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韋、石進入上司層,是高層權力博弈的延續,也為天京事變埋下種子

作者:風雪太平路

前言:本文對拜上帝會早期權力核心層之間的關系作出一個比較大膽的推測,當然一切都不是憑空臆測,而是基于現存史料證據。

首義六王中,洪、楊、蕭、馮如何進入權力核心層,本号之前已經有多篇文章介紹過,尤其是楊秀清與蕭朝貴之間的合作與沖突。

排在第五、六位的韋昌輝與石達開,又是如何進入權力核心層,尤其進入“天父小家庭”的?現在最多的說法是這兩人均帶人帶錢加入,是拜上帝會最早的“原始股”。其實這隻是表面,真正核心的原因,是楊、蕭二人的權力博弈。

看懂此四人在金田起義前的彼此關系,就會恍然大悟,原來多年後天京事變的種子,在金田村時期就已經種下。

打破平衡,蕭朝貴拉韋昌輝加入

韋昌輝的家世,以及加入拜上帝會的原因,本号之前有文章談過(參見《小鄉賢鬥不過大鄉賢,家境富裕的韋昌輝,被逼得舉族反清》)。趁韋家受大戶欺壓,拉他入會最積極的,正是此時已經通過“天兄傳言”成為拜上帝會上司人之一的蕭朝貴。

蕭朝貴有意拉韋昌輝入會,首先是看上韋家“水田二百六十畝”的家世,可以資助起義。

道光二十九年,農曆二月中旬左右,蕭朝貴“天兄附身”,對韋昌輝的父親韋元玠(後人發現的族譜作韋源玠)賦詩一首,内容是:

年宵花景挂滿堂,

玠人此錢自由當。

為子監生讀書郎,

正人子前二蕭涼。

這首即使再放寬标準也不能稱“詩”的七言句,有可能是在韋元玠生日時所吟,前兩句是說韋元玠,後兩句則是說韋昌輝,韋昌輝原名韋志正,又名韋正(族譜名志政),曾經靠捐納成為一名監生。

韋家不堪受辱舉族入會後,開始利用家産為起義作準備。

蕭朝貴拉韋昌輝入夥,除了籌備起義的公心,也有私心,就是培植自己私黨。

在洪秀全成為名義上的教主,馮雲山靠邊站後,拜上帝會的上司人實質就是楊秀清與蕭朝貴,兩人之間達成了某種微妙的平衡。一心想奪權的蕭朝貴為打破這種平衡,在經過半年多時間的觀察,看見韋家确實對起義籌備十分熱心後,決定将韋昌輝拉入象征權力核心層的“天父小家庭”。當時這個“家庭”的成員包括洪秀全、馮雲山、楊秀清與蕭朝貴。

韋、石進入上司層,是高層權力博弈的延續,也為天京事變埋下種子

金田起義前的蕭朝貴、韋昌輝、楊秀清。從衣着可以明顯分辨出地主出身的韋昌輝——電視劇《太平天國》劇照

韋昌輝成為蕭朝貴心腹

當年農曆八月中旬,蕭朝貴借天兄上身,對韋昌輝說:

“韋正,爾呼朝貴為何乎?”

韋正時卻未知何樣稱呼,語言遲出。

天王問天兄基督曰:“天兄,韋正在高天與小弟們是同胞否?”

天兄曰:“他同朕們總是共條腸也。”

“共條腸也”還不夠,大約十天之後的八月下旬,“天兄”幹脆直接将話挑明:

大(天)兄又谕王伯韋(即韋元玠)曰:“爾識得破洪秀全做得大人起麼?”

王伯韋曰:“識得破也。”

天兄曰:“爾既識得破,曉得為顧三星乃(即洪秀全)、雲山、秀清、朝貴等,便是積财于天也。”

天兄曰:“爾子韋正肉身是爾生爾養,亦是爾子,但在高天論,又是朕老弟。爾不好看小他也。”

王伯韋曰:“遵命。”

天兄曰:“爾子韋正跟得三星去麼?”

王伯韋曰:“跟得去。”

天兄曰:“他眼得去,爾亦跟得去。子有福,爺亦有福。一人有福,帶涉滿屋。一子受皇恩,全家食天祿。”

這段對話核心内容有兩點,一是“天兄”正式認下韋昌輝為“老弟”,大家都是“天父”的兒子,韋元玠隻是生下韋昌輝的“肉身”。

二是韋元玠要繼續将韋家的人力物力用于拜上帝會事業,積極支援起義是“積财于天”“一子受皇恩,全家食天祿”。

蕭朝貴趁機将起義指揮部定在金田村,可以說,太平天國起義在金田村爆發,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韋家在金田村。

可以進入權力核心層的原因,韋昌輝本人心知肚明,從此成為蕭朝貴親信心腹。在《天兄聖旨》中,韋昌輝總是與蕭朝貴一起出現,忠實執行“天兄”的各種指令,毫不含糊。天兄要責罰何人,都是指令韋昌輝親自“用闆打一百”“打五百”。

當然韋昌輝的地位并不完全依靠黨附蕭朝貴得來,不容否認,本人确實有才幹,尤其在起義組織階段。正因為表現太過突出,起義爆發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内,清廷都誤認為“韋正”是金田村賊首。

