋着北京大學公章的招生通知書寄到了楊舒春家裡,這個普通的農民之家被這封信照亮了。此時鄉親們大多都成了萬元戶,就連百萬元戶其實也不在少數。但北京大學的學生,楊舒春還是頭一個。

北大才子楊舒春,不顧父母反對拒絕外交部,種地十二年如今怎樣

楊舒春父母終于在鄉親們面前擡起了頭來,沒有人會在因為他們的貧窮而看輕他們。這都是因為他們家中有了一名北大學生,而這就意味着前程。

楊舒春果然也沒有辜負父母和鄉親們的期望,在大學期間他就獲得了前往西班牙交換的資格。并靠着這份經曆,成功在畢業時收獲了外交部的聘用。

一個年輕的外交官,即将出現在北京的街道上。

北大才子楊舒春,不顧父母反對拒絕外交部,種地十二年如今怎樣

西班牙大華商

然而這時楊舒春作出了一個讓父母瞠目結舌的決定。他給家裡寄去了一封信:“爸爸媽媽,我知道你們會是以很傷心,但我希望你們能夠為我高興。我決定辭去外交部的工作,前往西班牙打工。”

收到信之後,父母如楊舒春預料的一般萬分難過,根本無法開心起來。

可是他們也隻能在江蘇的村舍中苦悶,因為他們知道已經來不及阻止兒子了,此時楊舒春已經拒絕了外交部的工作,搭上了前往西班牙的飛機。

北大才子楊舒春,不顧父母反對拒絕外交部,種地十二年如今怎樣

經過長途跋涉之後,楊舒春終于又回到了西班牙。這個決定并不是楊舒春心血來潮的沖動,而是他深思熟慮之後的想法。

外交官,當然是很好的工作,是足以光宗耀祖讓祖墳冒青煙的好事業。可是楊舒春反複問自己,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嗎?

進入體制内、安穩地工作、為國家發光發熱,然後平平穩穩地在若幹年後退休養老。楊舒春心中有一個聲音告訴自己,不是的,他想要更加能夠證明自己能力的工作。

北大才子楊舒春,不顧父母反對拒絕外交部,種地十二年如今怎樣

這個聲音是當年在西班牙留學時被埋下的種子。當時楊舒春因為工作的原因,認識了一位在西班牙的華人富商。

這個富商來到西班牙很多年了,靠着自己的拼搏打下了諾大的商業帝國,已然成為了當地首屈一指的新聞報業巨頭。

這位同胞的奮鬥經曆激勵了楊舒春,他也想要闖出一番自己的事業來。過去的好奇心再一次出現在楊舒春身上,他渴望了解一個未知的人生路途。

北大才子楊舒春,不顧父母反對拒絕外交部,種地十二年如今怎樣

來到西班牙打工的生活并不是那般一帆風順。北京大學的招牌在西班牙沒有牛津和劍橋那麼好使。再加上是外國人,楊舒春隻能從最底層的工作做起。

幾年中,他做過餐廳的服務員,也送過報紙和社群的牛奶,甚至在工地上做過土木勞工,但這些辛勞都沒有擊垮楊舒春,反而讓他觀察到了西班牙人真實的生活情況,并且在其中發現了商機。

北大才子楊舒春,不顧父母反對拒絕外交部,種地十二年如今怎樣

楊舒春發現,西班牙的輕工業已然是凋敝了,這兒的人民非常缺少日常生活物資。從法國和德國進口來的商品往往會賣出高價,遠超當地居民的消費能力。

可是輕工業日用品,楊舒春熟悉啊。江蘇老家的鄉親們不都是開辦着日用品工廠嗎?

當即他就創辦了一家進出口外貿公司,把國内生産的小商品銷售往西班牙。當時這片市場還沒有被國内的商人發現,進口的才是好東西,國人還停留在從國外進口商品的思維中,完全沒想過自己生産的商品能夠銷售往西班牙。

北大才子楊舒春,不顧父母反對拒絕外交部,種地十二年如今怎樣

就是這片藍海,讓楊舒春賺到了人生的第一筆财富。很快,楊舒春就成了西班牙有名的華人富商。

返鄉農民

可是就在這個關頭,楊舒春再一次驚掉了世人的眼睛。他關停了在西班牙的公司,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北大才子楊舒春,不顧父母反對拒絕外交部,種地十二年如今怎樣

無數商界人士都期待着,這個北大才子回國之後是想要做什麼事業呢?他在西班牙積攢下的可是一筆不小的外彙,無論進入哪個市場都能激起千層浪,貪婪的商人們才不會放過這麼個好機會。

結果楊舒春帶着資金回到了老家,包下了整整八十畝土地,開始種莊稼。這一下讓所有人都摸不着頭腦了。最為困惑的就是楊舒春的父母了。

“當年你不當外交官要去西班牙,我們攔不住你。可是你好不容易闖出一番天地了,為什麼要回來當農民呢?你要是喜歡當農民,當年還讀什麼書!”楊舒春的父親怒不可遏。

北大才子楊舒春,不顧父母反對拒絕外交部,種地十二年如今怎樣

可是楊舒春卻是笑笑,勝券在握的模樣:“您就放心好了,保管不讓您失望。”

楊舒春這次回來可不打算做個普通農民,他是來開辦有機綠色蔬菜的。原來當年在西班牙經商時,父親去探望他總會帶一些自己種植的蔬菜。

而楊舒春的西班牙朋友在來他家做客時偶然嘗到過這些蔬菜,對這些菜贊不絕口。楊舒春詢問了父親才知道,原來這些菜都是有機種植的綠色蔬菜,純天然無污染,遠非那些大規模種植的蔬菜能比的。

北大才子楊舒春,不顧父母反對拒絕外交部,種地十二年如今怎樣

腦筋活絡的楊舒春頓時注意到這又是一片藍海。再經過一番調研之後,他就回到了家鄉琢磨有機種植。

可是農業畢竟和商業不一樣,植物怎麼長不僅要看天意,更需要專業知識。楊舒春一個外行人憑着一腔熱血投身進來,果然摔了個大跟頭。

他的第一次嘗試很快就失敗了,賠了個底兒掉。但楊舒春并沒有放棄,他遠赴國外學習先進的農業種植知識,回國之後再次開始了嘗試。

北大才子楊舒春,不顧父母反對拒絕外交部,種地十二年如今怎樣

這一次他終于獲得了成功,自己創立了有機綠色蔬菜品牌“北大楊哥”也是打下了響亮的名頭,成為綠色蔬菜的标杆。

結語

楊舒春的人生,就是中國夢的最佳模闆。誰說龍生龍鳳生鳳?咱新中國隻相信自己的努力,奮鬥就會有收獲。

北大才子楊舒春,不顧父母反對拒絕外交部,種地十二年如今怎樣

楊舒春就是因為不服輸,不認輸,始終憋着一口拼出個未來的心氣,才能夠在各個不同的領域都煥發出人生的光彩。

而這對于每一個中國人民來說,都并不困難。因為吃苦耐勞、拼搏奮進的精神,早就刻在我們的血脈裡了。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與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與讨論。

注:原創不易,抄襲、洗稿必被深究。圖檔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