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選》(第二卷)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陸)

作者:楊谷讀經典

大家早上好,今天是1月28日星期天,周末反而睡不着,奇怪不。

早晨起來又不知幹什麼,索性打開電腦寫點東西記錄一下吧。

哪怕是在去年,周末我還是能一覺睡到10點前後的,今年以來周末卻醒來的很早,甚至比上班的時候起早。

也沒想什麼事啊,睡的挺好啊,怎麼就睡不着呢。

難道真的歲數到了。

照理說不應該,但是也不好說。

我記得在來廣東之前,每天的作息還是比較規律的,7點前後起床,中午休息半個小時,晚上10點睡覺。

自從來了廣東後,晚上睡的越來越晚,特别是到我現在的機關以後更是如此,我們機關距離我住的地方很近,這麼說吧,我從出家門到辦公室4分鐘。

我每天9點上班(正常情況)。我每天8點20起床,8點30出門,可以十分從容的吃個早飯,在8點50之前到辦公室。

那大家覺得每天我幾點睡覺。

我先聲明我睡的相比我們同僚算是早的:12點半。

中午一般休息1個小時。

是以從休息的時間來看足夠了。

但是隻要一回老家山東,作息自動會調整為在老家的模式,7點起床,10點半睡覺。

是以一度以為我是想家了又因為是快過年了,生理上自動轉換成家鄉的習慣。

我記得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文章中說,一個人的飲食習慣在6歲之前會确定下來,6歲前吃甜粽子,在以後的不是說不能吃鹹的。

就拿我來說我能吃加肉的粽子,但是會覺得不對,因為來自家鄉的習慣。

《毛選》(第二卷)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陸)

縱然是時光荏苒、山川異域,留在内心深處的那份記憶是不會随着時間推移和地域的轉變而忘卻的,反而會像沉澱在河底的泥沙般更加彌足珍貴。

以上就算是說點閑話吧。

不忘初心的事還是要做,今天我們給主席的這篇文章結個尾吧。

也不一定,盡量,因為這一篇雖然到了第五個方面,但是涉及到的問題是最多的,篇幅也是最長的。

大小共有8個問題,我準備整合為6個。

那麼咱們開始吧。

《毛選》(第二卷)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陸)

第五個方面:民主制度和抗日戰争

(一)紅色夢想:共産黨人的"民主共和國"之路

貝特蘭問:共産黨在綱領中提出的“民主”是什麼意思?它和“戰時政府”豈不是互相沖突的?

毛主席:一點也不沖突。

共産黨人早在1936年就高舉“民主共和國”的大旗,為民族解放與國家獨立而戰。這個口号的提出,不僅是一個政治主張,更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共産黨人深知,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不是由一個階級獨占,而是各抗日階級的聯盟。這意味着,不僅僅是勞工、農民,甚至是其他小資産階級,都可以在這個國家和政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這樣的聯盟,就像一道堅實的屏障,将漢奸賣國賊排除在外,確定國家的獨立與尊嚴。

而政府的組織形式,他們選擇了民主集中制。民主與集中似乎是兩個互相沖突的概念,但共産黨人卻巧妙地将它們統一起來。民主讓每個人都有發聲的機會,集中則確定了決策的高效與果斷。這樣的制度設計,既保證了人民的參與,又確定了國家的穩定。

更難能可貴的是,這樣的政府給予了人民充分的政治自由。人民可以自由地組織、訓練和武裝自衛,這是對抗外敵入侵的最有力武器。這樣的自由,讓人民有了更多的選擇和可能,也讓他們更加信任和依賴這個國家和政府。

這樣的“民主共和國”,與所謂的“戰時政府”并沒有任何沖突。相反,它是一個更加有利于抗日戰争的國家制度和政府制度。它讓人民看到了希望,也讓國家有了更強的凝聚力。

《毛選》(第二卷)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陸)

國共第二次合作形成示意圖

(二)民主與集中的力量:抗戰時期國家治理的真谛

貝特蘭問:可是“民主集中”在名詞上不是沖突的東西嗎?

毛主席:應當不但看名詞,而且看實際。

在抗戰時期,共産黨人提出的“民主共和國”理念,不僅是政治口号,更是對國家治理體系的深刻思考。他們認識到,民主和集中,看似對立,實則相輔相成,都是國家治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是民主是抗戰時期國家治理的基礎。民族沖突上升為主要沖突,全國各族人民團結起來共同抗擊外敵。而要實作這一目标,必須有一個能夠真正代表民意的政府。這樣的政府,必須得到廣大人民群衆的支援和擁護,同時也要讓人民有自由去支援政府,有機會去影響政府的政策。隻有這樣,政府才能更好地反映民意,更好地服務人民。而這樣的民主制度,不僅可以激發人民的愛國熱情,還可以增強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

