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大選,特朗普的心态轉向“複仇”:弄不好中國人要見證曆史了

作者:阿宇侃圈

前言:

随着2024年美國大選時間的臨近,曾經的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再次挺身而出,成為共和黨内最亮眼的人物。

1月23日,在新罕布什爾州舉行的共和黨初選中,特朗普輕松獲勝。

一時間,特朗普能否在新的競選中成功“複仇”、實作政治夢想,成為外界最為關注的話題。

美式民主,真的還“民主”嗎?

其實,特朗普是否能實作“複仇”隻是美國政壇變化的一個表面現象。

真正值得我們思考的是,美國的政治生态正在發生什麼樣的曆史性變遷?

這場大選中所反映出的種種問題,又将對其未來的國策産生怎樣深遠的影響?

美國大選,特朗普的心态轉向“複仇”:弄不好中國人要見證曆史了

作為“世界第一強國”,美國一直被視為民主政治的“燈塔”和“典範”。

其獨特的選舉制度與多元文化,也常常令開發中國家望塵莫及。

然而,當我們拉近距離審視美國政治的時候,就會發現那锃光瓦亮的民主外表下,同樣蘊含着深層次的弊端與危機。

這些弊端不僅讓人對“美式民主”産生質疑,更令人擔心它們會在未來以何種方式影響這個大國的命運。

美國大選,特朗普的心态轉向“複仇”:弄不好中國人要見證曆史了

事實上,這也正是我們在觀察這場“特朗普複仇記”的同時,更應關注的重點。

美國正處在民主政治的重要轉折點上,它的一舉一動都将對全球産生深遠影響。

我們有必要洞察這場總統大選中的種種迹象,以更清醒地認識這個大國真實的政治面貌。

“美國夢”不再,民心漸漸遠離

相比20世紀80年代,美國在全球的角色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過去它被視為“世界燈塔”,蘊含着無限的機會與希望——無數有抱負的人都憧憬着那個屬于強者的競技場,憧憬着傳說中可以一夜暴富的“美國夢”。

當今世界,美國依然擁有強大的經濟科技實力,這是無可争議的事實。

美國大選,特朗普的心态轉向“複仇”:弄不好中國人要見證曆史了

但是,随着網際網路的發達,美國社會中過度膨脹的負面消息也被放大在世人面前。

種種犯罪現象與奇怪文化都在影響着人們對其認知,那份對“自由民主”理想國的憧憬也在逐漸被現實打碎。

其實,美國内部的這些社會沖突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隻是以前的資訊傳播管道有限,外界難以一睹其全貌。

而當今網際網路高度發達的背景下,這一切都毫無保留地暴露在陽光之下。

我們不禁要問,曾幾何時那令人向往的國度,是否真的是如此不堪呢?

美國大選,特朗普的心态轉向“複仇”:弄不好中國人要見證曆史了

無論答案如何,種種負面因素正在侵蝕着人們心目中的美國形象,這已是不争的事實。

對美國來說,失去了全球精英階層的青睐無疑是個慘痛的事實。

畢竟,這個國家的鼎盛時期正是依靠着源源不斷湧入的人才與資本。

如今,當這些要素有流向其他地方的可能性時,美國的未來前景似乎不太容樂觀。

美國大選,特朗普的心态轉向“複仇”:弄不好中國人要見證曆史了

僅僅幾年時間,世界第一強國就在衆目睽睽下跌下了神壇。

這其中,特朗普和這場嘩衆取寵的總統大戰,似乎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總統大選,不再高端的權力競技

以往的美國曆屆總統,要麼是出身名門望族,要麼是有着驚人的政治實績,無論如何都屬于這個國家的政治精英。

他們通過選舉進入白宮,代表的是美國社會整體利益的選擇,也是美國主流政治思想的傳承。

美國大選,特朗普的心态轉向“複仇”:弄不好中國人要見證曆史了

然而近年來這場總統大戰的格局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無論是既有身份的拜登,還是商人出身的特朗普,他們似乎都在某種程度背離了美國政治的主流。