韋、石進入上司層,是高層權力博弈的延續,也為天京事變埋下種子

金田起義不久後的太平天國核心上司層——電視劇《太平天國》劇照

再次平衡,楊秀清拉石達開加入

韋昌輝加入“天父小家庭”後,原本平衡被打破,局面變得對蕭朝貴有利,楊秀清為鞏固權力,必須進行再次平衡。

蕭朝貴能拉人進來,楊秀清也不會嗎?楊秀清的這個人選,就是石達開。

石達開并不是金田所在的桂平縣人,是鄰近的貴縣人,屬于富農家庭,雖然比不上韋昌輝是地主,也稱得上頗有家資。至于具體何時加入拜上帝會不詳,隻知道年紀很輕就成為骨幹,按照1863年在大渡河紫打地被俘時寫的自述,時年“三十三歲”推算,金田起義時年方二十。

石達開在家鄉組織會衆,為人仗義,小有名氣,後來散盡家财與一千多名石家子弟兵一起來到金田。

有傳說洪秀全與馮雲山親自前往貴縣那幫村,邀請石達開出山。其實馮雲山前去尋訪尚有可能,以洪秀全那倨傲的性格,恐怕做不出來。

石達開如何進入權力核心層,成為“天父第七子”與“五千歲”?因為沒有類似韋昌輝那樣明确記載在《天兄聖旨》中的證據,是以隻能依史料進行推測。

有一點可以明确,蕭朝貴與石達開的關系并不好。

現存《天兄聖旨》很少石達開的記錄,在不多的内容中,其中一項還是石達開當衆頂撞天兄——在整本《天兄聖旨》中,這也是唯一一處敢于公然不聽天兄話的記錄。

伐(俄)而翼王、玉繡至前。天兄曰:“韋正、達開、玉繡(王姓,後事迹不詳),現聖兵爾三人意見如何?”

韋正奏曰:“現大軍既毀破周鳳鳴(當地一個團練頭目)巢穴,他畏懼遁去,大軍現宜回朝朝見太平王(即洪秀全)也。”

天兄曰:“爾說是也。”

翼王、玉繡俱說不可班師。

天兄厲聲曰:“據朕子爺在高天看來,都無些指甲事情。爾等何竟毫無膽識也?石福隆等家糧草将盡,爾還不知麼?”

翼王、玉繡二人奏曰:“小弟二人在後頂起也。”

天兄不答。轉谕韋正曰:“韋正,遠處兵在本日暫且班師。有願留者,分發一二十人在此。

至近處兵,現停頓在此,待後天然後回歸也。”

韋正奏曰:“遵命。”

天兄曰:“各寬草(心)、放草(心),朕回天矣。”

蕭朝貴因為糧草即盡,要求石達開班師,石達開公然不聽命,與一旁韋昌輝恭順的态度形成鮮明對比。

在此也可以大緻推斷,石達開對所謂“天兄”上身這一套,其實也相當不以為然,這可能是他頭腦比較冷靜,也有可能源于年輕人的血氣方剛。

石達開公然頂撞度量并不大的蕭朝貴,仍然可以跻身于“天父小家庭”,隻能說明一點,他背後有人支援,這個人,最有可能就是楊秀清。

因為史料缺失,現在不清楚楊秀清是不是通過“天父上身”認下石達開這個“幼弟”,使權力核心層重新保持平衡。

楊秀清選擇石達開,而不是秦日綱、胡以晄、蒙得恩、林鳳祥等其他人,除了石達開帶人帶錢入夥,最重要原因,很有可能是楊秀清認識到石達開出衆的軍事與政治才能。

在知人善任方面,楊秀清可以稱得上成功,太平天國後期統帥陳玉成與李秀成,都得益于楊秀清在早年的一再提拔。

金田起義後,因為蕭朝貴主軍,石達開貴為翼王,卻被壓着不能出頭,以緻清廷很多情報資料上都沒有他的名字,有也是錯漏百出。

一直到蕭朝貴在長沙城下戰死,在楊秀清支援下,石達開的機會終于到來,立即就顯露出出衆的軍事才能。從長沙到江甯,都是石達開率軍作為開路先鋒,西征危急,石達開接過指揮權,湖口一役殺得曾國藩差點投水自盡。

韋、石進入上司層,是高層權力博弈的延續,也為天京事變埋下種子

翼王石達開——電視劇《太平天國》劇照

天京事變,楊、蕭權鬥的最高潮

楊、石之間這種不簡單的關系,從後來天京事變的過程中,也可以推斷一二。

某種程度上來說,天京事變,也是當初楊、蕭權力博弈的延續與最高潮。

蕭朝貴的死,令到失去靠山的韋昌輝變得惶恐不安,也是他在進入天京後拼命讨好谄媚楊秀清的原因所在,這種忍耐到了極緻,往往就會向極端轉化。洪秀全要誅殺楊秀清,最佳人選肯定就是韋昌輝,因為天王深知二人之間的種種沖突,誅楊隻有韋幹得出來,也隻有韋才會全力不打折扣地去執行,包括對東王府與東王部屬的大屠殺。

有說法洪秀全誅楊密诏也發了一份給石達開,其實稍加分析,就會發現這完全是訛傳。先不論楊、石二人間的關系,石達開當時在湖北前線,離天京最遠,而韋昌輝就在江西,洪秀全沒必要舍近求遠。

石達開回京質問韋昌輝,韋為何會襲擊翼王府,将石達開家人殺光,是因為韋昌輝将石達開看成東王一黨。石達開于公于私,都要起兵讨韋為楊秀清報仇。

洪秀全正是利用韋、石的派系不同,先利用韋誅楊,再下密诏令石誅韋,最後排擠石達開出京,從此大權獨攬。

東、西王的權力博弈到了最後,反而是一直忍而不發的天王,成為最後真正的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