二是僅有民主是不夠的。在抗戰時期,國家面臨着巨大的外部壓力和内部挑戰,需要有一個高效、有力的政府來應對。這就需要行政權力的集中化。當人民要求的政策通過民意機關傳遞給政府後,政府應該能夠迅速、有效地執行這些政策。隻要執行時不違背民意,執行過程就會順利無阻。這樣的集中制度,不僅可以提高政府的執行效率,還可以確定政策的連貫性和穩定性。

隻有将民主和集中結合起來,采用民主集中制,政府的力量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在抗日戰争中,國防性質的政府必須采取這種民主集中制。隻有這樣,才能確定國家的穩定和強大,才能最終赢得抗戰的勝利。

集中上司下的民主就是民主集中制,先集中。
《毛選》(第二卷)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陸)

盧溝橋事變後建立的公路

(三)戰火中的民主之花

貝特蘭問:這和戰時内閣制度不相符合吧?

毛主席:這和曆史上的某些戰時内閣制度不相符合,也有符合的。戰時的政治制度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民主集中的,一是絕對集中的,由戰争的性質所決定。

中國在抗戰時期,根據戰争的性質和民族的需要,實行了一種特殊的政治制度——民主集中制。這一制度的實施,不僅保證了抗戰的勝利,更展現了中華民族在危機中的智慧與堅韌。

戰争,人類曆史上的悲劇,根據其性質,可以分為正義與非正義兩類。二十幾年前的歐洲大戰,那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性質的戰争。在那樣的戰争中,政府常常為了帝國的利益而強迫人民作戰,完全不顧人民的意願和利益。就像英國的路易喬治政府,他們壓制反對聲音,禁止人民表達對帝國主義戰争的不滿,甚至将國會變成了帝國主義者的工具。這樣的政府,實行的是一種絕對集中的政治制度,民主被無情地壓制,人民的意願被無視。

曆史上的戰争并不隻有非正義的戰争,還有那些為了民族解放、人民自由而戰的革命戰争。例如法國大革命、俄國十月革命,以及我們今天的中國抗戰。在這樣的戰争中,政府與人民的目标是一緻的,都是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自由。這樣的政府不怕人民反對戰争,反而需要喚起人民的熱情,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在這樣的背景下,民主集中制應運而生。

中國的抗戰就是這樣一場革命戰争。這場戰争得到了人民的全力支援,因為戰争的目的直接代表着人民的利益。為了更好地發動人民參與抗戰,民主集中制被廣泛采納。這個制度既保證了人民的參與和決策,又確定了政府的執行力。

北伐戰争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那是一場依靠民主集中制取得勝利的戰争。正是因為有了人民的積極參與和支援,北伐戰争才能取得輝煌的勝利。

由此可見,當戰争的目的是為了人民的利益時,政府越民主,戰争就越容易進行。相反,如果政府害怕人民反對戰争,那隻能說明這場戰争的目的并不是為了人民的利益。

結語

回顧那段曆史,我們不禁為共産黨人的遠見卓識而感歎。他們不僅提出了“民主共和國”的理念,還深入思考了如何将這一理念轉化為現實的治理體系。正是這種對民主與集中的深刻了解與巧妙運用,使得共産黨在抗戰中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援,最終帶領國家走向了勝利。

在抗戰時期,中國實行的民主集中制不僅保證了抗戰的勝利,更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曆史經驗。

這個經驗告訴我們:隻有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援;隻有真正尊重和發揮人民作用的政府,才能在危機中立于不敗之地。

《毛選》(第二卷)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陸)

東北抗日聯軍鬥争形勢圖

再說點題外話,等會去吃個早飯,現在馬上快10點半了,早中飯吧。

今天的天氣還好,沒前幾天那麼冷,陰天多雲。

我今天突然想起國小時的一件事,哇我都開始回憶往事了。

應該是還在念1年級,每天中午我爸會給我2毛錢零花錢(2000年),說多嗎?

怎麼可能多,一個燒餅3毛錢,一毛錢也就能買兩塊水果糖或一根辣條。

我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養成的存錢的習慣,家裡連個存錢罐都沒有,我存的錢就放在枕頭下面,夠一定數了就跟我爸換張整票,到我念3年級的時候我記得當時存了得150塊錢。

現在想想存的這點錢夠幹什麼的,但是我很感激那段經曆,我有個同僚我們倆關系不錯薪水幾乎相當,他是月月光,我能剩下至少三分之二,我也沒覺得很省。

你問他怎麼花那麼多,他說也不知道。

就像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堅持寫文章一樣,我是不是把寫文章的時間省出來幹點别的是不是會更好?

不知道。

但是我知道一點,我寫的時候挺開心的。

說這麼多,吃飯去了。

再會了。

下一篇:《毛選》(第二卷)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柒)

期待大家關注、點贊、轉發,讓我們跟着毛主席在大風大浪中前進。

往期文章:《毛選》(第二卷)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叁)

《毛選》(第二卷)自由主義的諸多表現形式

《毛選》(第一卷)沖突的轉化

#來點兒幹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