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蘇聯衛國戰争爆發時,華西列夫斯基還隻是一名少将處長,然而,一年半過去後,他卻升任為了蘇聯的元帥。
他升遷的速度之快,恐怕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找不到第二個。
像這樣升遷之快的軍人,一般來說都是百年難遇的“軍事奇才”,不過,在很多蘇聯軍人的眼中,華西列夫斯基卻是一個軍事蠢材,堪稱蘇聯最蠢元帥。
斯大林每次召開軍事會議時,華西列夫斯基都要進行發言,而他每次講話都語無倫次、漏洞百出,讓參會者聽得一頭霧水。
當時,華西列夫斯基遭到了不少同僚的鄙視,他的許多同僚都想不明白,斯大林怎麼會提拔這樣人做總參謀長,還授予了他元帥軍銜?
那麼,華西列夫斯基為何會升遷的如此之快?他的升遷又與斯大林有着怎樣的關系?
華西列夫斯基
或許,不少人會以為華西列夫斯基之是以升遷的那麼快,是因為他的家庭背景非常厲害。
但其實并不是這樣的,華西列夫斯基出生在一個很普通的俄羅斯小鎮,他的家境說不上富裕也談不上貧窮,而他的父親則是一名神職人員,是小鎮教堂的神父。
可見,華西列夫斯基隻是神職人員的孩子而已,家庭背景頂多比普通人厲害一點而已。
受父親的職業影響,華西列夫斯基的國小和中學都是在教會學校中度過的,小時候的華西列夫斯基還遠沒有做軍官的野心,那時的他,最大的夢想便是在神學學校畢業後去農學院進修學習,成為一名農業學家。
然而,一次戰争卻讓他改變了想法。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彼時的俄國還處于沙皇統治時期,為了應對大戰,沙皇軍隊開始廣招英才。
戰争的爆發,激發了華西列夫斯基保家衛國的鬥志,為此,華西列夫斯基提前從神學學校畢業,和朋友一起去了軍事學校。
由于沙皇軍隊中缺少軍官,華西列夫斯基隻上了四個月的軍事學校便獲得了準尉軍銜,之後,他被派往戰場,同奧匈軍隊作戰,在血與火的戰鬥中,蛻變成長,成長為了一名出色的軍人。
到1917十月革命爆發前,華西列夫斯基已經在沙皇軍隊中混到了上尉營長一職。
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爆發,不願卷入政治鬥争的華西列夫斯基離開了沙皇軍隊,回到家鄉小鎮,結束了自己的軍事生涯,過起了和平的生活。
然而,華西列夫斯基的和平生活很快便被打破了。
蘇維埃政權建立後,蘇俄國内出現了白俄反革命勢力,白俄反革命勢力想要推翻蘇維埃政權,并聯合外國武裝幹涉者一起作戰,使蘇俄國内戰争爆發。
在這樣動蕩的時局中,華西列夫斯基被征入蘇聯紅軍,與反革命勢力的白衛軍作戰。
其中,華西列夫斯基由于有領兵經驗的緣故,進蘇聯紅軍隊伍後被分到了步兵142旅任職副團長,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該旅的總參謀長患病不能指揮作戰,華西列夫斯基在擔任副團長一職的同時,也代理了很長時間的總參謀長一職,也由此和參謀工作結緣。
開挂般的升遷
1935年,蘇聯紅軍首次授銜,華西列夫斯基被授予了上校軍銜。
在這之後,他被安排去了軍事學院進修學習,學習結束後,他被分到了蘇軍總參謀部工作,并在1940年晉升少将。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戰争改變了華西列夫斯基的命運。
時間來到了1941年,納粹德國與蘇聯徹底撕破臉皮,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對蘇聯的邊境發動了全線進攻,彼時的華西列夫斯基在總參謀部作戰部任職第一副部長兼戰役訓練處處長,主要職責便給斯大林作參謀,幫助斯大林制定詳細的作戰計劃。
可見,這段時期的華西列夫斯基經常與斯大林見面。
那麼,華西列夫斯基的一路升遷,會不會是斯大林一手促成的呢?
1941年7月,基輔戰役爆發。
當時的斯大林被“個人崇拜”久了,心氣高傲,覺得自己做的決策都是十分正确的,難以接受别人的頂撞與反駁,而時任總參謀長的朱可夫卻又是個脾氣暴躁,不好相處的人,兩人在一起商議戰略,難免會發生言語沖突。
在這次戰役中,朱可夫和斯大林意見相左,再加上朱可夫說話不好聽的緣故,于是斯大林便找了個理由将他又貶職了。
在這之後,總參謀長一職由沙波神尼科夫大将接任,至于華西列夫斯基,也被斯大林升了職,将他任命為了副總參謀長兼作戰部部長。
之後,華西列夫斯基便進入到了開挂似的升遷之路。
1941年10月,莫斯科戰役後,斯大林為在戰争中做出卓越貢獻的将領授銜,其中,華西列夫斯基被授予了中将軍銜,并在不久後任代總參謀長。
1942年5月,華西列夫斯基晉升上将軍銜,同年6月份,斯大林将他任命為總參謀長。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連升幾級,華西列夫斯基的升遷速度堪稱“坐火箭”般快。
蘇聯元帥的升官秘訣
從少将參謀部作戰部第一副部長到總參謀長一職,華西列夫斯基僅用一年多的時間便達到了這樣的高度,而他升官背後的最大推手便是斯大林。
其實,在蘇德戰争開打初期,斯大林有着強烈的自信,他認為自己一人統率大軍,制定軍事計劃綽綽有餘,根本沒有把總參謀部看得多重要,就這樣,斯大林很少依靠總參謀部,也時常因過高估計了自己指揮戰争的能力而出錯。
但華西列夫斯基卻讓斯大林改變了對總參謀部的态度。
戰争期間,華西列夫斯基經常前往斯大林辦公室,和斯大林讨論作戰計劃。
華西列夫斯基處事圓滑,情商極高,他不會直接不直接頂撞斯大林,想要斯大林采納他的建議時,他總會拐着彎說話,引導斯大林同意他的想法。
也正是因為這樣,斯大林才會極其欣賞他,讓他随意出入自己的辦公室,并為他的政治生涯鋪路。
而他和斯大林的關系也十分要好。
戰役結束後的一次晚宴上,斯大林和将領們坐在一起吃飯。
席間,華西列夫斯基說起了家人:“我為了革命,從1926年起就和我的親人斷絕了聯系,哎.......”
