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冰凍三尺的霍林河,基建工程兵用水大問題

作者:基建工程部子弟

#冬日生活打卡季#

寫在前面

内蒙古霍林河礦區露天煤礦建設過程中,有一段曆史值得銘記,即1978——1981年基建工程兵第44支隊參加建設的曆史階段。為回首往昔、銘記曆史,講好霍林河創業故事,傳承霍林河創業精神,原基建工程兵第44支隊鄭燕飛、趙麗娟、唐忠富等戰友發起了“聽老兵講述當年霍林河創業故事”活動,為我們還原那激情澎湃的歲月,讓我們一起感受那些動人故事及曆史事件。

1978年至1981年,我在基建工程兵第44支隊432團11中隊(連)任副連長。當時,我所帶的連隊是由義務兵、工改兵和沒有編兵的員工三部分人組成。1978年入伍的義務兵占連隊人數一半以上,他們分别來自江蘇常熟、四川自貢,還有一部分來自雲南和吉林的。連長是梁振華,貴州人;副指導員是唐學建,内蒙古人。連隊初期駐地在霍林河礦區拖修廠河東的山坡上,山坡下有一條溝一直通向采石場。我們連主要承擔霍林河礦區基建工程所需石頭的爆破開采和碎石加工。

冰凍三尺的霍林河,基建工程兵用水大問題

▲作者當兵時的照片

霍林河露天煤礦建礦初期和剛剛組建的第44支隊條件是非常艱苦的,糧食和蔬菜不能自給,全靠外運,糧食大部分是粗糧,即大馇子、玉米面、高粱米,僅有少部分的大米和白面。有些南方來的戰士什麼是高粱米都沒有見過,每當食堂吃大馇子或高粱米飯時,有些人難以下咽,吃剩下倒掉後還引來山上的狐狸和黃鼠狼來門前覓食。我們駐地沒有水井,生活用水全靠馬車到兩三公裡以外霍林河邊的一處泉眼去拉。水拉回來之後不能馬上飲用,因為水比較渾濁,要裝進大缸裡或水桶裡進行沉澱後方可飲用。是以,連隊的飲用水非常緊張,洗澡用水就更不用提了。

南方來的戰士在老家時都有每天洗澡的習慣,到了北方,特别是在霍林河建礦初期艱苦的年代還沒有公共浴池,洗澡隻是奢望,隻能是在營房寝室的火爐子上用水桶燒水,然後再用自己的臉盆舀出來擦一擦身子、洗洗腳。比洗澡更難的是洗衣服,除了用水困難,要想把洗過的衣服晾幹也是個難題,大冬天衣服洗完晾在外邊一會兒就凍了,幾天都不幹,部隊發的幾件衣服輕易不敢洗。在這種情況下,有的人竟然一冬天沒有洗内衣,外衣不洗還勉強,髒了還能對付穿,内衣不洗不換還真是受不了,結果長久不洗,衣服上就生出了“活物”(即:虱子)。南方兵有的從來沒見過人身上的虱子,見到自己内衣内褲生出好多虱子、虮子不知如何處理是好,索性直接把有虱子、虮子的内衣内褲扔到火爐裡燒了。

冬季的霍林河是封凍的,河水結了一米多近兩米的冰。我們拉水的位置在霍林河沿線礦區拖修廠的下遊,拖修廠及住戶都沒有室内衛生間和公共廁所,他們就在河邊用石棉瓦或油氈圍起來挖個坑就可以入廁了。冬季到來河水封凍,河水越漫越高冰越凍越厚,逐漸地将河邊的茅廁淹過。春天來了,河水開始順流而下。可想而知,河水豈能不被污染。

冰凍三尺的霍林河,基建工程兵用水大問題

▲戰友們合影

1979年進入四月,連隊陸續開始有人拉肚子,最後蔓延到大部分人也拉肚子,嚴重影響了部隊正常生産、生活和戰士們的身體健康,連隊衛生員往返團衛生隊取藥,起初服用黃連素、痢特靈還能起點作用,後來用什麼藥也不管用了。營部有位年長姓王的工改兵,他說在農村老家拉肚子從來都不吃藥,在野地裡采點野罂粟,連根拔起帶到家裡洗洗用鋁鍋熬成湯,喝下去拉肚子就會治好。我們天天往返工地,路兩側漫山遍野到處都有野罂粟花,不妨可以試試。

于是,我就讓戰士們收工回來時每人都采上一把交給炊事班,把野罂粟連根帶葉一起洗淨,再切成段放到鋁鍋熬成醬紫色的湯,熬好了之後,拉肚子的戰士每人一小碗,有人喝了一次,有人喝了兩次,還真管用,立馬見效,吃藥沒有好使,偏方卻解決了大問題。與此同時,團裡還将我們飲用水水樣送到上級衛生部門進行了檢測,結果是大腸杆菌嚴重超标,經過檢測和實地考察,原因是霍林河上遊兩側河邊廁所髒水污染飲用水源所緻。從此我們放棄了馬車拉水,團裡專門安排了一台汽車用水罐去附近深井拉水供應。

冰凍三尺的霍林河,基建工程兵用水大問題

▲霍林河老照片,正在施工的基建工程兵

時過境遷,部隊撤銷多年之後,我有幸應邀去江蘇常熟與當年的戰友相聚,在一起再談論起那段記憶,讓他們耿耿于懷的仍是“糧食”和“水”,他們說最難吃的是大馇子和高粱米,不僅劃嗓子咽不下去,而且最難吃的菜是炖的凍洋芋和凍白菜,這些東西在南方是吃不到也品嘗不到的。是的,在當時,南北方地區差異太大了,一個是生活艱苦的地區,一個是富裕的魚米之鄉。由于在霍林河的兩年多裡沒有好好地洗過澡,部隊撤出霍林河後,他們每到一個新的地方,最先想到的就是痛痛快快地洗個熱水澡。

霍林河綠色軍營的那段時光,在曆史長河中彈指一揮間,僅兩三年裡我們不僅飽受了風霜雪雨、嚴寒酷暑的洗禮,也經受了艱苦生活的錘煉,短暫的軍旅生涯,凝聚了一生的戰友情誼。是部隊培養了我,鍛煉了我,成就了我,這是我一生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和動力。

也許我的今生與水有緣,1981年第44支隊撤銷後,我就地轉業在霍林郭勒市從事了與水有關的職業,即自來水供應和污水處理。巧合的是,我們所建的第一眼城市供水深井,就是在我們曾經用馬車拉水的泉眼位置…… 如今,這裡的河道治理使沿岸環境大為改觀,城市用水早已今非昔比,一座嶄新的城市正在向更加現代化的水準邁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