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蜀道無難易,人心自寬急”,淺談宋代蜀道詩反映的地域文化

作者:維京晉州夢

引言

作為一個開放的系統,文化區在不斷接受本區内文化中心所施加影響,也受到鄰近地區文化現象的浸染,而交通條件是否優越,對地區文化影響十分深刻,蜀道沿線區域受交通條件制約相對較大,蜀道沿線地區特别是陝南文化區表現較為明顯,陝南除受基本的地理環境以及政治曆史背景影響外,其蜀道交通對其文化區的影響尤為顯著。

一、宋代蜀道詩反映的沿線地區的方言

在宋代由于四川相對處于長期的穩定,而陝西以及中原地區長期遭受戰争,陝西一度成為宋金會戰的主戰場,金兵南侵之時形成了大規模的人口南遷,宋代成都人或者蜀人大部分是由中原人遷移到蜀地,而蜀地移民主要來自西北或北方,故而形成接近秦晉的梁益方言,亦稱之為巴蜀方言。

“蜀道無難易,人心自寬急”,淺談宋代蜀道詩反映的地域文化

除了自然地理制約外,交通條件亦是非常重要影響一個地區方言的因素,由此從兩方面考量蜀道沿線文化區域的方言特點。為探究宋時的文化區域,更多的利用能反映宋代認知感覺的史料,詩歌史料的運用就顯得十分重要。

宋代蜀道詩文中,則有不少展現蜀道沿線地區方言的詩句,而方言是詩人途經蜀道沿線區域,最直覺可以感受到的區域文化變化的要素。一部分詩人沿蜀道行進如陸遊,另一部分詩人本身則是蜀人或較長時間在蜀生活如李新,在履棧途中對蜀道沿線區域的方言變化感覺十分明顯。

“蜀道無難易,人心自寬急”,淺談宋代蜀道詩反映的地域文化
《夢至小益》記載:“葭萌古路緣雲壁,桔柏浮梁暗栎林。坐上新聲猶蜀伎,道傍逆旅已秦音。”

在今川北與陝西接壤的利州和阆州等地,其方言已經和秦隴地區口音相似,在金牛道上的今廣元的葭萌驿站時,詩人已覺道路旁行人的口音已是秦地,在途徑阆中,即興作詩,其直覺感受時阆中的方言逐漸與蜀地不同,漸漸帶有秦地口音。

陸遊在追憶乾道六年權四川宣撫使司幹辦公事兼檢法官時,于南鄭遊玩時曾作詩,表示此地房屋聚落的特色與秦地接近,而村落中的居民的方言卻參雜着蜀語,方言主要受到曆史文化以及自然地理影響,也有交通道路的作用,使這裡在秦文化基底上仍帶有蜀文化的色彩。

“蜀道無難易,人心自寬急”,淺談宋代蜀道詩反映的地域文化

是以,漢中方言有屬于中原官話秦隴片,在關中人與漢中人自己看來,漢中方言亦明顯帶有蜀音,與鳳翔府的秦隴片方言有一定的差異。

二、宋代蜀道詩反映的沿線地區的飲食

宋代是中國古代飲食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時期,而民以食為天,飲食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在宋詩中有數量龐大的飲食題材詩歌,蜀道詩歌中亦有不少反映蜀道沿線地區飲食的詩歌,不僅擴大了宋代蜀道詩歌的表現範圍,在弘揚宋代飲食文化的同時,對蜀道地區的地方文化特色也有一定的折射。

宋代以水稻和小麥的種植最為突出、最為重要,而且稻的地位急速提高,已開始取代麥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在蜀道沿線地區也不例外,此時小麥和稻在蜀道沿線地區種植範圍廣泛。

“蜀道無難易,人心自寬急”,淺談宋代蜀道詩反映的地域文化
《漢中行》記載:“漢中沃野如關中,四五百裡煙蒙蒙。黃雲連天夏麥熟,水稻漠漠吹秋風。”

關中土地肥沃,關中曾有“天府之國”的稱号,種植着大面積的小麥和水稻。在漢中平原,有着成片的稻田一望無際。南宋時,更是有“四川田土,無不種麥”的情況,四川等地糧食作物豐收,常支援北方的情況發生,在宋代蜀地還形成了以面食為特點的川菜。

宋代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飲品則是茶和酒。宋代蜀道詩文中這兩種飲品出現頻繁,且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宋代的名酒衆多,宋代蜀道詩文中最常見的是鵝黃酒,此酒顔色應是鵝黃色并屬漢州的特色酒。陸遊對此酒十分喜愛,在多首詩中稱贊此酒,是宋代漢州的特色酒品。

“蜀道無難易,人心自寬急”,淺談宋代蜀道詩反映的地域文化
據蘇轼《東坡詩集注》卷十一引《華陽風俗錄》記載:“郫人刳竹之大着,傾春釀于筒,閉以藕絲,包以蕉葉,信宿馨香達于林外,然後斷之以獻,俗号郫筒酒。”

