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信的前提:足夠了解自己

作者:安慰記心理
自信的前提:足夠了解自己

糖丸兒們,你們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在刷朋友圈的時候看到别人分享的日常,或是在聊天時聽到别人的經曆,覺得别人都好優秀,如果是自己肯定做不到或者做不好。明明還沒嘗試,就不相信自己地打起了“退堂鼓”,漸漸成為了“國家一級退堂鼓大師”。甚至就算把事情做好了,也覺得并不是自己的功勞,還是不自信地認為應該歸功于運氣或者他人。作為和自己相處最久的那個人,我們卻會常常不太相信自己,這可能就是源于不夠了解自己。

自信的前提:足夠了解自己

1.什麼是自信?

顧名思義,自信就是“自己”加上“信心”,也就是對自己和自己的能力等有信心。那在有信心之前,自然要先了解自己和自己的能力等如何,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複旦大學的教授陳果在講“什麼是自信”時也說到,真正自信的源頭便是自己,是自己相信自己。即使在外界看來我們有不好或是不怎麼樣的地方,可是我們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幾斤幾兩重。那就算被貶得很低,我們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分量是沒變的,還是有非常閃光的地方,還是有足夠多的優點。

工作的回報、他人的評價、過往的成績……在很多時候影響着我們的自信,讓我們對自己産生懷疑。面對上司的批評或是家人的埋怨,一個人如果非常了解自己,也許就能堅定的相信“現在對方說的是氣話,我并沒有所說的這麼差勁”,而不是是以陷入“是不是我做的不夠多”的自責之中。

自信的前提:足夠了解自己

圖源:PEXELS

2.看到黑點之外

試着想象一下,在你面前有一張有一個黑點的大白紙,你看到的是什麼?很多人可能會脫口而出,看到的是一個黑點,而忽略了白紙上大片的空白。難道是沒有看到嗎?我想并不是。黑點就像有時候臉上突然冒出的一顆痘痘一樣,一下子就會抓走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看不到”其他幹淨的部位。

在人生這張偌大的紙張中,我們可能也會習慣于把注意的焦點放在黑點上,以至于過度放大某一部分,比如自己的缺點、遇到的挫折或者是有難度的問題。其實,那隻是一個小小的黑點而已。我們是由很多不同的方面構成的,有一些缺點或者失誤,但更多的是美好的、有能量的、豐富多元的,當我們看到黑點的同時也可以注意到空白的時候,才有機會看到完整的自己,感受到自信。

3.神奇的元認知

元認知是什麼?元認知是對認知的認知。我們可以将其了解為,對于自己表現的怎麼樣做出準确的評價的能力。研究發現,人的元認知能力,相比于一般的認知能力,往往更會影響人的工作、學業表現。這是因為,如果沒有辦法客觀認識到自己的能力長處和不足,往往會得出對自己錯誤的評價,或者産生“迷之自信”,或者産生“退堂鼓”心态,進而導緻錯誤的選擇。比如,如果我們認為自己應該是“完美的”,那麼很可能在現實中會屢屢碰壁,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難以獲得自信的體驗。是以,我們要充分了解自身的優勢和局限,這有利于我們面對現實的困難時更好揚長避短,做出适宜決策;也可以幫助我們客觀認識到問題,避免不好結果對自己信心的打擊。

自信的前提:足夠了解自己

1.原諒自己的失敗

我們都很清楚一個事實,那就是“人無完人”。還有一個事實也很重要——“不要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這是于事無補的。是以,我們難免會有事情做得不如預期的時候。在這樣的情況下,對自己嚴加責備是無益的。如果總是無休止地埋怨自己,不僅會讓自己變得不自信,還可能會陷入自卑和自暴自棄的惡性循環之中。我們不妨向兒童學習:他們學走路時,有時會跌倒。但是他們既沒有放棄學習走路而改成繼續爬行,也沒有因為跌倒而責備自己。他們會休息一會兒,拍拍身上的塵土,接着繼續下一次的練習。

自信的前提:足夠了解自己

圖源:PEXELS

2.你“不等于”你的錯誤

一篇文章裡或許會有一個錯别字,但這并不影響它的價值。我們難免會有一些弱點或是失誤,不要因為自己不完美而憎惡自己。如果我們認識到這些消極因素屬于我們,而“不等于”我們時,心态也許就會更為平穩。很多人不願意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因為他們堅持把自己的錯誤與自己畫上“等号”。我們必須了解、承認自己的錯誤,然後容忍自己的不完美之處。同時也要知道,我們不會因為犯了一個錯誤而毀滅或者變得沒有價值。你“不等于”你的錯誤。

3.全面了解自己

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了解自己。從自我的内容上來劃分,自我可以分為生理的、心理的和社會的。生理自我是指對自己生理屬性的認識,如身高、體重、長相。心理自我是指對自己能力、氣質、性格等心理屬性的認識。社會自我則是指對自己社會屬性的認識,例如在各種社會關系中的角色、地位、權利等。還有理想自我、現實自我、他人自我的劃分方法。理想自我是指希望自己成為怎樣的人,具有怎樣的特征和品質,對将來或者想像的自我的認識。現實自我是認為自己實際上現在所具有的特征和品質。他人自我是指别人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不同的方面共同構成了完整的我們。當我們綜合了解我們的生理屬性、性格特點、社會人格、理想期待、自我和他人的看法,就會形成更全面客觀的元認知了。

4.自我肯定陳述

有學者提出,經常複述一些具有自我肯定性質的話語可以給人,特别是困境中的人以力量。自我肯定陳述可以是描述自己優點的句子,比如“我每天都有進步”。也可以是指出自己的缺點卻依然有優點的句子,比如“雖然我過去犯過錯,我依然是個好人”。它還可以是接納自己局限的句子,比如“我接受自己本來的樣子”。或者是一些給人希望的句子,比如“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樣的話語可以讓我們看見自己的優點,接受自己的局限,進而更加肯定自己,相信自己。

自信的前提:足夠了解自己

松下電器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曾經說過:“我們不必羨慕别人的才華,也不必哀歎自己的平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格魅力。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個性,并發展它。”我們越是對自己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越是能接納自己的不足,同時也能看到自己的人格魅力,進而越發自信。

自信的前提:足夠了解自己
自信的前提:足夠了解自己

【安慰記心理小店,一個有超多實用方法和工具的心理便利店,歡迎來坐坐。】

同名公号:安慰記心理小店

回 兔子洞 體驗免費心理樹洞

回 平行世界 參與心理能力訓練

回 工具包 得免費心理自助工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