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别讨好這個世界,我更希望你取悅自己(教會孩子說4句話)

作者:詩漫父母派
孩子,别讨好這個世界,我更希望你取悅自己(教會孩子說4句話)

在經常和我兒子玩耍的小夥伴裡,我發現了一位總是“委曲求全”的小女孩。

她總是迎合其他小夥伴,遊戲過程中雖不樂意也照做;

起沖突了,就算不是她的錯,也會先道歉,并且用零食安慰小夥伴。

作為一個旁觀者,我替她的小心翼翼感到無比心疼,同時心情也十分複雜。

每一位媽媽都渴望自己的孩子交到朋友,但是卻不想孩子用“舔狗式讨好”來穩固社交。

如何教會孩子逃離“舔狗”這一怪圈,讓孩子自信、樂觀、大方的成長和交友,不妨多把這4句話講給孩子聽。

孩子,别讨好這個世界,我更希望你取悅自己(教會孩子說4句話)

不要害怕犯錯,媽媽會永遠愛你

俗話說:

“父母要尊重孩子成長的規律,允許孩子在跌倒和摸索中,踏上屬于自己的道路。”

孩子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從不會到會的過程,都要反複的經曆、反複的試錯,才能做對做好。

孩子大了,開始對世界有了探索的欲望,喜歡自己獨立解鎖新技能,如做飯、一門興趣愛好。

但是父母總是擔心他們頭腦發熱、不務正業。

父母給予孩子“适當犯錯”,是最好的教育。

在保障孩子安全的環境下,讓孩子在“接受适當犯錯”下成長。

頭腦發熱就當是孩子人生中的一種新體驗,也隻有讓孩子體驗過之後,孩子才知識自己是真正的熱愛還是好玩。

在不斷試錯中成長,孩子也才能慢慢突破自己的短闆行為。

于是便擁有面對自己做錯事情的勇氣。

在一次又一次的“沒關系”“下次我們做好”“别怕犯錯”的鼓勵聲中,孩子的心胸不斷被打開。

不會再因為一點小事而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也不再畏懼人言。

終會跟随内心成長為一個自信、樂觀的個體。

孩子,别讨好這個世界,我更希望你取悅自己(教會孩子說4句話)

永遠優先考慮自己的需求

史蒂芬·柯維說過:

“分享的前提是擁有,如果自己都不曾擁有過,何談分享。

隻有真正經曆過擁有,才會真正懂得分享。

孩子,别讨好這個世界,我更希望你取悅自己(教會孩子說4句話)

分享是美德,可是沒有原則性地分享,就是“讨好感”苗頭開始出現了。

最近,刷到一條短視訊,視訊中的姐姐與弟弟分吃橘子。

分到最後一瓣時輪到姐姐了,但是弟弟也很想吃,姐姐也絲毫不退讓。

鬧到最後,媽媽給姐姐吃了。

分享從來都是孩子自發式的,而不是大人的威逼利誘和強取豪奪式的。

也有網友質疑:

“從小不分享,長大隻會考慮自己。”

在《兒童心理學:其實你不懂孩子》一書中,曾這樣描述過孩子“物權意識”的發展階段。

3歲左右,孩子開始進入了物權敏感時期。

5-6歲,形成相對成熟的物權觀,孩子懂得維護自己的東西,并且也能與人分享。

由此可見,擁有在先,分享在後。

孩子隻有在自己擁有和使用過之後,才慢慢學會分享給别人。

如果一味的強迫孩子被動式分享,不僅嚴重的剝奪孩子内心的感受,也不利于孩子在日後的社交中體驗到分享後的“甜頭”。

久而久之,孩子也很難主動分享。

為人父母,我們要做的便是,在他不願意分享時,尊重孩子的意願。

以身作則式的告訴孩子把自己放在一個優先考慮項,一點都沒錯。

堅定的站在自己的立場,不被外界聲音所幹擾,盡自己所能,打破一個又一個束縛。

孩子,别讨好這個世界,我更希望你取悅自己(教會孩子說4句話)