這一點從他們兩人的背景與支援群體上便可得知。

拜登代表的,是美國長期以來“主戰派”的利益,其支援群體就是美國的軍方與軍工集團。

可以說,他是這部分勢力向政界滲透的産物。

而特朗普,則代表着美國的猶太财團利益。

他上台後給予這部分勢力的政策回報,已是衆所周知的事實。

美國大選,特朗普的心态轉向“複仇”:弄不好中國人要見證曆史了

那麼問題來了,主流民意在哪裡? 主流民意被這兩大集團抛到了腦後。

拜登與特朗普的競争,更像是軍方集團與猶太集團之間的一場較量,謀求自己的最大利益。

而美國的普通老百姓,在這場權錢交易中是局外人。

為什麼美國的總統大選會淪落到這種地步?這其中自然有種種複雜的社會原因,但最直接的還是選舉制度本身。

在美國這種選票制的國家,總統候選人為了争奪更多選票,必然會出現“立人設、講口号、畫大餅”的情況,這已成為一種必然的政治操作手法。

美國大選,特朗普的心态轉向“複仇”:弄不好中國人要見證曆史了

基于這樣的政治規則,美國的候選人會不遺餘力地将選民細分,創設各種奇奇怪怪的小衆群體并拉攏他們——哪怕這些群體在主流社會中顯得荒誕可笑。

然而,人們的政治立場和選擇理應建立在個人的理性思考之上,而不是被候選人的口号或人設所牽引。

這種選舉方式的弊病已經導緻美國政壇出現了嚴重的惡化,它使得美國的總統大選本身就成為一種炒作與遊戲。

特朗普心态轉變,對外政策或回歸理性

如果比拜登與特朗普相比,後者似乎更能調動媒體與群眾的情緒與注意力。

畢竟,一個經常爆出驚人言論的政客永遠是報章頭條的焦點人物。

然而,我們有必要明确——特朗普并不是一個“小醜”或“瘋子”式的政治家。

美國大選,特朗普的心态轉向“複仇”:弄不好中國人要見證曆史了

作為商人出身的他,其一些口号與舉動都有迎合特定政治環境與群體的考量。

他之是以會上台并成功連任一屆,正是利用了美國部分選民情緒化和反智的心理。

但與上一次競選不同的是,這一次的特朗普已經對政府的懲罰與打擊有了切身體會。

美國大選,特朗普的心态轉向“複仇”:弄不好中國人要見證曆史了

他提出的“奪回國家”“拿回被偷走位置”等口号,充分展現出他要對政敵實施“報複”的政治企圖。

這充分展現了他政治立場的變化。

不過,如果站在更長遠的角度看問題,美國的這些看似無厘頭的政治操作終究還是服務于國家利益最大化這一主線。

美國大選,特朗普的心态轉向“複仇”:弄不好中國人要見證曆史了

哪怕現在的兩大陣營在明争暗鬥,但對外政策上他們仍有着本質的共識。

畢竟聯手壓制潛在的戰略競争對手,是美國既得利益集團的共同政治目标。

假設特朗普在這次競選中成功當選,他對外政策是否也會出現理性回歸?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作為商人出身,特朗普更看重實際利益的運算。

美國大選,特朗普的心态轉向“複仇”:弄不好中國人要見證曆史了

他似乎更傾向于利用經濟手段而不是軍事手段與其他大國博弈。

這對世界經濟格局的運作有着重大影響。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有必要提前做好應對特朗普主義可能回歸的準備。

畢竟,這将關系到我們未來數年的對外經濟政策取向。

結語:美國政壇的曆史性變遷仍在繼續

總而言之,美國這場看似混亂的總統大選,并不是單純的權力更替這麼簡單。

在大量的政治口号與噱頭背後,不同利益群體博弈的結果終将影響美國未來幾年的國策取向。

美國大選,特朗普的心态轉向“複仇”:弄不好中國人要見證曆史了

其中最關鍵的一點,還是美國政壇出現了曆史性的變遷——衡量政治家的标準從過去的實績與理念,變成了看他能否嘩衆取寵和制造話題。

這對美國的國運長遠發展而言,恐怕不是一個好兆頭。

眼下,特朗普與拜登令人捉摸不透的政治較量還在繼續。

讓我們繼續觀察這場“美式鬧劇”背後所反映的一切吧!

美國大選,特朗普的心态轉向“複仇”:弄不好中國人要見證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