斯大林聽後表示:“你應該立即和雙親重建立立聯系,在經濟上也可以為你的雙親提供幫助,我允許你這樣做,你可以把準許這樣做的指令彙報給總參謀部黨組織。”
說完,斯大林還舉杯表示祝華西列夫斯基身體健康。
從這件小事中便可看出,斯大林對華西列夫斯基很是關照。
1941年,朱可夫和斯大林的戰略決策意見相左,朱可夫與華西列夫斯基不一樣,他脾氣急,在和斯大林讨論戰略計劃時,經常吵得不可開交。
是以,斯大林将朱可夫貶職,撤去了他總參謀長一職。
朱可夫的撤職讓華西列夫斯基感到不安,華西列夫斯基十分擔心自己會和“前輩”朱可夫一樣,被斯大林撤職。
于是,當上總參謀長後的他為了避免和斯大林意見相左,改換說話方式,在軍事會議上故意裝蠢,提出漏洞百出的軍事計劃。
就這樣,每當他在軍事會議上發言時,他都說得語無倫次、颠三倒四、啰嗦至極,讓聽他說話的同僚感到折磨,而他的這番舉動,也讓他一度成為蘇軍史上最平庸、毫無建樹的總參謀長。
一開始,同僚确實将華西列夫斯基當成蠢材,認為華西列夫斯基不配當總參謀長,但随着時間的流逝,一些同僚卻改變了看法,他們發現,華西列夫斯基說話颠三倒四和語無倫次是裝出來的!華西列夫斯基根本不蠢,反而是最聰明的一批人。
後來,不少研究過這段曆史的專家也都表示華西列夫斯基的做法才是最聰明的。
那麼,為什麼說華西列夫斯基的裝蠢的做法聰明呢?
其實,華西列夫斯基非常明白,斯大林想要的是一個聽他話的總參謀,而不是和他對着幹的總參謀。
但作為總參謀,總參謀又要為大局考慮,不能任由斯大林随意做出決定。
于是,華西列夫斯基便想出了裝蠢的做法,成了一個平庸的總參謀長。
每次軍事會議時,他的表現都會讓人大跌眼鏡,他在講解軍事計劃時,會故意說得很啰嗦,并故意設計幾個漏洞。
斯大林發現漏洞後,便會進行批評補充。
等斯大林補充完了後,華西列夫斯基再拍馬屁,說斯大林英明之類的話,這樣一來,軍事計劃便是由斯大林親自修改和補充的,計劃也會很快獲得通過。
另一方面,軍事計劃是華西列夫斯基本人提出的,隻不過經過了斯大林的嘴完善了計劃,這就表示,制定軍事計劃的還是他本人,而非斯大林。
斯大林很是欣賞華西列夫斯基,他的處事、說話水準比之前的朱可夫高了好幾層次,讓他感到舒适,在華西列夫斯基當上總參謀長後,斯大林從未和他吵過架,和華西列夫斯基讨論軍事計劃時,也覺得十分輕松。
在這種滿意的情緒下,斯大林将華西列夫斯基當成心腹來培養,一路給他開綠燈,讓華西列夫斯基成了軍銜升遷最快的蘇聯元帥,讓他從大将升為元帥隻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1942年11月,斯大林格勒戰役爆發,1943年1月18日戰争結束,華西列夫斯基因協調戰役指揮有功,再次晉升,被晉升為大将,2月16日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
戰争開始時,他隻是一名少将,誰都沒料到,一年半後的他會升為元帥,在華西列夫斯基被授予元帥軍銜的那一刻,向他投來的目光,有羨慕的、有平淡的、有嫉妒的、還有不屑的......
對于他人投來的異樣眼光,華西列夫斯基一笑置之,壓根就沒放在心上。
不得不承認,華西列夫斯基确實是一個高情商、高智商的政客。在之後的很長一段從政生涯裡,華西列夫斯基都保持着裝蠢的政策,和斯大林配合得默契務必。
1953年斯大林去世後,華西列夫斯基被降為國防部副部長,并逐漸被排擠到政壇邊緣,過起了退居二線的養老生活。
1977年,華西列夫斯基去世,終年82歲。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或許,他早就料到了自己會被排擠到政壇邊緣的結局,不過對于他來說,能成為斯大林的心腹,坐到總參謀長的寶座上,也算是沒白來人世,死而無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