勇敢表達你的想法

“讨好型人格”在與人交往時,多是依附于别人的想法,唯唯諾諾,不敢表達自己内心的想法。

還記得前同僚小陳,會因為不掃别人興,不好拒絕的原因,拖着感冒的身子參加同僚組織的登山活動差點暈倒。

孩子,别讨好這個世界,我更希望你取悅自己(教會孩子說4句話)

為了怕别人掃興,為了在乎别人的感受,為了給别人讓步,卻忘了給自己的想法“發聲”。

也就是這樣的性格,她在工作上也從不敢說“不”,常常做着别人交代的瑣事,使得自己業務托底,最終被公司辭退。

職場上“便利貼”老好人多有存在,而最後的下場是自己過得很累,也讨不到好結果。

為了讓孩子肯定自己的價值,孩子首先要學會在乎自己的感受,進而能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感受。

直至讓孩子不斷地重新認識自我、接納自我,肯定自我。

在小事上,學會尊重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有自信表達的機會。

這樣,孩子才不會一味地迎合别人而委屈自己。

“媽媽,這個春節的假期,我想自己安排興趣班。”

“爸爸,明天郊遊自行車換我載你吧。”

“媽媽,這周我們不去動物園吧,我想去參觀一下新開的科技館。”

“老師,學習小組中,我對下節課的内容做了充足的準備,我想當小組長。”

諸如此類,讓孩子知道允許發出不同的聲音。

哪怕隻是一個小小的想法也能被尊重,而不是隻有聽命于人這一個選擇。

孩子,别讨好這個世界,我更希望你取悅自己(教會孩子說4句話)

要永遠喜歡自己

王德爾曾說過:

“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一個人隻有擁有了愛自己的能力,才不會被别人牽着鼻子走。

最近被一則視訊所治愈,一位女孩吐槽說今天紮的發型被同學嘲笑了。

媽媽以為女兒會不高興,便問她是怎樣回複的。

孩子,别讨好這個世界,我更希望你取悅自己(教會孩子說4句話)

沒想到,小女孩卻一臉驕傲地說:

“這是我媽媽給我紮的,我很喜歡,而且就算是你不喜歡,我也要紮着。”

很多網友都被這個自信、樂觀,全身心喜歡自己的女孩所圈粉。

内心強大的孩子不會被别人的觀點所左右,而是一如既然的讓自己變優秀。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同時也會存在自己的糟糕點。

如何接納偶爾有點糟糕的自己,也是與最真實自己的一場和解。

還記得國中時的表妹,因為胖而發育較早,總是害怕别人的眼光。

走路含胸駝背,在夏天也不願意脫掉外套。

胖和發育早,這都不是缺點,而是最真實的自己。

表妹因胖生出自卑情緒時,我給她講了楊天真的故事。

200斤的她,在36歲年的人生中,沒有過多的與減肥對抗,她懂得與身材自洽,活得如此自信。

同時作為制片人的她,也發揮自己的力量,做出了好幾檔綜藝為“大碼女孩”的美麗搖旗啦喊。

世上無絕對完美的人,自己要從内心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一面,也才能絕處逢生的再愛自己一點。

在教會孩子愛的過程中,愛自己是學習的第一堂課。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也才不怕被人戳中“痛點”,也才能保留自己身上的光,讓自己變成一個閃閃發光的人。

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成長為自信滿滿、落落大方的樣子,最不願看到孩子為了讨好别人而小心翼翼地活着。

減少孩子的“讨好感”,在稀松小事中,父母就要時刻給孩子注入愛的能量。

從不怕孩子犯錯開始,到孩子勇敢表達自己。

并允許孩子将自己列為優先考慮項、進而才能讓孩子更愛自己,活成最真的模樣。

教會孩子,在無人問津的日子裡,也要好好愛自己。

作者 | 詩漫·尹蟲蟲,愛這文字安靜的力量,也愛着這文字震耳欲聾的力量。

插圖 | 詩漫·繪畫愛好者投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