郫筒酒,蜀地名酒,在蜀道詩文中亦出現頻率較高。詩人周麟之在送别友人時回憶到蜀地的時光寫道“尚憶郫筒醉春渌”,懷念蜀地的郫筒酒;詩人洪邁在送别王舍人前往四川為官時,詠歎道“郫筒無惜醉”,其中飽含對友人美好的期望,将蜀地的特産風物亦展現的淋漓盡緻。

“蜀道無難易,人心自寬急”,淺談宋代蜀道詩反映的地域文化

唐宋時期,蜀茶亦名滿天下,宋代蜀茶地位有所下降,但在《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中,宋代的四大名茶,即是江茶、建茶、蜀茶和夔州茶,巴蜀地區的茶葉已占全國大半。在宋代蜀道詩文中,多有茶飲品出現,最為著名還屬雅州蒙頂山茶,詩人梅堯臣在《送崔黃臣殿丞之任廬山》中,就提到“蒙頂茶牙初似觜”,表現出蜀地春天蒙頂山茶發出嫩芽的模樣。

三峽夔州一帶多有飲茶飲食風俗,在範成大入秭歸縣時,入鄉随俗以茱萸煎茶除瘴氣,詩人陳造亦在《房陵十首其一》中歎詠道“底消山峽三分瘴,争課盧仝七碗茶”,表現出三峽地區有飲茶的習慣,以茶消除瘴氣對人體的危害,并且茶稅是三峽地區課稅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蜀道無難易,人心自寬急”,淺談宋代蜀道詩反映的地域文化

三、宋代蜀道詩反映的沿線地區的民間信仰

信仰是區域文化的核心價值展現,而民間信仰又與主流社會意識相差別,民間信仰泛指廣泛流行于民間的以自然崇拜、英雄傳說人物崇拜以及前代先賢崇拜為基礎的,但又沒有系統教義教規群組織機構的信仰。宋代民間信仰來源廣泛,将蜀道沿線地區的民間信仰對象主要分為兩類,一是自然信仰如山水之神;二是對人神的信仰如大禹、英雄賢臣。

中國古代曆史上各個民族,都有對山川湖泊等自然物的崇拜,宋代蜀道沿線地區也沿襲了對山川的信仰崇拜,特别是在遇到一些人類無法處理的自然災害,人類則會通過祈禱,表達自身的敬畏或感恩之情。詩人李複在夔州旱情嚴重時就曾作詩,反映出在此地遭遇旱情時,殺羊祭祀山神,通過對神靈的祈禱,進而祈求能夠避災驅禍的情形。

“蜀道無難易,人心自寬急”,淺談宋代蜀道詩反映的地域文化
《宋人轶事彙編》記載:“蜀道有梓潼神祠,素号異甚。士大夫過之,得風雨送,必至宰相;進士過之,得風雨則必殿魁。”

宋代蜀道詩文中更多的是反映對人神的信仰,其一是梓潼神,梓潼神是以發源地梓潼而命名的地方神祗,其發展過程複雜,逐漸由自然崇拜附入人神,到宋代時逐漸發展成代表執掌世間科考仕運的神,宋代蜀道詩文中對蜀道沿線梓潼神的信仰也有所反映。

“蜀道無難易,人心自寬急”,淺談宋代蜀道詩反映的地域文化

其二是諸葛亮信仰,因諸葛亮是曆史上最善于經營西南地區和利用蜀道的人,在蜀道沿線漸漸就形成了諸葛亮信仰。川陝間的古蜀道也是以諸葛亮為核心的蜀漢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大地上最早武侯祠、最有影響武侯祠的誕生地。蜀道一線上建立不少有關諸葛亮的文化遺存,在宋代籌筆驿周圍修建有武侯祠,許多宋代文人詠歎此地的武侯祠。

除上述在蜀道詩文中,出現頻率較高的梓潼神和諸葛亮信仰崇拜外,蜀道沿線地區還有對治水有功的大禹崇拜,因大禹生于蜀地,其功德也在于治理蜀地水患,是以在蜀地長期形成了對大禹的崇拜,并且修建了禹廟進行供奉。

“蜀道無難易,人心自寬急”,淺談宋代蜀道詩反映的地域文化

此外,亦有對漢高祖劉邦和先祖劉備的崇拜,劉邦作為第一代平民皇帝,為自己起義反秦編織神話光環,在民間逐漸形成了對劉邦的信仰,詩人李曾伯有《題漢中嶓冢觀高祖廟試劍石》,以及陸遊贊頌劉備功績為“豈知高帝業,煌煌漢中起”。

結語

蜀道詩文是詩人自身對蜀道地區感覺,結合自身曆史文化背景而創作的作品,多涉及地域文化内容。相較于前代的詩歌,宋代詩歌具紀實性更強的特點,加之詩歌作為史料具有微觀性和及時性等特點,宋代蜀道詩歌具有十分重要的曆史地理價值。

參考文獻:

[1]陸遊.《夢至小益》.

[2]黃裳.《漢中行》.

[3]《宋人轶事彙編》.

繼續閱讀